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品红楼之浅析语言艺术(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品红楼之浅析语言艺术(作品赏析)


作者:上官风 举人,357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46发表时间:2022-11-25 14:00:13

【流年】品红楼之浅析语言艺术(作品赏析)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红楼梦》是小说的艺术。”《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每一次读起都有不同的感受。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草蛇者:一条蛇从草丛穿过,不会留下脚印,但蛇有体重,还是会留下一些不明显却仍存在的痕迹。灰线的意思是:拿一条缝衣服的线,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由于线特别轻,留下的痕迹也是很恍惚的。加之红楼梦采取“真事隐(甄士隐)假语存(贾雨村)”的主要写作基调,所以想要研究甚至读懂红楼梦,那就必须多读多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红楼梦。
  
   【一】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其中有一节写到:
   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感觉: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而更喜欢薛宝钗,但苦于找不到“证据”。这一节中王夫人吩咐王熙凤为林黛玉做衣服的对话,乍一看这句话似乎很平常,但是如果换一种说法可能就觉得有问题了,如果王夫人说,“该赶快挑选两个上好的给你妹妹做衣裳。”
   这句话的关键词是“随手”两字。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随手的意思有两个:一是立刻、马上;二是信手、随便……而我更倾向后者。
   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其中一节写到:
   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
   王夫人在王善保的挑唆之下,抄捡了大观园。而她口中“水蛇腰。消肩膀,眉眼有些像林妹妹”的晴雯,在红楼梦中素有“小黛玉”之称。曹公的《红楼梦》堪比司马迁《史记》一字一句都是大有裨益的,一字一句都不可能是随意书写的。所以王夫人对待晴雯的态度完全可以看作是对待林黛玉的态度。
   所以自始至终,王夫人对待林黛玉都是排斥的。而且窃以为“世上从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王夫人之所以不友好对待林黛玉,或许是源于林黛玉的母亲贾敏。贾敏与王夫人属于“小姑子和嫂子的关系”,自古小姑子和嫂子之间最是容易发生矛盾、隔阂的。这也就不奇怪王夫人“无缘无故”对待林黛玉不友好了,王夫人或许只是把与贾敏态度转嫁到了她女儿林黛玉身上。
   【二】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清虚观打醮”一节中,
   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一段中贾母与张道士的对话有些耐人寻味:一方面,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另一方面,清虚观是一个道观,无论从私从公贾母都不该“用和尚的话回复张道士”。所以究其原因,是因为贾母之所以用和尚的话回复张道士,只是为了回应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和尚说的以后遇到有玉的方可结婚”,正所谓“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与其说贾母是说给张道士听,更可以说是贾母故意说给众人听的。
   与此同时这个章节还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贾母为什么偏爱贾宝玉?按说荣国府中贾琏包括早早去世的贾珠也都是贾母的亲孙子,为什么贾母独独喜欢贾宝玉呢?其实文中贾母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所谓“爱屋及乌”,贾母看见了贾宝玉就像看见了自己的丈夫,所以当然贾母会格外溺爱贾宝玉。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大胆预测:按照红楼梦的悲剧基调以及薛宝钗的世故,也许最后的确是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但这件事应该发生在贾母去世以后。正因为贾母的去世,所以林黛玉才没有了倚仗,所以“木石良缘”才缺少了存在的基石。
   【三】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袭人借机向王夫人表忠心:
   “今日太太提起这话来,我还惦记着一件事,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姐妹,虽说是姐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贾宝玉被父亲贾政痛打以后,王夫人马上找寻宝玉的贴身大丫鬟袭人询问原因。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王夫人并没有指明袭人问话,“你不管叫谁来也罢了,又撂下他来了,谁伏侍他呢?”……乍一看,好像王夫人很器重袭人,但另一方面王夫人的潜台词也可以理解为,“你不配和我回话的意思”。所以来向王夫人回话完全是袭人自己的主意,从而借机向王夫人表忠心,同时也可以看出袭人的心机之深。同时,袭人在向王夫人提出的建议“林姑娘宝姑娘都大了,变个法儿叫二爷搬出去住”很巧妙,看似吞吞吐吐、模模糊糊,实际上却直接清晰,直中要害:林黛玉是贾宝玉姑妈的女儿,薛宝钗是贾宝玉姨妈的女儿,虽然两人都是表关系,甚至贾宝玉心里觉得自己和林黛玉之间的关系要更密切一些。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薛宝钗是王夫人亲侄女,是名门大族的女儿,是王夫人本能里可以排除的对象,所以相比之下,王夫人会更相信和宝玉“作怪”的人有且只能是林黛玉。而袭人,恰恰是抓住了王夫人爱子心切的心理,“漫不经心”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同时也可以看出,袭人对于林黛玉对于“木石良缘”的反对态度。
   包括袭人的心机以及对于“木石良缘”的态度,也就难怪红楼梦中袭人有“小宝钗”之称。
   “透过现象看本质。”《红楼梦》就像一口水井,每次阅读都可以打上一桶水,每桶水却都不一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到《红楼梦》似乎更合适。

共 29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赏析《红楼梦》语言的文字。在红学研究者看来,《红楼梦》的语言,包罗万象,含义丰富,要透过表面义项去探究其真正内涵,才能读懂红楼,弄懂这部名著的内容。文章选取了几段《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分析人物语言言浅而意深的特点。从作者的解读中,我们了解到王夫人对黛玉的不喜,贾母的城府及袭人的心机。正所谓“听话听音”,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具体的语段来分析人物,有助于我们更快捷地了解人物的特点,从而读懂红楼,更好地了解宝黛爱情悲剧的缘由。佳作,流年倾情推荐。【编辑:素心如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天上雪        2022-11-26 21:52:48
  《红楼梦》是一部鸿篇巨制,这么多年以来,不断有人深入研究,深入发掘,而每一次的研究,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小风是位红学迷,痴爱红楼,痴爱剧中人物,也痴爱里面的学问,意境。小风的执着让人敬佩,小风读书的细致也让人叹服,一部《红楼梦》,让小风发掘出来不少宝藏,曹先生泉下有知,当感欣慰!
流云本是天上雪
回复11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1-28 16:19:00
  小风也只有这点可以“显摆”了,琉璃姐才是牛人,小说写的那么棒,哈。
   谢谢琉璃姐留评,敬茶。
12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2-11-27 00:41:4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中作者曹公对这部鸿篇巨著的概括,是一部以贾府为主的四大贵族的兴衰史,以宝、黛、薛的爱情、婚姻为主线,贯穿以当时的历史、人文、权力之争、官宦和市井生活为背景的一部百科全书,更是哪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缩影。多少年来,学者们对红楼梦的探讨、研究从没有停止过,并成立了很多的红学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我国文学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红楼梦也是我的枕边书,每每翻阅都不忍释卷。今天有幸读到小风的这篇文章,对红楼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非常欣赏风对其中语言的解读,对心理刻画、语言艺术、人际关系的分析精准到位,我想倘若曹公若地下有知,也会倍感欣慰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甄士隐、贾雨村,书中的故事亦真亦假,犹如社会中的事一样,让人真假难辨。要想甄别得出真假,还得需要我们有明亮的、辨别是非的双眼和非常的智慧呀!
回复12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1-28 16:21:58
  据说,红楼梦里写酒和吹笛子的地方也不少,兵哥可以研究研究这方面,哈。
   小风谢谢兵哥的评论,敬酒。
13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27 07:28:58
  读得用心,其义自见。《红楼梦》是经典,一字一句都十分准确。大多读《红楼梦》的人,都经历过先读情节,再读人物关系,深研字词这样的过程,小风已经达到研学文本精髓的阶段了。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也抓住了字眼,洞悉了这些关键词对刻画人物性格心理的重要作用。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13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1-28 17:05:38
  的确,红楼梦一字一句一个标点都要认真对待,哈——王福林导演说的。小风赏析只能算戏说而已。
   谢谢子青姐谬赞,敬茶。
14 楼        文友:桑子        2022-11-27 23:44:17
  《红楼梦》前前后后我也读了不下三遍,家里还有一本脂砚斋注释的版本。说起来还是得感谢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没有她对《红楼梦》生动又独到的见解梳理,我怕是很难理清楚《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其实和作者一样,我一直觉得《红楼梦》中语言实在是非常个性鲜明,每个角色的语言风格都非常有辨识度。当然,在我看来《红楼梦》最经典的地方便在于,很多在《红楼梦》里发生的人和事,到今天是一直在上演的。
宝剑、纸笔、乌鸦
回复14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1-28 17:13:30
  我觉得我们该我握握手。的确,我也这么觉得:红楼梦里的很多观点和行为,放在今天依然是很合适的。
   谢谢桑子的点评,敬茶。
15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2-11-28 00:14:03
  曹公的一部《红楼梦》,引多少学者研究且不说,就读流年家的雁子姐姐、小风二人写的赏析,学到不少其中的奥妙。小风此篇赏析中,通过文中人物的对话,解析贾母、王夫人、袭人的为人处世及圆滑,由此可见,小风对这部作品的钟爱及阅读的用心。《红楼梦》大多白话文,就阅读而言,已经很费劲了,这样从语言中读出其中的含义,且为了证明林黛玉不受贾母、王夫人、袭人待见,要从不同的章回中挖字眼,太不容易了。
   向小风弟弟学习!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5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1-28 17:09:16
  只要喜欢就容易啦。关键是,小风再怎么评论,也不用负法律责任,哈。
   谢谢姐的点评,敬茶。
16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28 08:43:01
  小风肯定是把《红楼梦》当成了枕边书,有事没事都看看,对吧!我初中时,就是这样,学的累了就看看,没有连贯看,是跳着看的。现在又在流年的文集中,通过小风的文字,间接品读红楼梦。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通读也好,碎片式阅读也好,都可以领略到其语言魅力,正如小风所言,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小风真棒!加油!
回复16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1-28 16:34:47
  真真姐是神算子,算的差不多,现在我每天多少读一点红楼。小风很赞同真真姐的阅读态度或者说阅读习惯:无论哪一本书,闲暇时就随便看看,不拘多少,千万不能把阅读看作一种压力和任务。
   小风谢谢真真姐的点评,敬茶。
17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1-28 13:36:10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言难尽话红楼。小风弟弟这篇谈红楼语言艺术很有特色,解读到位又精细无比。作者就大家公认的《红楼梦》语言特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荡开思路,加以印证说明,读之获益不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到《红楼能》更合适。何况《红楼梦》有百科知识之美誉。与作者共鸣。写得好!
回复17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1-28 16:28:23
  小风一直很敬佩明月大哥的博览群书和专心严谨的求学态度。小风谢谢明月哥的谬赞和鼓励,敬茶。
18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1-28 14:21:13
  我们流年两大红迷,雁子和小风,当真是把《红楼梦》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消化到肚子里去的。读小风的这篇赏析,让我也有了许多新认识,比如对王夫人“随手”两字的解读,比如对贾母回绝张道士的解读。“《红楼梦》就像一口水井,每次阅读都可以打上一桶水,每桶水却都不一样”,没错。我读过也听过,但都是泛泛的,只关注到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从没有深入到文本中,试着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剖析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点赞并学习。
闲云落雪
回复18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1-28 16:07:42
  曹公有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小风,痴人也,哈哈。
   小风谢谢落雪姐留评,敬茶。
19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2-11-28 15:31:28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有一个艺术特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红迷小风这里,重读红楼梦就是常读常新,就像一口水井,每次阅读都可以打上一桶水,每桶水却都不一样。读小风随感,一如探井取水,于镜像中对视并反省,深味妙意,赞同赞叹,谢谢小风。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19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1-28 16:25:21
  雁子姐在这儿就使这打水吧,红楼梦的水还挺好喝,哈哈。
   小风谢谢雁子姐阅读拙文。
20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3-04-16 21:45:13
  今天又来读小风的说红楼,我想起一个红学群里说,黛玉和宝钗pk睡更受青睐?我想说的是,黛玉定胜一筹吧。别的不说,单看友情。黛玉对人一片真心,对紫鹃,尤其是对宝钗,情同姐妹;对宝琴、湘云十分友好;对香菱、晴雯,以及其他婆子、丫头并不歧视。而宝钗对黛玉呢?表面看是宽容大度不计旧怨,殷殷关怀送钱送药,可是她对黛玉说过真心话吗?她明知道宝玉爱黛玉,黛玉对宝玉也一片痴情,却并不关心黛玉的真实需要,不给予真正帮助,反而是自己抢到了宝玉,并为了让宝玉死心,狠心地告诉宝玉:黛玉已经死了。孔子把交友分为两类:“友直、友谅、友多闻”,和“友便僻、友善柔”,告诉我们:前者可交,后者可要注意了。如果让我在黛玉和宝钗之间选择朋友,毫无疑问,我会选择黛玉,因为她重情,真诚,她会真心对你,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会选择情义;如果是宝钗,可能就说不清了,尤其是在你与她有直接利益冲突的时候。所以说,论善良黛玉多一分纤柔的温婉,为人处世黛玉也比宝钗率真,坦诚。我是喜欢林黛玉的真性情的。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20 楼        文友:上官风        2023-04-24 11:35:11
  是的,若雪姐说得对:我也非常喜欢林黛玉,她的敢爱敢恨,她的清丽脱俗,她的至真至诚。
   对于薛宝钗?我想谈不上厌恶评甚至是批评,更多的是一种同情。试想:她一个和黛玉、湘云、宝琴她们年龄相仿的一个女孩子,也正是爱玩爱美的青春年华,但她?在送宫花一节中薛姨妈对王夫人说的一句话,“宝丫头怪着呢,她从小就不喜欢花呀粉呀的。”她真的是从小就不喜欢花呀粉呀的吗?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她从小父亲去世,而他们薛家还有一份偌大的家族产业需要经营打理,而面对母亲的孱弱,哥哥的无能,她也只能从小就必须承担起这样巨大的责任,从小她就必须面对各方面的压力挑战,从小就不得不学会各种人情世故。所以她的处事圆滑、她的八面玲珑、她的小心翼翼、她的不近人情甚至冷血……可能也就很好理解甚至同情了吧。
共 20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