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箩筐·岁月】饺子,舌尖上的美食(散文)

精品 【箩筐·岁月】饺子,舌尖上的美食(散文)


作者:阿巧 进士,1002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37发表时间:2022-11-13 16:46:25
摘要:“晶莹皮似玉,馅美咽生津。”饺子的味道,是我一生中的最爱,是舌尖上最美的味道。


   “玉衣裹起撑船肚,沸水催熟腹中珍。”饺子,是许多人味蕾上鲜明的记忆,是一道北方人最爱的传统美食。
   每逢重要的节假日,亲朋好友欢聚时,饺子,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至于饺子的由来,说法也各不相同,有的说是由馄饨演变而来的,还有的说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是医圣张仲景为救受冻的人而发明的食物。饺子的历史悠久,味道独特,深受百姓喜爱。
   饺子的样子或像元宝,或像弯弯的月牙,边薄肚大,非常饱满。它的种类丰富多彩,分为肉馅的和素馅的,里面的配菜是多种多样,像芹菜味、萝卜味、香菇味、白菜味、荠荠菜味、海鲜味……做法更是五花八门,煎、蒸、煮、炸,只要你喜欢吃,怎么做都行。
   饺子又称水饺,我们这儿习惯于用沸水煮熟了吃。从小吃惯了母亲包的饺子,我一直对手工水饺情有独钟,怎么吃都不烦。偶尔去饭店吃饭,看到菜单的主食里有饺子,我就像遇到了知音,想点一盘饺子尝尝。最喜欢吃的,还是现包的手工水饺,而不是速冻水饺。手工水饺里,总能让我吃出了家常水饺的味道。
   饺子,虽然比不上山珍海味,但其鲜香味醇,我从中品尝到了人间最美的味道。
  
   二
   对素馅饺子最初的记忆,是姥姥包的韮菜鸡蛋馅饺子。
   小时候,由于生活贫困,日常里缺吃少喝,嘴馋的我最喜欢走亲戚串门子,美其名曰去看望我姥姥。姥姥出生于旧社会,是个裹脚的女子,她个子高高的,性格温和,笑容可掬,我们都很喜欢她。印象中,她总是穿着灰色的粗布盘扣斜襟褂子,缠着白布绑腿,姥姥说,那叫裹脚布,白天缠上,晚上睡觉时再解开。她把头发挽在后面,上面插着一根发簪,她迈着三寸小金莲,走路一扭一扭的。姥姥平时生活很节俭,对于我们,她从不吝啬,每次都会做好吃的饭菜,就想用最好的食物来招待我们。
   从我家到姥姥家有五六里地的样子,我和妹妹挎着篮子,里面装着母亲给姥姥买的点心,一边走一边玩,累了,就放下篮子坐在路边歇息,看时间差不多了,继续挎着篮子往前走。快到姥姥家的时候,撒开腿开始奔跑,大老远就喊:“姥姥,我们看您来了!”姥姥看到我们来,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她拉着我和妹妹的手,高兴地说:“妮,你们跑这么远的路,一定累了吧,今天上午我给你们包扁食吃。”“好啊,好啊,我最喜欢吃姥姥包的饺子……”一听说姥姥要包饺子,我顿时两眼放光,心中充满了期待,路上的劳累也一扫而光,高兴得又蹦又跳。姥姥喜欢称饺子为扁食,家里没有肉,她就割一把地里种的韮菜,从鸡窝里拿几个鸡刚下的新鲜鸡蛋,用这些作材料包素馅的饺子。
   别看姥姥脚小走不快,但她的手干活很麻利,姥爷去世得早,姥姥不愿意和两个舅舅家生活,独自一个人生火做饭,她手非常灵巧,做的饭味道特别美,有滋有味的。只见她先在瓦盆里和好面,放在一边备用。接着把韮菜择干净,用水冲洗三遍,用刀切好,再把鸡蛋炒熟了切碎,把泡好的粉条放案板上剁好,把它们一起放入干净盆里,加入调料:盐、香油、酱油、味精,用筷子顺时针方向使劲搅拌均匀,香喷喷的饺子馅就调好了。然后在案板上用小擀面杖擀出一个个小面皮,裹上馅料,包出的饺子小巧又精致,样子特别可爱,让人看着就眼馋。下到滚水里,小饺子上下翻飞,一个个玉面玲珑,出得锅来,我一口能吃掉一个。姥姥看着我吃得很香,爱怜地说:“乖,慢点吃,别噎着了,饺子管你吃饱。”
   姥姥离开我们许多年了,关于她的记忆也渐渐模糊了,但姥姥坐在地锅台前拉着风箱烧火,为我们下饺子的情景,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三
   姥姥家孩子多,我母亲十多岁就开始为一家人做饭,够不着锅台,就站到板凳上。时间长了,她练就了一手好厨艺,煎、炸、炒、煮,都不在话下。尤其是母亲包的白菜馅的肉饺子,皮薄馅多,鲜美多汁,让我百吃不厌。
   小时候,生活条件差,我们家吃得最多的是玉米面饼子,也叫贴锅饼,我们最盼望的就是母亲能改善生活。只要母亲一说要包饺子吃,全家人都欢天喜地的,好像要过大年一样开心得合不拢嘴。
   包饺子是一个慢工活,不像擀面条,只要和好面,三下五除二就擀好下锅了,要吃上一顿美味可口的饺子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包饺子的活都是母亲一个人干的。除了大肉和调料是从集市上买来的,剩下的白菜呀,葱呀,都是自家地里产的。她又是剁饺子馅,又是和面擀面皮,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把肉馅剁碎,母亲先在磨刀石上把刀磨得锋利,剁起馅来像小鸡叨米,手起刀落,一上一下,一会儿功夫把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剁成了肉泥。里面再加入剁好的葱、姜、白菜,还有油、盐、味精、酱油、香油,搅拌均匀,肉香混和着菜香,那味道别提多诱人了。
   母亲做什么事都很认真,包个饺子也不例外。她把皮里裹了满满的肉馅,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再反复地捏结实,把饺子一个一个有序地摆放在锅排上,或摆成圆形,一圈套一圈,就像水中的波纹。有时她把饺子摆成一竖排,一个挨一个,像小燕子似的列队仿佛在耐心地等待检阅。母亲常说包饺子不见功,因为她忙碌一上午,我们回到家,一会儿狼吞虎咽地就吃完了。有时,如果赶上我正好在家,我自告奋勇地上前帮忙,母亲怕我帮倒忙,就让我去擀饺子皮,她怕我包的饺子捏不结实露馅,下到锅里会烂掉。我看着母亲包饺子,心里很羡慕,心想:什么时候我也学会包饺子就好了。
   每年春节,母亲都会包两大锅排饺子,除夕,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那画面别提多温馨了。母亲说:“吃饺子,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吉祥如意。”听了母亲的话,我觉得它能给我们家带来好运气,感觉饺子的味道吃着更鲜美了。
  
   四
   以前母亲也担心我,说我什么也不会做,将来成家了,婆家人会不会嫌弃我。我对母亲说,不用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成家后,我变成了家庭主妇,自力更生,开始学做各种家务。缝被子、蒸馒头、包饺子……我依照母亲的样子,比葫芦画瓢,慢慢地都学会了,包饺子也成了我的拿手绝活。
   立冬,天气转寒,在北方有吃饺子的风俗。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给家人做上一顿香味浓郁的饺子。
   包饺子的食材都得到市场上采购,保证食材新鲜,味道才能更美。
   冬天是最不缺菜的时候,田里的大白菜丰收了,一棵棵白菜白白胖胖,像个可爱的大头娃娃,个头大,颜色鲜亮,长得结实饱满。碧绿的叶子层层包裹着洁白的叶子,晶莹透亮,水分充足,买上个两三棵,把它的底朝上,可以放个七八天都不会坏。
   大葱,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调味品,没有了它,菜的味道将黯然失色。葱的样子长长的,有的长得比大拇指还要粗,有的细长,像电线似的。葱的头上是扎根于地下的须,上面还带着新鲜的泥土,不用说,它刚从地里被刨出来,一捆一捆地被勤劳的菜农捆绑好,在市场上等着被人买回家。
   生姜,可以去肉的腥味,也必不可少。我从菜市场买来几块生姜,准备做饭时用。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双汇超市里有卖肉馅的,直接买一斤肥瘦调和成的肉馅,回到家里,把它放入大盆里,里面再加入一些调味品,十三香、食盐、鸡精、生抽、老抽、香油,再打入两个鸡蛋,把肉馅打成粘稠状。里面加入剁好的白菜茉、葱茉、姜茉,放到肉馅里一块再搅拌、打匀,这样包饺子的馅就调好了。
   接着是在案板上把和好的面揉搓成细条,然后用刀再切成小面剂,把它擀成小面片,就可以包饺子了。我拿起一个饺子皮,里面裹上馅料,再把边上捏结实,以防饺子露馅。我一边擀皮,一边包饺子,不大一会儿,再看着锅排上一行行整齐的饺子,像小燕子似的支棱着翅膀,显得特别可爱。
   开火,煮饺子,滚个几滚,热气腾腾的饺子就出锅了。一个个饺子听话地躺在盘子里,晶莹剔透,香气四溢,诱人极了。我问爱人味道如何,他尝上一口,不住地夸赞:“鲜香味美,好吃,好吃。”爱人吃得津津有味,他更喜欢沾着醋吃饺子,味道更独特,唇齿留香。
  
   五
   也许是受外婆和母亲的影响,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包传统的月牙形状的饺子,因为那是母亲喜欢包的形状。
   我隔三差五地为家人包上一顿饺子,换一换口味,让家人能吃上可口的饭菜。饺子,有肉、有菜、有面,非常符合现代人的饮食标准,这既是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信念。
   我去过祖国的南方,也到过最北方,尝了不少地方的特色美食,然而最好吃的还是那一碗香喷喷的饺子。这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饮食习惯,一脉相传,味道历久弥新,我的口味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多年养成的饮食习惯却如影随形,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喜欢饺子在我的内心深处已扎根。每当我吃饺子时,依然开心如孩童般,那馨香的味道让我食欲大开,回味无穷。
   “晶莹皮似玉,馅美咽生津。”饺子的味道,是我一生中的最爱,是舌尖上最美的味道。
  

共 34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饺子为话题的精彩散文。美味饺子散发着浓浓的亲情,也让读者在诗意的美文中展开无限怀想。文章以诗开头,开门见山款款引入饺子的由来和式样,接着笔风一转,儿时的记忆跃然纸上。这里有姥姥包的韭菜鸡蛋饺子,即她口中的扁食。顷刻姥姥那勤劳,和蔼,善良,节俭,热爱生活的形象,以及它那传奇又坎坷的一生就如饺子的香味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姥姥的饺子香,妈妈做饺子忙。作者在耳濡目染中想做饺子,饺子的寓意,外婆和母亲的影响,教诲与传承,让自己也开始对包饺子有了挚爱和创新。饺子融入着亲情传递着爱情,也伴着浓浓的思念,这怎能不令读者一往情深呢?文章中心明确,感情饱满,情景交融,首尾呼应,感人至深,是一篇难得的充满烟火和亲情味的佳作。欣赏佳作,品味美味,推荐支持,向您学习。祝创编快乐,生活幸福,佳作连连!【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13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2-11-17 13:43:48
  饺子,也是我的最爱!我一直认为,包饺子是个团结饭,需要一家人一起上手,一起操作,吃了美食,也增进了感情。阿巧老师这篇写饺子的散文,写得妙趣横生,意蕴悠长。通过吃饺子,包饺子,回忆亲情,也写出了饮食文化的传承,姥姥,母亲,我,三代人包饺子,对家人亲人的爱是不变的。阿巧老师文笔严谨优美,是一篇写吃文化的佳作!点赞老师,遥祝冬安!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人生很短,活好这一世,做真诚的自己。
回复11 楼        文友:阿巧        2022-11-22 16:31:33
  是啊,美食文化也是一种传承,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先辈们的影子,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感谢绿池朱华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您一路相伴,祝愿老师创作愉快,生活顺心如意!敬茶!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