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粘豆包(散文)

精品 【东篱∙奇】粘豆包(散文)


作者:琳达如菊 举人,413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43发表时间:2022-12-18 07:13:15


   粘豆包,是我的家乡东北地区的一道特色美食,用黄糯米面做皮,以红小豆做馅,包制而成的别具一格的风味小吃。每年的寒冬腊月,在东北地区,基本上家家户户就开始做粘豆包了,由于“粘”与“年”谐音,有着吉祥和美好的蕴意,因而,东北人在年前都要做粘豆包,除了寄托着对即将过去的一年富足生活的感恩,也寄托了对新的一年的美好与期盼。在腊月里包粘豆包,已经成为了东北人多年来的一种风俗习惯。
   “腊月到,蒸豆包,热气冒,香气飘”,记得小时候,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父母就开始准备做粘豆包了,由于做粘豆包的工序比较繁琐,也因为当时人们生活比较困苦,只能在过年时才可奢侈一把,一年就做这么一次,所以腊月里做粘豆包,对我们全家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隆重的大事。
   大黄米和红小豆都是我家自己种植的,大黄米个个光滑饱满,红小豆颗颗晶莹红亮,优质食材做出的粘豆包口感也浓郁纯正。
   清晨,父亲背着一袋子黄米来到我家斜对面的磨米坊,开磨米坊的是我姑姑的女婿,我叫他表姐夫,当黄米磨成面后,父亲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钱递给表姐夫时,表姐夫说啥也不要,说道:“老舅,别和我见外了,我咋能收老舅的钱呢。”父亲回答道:“我一下子磨这么多米,至少也要付电费吧。”不管父亲如何坚持,表姐夫就是不收钱,亲情坚如磐石,岂能用钱财来撼动呢?他一脸的真诚,也让父亲打消了念头。
   父亲将磨好的黄米面背回家后,倒入四五个大盆里,母亲开始用温水和面,和好后放到热炕头发酵,需要发酵一个晚上。四五个大盆摆放在炕上,就像士兵列队,场景非常壮观,这些面能做一小缸粘豆包,除了送人的,足够全家人吃到每年的二月二。
   黄糯米面和好后,母亲开始准备馅料。红小豆是头一天晚上就被母亲浸泡好的,小小的豆子经过一夜浸泡,变得水润润,红亮亮的,就像一枚枚晶莹亮泽的红宝石,光彩灼灼,熠熠生辉。母亲将沥干水分的红小豆放入一个大锅里,父亲负责烧火,温火蒸煮直到绵软。父亲将蒸熟的红小豆盛入一个大盆中,用勺子的背面捣成豆沙,再加入适量的白糖,馅料就做好了。再趁着温热,全家人齐动手,将豆沙揉搓成一个个小圆球,摆放在盖帘上备用,那一个个圆圆的红豆球,宛若一颗颗小巧玲珑的红玛瑙。
   母亲将发酵好的面,再进行揉搓,直到光滑细腻,父亲将面揉成一根根长条形,再用菜刀切成一个个大小均等的面团,一切就绪后,就开始准备包了。我和哥哥也参与其中。母亲给我们演示如何包粘豆包,母亲取过一个面团,用一只手拿着,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在面团上做一个窝巢,这是有技巧的,需要两只手默契配合才行。一只手不断地旋转的同时,另一只手的拇指不停地进行按压,那两只手就好像在跳着优雅的舞步,母亲然后将揉搓好的豆沙馅放入窝巢中,再用虎口封好顶端,最后用两只手的手心揉搓成一个光滑的圆球,母亲将包好的粘豆包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个盖帘上,那一个个金黄的粘豆包,恰似一个个润如凝脂的和田黄玉。
   我和哥哥按照母亲示范的动作,开始学着包,一开始包得不仅慢,形状也不美观,后来包得多了,就包得又快又好了,看来不管做什么,要想做好,都需要下些功夫才行,多做多练,才会熟能生巧。由于每年做的粘豆包数量比较大,就连爷爷奶奶也要跟着我们一起制作,全家人都为这道美食而忙碌着,边包边说着家常,场面非常温馨,其乐融融。
   包好后,开始上锅蒸,母亲首先在蒸帘上铺上一层洗干净的玉米皮,再在上面码放一个个粘豆包,豆包之间要留有足够的空隙防止粘连。父亲负责烧火,火需要旺火,用的是干柴,大约需要蒸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屋外冰天雪地,厨房里热气腾腾,红红的火舌不时在灶门口伸一下头,将火热的情感尽兴地抒发着,锅边很快便释放出袅袅的香气,一股浓郁的糯米香裹挟着浓郁的豆香,在厨房里氤氲着,漫漶着。
   当母亲掀开锅盖时,一个个黄灿灿圆鼓鼓的粘豆包就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金黄细嫩的表皮泛着晶莹的光泽,让人垂涎欲滴。母亲盛装了满满的一盘子粘豆包放到桌子上,让爷爷、奶奶、哥哥和我先吃,她和父亲还要接着蒸第二锅,蒸第三锅,母亲还不忘叮嘱我和哥哥一句:“慢些吃,别烫着。”
   父母在厨房继续忙碌着,我们开始大快朵颐,从盘子中拿起一个粘豆包,蘸着白糖,咬一口细细品尝,口感粘糯,味道香甜,豆香浓郁,非常美味,就连祖父祖母都不停地夸赞好吃。粘豆包色香味俱全,金黄的面皮,紫红的馅料,是两种最明艳的色彩的最佳组合,给视觉以强烈的冲击,给味蕾以最美妙的体验,红与黄,才是冬天里最温暖最明艳的色彩。
   室外冰天雪地,是天然的冷冻箱,母亲将蒸熟的粘豆包,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盖帘上,冻一宿之后,变得硬邦邦的,再收好放到院子门前的一个缸里储存。想吃的时候,随时取出几个,放锅里一蒸,味道就和刚出锅时一样,整个正月里我家都有粘豆包吃,有时候早上就着稀粥喝,有时候晚上搭配着白菜炖豆腐的菜肴,感觉怎么吃都很美味。
   金灿灿的粘豆包,闪耀着金色的光泽,是金元宝的颜色,也是丰收的颜色,还是冬天里最明艳的色彩,看着赏心悦目,吃着软糯香甜,满口噙香。粘豆包,儿时冬天里最令我垂涎的美馔佳肴,给我留下了最甜美最温暖的记忆,特别是一家人围着桌子前,一起包粘豆时的场景,这温馨的画面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并定格成了生命中的永恒。
  
   二
   记得有一年腊月,我们全家人正在包粘豆包,“傻三儿”来了,傻三是村民给他起的名字,因为他的母亲有智力障碍,他天生就有智力缺陷,但他又不是十足的傻子,能进行简单的交流,懂得吃饭和睡觉,生活能完全自理,按照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精神上缺几根弦。
   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但傻三儿的穿着更加寒酸,一件土黄色的破旧棉袄,棉袄的袄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破洞,一绺一绺的棉絮从洞里钻出来,他一走动,棉絮也跟着动,好像是一只只舌头在随时舔动着。
   傻三儿进屋后,在靠东面墙壁的炕沿边坐了下来。他的鼻子下面悬挂着两挂鼻涕,不时又被他吸进了鼻孔,如同两条蚯蚓在他的鼻孔里爬进爬出。
   母亲放下手里的活儿,找来一方干净的手帕递给他,让他擦一下鼻涕。他接过母亲递过来的手帕,傻傻地笑着,胡乱地擦了一下,也没擦干净,还糊弄得脸上都是。母亲让他再擦擦,并告诉他,手帕给他了,放在兜里,有鼻涕的时候再擦,又不忘提醒一句:“脏了要记着洗。”
   傻三儿喜欢来我家,每次赶上我家做包子、饺子、馅饼等好吃的,母亲都会用盘子盛一些给他吃,我们全家把他当作一个小客人对待,从来没有嫌弃或嘲笑过他,也许他心里也能感受到一种温暖,所以才总会不请自来。
   母亲接着包豆包,边包边问他:“三儿,你家今年杀年猪不?”“我家的猪卖了。”他回答道。“那你妈今年包粘豆包不?”母亲接着问。“我家今年没种黄米。”他接着回答。母亲听完,不再说话。
   当第一锅粘豆包蒸好的时候,母亲用盘子装了几个给他吃,并叮嘱道:“慢点吃,别烫着。”一如叮嘱我和哥哥的口吻。傻三儿接过盘子,正要吃时,母亲说:”三儿,脸盆里有水,洗完手再吃。”他洗完手,抓起一个粘豆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吧唧吧唧”作响,吃得虎虎生风,那才叫一个香!
   母亲从箱子里找出哥哥穿小的旧棉袄,那都是母亲用手工做的。母亲每年都会为我和哥哥做一身新棉袄新棉裤,直做到我上高中。母亲心灵手巧,做得又舒适又美观。母亲将哥哥的旧棉袄递给他,说道:”三儿,把你身上那件破棉袄脱掉,穿这件试一试,看大小合适不?”他很听话,试穿了一下,刚刚好,开心地笑着。母亲说,那就穿着吧,你小哥哥穿小了,送给你了。母亲又取来一个干净的食品袋,装了满满一大袋的粘豆包递给他,说道:“三儿,这些粘豆包拿回家给你的父母和哥哥姐姐尝尝。”
   那天傻三儿临走的时候,身上穿着暖暖的棉袄,手里提着满满的一袋粘豆包,面带笑容,满面春风。我想,傻三儿这个年过的一定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甜蜜的,更是温暖的。
  
   三
   我们村子中,不是每家每户在腊月里都有做粘豆包的条件,有的人家地少人口多,生活特别窘困,种的糜子只够全家人在端午节时吃一顿粽子的,哪还能奢侈到做粘豆包呢?还有,孤寡老人军属陈奶奶,唯一的儿子在远方当兵,家里就一个人,不可能做粘豆包,当母亲知道哪家有没做的,就会装一袋子粘豆包送去一起分享。每次当豆包刚蒸好时,母亲就会装满一盘子,让我给陈奶奶送去,到她家时,那粘豆包还热乎着呢,陈奶奶咬一口,说道,你妈做的粘豆包软糯香甜,真好吃!陈奶奶一边说,一边笑着,在堆满皱纹的脸颊上,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
   那时候,正月里都有走亲戚串门的习俗,母亲除了准备点心之外,还会提着一些粘豆包。我小姨家住在县城,小姨和小姨夫是双职工,他们很少自己包粘豆包。当母亲送粘豆包给小姨的时候,小姨笑不拢嘴,说道:“小品就喜欢大姨做的粘豆包,一次能吃好几个。姐,以后别拿什么点心了,你做的粘豆包比那点心好吃多了!”母亲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有人夸奖她做的粘豆包好吃,她能不高兴吗?
   当母亲提着粘豆包去大舅家的时候,我的那两个表哥见了粘豆包,还没加热,就拿着两个冻的粘豆包啃着吃,母亲说:“大莱、二莱,这粘豆包需要热透了才能吃。”“大姑,这粘豆包不加热也好吃。”哥俩一齐说。一会工夫,手里的粘豆包就被啃的不见踪影了,母亲担心吃冻的粘豆包,会伤到侄子的胃,稍晚一些,问这哥俩,胃口难受不?“大姑不用担心,胃口舒服着呢。”哥俩笑着回答。
   我心想,穷苦的孩子就是皮实,就像生长在山上的野花野草,就是比温室里的花草更耐风雨。自从大舅妈因车祸去世,我的这两个表哥就成了没妈的孩子,大舅的教师职业也丢了,日子过得不好,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好在有小姨小姨夫不时帮衬着,这哥俩在苦寒中才能茁壮成长。我家那时候也不富裕,那天母亲临走时,从兜里掏出一些钱递到大舅手里,并告诉他:“哥,把那些粘豆包每天早上蒸几个给孩子们吃,就着稀粥,禁饿。”大舅点了点头,带着感激的神情看着自己的妹妹,兄妹情深,在简单的言语和神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粘豆包,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情感的媒介,一个个金黄的粘豆包,传递了缕缕的温情和股股的暖意,像明媚的春阳,似和煦的春风。
  
   四
   又是一年的腊月,又到了做粘豆包的时节,在异国他乡的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吃到粘豆包了,好想念母亲做的粘豆包,那黏黏糯糯,香香甜甜的味道,让我一次又一次想念,也让我一遍又一遍回味
   母亲在电话里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粘豆包不再是只有黄米面,还有江米面,用江米面做的粘豆包,洁白如玉,口感上更加粘糯绵软,馅料也不再是单一的红小豆,馅料变化多端,层出不穷,口味上多种多样,而且各大超市都有出售,想什么时候吃,到楼下大超市就能买到,非常方便快捷。母亲感叹道,现在人们的生活真幸福啊!
   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腊月里,为了做粘豆包这道美食,全家人一起在忙碌的身影,外面冰天雪地,屋里其乐融融,喜气洋洋,多么温馨又幸福的场景!在正月里,我和哥哥从院子的缸里取出几个粘豆包,放到家里的火炉上烤着吃,一会工夫,就闻到了一股焦香味,金黄的粘豆包表面烤出一层酥脆的外壳,咬一口,外酥里嫩,香甜酥脆,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感觉胜过任何糕点。
   母亲做的粘豆包,金灿灿的,黄莹莹的,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承载了我童年和少年时代快乐而美好的时光。粘豆包里包进了新年的喜庆和吉祥,那甜美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也有妈妈的味道,那种味道仿佛穿越了时空,再一次跳跃到了我的舌尖之上,糯米的绵软,豆香的浓郁,香甜软糯,让我久久回味……
   一个粘豆包,可以包裹住多少美好的情感啊!
  

共 46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东北包粘豆包的习俗大约和胶东半岛的差不多,一下子勾起了我对那种美食和往事的怀念。作者的文章,总是带着让我们难以抑制的乡愁,入目走心,沉入其中。“粘”和“年”谐音,于是粘豆包就被宠。在东北,粘豆包有着千年的历史,是一道人文美食。作者发挥联系,想到了满人努尔哈赤,想到了曹操,文章有了奇趣。制作粘豆包的工艺很复杂,父亲母亲一家人都动手,连作者和家人也参与其中,揭开锅盖,粘豆包的香,直抵味蕾,难以掩饰。在作者心中,粘豆包胜过一切,因为其中包含着一家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那个“傻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有着大爱之心的母亲,总会用粘豆包打发他满意而归,母亲将温暖送给乡邻,赋予了粘豆包更多的情怀与暖意。那些孤寡老人,那些家中少吃的人家,都是母亲关注的对象,以美食相赠,其情动人。那些年,走亲戚,粘豆包就是最好的礼物,伸手亲戚家人的喜欢。粘豆包,美了味蕾,也养活了那些饥肠辘辘的汉子。作者身处国外,快到过年了,自然就想起了粘豆包这道美食,家乡的味道,乡愁的滋味,一齐涌来,只有用最美的回忆来填补。在作者笔下,一个粘豆包,包含了多少温暖的情感!文章叙述生动,表达细腻,故事唯美,写粘豆包,更是写人,写美食,更是写乡愁,写时代的样子,更是写对生活的热爱。文笔从容,徐疾有致,布局得体。不仅有粘豆包的精美工艺叙述,更有一家人快乐的过年的情感的表达。可以说,二者相得益彰,美的味道,美的情感,合并流露,写出了境界。对生活的爱,总是要有所寄托,作者的文章,将一物一食,赋予浓厚的乡愁,让人沉醉,也让人走进自己的乡愁世界,这种和读者情感发生共鸣的特点,作者一向驾驭熟稔,于不觉中受到感染,在从容里得到满足。精美力作,推介赏读,以慰乡愁,以告心念。【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1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12-18 15:04:10
  粘豆包很有名,虽然我没吃过,但从电视剧里,经常看见这样的食品。如菊老师将粘豆包,叙述得非常详细而丰富,从中又赋于了很多人情味,令人印象深刻,拜读学习老师的佳文!
回复1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8 15:23:25
  深谢小溪老师到访和雅评!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剩感激!东北的粘豆包很有名,不知小溪老师吃过豆沙馅的粽子没?除了没有粽子叶的清香,味道差不多,只不过黄糯米面没有江米面软糯,但都是粘粘糯糯的,也有浓郁的豆香味,除了红小豆馅,也有红芸豆馅,小时候正月里常吃,好多年没吃到了。再次谢谢小溪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小溪老师,给老师敬茶,遥握,遥祝冬日安暖!万事顺意!
1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12-18 15:10:36
  冒昧地问一下,我看粘豆包跟包子很像,圆圆的也有馅,是不是就是包子?上海现在有很多包子店,出售类似这样的包子,用玉米面做成,价格比普通的白包子贵些。
回复1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8 15:30:41
  粘豆包属于包子的一种,不过里面包的不是肉馅,而是豆馅,另外,粘豆包的面皮是大黄米面,是粘的,而玉米面是不粘的,小溪老师说的那种玉米面包子,我猜想是我们东北的玉米面菜包子,和粘豆包是完全不同的,食材不同,味道更是天壤之别。没想到我小时候吃的玉米面菜包子现在那么受人欢迎,但从健康的角度,确实健康,是纯绿色食品。再次谢谢小溪老师的美评!小溪老师,注意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遥祝老师一切安好!
1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12-18 17:57:18
  粘豆包,是作者东北家乡极富地域特色的一道美食,作者翔实细腻地介绍了粘豆包制作的工艺,以及粘豆包色香味俱全的特点,诱人食欲,让人垂涎三尺,从中可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以及一家人幸福欢乐其乐融融的氛围。作者的母亲很善良很热心,总是将粘豆包分享给需要的邻居和亲戚,“傻三”脏兮兮的又傻乎乎的,母亲不嫌弃,善待他呵护他,让他吃粘豆包临走还带点回去;陈奶奶年纪大了,母亲会送粘豆包到她门上;大舅家因舅妈意外过世,无人做粘豆包,母亲每每送去,把爱和温暖一并带去。文中的母亲心灵手巧,且菩萨心肠,令人敬仰、感动!文中还流露着剪不断的乡愁,回忆粘豆包的好滋味,即是回味少年时光,回味一家人相处的亲情温暖!好文,构思巧妙,用词唯美细腻动人,想象丰盈,引人入胜,盛赞才情,问候琳达创作辛苦了,遥祝加国安康如意!
回复1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8 18:26:58
  深谢香香老师到访和雅评!香香老师的美评细腻、婉约、透彻、唯美,非常喜欢!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粘豆包是我家乡的一道特色美食,小时候在正月里经常吃,粘粘糯糯,香香甜甜,非常美味,好多年没吃了,挺想念的,不知香香老师吃过没?有点像红豆馅的粽子,只不过是黄粘米面做的。再次谢谢香香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香香老师,敬茶,献花,抱抱!遥祝冬日安暖!万事顺意!
14 楼        文友:白玄        2022-12-18 21:02:46
  粘豆包,是传统美食,蕴含着传统文化,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也是乡邻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家庭温馨的体现。描写细致,感情浓厚,内涵丰富,深度美文,学习欣赏。
回复1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8 22:48:39
  深谢白玄老师到访和雅评!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问好老师,给老师敬茶,遥祝冬日安暖!吉祥如意!
1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2-19 06:21:55
  看着粘豆包的文,口水在嘴里打转,粘豆包的做法写得很详细,一篇亲情味浓,乡愁味浓的文,善良能干的母亲。很接地气,我这都一大向没写文了,一篇篇的文写了半截搁置着。佩服老师,在异国他乡既要工作还经常写作,向老师学习!望老师多保重,祝老师冬安!
回复15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9 07:02:53
  深谢红花草老师到访和雅评!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由于工作忙,写的粗糙,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红花草老师,遥祝冬日安暖!吉祥如意!
16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2-12-19 13:37:30
  粘豆包是家乡的味道年的味道更是母亲的味道!如菊老师细腻温暖的文字使我也重回少年时代母亲做豆包的幸福时刻!谨祝如菊老师冬祺如意!
回复1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9 13:59:45
  深谢东风老师到访和雅评!东风老师的家乡也有包粘豆包的习俗没?小时候吃的是黄米面的粘豆包,现在都改用江米了,口感上更好一些,是家乡的味道。再次谢谢东风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东风老师,给老师敬茶,遥祝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17 楼        文友:宇蓝        2022-12-19 17:20:04
  粘豆包,心心念念的食物,终于在老师的文中学会了制作方法。现在粗粮坊出来的,吃过,总感觉差那么点味道。拜读佳作,学习!
回复17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9 20:47:46
  深谢宇蓝老师到访和雅评!黄米面的粘豆包是东北地区正宗的风味小吃,我小时候在每年寒冬腊月,母亲都会不辞劳苦做一小缸,那时候生活穷困,粘豆包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道舌尖上的美味。现在改用江米做了,有的江米加玉米面,超市都有卖的,但我还是喜欢妈妈做的粘豆包。再次谢谢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宇蓝老师,遥祝冬日安暖!吉祥如意!
18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22-12-19 22:09:25
  我发现老师特别善于写表达亲情的文章,是不是因为特别思念家乡呀。又一篇香甜软糯又温情脉脉的文章。一款家乡美食粘豆包,在作者眼里,不仅仅是小吃,还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故事。每到年关,母亲就要准备做很多粘豆包,
   分头准备好食材,一家人齐齐整整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地包豆包,年味就是这样开始的,香香甜甜。善良的母亲,面对傻三儿每次的不请自来都给予了极大热情,不仅给他吃好,还为他换下破棉袄,还给他带一部分回家。陈奶奶,儿子在外,孤家寡人,也受到母亲的惦记,还有舅舅姨妈们,都被母亲的豆包甜到了心里。与其说,写豆包,不如说,是写生活的美好时光。生活永远都是那个生活,家家户户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你热爱生活的样子,其实就是生活最美的方式。一个家庭,一个好的母亲,可以影响三代人,这话真的不假。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回复18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9 22:20:32
  深谢素心老师到访和雅评!素心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素心老师说我善于写亲情,其实不是我善于写,而是我本人就是性情中人,看中的是真情真意,在平淡的生活中,真正能感动我们的,只有真情,我是被真情感动才落笔,生活因为有这份真情而变得美好,人生因为有这份真情才觉得活着有了意义。再次谢谢素心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素心老师,给老师敬茶,献花,遥祝冬日安暖!多保重身体!
共 18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