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记忆深处的年味(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记忆深处的年味(散文)


作者:周仓 秀才,100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9724发表时间:2023-01-08 16:01:06

每到过年时,大人们都说,如今过年断然已无小时候的年味感觉。尤其是在农村长大的人,对比着今昔,更是感觉如今过年已了无生趣。所有对过年的美好记忆,都只能在回忆中寻找。我在农村生活了近二十年,对于这片生育了我的土地,总有一份无法割舍的留恋,特别是每每到了年关,童年时期对过年的期盼情景便会一一涌现。
  
   一
   “过年柴”,顾名思义,过年时烧的柴。过年柴与往常烧的柴不一样,过年要烧许多“硬菜”,对用柴的材质有很多要求,一是要耐烧,二是要烧得旺。我们通常会提前一个月,不用父母亲的安排交代,很自觉地去山上砍一些硬柴挑回家,晒干后自觉地码在柴仓里。邻里之间还相互攀比,看谁家叠得柴多,也经常相互讨论,柴叫什么名称,性质怎么样?一把柴够不够煮烂一锅肉等等,说起来个个像柴禾专家。小时候最烦的就是砍柴,因为砍柴时要换上旧衣服,大冬天换衣服很折磨人。但是,对于预备过年柴,我们却兴致盎然。
   如今想来,我们那个时候这么反常地去砍过年柴,无外乎是为了一个吃字,过年有好菜好肉吃是惯例,父母亲要烧好菜好肉时没有相应的好柴禾,不烧怎么办?这是我们所担心的,所以,预备过年柴,便成为我们寒假里的首要任务,也乐在其中。
  
   二
   掸新,也即大扫除。“廿四掸灰尘,廿五赶长工”,这是农村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腊月二十四起可以掸新了,二十五就是让长工回自己家的日子了。
   腊月二十四这天,父母亲一早就准备开始掸新。木头结构的房子,到处黑乎乎的,尤其是灶台间,是掸新的重点清扫区域。他们穿起蓑衣和箬笠,把一把扫帚绑在一根长长的竹篙上,伸到屋顶上,把积攒了一年的木椽上的积灰,逐一扫净。一块一块伴着油渍,黑乎乎的灰烬飘飘扬扬地散落,像染了色的雪花,有的落在灶台上,有的落在蓑衣和箬笠上,有的直接落在地面。父母亲接着将落下来的灰烬扫出门外;厨柜里的蛛网,柴仓里长年累月堆积的废柴被同时清理干净。
  
   三
   杀年猪是小时候过年的重头戏,掸新过后父母亲就着手杀掉自家的猪了。这一头猪是我们全家的唯一收入来源,猪杀掉后大部分猪肉卖给屠夫,自家留下一个猪头和猪内脏,运气好的时候,母亲会多留一条“硬肋”供我们吃。杀猪那天,凌晨时分我们大点的孩子就会被父母亲叫起,一起去逮猪。杀猪前先备好一大桶滚烫的开水,桶旁放置一条又宽又长的凳子,母亲以喂猪食的方式诱导猪从凳子旁边走过,待到猪呼哧呼哧地扇着耳朵,迈着步子晃悠着从凳子旁边走近时,早守候在凳子旁边的几个人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手,有的负责抓耳朵,有的负责抓尾巴,关键的几个壮力负责抓猪脚,然后不约而同地快速将猪掀翻,并抬上凳子,猪这个时候会发出凄厉的吼叫,全村人都能听得到,家里使不上活的小孩也被吵醒,纷纷起床看杀猪过程了。猪被死死地摁在凳子上,整个猪头被悬空在杀猪凳外,杀猪师傅用他五个粗大的手指将猪嘴巴死死地捂住,并紧紧地按压在他自己弓曲起来的的膝盖上,另一手拿着一把明晃晃的杀猪刀,对准猪的喉咙位置,狠狠地往里一捅,一股血柱飞奔而出,热乎乎的猪血喷溅在杀猪师傅的脸庞上,看上去像一张坑坑洼洼的麻脸,他的手被顺势而出的血染成一片血红,分不清是猪肉还是人手。猪嘶吼着,垂死地挣扎着。抓尾巴的人将猪尾巴在手腕上缠上一圈,死死地往后拉,使猪的身体无法卷缩,抓猪前脚的人,将猪脚往前掰,抓后脚的人将猪脚往后掰,使猪挣扎的力气不能使到一处。杀猪人随着猪的挣扎渐渐失去力气时,会适时地补上一刀,将杀猪刀用力往里再捅一刀,直到自己的手腕和刀子全部进入猪的身体,没有了可再前进的距离时,才慢慢将刀抽出,随着刀子的完全抽离,最后一股猪血冒着气泡汩汩而出,流进凳子前边放着的接血盘中。待猪完全断气后,大家一起协力将猪推进滚烫的杀猪桶里褪毛,杀猪师傅拿菜刀,对着猪毛一阵刮割,不一会,一具白花花的猪身被摆上杀猪凳,等待杀猪师傅开肠破肚。
   年猪杀完后,杀猪师傅将猪的好的部位称重挑走,走村串巷叫卖去了,母亲将猪头整个放在锅里煮,煮完后将汤装碗,挨家挨户地去分,邻居们都说,这猪头汤真鲜甜。
   随着年猪杀掉,一年的事情基本上也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弄吃的事情了。
  
   四
   大年三十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我们盼望这一天,整整等了364天,这一天年夜饭上除了有肉,妈妈还会买一些平时吃不到的蔬菜,比如花菜、芹菜。豆腐是必备的一道菜,自己用黄豆磨成浆,然后用盐卤做成的豆腐,跟现在菜场上用石膏做成的豆腐完全不是一个味道。有一年妈妈洋气,买了一盘花蛤,我们没吃过这个东西,以为是像普通菜那样吃法,夹一个放嘴里咬,结果闹出了笑话,花蛤没咬下,牙倒先动摇了,后来才知道这东西是掰开吃里边的肉的,我哥哥第一个学妈妈掰开一个,看到血淋淋的肉,没放嘴里就先呕了,逗得大家一片笑声。
   年夜饭后就是分压岁钱,爸爸会早几天备好钱,等大家吃完饭后召集在一起给每个人分,年纪大的给一元,年纪小的给五角,分完压岁钱后,爸爸会强调说:“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家把钱放到枕头下,第二天早上把钱交上来。”这就是所谓的压岁钱了,我们只拥有一晚的保管权,而没有最终的使用权。最终归我们所有的就是次日将钱交上去后,爸爸给的两颗糖。当然,家庭条件好的,其孩子会得到一些钱,但一般不会多于2元,能拿到5元的算是村里的首富了。
   年夜饭大多数人家在天黑前就吃完了,等大人们收拾好后,接下来的活动就是大人玩牌,小孩玩鞭炮了,一家人有的去邻居家,也有邻居来我们家的,就这样相互串着门,聊着天。直到十二点一过,全村响起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我们知道新的一年已经实实在在地到来了。
   正月初一,我们照样吃好的,穿干净的。照样无忧无虑过日子,没有电视,没有晚会。一天到晚除了吃就是疯了一样地玩,初二就开始走亲戚了,有走出去的,也有走回来的。走出去的能拿到压岁钱,走回来的,家里又会弄好吃的接待,所以都喜欢。走出去是有名额分配的,比如说去外公家拜年由谁去?去舅舅家拜年由谁去?上一年去过的。通常这一年不能再去。
   “三日清明五日年,一日重五不值钱”。我们所谓的过年,比国家放假的时间还短,一般正月初五起就预示着这个新年已经过完。大地复苏,万象更新,山间的水也流动了起来,山上的草木,在初春的暖阳中悄悄地露出了头。我们除了常规的砍柴放牛,土豆也到了需要播种的时节。我们依依不舍,十分不情愿地换上旧衣服下地干活了,接着又是等待下一个年的到来。
   如今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城市里扎下了根,不再为穿上旧衣服下地干活而烦恼,但,小时候过年的那种氛围,也随之消逝,每每回忆过去,那份对过往生活的经历,总会令我陷入深深的沉默中。

共 27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临近春节,又要过年了,对年记忆的大门也随之打开。小时候物资匮乏,贫穷,却年味十足,打扫卫生,杀年猪,吃年夜饭,穿新衣服,发压岁钱等,这一系列项目,哪一项都带着浓浓的年味,都让孩子们无比向往。可令人烦恼的是,一过完初五,大人孩子都要换上旧衣服去干农活,再翘首期盼下一个年的到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不再为吃喝发愁,也不再为穿上旧衣服下地去干活而烦恼,却也感觉不到年味了。对儿时的回忆,亦是对那个时代的回忆,是对父母对故土的怀念。散文意蕴丰厚,主题鲜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杀年猪的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3-01-08 16:11:09
  孩子们喜欢过年,因为只有到了过年,才有新衣新鞋穿,才能吃上大肉,才有压岁钱,那是过去,是物资匮乏的年代。所以,那时候年是孩子们的期盼。如今不同了,有吃有喝,天天都像过年,天天都可去买新衣新鞋穿,对年已经不再那么向往了。倒是有些老年人期盼过年,因为只有过年,孩子们才能回到身边,全家人才能团圆。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周仓        2023-01-09 09:36:06
  感谢五十玫瑰老师的精彩编排,辛苦了,遥祝冬安。
2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23-01-08 19:06:07
  我总觉得农村的年味更浓,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过年真是热闹。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在作者的笔下,我又一次感受作者记忆深处的年味,人们对于过年的心情,那是美美的。过年柴,也是煮肉的柴火,孩子们对于好吃的期盼,都乐意去砍柴。大扫除,把一年的尘土扫去,干干净净过大年。杀猪,我没见过,在作者的文中,我见识了。作者把杀猪的情景描写得活灵活现的,很是生动。过年,孩子们都开心,有好吃的,穿新衣,放鞭炮,人人都喜笑颜开。作者将农村过年的情景呈现出来,很是热闹,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作者很善于观察事物,写出来的作品是那么亲切、自然、栩栩如生。让人回味很久,语言描写精炼、准确、生动,描写形象。欣赏佳作!
永远红梅
回复2 楼        文友:周仓        2023-01-09 09:38:10
  谢谢永远红梅老师的赞美和肯定,其实现在农村的年味也没了,啥都是市场上买来的,人也没几个。
3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3-01-08 22:18:33
  还有十多天就是农历新年,很多漂泊在外的游子即将长途跋涉,回归故乡,与家人团聚。这个时候,上了年纪的人会想起曾经过年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在物质匮乏的岁月,过年显得尤其隆重。因为平时太苦了,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才有肉吃。所以那时候的年味特别浓。一篇富有乡土特色的散文,很有共鸣。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3 楼        文友:周仓        2023-01-09 09:39:37
  感谢燕剪春光老师的赞美,遥祝冬安,敬茶。
4 楼        文友:梅子青        2023-01-08 22:33:40
  年味越来越淡,一是因为生活好了,不只过年有新衣穿有好东西吃,期许少了盼望也就不可能太热烈;一是人们思想越来越开放,又见多识广,过年过节要遵循的礼仪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缺乏仪式感。作者在文章中列举的年俗变得可有可无,所以记忆深处的年味浮泛出来,让人心生向往。作者的回忆真实可感,让同时代人生出许多感慨。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4 楼        文友:周仓        2023-01-09 09:40:34
  谢谢梅子青老师的留评和认同,祝冬安,也祝新年快乐。
5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1-08 22:37:11
  中国人要过年,过年要有年味。久处吴地,旧日吴地人过年有许多讲究。吴人传言,年是个怪兽,每当岁末就来劫掠百姓。因此,吴地人就地取材点燃竹子,用爆竹的噼啪声驱赶它,年被赶走了,留下一地烟灰,因此要大扫除,要聚会庆祝,少不了要搓一顿。这就是江南过年最初的来源。作者此文,描述了旧日乡间的年俗,分成砍柴、扫除、杀猪、年饭四个章节,写的生动有趣,写出了浓浓的年味。
江凤鸣
回复5 楼        文友:周仓        2023-01-09 09:41:23
  感谢江老师的留评和认同,祝江老师新年快乐。
6 楼        文友:妖怪山        2023-01-09 02:54:47
  真的是事实,现在中年以上的人,一提起往年过大年,便津津乐道。他(她)们回忆起曾经的过年,曾经的往事,历历在目。犹其是在农村长的,更有故事更有年味。总说如今的过年,太没有年味,或味淡了。是的,严禁烟花爆竹,严禁上坟烧纸……这些年味标签,已离我们远去。掸卫生、杀年猪、备年货……已很少见,或过程略过。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他(她)们回忆起曾经的过年,究竟能有什么内容。我们回忆曾经的年味,不,我们是在回念过去,回念我们已经失去的童年,少年,以及青春。
回复6 楼        文友:周仓        2023-01-09 09:43:38
  是啊,我现在都烦过年了,觉得没意思。祝妖怪山老师新年快乐。向老师敬茶。
7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3-01-09 13:40:58
  时光荏苒,一年又一年,又到了过年的时候。记得鲁迅先生在其小说《祝福》中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今天是腊月十八,从作者《记忆深处的年味》文字中,我似乎也闻到了,那散满幽微的爆竹香和年味特有的柴火米饭香。
   记忆深处的年味,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习俗。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拜神祭祖,燃放烟花爆竹等等。由于各地民俗的不同,年味呈现出各种地方特色,但其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的主旨是相同的。本篇文字作者回忆了儿童时期江南乡村的四种年味仪式:上山砍过年柴、掸新、杀年猪、年夜饭、压岁钱。我们之所以对记忆深处的年味久久挥之不去,是因为那味道里,有我们最最割舍不去的浓浓的亲情与乡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情其味越是醇香。感谢作者分享。佳作阅读。
回复7 楼        文友:周仓        2023-01-09 13:49:34
  最喜明月老师的留评,明月老师对文章的评论往往都是一针见血,恰到好处。能够完美诠释作者的内心世界,感谢,祝冬安。
8 楼        文友:清鸟        2023-01-09 21:46:17
  沉浸在记忆深处,年味又回来了。那时的年有期盼,有快乐,也有希望。而如今,年仿佛变味了,好像所期盼的完全不同了。物质条件的富足,人们不再期盼吃喝,任何美味平时啥时想吃就啥时吃,新衣服穿得天天像过年,细想,过年自然而然成了一个节点,标志的意义也大有不同,但人们说到过年,却总是回忆从前,我也一样,那时候多快乐啊。记录此外,很有共情,引发诸多思考,感谢周兄分享。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8 楼        文友:周仓        2023-01-13 14:30:25
  谢谢清鸟编辑的留评,祝新年快乐。
9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3-01-10 09:56:40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随着时间的流逝、食物的富足,年味很浓的春节已经不在如从前那般热闹。为了空气质量政府出台政策不让燃放烟花爆竹,为了缩减人口曾经提倡只生一台好,为了环境优美不让露天放牧,在日常的生活中吃到食物顿顿如过年,衣服件件是新衣。住在高楼大厦里,下班回家各家,门一关不再与左邻右舍走动,人情味也淡了许多。啥会再能回到作者描述的场景中呢!也许再也不会吧……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9 楼        文友:周仓        2023-01-13 14:31:15
  时光一去不复返,谢谢疏影老师的留评,祝新年快乐。
10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01-10 13:05:31
  随着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好和城市化越来越快,人们的关注点越来越多,旧时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作者文里的这些年俗虽然现在还有,但早没有了从前那份浓重的仪式感,更多的是追忆。今年随着防疫政策的变化和烟花爆竹禁放政策的调整,日益寡淡的年味儿也有了丝丝回归,周遭不时响起的零星爆竹声,时刻在提醒,年来了。
   欣赏周老师的精彩文字。
闲云落雪
回复10 楼        文友:周仓        2023-01-13 14:32:15
  人渐老,年味渐淡,谢谢老师的留评,祝新年快乐。
共 20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