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记忆深处的年味(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记忆深处的年味(散文)


作者:周仓 秀才,100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9727发表时间:2023-01-08 16:01:06

每到过年时,大人们都说,如今过年断然已无小时候的年味感觉。尤其是在农村长大的人,对比着今昔,更是感觉如今过年已了无生趣。所有对过年的美好记忆,都只能在回忆中寻找。我在农村生活了近二十年,对于这片生育了我的土地,总有一份无法割舍的留恋,特别是每每到了年关,童年时期对过年的期盼情景便会一一涌现。
  
   一
   “过年柴”,顾名思义,过年时烧的柴。过年柴与往常烧的柴不一样,过年要烧许多“硬菜”,对用柴的材质有很多要求,一是要耐烧,二是要烧得旺。我们通常会提前一个月,不用父母亲的安排交代,很自觉地去山上砍一些硬柴挑回家,晒干后自觉地码在柴仓里。邻里之间还相互攀比,看谁家叠得柴多,也经常相互讨论,柴叫什么名称,性质怎么样?一把柴够不够煮烂一锅肉等等,说起来个个像柴禾专家。小时候最烦的就是砍柴,因为砍柴时要换上旧衣服,大冬天换衣服很折磨人。但是,对于预备过年柴,我们却兴致盎然。
   如今想来,我们那个时候这么反常地去砍过年柴,无外乎是为了一个吃字,过年有好菜好肉吃是惯例,父母亲要烧好菜好肉时没有相应的好柴禾,不烧怎么办?这是我们所担心的,所以,预备过年柴,便成为我们寒假里的首要任务,也乐在其中。
  
   二
   掸新,也即大扫除。“廿四掸灰尘,廿五赶长工”,这是农村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腊月二十四起可以掸新了,二十五就是让长工回自己家的日子了。
   腊月二十四这天,父母亲一早就准备开始掸新。木头结构的房子,到处黑乎乎的,尤其是灶台间,是掸新的重点清扫区域。他们穿起蓑衣和箬笠,把一把扫帚绑在一根长长的竹篙上,伸到屋顶上,把积攒了一年的木椽上的积灰,逐一扫净。一块一块伴着油渍,黑乎乎的灰烬飘飘扬扬地散落,像染了色的雪花,有的落在灶台上,有的落在蓑衣和箬笠上,有的直接落在地面。父母亲接着将落下来的灰烬扫出门外;厨柜里的蛛网,柴仓里长年累月堆积的废柴被同时清理干净。
  
   三
   杀年猪是小时候过年的重头戏,掸新过后父母亲就着手杀掉自家的猪了。这一头猪是我们全家的唯一收入来源,猪杀掉后大部分猪肉卖给屠夫,自家留下一个猪头和猪内脏,运气好的时候,母亲会多留一条“硬肋”供我们吃。杀猪那天,凌晨时分我们大点的孩子就会被父母亲叫起,一起去逮猪。杀猪前先备好一大桶滚烫的开水,桶旁放置一条又宽又长的凳子,母亲以喂猪食的方式诱导猪从凳子旁边走过,待到猪呼哧呼哧地扇着耳朵,迈着步子晃悠着从凳子旁边走近时,早守候在凳子旁边的几个人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手,有的负责抓耳朵,有的负责抓尾巴,关键的几个壮力负责抓猪脚,然后不约而同地快速将猪掀翻,并抬上凳子,猪这个时候会发出凄厉的吼叫,全村人都能听得到,家里使不上活的小孩也被吵醒,纷纷起床看杀猪过程了。猪被死死地摁在凳子上,整个猪头被悬空在杀猪凳外,杀猪师傅用他五个粗大的手指将猪嘴巴死死地捂住,并紧紧地按压在他自己弓曲起来的的膝盖上,另一手拿着一把明晃晃的杀猪刀,对准猪的喉咙位置,狠狠地往里一捅,一股血柱飞奔而出,热乎乎的猪血喷溅在杀猪师傅的脸庞上,看上去像一张坑坑洼洼的麻脸,他的手被顺势而出的血染成一片血红,分不清是猪肉还是人手。猪嘶吼着,垂死地挣扎着。抓尾巴的人将猪尾巴在手腕上缠上一圈,死死地往后拉,使猪的身体无法卷缩,抓猪前脚的人,将猪脚往前掰,抓后脚的人将猪脚往后掰,使猪挣扎的力气不能使到一处。杀猪人随着猪的挣扎渐渐失去力气时,会适时地补上一刀,将杀猪刀用力往里再捅一刀,直到自己的手腕和刀子全部进入猪的身体,没有了可再前进的距离时,才慢慢将刀抽出,随着刀子的完全抽离,最后一股猪血冒着气泡汩汩而出,流进凳子前边放着的接血盘中。待猪完全断气后,大家一起协力将猪推进滚烫的杀猪桶里褪毛,杀猪师傅拿菜刀,对着猪毛一阵刮割,不一会,一具白花花的猪身被摆上杀猪凳,等待杀猪师傅开肠破肚。
   年猪杀完后,杀猪师傅将猪的好的部位称重挑走,走村串巷叫卖去了,母亲将猪头整个放在锅里煮,煮完后将汤装碗,挨家挨户地去分,邻居们都说,这猪头汤真鲜甜。
   随着年猪杀掉,一年的事情基本上也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弄吃的事情了。
  
   四
   大年三十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我们盼望这一天,整整等了364天,这一天年夜饭上除了有肉,妈妈还会买一些平时吃不到的蔬菜,比如花菜、芹菜。豆腐是必备的一道菜,自己用黄豆磨成浆,然后用盐卤做成的豆腐,跟现在菜场上用石膏做成的豆腐完全不是一个味道。有一年妈妈洋气,买了一盘花蛤,我们没吃过这个东西,以为是像普通菜那样吃法,夹一个放嘴里咬,结果闹出了笑话,花蛤没咬下,牙倒先动摇了,后来才知道这东西是掰开吃里边的肉的,我哥哥第一个学妈妈掰开一个,看到血淋淋的肉,没放嘴里就先呕了,逗得大家一片笑声。
   年夜饭后就是分压岁钱,爸爸会早几天备好钱,等大家吃完饭后召集在一起给每个人分,年纪大的给一元,年纪小的给五角,分完压岁钱后,爸爸会强调说:“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家把钱放到枕头下,第二天早上把钱交上来。”这就是所谓的压岁钱了,我们只拥有一晚的保管权,而没有最终的使用权。最终归我们所有的就是次日将钱交上去后,爸爸给的两颗糖。当然,家庭条件好的,其孩子会得到一些钱,但一般不会多于2元,能拿到5元的算是村里的首富了。
   年夜饭大多数人家在天黑前就吃完了,等大人们收拾好后,接下来的活动就是大人玩牌,小孩玩鞭炮了,一家人有的去邻居家,也有邻居来我们家的,就这样相互串着门,聊着天。直到十二点一过,全村响起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我们知道新的一年已经实实在在地到来了。
   正月初一,我们照样吃好的,穿干净的。照样无忧无虑过日子,没有电视,没有晚会。一天到晚除了吃就是疯了一样地玩,初二就开始走亲戚了,有走出去的,也有走回来的。走出去的能拿到压岁钱,走回来的,家里又会弄好吃的接待,所以都喜欢。走出去是有名额分配的,比如说去外公家拜年由谁去?去舅舅家拜年由谁去?上一年去过的。通常这一年不能再去。
   “三日清明五日年,一日重五不值钱”。我们所谓的过年,比国家放假的时间还短,一般正月初五起就预示着这个新年已经过完。大地复苏,万象更新,山间的水也流动了起来,山上的草木,在初春的暖阳中悄悄地露出了头。我们除了常规的砍柴放牛,土豆也到了需要播种的时节。我们依依不舍,十分不情愿地换上旧衣服下地干活了,接着又是等待下一个年的到来。
   如今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城市里扎下了根,不再为穿上旧衣服下地干活而烦恼,但,小时候过年的那种氛围,也随之消逝,每每回忆过去,那份对过往生活的经历,总会令我陷入深深的沉默中。

共 27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临近春节,又要过年了,对年记忆的大门也随之打开。小时候物资匮乏,贫穷,却年味十足,打扫卫生,杀年猪,吃年夜饭,穿新衣服,发压岁钱等,这一系列项目,哪一项都带着浓浓的年味,都让孩子们无比向往。可令人烦恼的是,一过完初五,大人孩子都要换上旧衣服去干农活,再翘首期盼下一个年的到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不再为吃喝发愁,也不再为穿上旧衣服下地去干活而烦恼,却也感觉不到年味了。对儿时的回忆,亦是对那个时代的回忆,是对父母对故土的怀念。散文意蕴丰厚,主题鲜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杀年猪的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生米        2023-01-10 14:31:02
  记忆深处的年味
   过年了,过年了,炮竹声声,欢天喜地,辞旧迎新,万事如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乃节日之首,回家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美传统!
   浓浓的年味和浓浓的祝福虽然与以往有些不同了,但除夕要合家团聚的思想,却始终会促使着那些在外忙碌的人,他们都要赶在这个时间与亲人欢度!
   周仓老师此时发表这篇文章,写在字里行间虽是旧时的事,却是体现着你思念故土那浓浓的情!
   是的,旧时的过年与现在相比,确实是要多些热闹劲,穿新衣,戴新帽,杀年猪,放鞭炮,那些年前的充分准备,既是代表着旧时的人们对过年思想上的不马虎,同时也体现了那些年代的贫穷与落后,像大口吃肉和大杯喝酒这样的奢侈事情,只有等到过年才能享受得到,现在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资富足天天都跟过年一样,倘若不是有那些在异地他乡的游子们要推着挤着回家过年,那过年的愉悦,就恐怕真的是要到记忆之中才能找到咯!
12 楼        文友:泽子        2023-01-10 15:18:13
  读作品观年味,春节的快乐是印在每个人心里的,那是一年的团聚,一年的终点和起点,是一年不论拥有还是失去的节点,是一年到头活出的味道。对比城市化的今天,农村的年味成了记忆,新年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次放假和休息,在攀比心和虚荣心的驱使下,新年成了炫耀和失落的节日。我们如今不仅仅丢了年味,更重要丢了历史和民族的传承,以及关乎自己的快乐。
回复12 楼        文友:周仓        2023-01-13 14:33:18
  人老了容易怀旧,谢谢择子老师的留评,祝新年快乐。
13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1-10 16:18:44
  过年柴,掸新,杀年猪,年夜饭真的是特别难忘的记忆。可能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孩子,更多的,是期盼过年的好吃的,好玩的。当时光流转至今,上有老下有小时,再回味过去的年,才后知后觉地懂得,当时的父母有多么不容易。当下的年,因为疫情,更少了年味,但还好,只要家人安好,就是最好的日子,最好的年。
回复13 楼        文友:周仓        2023-01-13 14:34:16
  谢谢平淡老师的留评,祝新年快乐。
14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1-10 20:45:57
  杀年猪,贴春联,熬糍粑,迎门山,送灶神,压岁钱,穿新衣,放鞭炮等这些儿时的味道,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年味越来越淡。作者的文字里,那些年味还在 可惜已经没有了那时的浓重,仪式感越来越差。这篇文章真是写出了很多人的心灵感应。
回复14 楼        文友:周仓        2023-01-13 14:34:57
  谢谢越老越好老师的留评,祝新年快乐。
15 楼        文友:杨敏        2023-01-11 10:52:07
  过年!多么令人回味的字,儿时的年虽没有那么多的物质,却显的如此的热闹和快乐!如今超市里的年货五花八门,却令我找不出一样值得我回味的东西?是恋旧?还是厌新?作者的文章给了我答案,也许是时光的流逝,也许是时代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对故土家乡的眷恋,唯一不变的是对父母长辈的无限思念。
   欣赏佳作,与你共鸣!
看世间繁华,写人间沧桑!--杨观达
回复15 楼        文友:周仓        2023-01-13 14:35:36
  谢谢杨老师的留评,祝新年快乐。
16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3-01-12 18:00:15
  读作者的这篇散文,如回到童年,砍柴、扫尘、杀年猪、走亲串友等,好一派热闹气象。现在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喝,更不愁没有压岁钱,但人们的精气神没有那么足了。这充分说明,中国的传统年味的缺失。年味,不因贫穷和富有而缺失,会因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失去原该有的样子。一篇怀旧的作品,让读者着实回味了一次童年过年的氛围。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6 楼        文友:周仓        2023-01-13 14:36:09
  谢谢临风听雪老师的留评,祝新年快乐。
17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3-01-14 11:19:04
  这几年,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年节前该准备的东西,但扫尘、蒸饽饽、做所夜饭、贴春联这些年节该做的事,都一丝不苟的照做着,这便是文化的传承吧。
   读周仓老师的文,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现在品品,那时候虽然穷,物质不丰富,但那时的年味非常浓,过年也是小孩子渴盼的事,有压岁钱,有新衣服穿,可以吃到平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这种日子,何奇快乐!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7 楼        文友:周仓        2023-01-16 18:59:58
  小时候好玩多了,现在过年烦。感谢素心老师的留评。
18 楼        文友:桑子        2023-01-17 18:04:38
  许多人都说,感觉现在过年似乎没有小时候也年味儿了。其实或许并不是因为年味淡了,只是单纯因为我们长大了。长大后,很多小时候如此期盼的事情,似乎一点点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或者说是变得更加司空见惯。当然,时代在变迁,故乡也在工业文明的发展中不断没落。怀旧是一层滤镜,会美化记忆,而当记忆被美化后,似乎当下的一切,就会变得远远不如从前吧?
宝剑、纸笔、乌鸦
回复18 楼        文友:周仓        2023-01-31 14:58:12
  感谢桑子老师的留评,祝老师新年快乐。
19 楼        文友:石语        2023-01-17 20:51:36
  一篇文章,把人拉到了遥远而熟悉的过去。过年柴的记忆依然清晰。掸新,叫法很文雅,我们则直接说扫房子。杀年猪,是忙碌一年的人们最热切的期待。那时的年夜饭虽然朴素但却隆重。初一早晨,真的满眼都是新的。时光更迭,传统不便,真好。
回复19 楼        文友:周仓        2023-01-31 14:59:13
  感谢石语老师的留评,祝新年快乐。
20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3-04-05 23:51:08
  年是过完了,可是年的味道却是留在了读者的心中,最浓不过家乡情。欣赏老师佳作,同时还领略和见识了新疆人是怎样过年的风俗气息。不管你期待不期待,春节都会年年过,是传承也有发展。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20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