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一个人的泰山风景(散文)

精品 【东篱】一个人的泰山风景(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28.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68发表时间:2023-03-08 00:03:10
摘要:面对书桌上被称之为“一座山”的泰山石,风景两个字,始终在我眼前晃动。把心思和目光再次投向泰山,去审读那些和一个人有关的风景。


   “风月无边”的美意,被“虫二”一样的谜语给藏在石刻里。我觉得,这是最独特的诗,有着深刻的诗意,尽管两个字,却铿锵荡胸。那块刻石,看起来小得可怜,在泰山半腰的草丛间,名不见经传,其相很一般。其作者是刘廷桂。据说,刻下两个字,他也不去登顶了,转身离开。
   不知是否是他的脚力不足以登顶,还是故意将泰山绝景留作一个念想。刘廷桂是光绪“历下才子”,这个刻字,给泰山留下很长一段时间无人解读其意的空白。直到古文字学家郭沫若临此,才开了茅塞,风月无边之意恍然,就像一个魔术,揭开那块魔术布,眼前一亮。
   这处摩崖石刻位于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山石嶙峋,苍翠山色之间,藏着多少如禽似兽的怪石,令人猜想,让人模拟。一条登山石径一侧,有谁留意,有谁视为无边风月呢?看不透了,那就待月光来照吧;撩不开草野杂树的遮拦,那就寄托一缕泰山风吧。于是刻字的才子,就格外看好被众人忽略的这处风景了。这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泰山风景。相比那些跑到巅峰去刻字留名者,此处更显得意义非凡了。
   这是慧眼,不从众不趋时,而将目光落在被认为是泛泛处,不仅仅是发现的眼光,超俗拔俗,还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情怀于其中。
   风景也常常不在最高处。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才子也断不会轻易留墨于此。我未去梳理他的一生是否像古代的众多才子那样都是穷困潦倒不得志,是否想以半途路边不入眼的风景来比况自己,安慰自己。仕途不抵高处,不叹才折愿违。遂愿得高,固然欣喜,一个才子将情怀放在这里,未必就是委屈和无趣。泰山有2000多处摩崖石刻,官吏才子留痕于石上的,可以说令人目不暇接,我独独面此石而感慨,我是觉得这才是属于刘廷桂一个的风景。一个人的风景,引来多少人解读,他的风景观也从此传播于天下,较之那些高处的石刻,其声名更响,其艺术价值更高。
   就像散文家李健吾笔下的泰山,是在雨中所见,而太多人都喜欢写阳光明媚里的泰山。读《雨中登泰山》,就让我也看着天气预报,选了一个微雨迷蒙的天气,去登临。一个人笔下的泰山风景是独一无二的,是别致的,才有被众人喜欢或注目的可能吧,也更能表现泰山不为我们熟知的风情。
   风月无边,年华有限。岁月总是雕琢着风景,年华总是被岁月打磨着。不知刻下“虫二”两个字的刘廷桂刻字时是否有着这样的感慨?“年华有限”是不是就是这两个字中尚未被解读出来的深意呢?当然,读出这样的含义,我的心是为之一颤,匆匆登顶,看一眼泰山风光,转身走向我所居的半岛一隅。那是夏日,登泰山时收到校长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准备下一年的高三毕业班。孩子们的年华,我的年华,在那三尺讲台,比泰山重,比泰山高。
  
   二
   未至极顶,在“五岳独尊”刻石一侧,有一行不入眼的小字,就像是一个仆从一样的身份,委身于“独尊”之侧,让人初读之便生出了攀附之意。那四个字是“昂头天外”,太普通了,“头”不说“首”,“天”不称“宇”,素白得很。我把它也视作一处有着超凡人生境界的风景。它属于光绪年间的一位号“芋花庵主”的举人,名辛耀文。能够在泰山,尤其是近极顶处刻字,我不知他到底有着怎样的背景,有着怎样的想法。但喜欢他的表达,他创造了海阔天空的空旷之境,独尊,言其自大;“天外”,才是无大的哲学精髓。
   名不见经传,无名地方小吏,刻字之时,他是否从举人身份一跃而为吏?是否有这个资格?但泰山的名石,还是收留了他的手笔。四个字虽小,刻刀之功也不是令人啧啧称奇,但,即使委身“独尊”之侧之下,也不乏一股豪气与冲动,望眼天外,呼纳宇宙,吞吐风云,其超然与傲骨,早就超越了一个举人的身份。凌空之志,拏云之向,岂是泰山可比。
   辛耀文是以其博大的心胸为世人创造了一处精神风景。相比那些吟哦泰山之大,盛赞泰山之雄的石刻,对于登临于此,昂头一望的人们,得到的震撼更为传神,更为壮怀。我无意否定那些精美的石刻,只想专注一个身份有点卑微的人,在宏大的背景里,渺小得几乎被压扁的情况,还有如此胸襟,所谓的“不卑不亢”,不必翻开词典查阅注解了,四个字足以疏解,站立其下,那尊石头,仿佛变作一个辛耀文,布衣裹身,窄带缠腰,昂头向天,徒见他的颚颔,不清他的面孔,一顶布冠的飘带在泰山的雄风里,拉成一条直线。嘴唇紧闭,那四个字却震得泰山,如晃如摇。
   昂头天外,脚下便无坎坷,即使坎坷,一昂头,也就跃过了。还用得着极顶远望吗?“只缘身在此山中”,才得天外无限景。
   我常常想,一个人对于巍峨的泰山,简直就是大漠里的一粒轻尘,岁月时光之海里的一粟,泰山接纳了他们的留言,其声回荡于历史时空,泰山是包容的,也是可爱的。一个人在岁月里,也有自己的风景,也可以刻下自己的印记,时光不弃细微,岁月不欺羸弱,不留下自己的风景,是自己负了岁月,蹉跎了时光。
  
   三
   杜甫登泰山留下的“一览众山小”,并未刻字摩崖而留下笔迹,但韵律回响,绕山不去。这个句子,那么顿挫,那么高邈,仿佛有一股傲视群雄的澎湃之气袭来。未临泰山极顶,我真的还只是理解了个表层。其实,杜甫是把自己的人生风景凝练成一个句子,传递给我们的。守困长安,战乱流离,为官遭谗,漂泊蜀中,舟中困顿,终老于外。他不书自己的坎坷,不厌艰难,一切如山,皆小之。他的风景,是写在一道宽阔的胸怀上的,他为泰山添上了一笔最有分量的风景。古语说,文章憎命达。我说,风景忌平庸。杜甫是不会学着我们当年去开一个忆苦思甜会,登台说点什么,如果要说,他或许只有这个诗句。不斤斤于形色匆匆,不诉苦曾经的跌跌撞撞,一如“也无风雨也无晴”,轻描淡写,一语划过,我们不能说他那么草率啊,他的风景,不是表白,而是让我们品读,放在泰山,高也够得着。
   用情吟句,字字气韵,行地冲天。有格调,有格局,也有襟怀,更有境界。只有宽博的襟怀,才藏得住大格局;唯有大境界,才吟得出高格调。
   “一览众山小”,应该站在泰山极顶的拱北石上吟,不必刻字,泰山的风是诗句的旋律,泰山的云是它的疏解,淡云拂过,山风回荡,只为了这个结论吗?在这里,不必背诵他的几百首诗,也不必钻进字里行间求意,什么也不想,什么解释都不要,就握住“一览众山小”的风景,转头下山,若问起带了什么泰山纪念品,就说得句五个字。一个人的风景,又不仅仅属于当初的那个人了,风景是可以传染的,是可以扩散的,古今在文章里引用这句诗的,百度谷歌无法统计,别算什么文章被索引的次数了,用不着大数据技术,在这个句子面前都失色,那些数字都是最小的。
  
   四
   泰山是收藏风景最多的地方,华舍万栋,藏屋无数,都显得逼仄。当然,泰山之大,不光是轮廓,更有胸襟。每一个想在泰山留下风景的人,泰山都不会负人,当然,留住风景,不是刻字留名一种方式。
   泰山,作为风景名胜和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刻字不能,甚至大喊大叫也是对泰山的亵渎,但吟诗歌咏可以,一样可以留下我们在泰山上风景。
   我喜欢的作家汪曾祺有着独到的挽留风景的办法,把诗放进自己的文集中。他写过一首泰山风景诗——
   我从泰山归,携归一片云。开匣忽相视,化作雨霖霖。(《泰山片石》)
   泰山纪念品,适合不同需要的人群。汪曾祺不取。只从万千风景中,携带一朵云,入匣珍藏。云影不逸,还可化雨。神奇吧!我网上查阅古今泰山轶事,未见携云而归者,汪曾祺是唯一。那朵云,那匣雨,产权独属汪曾祺。当然,我们可以读诗看风景,风景常驻。我走云随,云驻我家,匣中藏之,只为化雨,霏霏霖霖。他的意思是,泰山之大,以个人的气质而言,泰山风景难以驾驭。“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片石》)真正权衡自己的心力,取风景之一脉,得风景之片羽,足够了。汪曾祺的“匣中云雨”,是自己的独特风景,也属于我们,因为我们从他的诗句里获得了怎样等待风景的态度。
   我第三次去看泰山风景,未登临,只瞭望个大概。我之心胸无法装下,自知境界不足。朋友说,带点什么回去吧。我说,那就带点风景回去。朋友愕然,继而有了主张,拉着我往泰山奇石馆去。
   一见钟情。一块仓黑里夹杂着白色纹络的泰山石,让我一眼相中。没有形容词给石头命名,只以油漆在一角写了“一座山”。摊主说,这种石头,距今怎么也要十五六亿年了,哦,无数时光造就了一块泰山石风景,独立起来看,就是一座山,并不依附于谁,也不让人感觉压抑。一座山,一座平常的山,却有着丰年厚月的底蕴,深藏着宇宙变迁注入的精华和骨气。
   以山喻寿,常言“寿比南山”,但未见“寿比泰山”一说,我想,泰山所承载的,应该是一种博大的担当,不可推卸的责任,寿的格局太小,泰山不取。
   读很多文章,写父亲,常常以“一座山”为喻,我早就做了父亲,但并未感觉自己就是一座山。或许,为文的人,是表达一种希冀吧。我却感到了一种压力,孩子的那种愿景,怎么可以否定呢。得石如宝,虽无“石敢当”之用,但置于书桌,也是一道泰山风景,我把风景搬到了书桌,更切近,更可近距离感触泰山之美。还是石头上的字好,努力把自己堆垒成一座山吧,不必有泰山之巨,也不必是名望之山,一座普通的山丘,也是人生的风景。
   我要补充一点。我从泰山捧石回家那年,泰山景区还没有发布“禁石令”,幸运吧?我可以把属于我中意的风景搬回来,于是我有了自己的泰山风景。归属决定了爱,我看重石头风景的归属。
   风景,也不都是泰山这边独好。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风景,因为我相信,一个人的风景是可以感染自己,也影响着别人。
   即使是一个人的世界,也有风景。如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景,自己的世界则没有了灵魂。
   以留下泰山风景的那些人为榜样吧,把自己打造成风景,才可对着风景抒怀。一个人要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景,风景要像泰山一样,要有高度,人生才精彩。即使不能,可以家乡任何一座山为参照,给自己造一处有高度的风景吧。
  
   2023年3月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9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泰山在五岳当中为首,按照中国文化来说,三山五岳的五岳,泰山为尊,历代王朝的封禅之地,让这里名声鼎盛,享誉海外。泰山也是文化、宗教、旅游为一体的集散中心,游客来自于四面八方。有喜欢风景的,有喜欢宗教的,有喜欢文化的。怀才老师的喜欢是书法,文辞一体兼带书法,自古有之,却不知有几人?文意的去向,老师与我相同,看自己所看,爱自己所爱!“虫二”两字是泰山上的一朵花,为什么这么说呢,上面的碑文石刻数不胜数,历代名家都有墨迹留存呢。“虫二”即繁体字风月去了边框。虫二来源颇有争议,一说是杭州湖心亭有石碑所题,即是乾隆皇帝所题的二字。二说泰山摩崖石刻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历下才子刘廷桂所题。这些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典故的来源,都在从侧面证明泰山的雄伟与强盛。不论昔日的辉煌,还是今日的光耀,都在咫尺之间展现无余。中国字的堂堂正正,四四方方,是在呈现一个大国的鼻直口方,相貌堂堂。老师所追溯的历史渊源就基于此,非常赞赏老师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背景。有心绪于此,就是走向世界的仪表大方。文化的底蕴注定是一个国家的巨大能量,在不知不觉中,这种能量的潜移默化,也会促使一个民族的崛起与腾飞。以文字来论文字,这篇文章的新鲜度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在本文里,不在于描写泰山的一般风景,而是截取了独特的风景,书写那些风景里的精髓。一个人的泰山风景,是一个人的精彩世界。这样的文章寓意告诉我们,创造属于自己一个人的风景,才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文章以自身来出发,以自身的感受来作文,此时显得非常的厚重。文章起意转承非常的自如,以石刻文字开篇,以自身的修为做主导,让整篇文章灿然生辉!老师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却一直在奉献精彩文字,让人感怀!作为我们,没有道理不去勤奋!谨祝老师文丰笔健,身体康健!【东篱编辑:枫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308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3-08 15:47:19
  “风月无边”的美意,浓缩于“虫二”两字中,“虫二”便是刘廷桂读到的泰山风景。那块石头,就是一座山,它沐浴日月精华,也接受风霜雨雪,石头也活成了泰山风景。杜甫的诗句“一览众山小”告诉我们,登临顶峰,高瞻远瞩,看到的风景够深够远,登上巅峰者,无疑也活成了自己的风景,用执着与毅力登上梦想的高度,那份洒脱与豪迈本就是最美的风景。汪曾祺的“匣中云雨”是作家的灵魂风景。作者登泰山捧石而归,一枚石藏着的岁月痕迹,丰盈的气韵足够慢慢体悟品味,那是最值得珍藏与抚摸的风景。怀才老师行走江山,已登临妙境,活成了江山的风景,活成了读者心中最美的风景。好文,选材不俗,审美独特,文笔温婉动人感人,意境深远,诗意哲思并存共舞,启人心智,引人共鸣。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创作愉快!顺祝春祺如意!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08 16:04:27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美评。一点也不敢说自己在江山写出一道风景。我们被江山收留,这个平台,总是托着我们的梦,风景在梦中摇曳着,已经伴我五年,陪你也快4年了。岁月里,我们可以观赏风景,也需要把自己的风景栽植到一个地方,我们有东篱,大家都来栽植风景树,如此度过一段人生,足以让我们再回味。罗老师更是江山里一道唯美的风景,愿风景总宜人,风景摇曳岁月时新。
12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3-08 16:19:59
  读老师的文章,是一种精神享受,情感总被打动,滋生仰望之情。老师知识渊博,功底深厚,每次读罢,总想摘录一些经典名句来。所以老师篇篇摘精,摘得让人心服口服。
   本文对一个人的风景,诠释得精准到位,叫人佩服。
   风景常常不再最高处。
   刘廷桂用路途不入眼的来比况自己。安慰自己。“虫二”却成了一道绝妙的风景。
   辛耀文,委身于“独尊”之侧,就以超凡的人生境界,以博大的胸怀为世人创作了一处精神风景。
   杜甫,登山不刻字、留墨,就握住了登临极顶,吟出“一览纵山小”奇特景观。
   作者三次看泰山风景,未登临,只用油漆在一角写了“一座山”。写在十五六亿的石块上,悠悠年轮,有着丰年厚月的底蕴,承载着宇宙变迁的精华和风骨。作者不是要与人媲美,而是告诫人们要以前人为榜样,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景,像泰山一样,有高度,有风采。好文,拜读欣赏。问好,春安!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08 16:30:07
  吴老师好!谢谢你这么用心读怀才小文,给了太多的谬赞。看吴老师在东篱创作不断摘精,我心中唯有高兴,因为你相守东篱不弃,我为你的热情折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景,有自己向上的高度,一向攀爬一向努力的人,时光不会辜负。泰山风景是有高度的,但游览过后,琢磨风景背后的东西,常常有一些东西被我遗漏了,是思考不到位,这是30几年前的印象,如今想来,有了一点感悟,所以就记录下来了。愿吴老师不断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文章。看吴老师写的天井那棵树,很个性,有味道。时光如树,人们荫蔽于大树之下,多少故事都在那里发生,谁动了大树,就是砍掉了一截时光。这是一个警告,也是一种感情。你表达得很到位。期待佳作继续。
13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3-08 21:38:23
  一个人也要有风景。如果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景,自己的世界就没有了灵魂。最欣赏这句。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09 07:43:05
  谢谢月亮老师的欣赏。自我也要陶醉一下。人生的滋味不光是等着别人赞美,是吧?祝你快乐。
14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3-08 22:06:46
  一个人的风景不一定要在泰山上,但一定要有泰山那样的风景。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09 07:43:56
  是啊,做不了泰山,就做一座土山吧。谢谢月亮老师留墨。
15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3-03-10 00:24:47
  欣赏怀才抱器社长的深度美文。文章立意新颖,气势恢宏,蕴含人生哲理。老师的文总是另辟行径,文学和艺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人生就是遵循自己的意愿,活成独一无二的自己。每读一篇老师的文,总会收获视觉的美,文学的享受,带来启迪和思考,收获颇丰。向老师学习,敬茶问好。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10 08:13:42
  感谢如枫老师的精彩留墨,辛苦了。非常喜欢,也是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学观念吧,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文学是一条爬山的路,小路虽逼仄,但有着和大路不一样的风景。文学绝不是一片海,可以任意装下什么,是小路。谢谢如枫老师给怀才抱器的鼓励,携手江山,隔屏相望,彼此心知,有声音,很美。遥握。
共 15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