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时光】二爷(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时光】二爷(征文·散文)


作者:静雪 布衣,33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552发表时间:2022-12-04 14:00:21


   爷爷奶奶的墓地在村西边,在去往最近大集的路边。一共四座坟茔,老爷爷老奶奶、大爷爷大奶奶、爷爷奶奶、大爷;大爷爷大奶奶和大爷的坟茔,大爷的儿子不让立,故而只立老爷爷老奶奶和爷爷奶奶的。石材厂的工人等在路边,五叔站在一侧,皱着眉看着墓碑上的字。
   二爷的两个儿子不顾初春的寒冷,斜躺在坟头上,看到我们的车停下了,就气势汹汹地迎上来,大声喊:谁也不能进。我姐问:为何?丰拎着一把铁锨,杵在地边,直说:我三叔不孝顺,自奶奶去世后,没有回来上过坟。我姐打了报警电话,民警到了之后,问了详情,说是家庭纠纷,管不了。我姐说你们别走,等我们干完再说,我怕他们打人。然后让师傅在地头,向着坟茔的方向,把碑立在了路上。
   丰和仁一直说着我父亲不孝的话,似乎想激怒我们。石材厂的工人见状,不敢继续干活,我们接过铁锨挖坑,砌砖,和工人配合着,把石碑立好。我们对着墓碑磕头,并在心里说:不管这碑将来如何,在我们的心里,这碑已经立好了,完成了父亲的心愿,铭记住先人的名字和恩情。
   整个过程,二爷站在地的另一头,像一个光杆木棍一样,不动不移,不声不响的,但却给丰和仁撑足了腰。遥望着二爷的身影,怎么也闹不清,为什么别人家齐心协力,欢欢喜喜做的事情,到这个家,却如此的艰难。理由也不成理由,条件也讲不出条件。
   我姐开车绝尘而去,我回头看,地头路上的两座墓碑,是真刺眼,再看那在尺八高麦子地里,向着二爷而行的哥俩,和那个印象中可以掌控一个大镇的剪子和菜刀的二爷,怎么在这件事情上,如此迷糊。直到村子看不到了,二姐才摊开双手,那九个明晃晃的水泡,真是我们说不出的寒心。
   据说,那墓碑当天下午就被推倒了,第二天再上地干活的人,只看到两个被填埋了暄软湿土的坑。据说,二爷带着两个儿子去了大爷家的院,和大娘还有大爷的儿子好一顿庆祝。还听说,邻村有了绝户的人家,入祖坟,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十万,二十万,坐在地头上要,不给不让进,人姑娘一合计,把老人抬走了。
   父亲对于这些一无所知,他知道的,就是墓碑立好了,家人们都很满意,不用惦记了。父亲察觉母亲神色不对,追问好久,母亲这才说出墓碑立到了路上的事,父亲则暗暗叮嘱我姐,和五叔商量一下,找人把墓碑选个合适的地方埋了吧,别让村里人看笑话了。
   二爷得病的消息,是二姑告诉了我姐,二姑说,丰和仁轮流陪着,二娘也在那儿。听着好像是二爷别看生了病,但儿子孝顺,也算是一种安慰。大姐最后一次见二爷,是在叔伯二爷的葬礼上。丰背着不能行走的二爷,去村医那打针。丰背上的二爷,像一根直挺挺的木棍,一身看不出颜色的单薄衣服,裹住了他的脸庞。在灵棚下坐着的大姐,低下了头。
   不久传来二爷去世的消息,仁打来电话,母亲没有接。
   父亲临终时,撑着最后一份清醒说,不该告诉的人,别告诉,万一来了,你们也别争执,祖坟我不去了,留在这里,具体位置,你们做主。
   小姑去世时,大姐见到了丰,丰主动打招呼,倒水,大姐没多说什么。二姑看到被儿子薄待的小姑,生气地说起二爷住院的往昔。
   仁说让丰在院照顾,他去挣医药费。丰的媳妇说,我家里两个儿子,你来养吗?不行。二娘去到医院,也不知道哪儿说的不对,丰和仁一起在楼道里打二娘。挨了打的二娘,自己也回不去家,就趁着丰和仁不在时,数落二爷。二爷死了一般地躺在病床上,横竖不张嘴。
   出院回到家的二爷,落到了二娘的手里,想喝粥,说熬粥太麻烦,喝豆奶吧!想吃馒头,说买馒头还得花钱,喝豆奶吧。家里躺柜上,放着几袋村人送的豆奶,成了二爷唯一的营养品。
   二爷去世后,丰花200元买的骨灰盒,把丧事简办落到实处。二爷的坟茔和大爷平行而居,丰和仁都外出打工,剩下了丰的媳妇和二娘,耕种着十多亩的田地。不知道他们来来去去的,看到那些坟茔,会想什么,也或者,在他们的思想世界里,根本什么都不用想,就能过了一天又一天。
   伴随时间的推移,村子里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村边竖起了很多大风车,村子向外延展的小路,也被扩展成宽宽的柏油路。官镇像被泡发的木耳,有着小城一般的繁华。大大小小的包子铺,很多挂着百年老店的招牌,不知,这年老或者年少的店主,是否还会记得,那个磨剪子戗菜刀的手艺人。
   剪子用磨,是因为剪刀刃口是陡峭的,磨的时候轻向前推,往后重拉,如此,省力又快捷;菜刀用戗,因为老式菜刀为手工打制,表面坑洼不平,刃口斜面不平,则需要用工具铲平削薄。二爷干了一辈子,也算知道凡事要适合才行,诸如剪子不能戗,菜刀不能磨,却到死都没有弄懂,谁的话是让他做对事,谁把他推入泥潭,任他苦苦挣扎了一辈子,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共 696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国传统美德。因为贫穷而愚昧叠加的城乡,为老不尊,儿孙忤逆不孝,倒也时有发生。二爷,就是一个自私寡恩的奇葩存在,除了短视和私心,毫无孝悌之德。对寡母,不但不称粮送蔬果,还蹭吃蹭喝,且顺手牵“羊”;待到老母有病,不给吃喝,不请医生,锁门赶集去了。不但苛待、无视老人生命,不让老母下葬他家土地,煽动儿子阻止给先人立碑,上午立在路边的碑下午就被推倒在泥地,最后不得已一埋了之。动物尚有“羊跪乳,鸦反哺”的报养之举,呜呼二爷行止不及畜生。这个有着“磨剪子戗菜刀”手艺的二爷,起早贪黑干活挣个辛苦钱,走街串巷卖手艺的动力,不过是满足饱餐一顿的口福之欲,心里只装着自己。不顾念家中妻儿,唯一为儿子计的就是想过继一个给三弟(打幡),一遇困难就向兄弟姐妹伸手,要钱要药,连个借字都没有,揣着一千元还骂骂咧咧。在寡母、兄弟、妻儿面前,二爷玩得就是干指拇儿沾盐。人在做,天在看。焖驴,二爷之蠢笨与寡恩,兼之听信人为的“教唆”,把自己推入泥潭,苦苦挣扎了一辈子,无所谓亲情,无所谓生命价值,也不配享有最后的尊严。城市化了的回民镇,谁还记得他?散文用一个子辈的视角,以二爷的行止为明线串起他的生活点滴,细细爬梳他在妻子、寡母、大爷、三弟、姐妹之间的所作所为,对比映衬中,活化了一个自私、无赖、无情、无意的手艺人那可怜又可恨的一生。其实,二爷会揣摩顾客心理,手艺也是一流,如是真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心劲儿,如是真有三叔“家里啥事要看远点,凡事都以人为本,没有什么比血脉亲情更重要“的以和为美的善良人性和扶持相长的生活智慧,何尝会过成亲人成陌路、妻儿不待见、最后只配“喝豆奶”的下场?纪实作品,于细节的还原中彰显人物之“丑”,笔锋刚劲有力,平实又充满力量,启发人性之真的佳作,流年推荐。【编辑:芦汀宿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05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康心        2022-12-05 20:40:17
  真是一大家子人,人心复杂得我七荤八素。幸好总有良心好的后代,不然也太冷漠了,让我受不了。写出了满腹辛酸,也算对父亲的交代。但写文,我还是想作者适当精减一下会更好。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回复11 楼        文友:静雪        2022-12-06 19:45:50
  谢谢康心姐姐温暖留评,这复杂的人物关系把姐姐给弄晕了,老爷爷是爷爷的父亲,大爷爷是爷爷的哥哥。因为大爷是过继给大爷爷,而生出很多枝杈,所以想把这个细节写出来,以免忘记。
12 楼        文友:康心        2022-12-05 20:54:09
  恩恩怨怨,放下为安.人情事故,想来也添堵伤神啊,一家人却像仇人,谁之过错,这世上真有好坏不分的糊涂蛋啊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回复12 楼        文友:静雪        2022-12-06 19:49:32
  如二哥所说,在农村还是很常见的,更有甚者,打得头破血流的。之前的文章中涉及到二爷,很多朋友都在问,故而专门为二爷写一篇文章,记录也是放下。
13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22-12-05 21:28:27
  二爷是个自私、刻薄之人,挣点钱就是为了吃点好的,连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都不管,真是自私到极点,自己的母亲生病,都是不理不睬,没有一点人性。这样的人教出的儿子会好吗?二娘仗着自己生了两个儿子,理直气壮的,真是可笑。有了两个儿子又怎样,二娘最后被儿子打,有什么样子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作者笔锋有力,将二爷的自私、无理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深思!欣赏佳作!
永远红梅
回复13 楼        文友:静雪        2022-12-06 19:57:29
  古话说,养儿防老,伴随时代的推移,这种思想真的需要转变了。不管姑娘还是儿子,都要好好教育,才能谈得起未来,否则的话,老了也是受罪,孩子的人生也难以向阳。感谢亲爱的红梅姐姐温暖留评,祝福!
14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12-05 21:32:39
  这篇散文写得真是好。把那个精明又糊涂的二爷写活了。其实,这个二爷他一点不可恨,因为我在乡下见惯了这种人,这种人在乡下不是一户两户,贫穷造就了农民的精明与愚蠢。当年在乡下,儿子们分家就意味着“战争”,兄弟打、父子打,打得头破血流。还好,这户人家还维持了起码的和平。读罢这篇散文,你可以从二爷身上看到,贫穷是怎样扭曲了人性。
江凤鸣
回复14 楼        文友:静雪        2022-12-06 20:03:19
  感谢亲爱的二哥温暖留评,得到二哥的认可,真的很开心。二爷终归是一个可怜人,生在大家庭,爷爷早逝,奶奶背负重担,二爷思想的灌输者,就成了大爷。二爷像大爷的提线木偶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父亲和大爷意见相左,他始终坚持亲情第一,所谓物质是靠奋斗努力的。可惜二爷只懂了一点点,父亲最珍惜的亲情,他最看轻。书写是为了放下,让过去随风而逝把!
15 楼        文友:风逝        2022-12-05 22:39:21
  作者笔下的二爷,自私自利,毫无感恩之心。弟弟扶助他盖上房子娶了媳妇,他无感恩之心;生养了他的母亲,他能够自己在集市吃美味包子,却心里从没有母亲一点,竟然在母亲重病时不给吃喝,更不给医治。侄女要给祖宗树碑,他竟然支持儿子推倒,简直毫无人性。但是,当他自己需要钱,去弟弟家要得理所当然。可以说,这个低俗鄙陋的二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了他的后代,一样愚昧无知,一样无感恩之心,一样自私自利无人性。天道轮回,饶过了谁?最终,他病重时自食其果。可悲可怜又可恨的人,在作者笔下鲜活真实,令人喟叹不已。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5 楼        文友:静雪        2022-12-06 20:05:42
  感谢亲爱的风姐姐温暖留评,那次立碑事件,在父亲内心中始终郁结,郁而伤脾,脾胃相连,父亲因胃癌去世,我们就想着,这样的不幸不能重演。一直在学着释怀和放下。还好,我们离开了家乡,家乡的很多存在都与我们无关。
16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06 13:16:55
  这篇文我来读了好几次,总是欲言又止,心情很复杂。俗话说得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果真如此。真真家是因为女儿被家族另眼相看,我们家却是因父亲软弱老实爱面子而被族人欺负,农村的好多人和事并不讲逻辑和理由的。二爷甚至其他族人并不觉得自己做错,反而会有充足的理由,所以到最后只能归结到三观不同,只不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们种了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下什么样的果,不会错的。
   看一家人回去立碑那段,心中尤其难过,唉。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开开心心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闲云落雪
回复16 楼        文友:静雪        2022-12-06 20:08:36
  谢谢亲爱的落雪姐姐温暖留评,我们是老乡,风俗相似,很多道理姐姐更懂。立碑的过程,真的是和愚昧无知距离最近的一次。跟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真是徒劳无功。还好,都过去了,我们也都放下了。带着父亲的爱,继续好好活下去。
17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12-06 15:05:2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7 楼        文友:静雪        2022-12-06 19:50:08
  祝福流年!
18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2-08 06:51:41
  作者静雪这篇人物散文《二爷》写得真好。作者把散文人物刻画追求的真实与小说人物刻画追求的细腻二者柔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私自利,不近人情,不懂感恩,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底层百姓人物二爷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的情感克制,不偏不倚,既没有拔高也没有丑化,二爷实际上就是被二种思维所左右:一是被贫穷或者说苦难所束缚,二是被封建社会流毒所禁锢的一个可怜人。按理二爷凭着“磨剪子戗菜刀”之手艺,是可以摆脱贫困的,但因为境界不高,他只是局限在自己的肚子不饿,目光短浅。他不是像作者的父亲那样在苦难面前积极奋斗,战胜苦难,带领家人过上好日子,而是困于苦难不自拔。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一个自身难保的人,让他拿什么东西去尽责任尽孝道。在这方面,我与清鸟的观点是相似的,二爷真是个可怜的人。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怕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二爷的一生,悲情也好,苦难也好,与他的思维是相配合的。二爷,作为一个时代的底层人物,已经走完了一生。正如作者所说,这时,也没有了恨,一别两宽,各自安好。一位评论家说,苦难本身没有意义,对苦难的思考才有意义。依次推断,悲情的可怜又可恨的二爷,其一生过得毫无意义,但二爷作为人物典型,对其思考是有意义的。这也是散文《二爷》的意义。
   祝贺散文《二爷》第一时间获得精品。
回复18 楼        文友:静雪        2022-12-08 19:44:35
  谢谢亲爱的一海大哥温暖留评,二爷终归是一个可怜人,尤其姐姐说起看到重病的二爷,被丰背着去输液时,总感觉想为他做些什么,可却无从说起。诸如二爷这样的老人,他们所经历的,在乡村比比皆是,贫穷,封建,迂腐的思想,将他们死死困住。哪怕是亲人,也是无解。
19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2-12-09 10:41:06
  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二爷如是,二娘如是,他们的儿子亦如是。好好的日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一辈子的美好,可他们偏偏过成了结仇的地步。二爷不孝爹娘,自己老后也过得凄惨。父亲至善至孝,生活幸福和乐。在这篇散文中,人性的善和恶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当头棒喝,令人警醒。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共 19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