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好汉吃(散文)
一
吃了几顿梁山城里的饭,我习惯把那些美食称之为“好汉吃”。
吃了山东梁山的羊肉串,吃了地缸里的“水浒烤”,我算是领略了“好汉吃”。好汉吃,有特别的感觉——好猛!如果给好汉吃贴个标签,应该属于“大流派”。排不进“鲁菜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支。
只在电视剧里看见好汉们大口吃肉大腕喝酒,“隔屏过瘾”,我还是不能满足。我是特别喜欢那个呼延灼的,路过山野小店,拴马门前树,坐于条凳上,取出一些碎银两,说道:“你可回一脚羊肉!”
“一脚羊肉”是几斤几两?据考证,约一只成年羊的四分之一。好家伙!吃得下?吃得下!吃不下就不是好汉了。这是理由吗?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理由。我是有着好汉的块头,但无好汉的肚量。羡慕而已。这呼延灼使的是两条水磨八棱钢鞭,人称“双鞭”呼延灼。
也许是这“双”,在中国文化里有着无可匹敌的数字优势,好事成双,我的老朋友,梁山人老马问我,每人来两串羊肉串,怎么样?两串?够鸟儿啄吧?我私下这样嘀咕,客随主便,还有别的菜肴,不在乎羊肉串多寡。人家呼延灼就要“一脚”,我们也不能和好汉的肚量比。我笑自己贪食。
这是在梁山脚下的一家店,名“一剑肉”,如果用“一脚肉”怕是无人懂得吧,好像是为了纪念八爷呼延灼吧。不过“一剑”也让人有些懵圈。店家看我举目看牌子,便道,很有特色,进来看,开开眼。
吃得了?店家问。开店不怕大肚汉。这店家还怕卖多了?他是老马的同村朋友。怪不得问得仔细。
二
没有配菜了,但有酒——好汉酒和杏花村,随便让我选。
桌子上摆了一个长长的“炭槽”,火是灰烬的样子。是我们自己烧烤?好汉可不吃这一套吧?不过,现代人点子多,“自烤自饮”应该是特色吧。
等半小时。店家掀开门帘探个头示意。意思是别急。五个人,10个串,半小时?这些数字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开眼了!10把宝剑。《史记》里记载很多“赠剑”的故事,多是炫耀王权或表达礼仪,店主听到我说起“赠剑”忙道“献剑”,风趣遂生。以剑穿肉串是何意?显示一种豪勇之气?宝剑做穿肉的铁签子,齐刷刷地靠着炭槽,如巨型的扇骨排开。并不减损剑锋的价值,古人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说,在梁山,是不是化干戈为美食?太多美妙的联想,会因此而生,我称之为新“剑术”。梁山人吃串是这样的?我用惊讶的眼神问老朋友。
朋友老马,瞪大眼睛,无语,但我读出了这“串儿”是直白而生猛。我相信,没有一座城市的烤串可以以其大其猛与之相拼,别看店面大小,招牌是否光鲜。在吃的方面,好汉传下来的东西,在店铺里的表现就是“火爆”。未下口,先惊艳,再亢奋。我马上想到,要把胃口立即撑大,最好是纳海的量。
穿肉的签子确是“宝剑”。剑光从羊肉的间隙闪着光,这光带着欲饮剑光的快感,看了就痛快,但不是那种“想不开”的感觉。喷着肉香的羊肉,银元大小,厚厚地布满了剑身,仿佛刚刚从血腥淋漓的格斗中拿回来,不过,肉香消弭了那种不堪的联想,变得食欲大增,即使有那个豪气,也是“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怀。
以嘴拭剑,要有足够的胆魄啊。咬一口,就突破了我平生口味的底线——十分的盈香团聚在嘴边。
我从梁山108好汉里悉数寻找,找不出一个剑术冠群的人。老朋友告诉我,开这家店,就是为了弥补梁山好汉无剑客的遗憾。我说那岂不是109好汉了?老朋友告诉我,有点那个意思。就像在星期日之外加上一个“星期八”,看似荒谬,却有着他们自己的逻辑。
我总觉得有一种味道是从大约九百年前奔袭而来,吃多吃少在其次,双手持剑,不是与谁拼杀,倒是和自己相搏。莫非店家的用意也在于此?是好汉,先要过了自己这一关,否则,一顿食,一串肉,都要望之兴叹,还有行侠仗义于江湖的勇气吗?那长长的炭槽,火炭微红,不时地加温,也是给长剑淬火。桌上一槽火,手中一把剑,心中长存走天涯的志向,这样的寓意,是否就是梁山好汉精神的内核。
三
少年时,曾有过仗剑天涯的想法,人近老年,在这里又引起了我的冲动,不必鲜衣怒马,也不必箭衣皂靴,再次唤起我拼一程的想法,不敢说出,只因那一串长剑肉。吃得下,吃不下,都无妨,一股豪气在不大的房间里,已经来回地冲撞。长剑奉还,羊肉打包,连吃带拿。
山外风雨三尺剑,有事提剑下山去。如今没有这样的镜头了,有事无事,为了生活的大事,佩剑而行,这是生活的勇气。其实,这顿饭,也应该是给我的老朋友老马的鼓励。店家没算钱。
老马是一村之主,那时就经营着村子的印刷公司。他找到我的那一幕,还记忆犹新。
从一个背包里掏出他们印制的书籍资料,用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字眼形容那些书印刷的质量。我觉得他不同于别人,便聊得就多了。也因为在四大名著里我尤其喜欢《水浒传》,便对他多了几分亲近。人缘这东西就是奇怪,说不定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理由吧。尤其是他不卖书,而赠书,只要我们编辑出中学用书,他们就找出版社,他们就承印,到时候我们只拿成本价购书。眼前这“梁山好汉”就是仗义,我说可别来我们这里“打家劫舍”,他说,如今的好汉是以诚信仗剑走天涯。豪爽气概一点不减。从此连续十几年,我们学校与他合作非常顺利。
剑术变印刷术,本来就不搭界,可一种精神,可以开拓很广的功夫领域。仗剑天涯,变成了负箧天下,背负几卷书,硬是把自己梁山好汉的身份变成了书生。我更佩服在老马身上的廉洁,一直以来,财富归村民,最终由村民承包,也要把80%的利税交给村民。
觉得《水浒传》里那个“大秤分金银”的细节,梁山并非形式上的梁山,而是将精华传递于今。当年靠的是掠夺,杀富济贫获得,如今,依然闯荡天下,用闯荡来打开自己的一片天地。
好汉都散了,老马那个作坊也应该解散了吧,或者是改制了,但曾经留下的那段“仗剑天下”的精神,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会打拼出自己的风采。好汉精神,并非打打杀杀,已经变型了,渗透在梁山人的骨子里,并有不断更新,成为一种特别的地域文化。尤其是在新时代,既有形式上的传承,更有内涵的崭新赋予。
四
“水浒烤”,这名字,足够分量吧?也有着亲切怀古的味道。老马说,“水浒烤”包罗万象,虽是地缸,却有着千般滋味。
先说地缸。街面店门边,挖一个深坑,怎么也在一米以上的深度。四周用“香泥”抹壁,我问用了什么香料,是秘密,不外传,据说,各家都有特色,都离不开香草一类。圆壁也有一圈铁网,烤物可以挂在网子上。中间一个铁棍儿做的“炭架”,核心处有铁壶,铁壶有水,水里有什么香料,也不知。老马说,是怕烤物干燥,也让香料随着水汽浸渍烤物里。这种功夫,可不像大部分梁山好汉所为,唯独石秀心细可想得出。
我想到一副对联的下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梁山人是善于创造美食的,梁山好汉没做过“地缸”,并不影响梁山人对创造美食的热情。
食物由着食客点,老马说,想吃什么随便点,可以叫“乱点鸳鸯谱”。我喜欢这个“乱”。好汉们在梁山从不列队待发,都是我行我素,乱,是本色,是自由。
青玉米,玉米香和草香复合,把山野滋味拿来,把味道烤熟。红薯,烤得流油了,油滴在下面的烤物,一点也不浪费。最过瘾的是“烤腿”,骂一句“娘个腿”,不伤大雅,还释放了情绪,都喜欢点。就像好汉们喊一声“你这厮!”然后就是痛快淋漓地打一架,当然这里是搓一顿。鸡腿,羊腿,猪腿,甚至还有田鸡腿,要赶上合适的季节才可以。也有海鲜。不过,我不吃,感觉梁山海鲜做得有好汉味,无胶东味,一顿啤酒浇上,海鲜有了麦芽香,本色被烤走了。不过,我还是要逐一品尝,不可错过这个机会。
我喜欢烤物将熟前,店家拿着兑和好的香料往上撒,烤物在“滋滋”的声音里,窜出一股难以拒绝的香味,肯定有孜然,这东西可以把一切肉味感化成合适的口味,即使不膻的猪肉鸡肉,一旦被“孜然”,马上都会觉得它们是从羊群里跑来的。
没有菜,只有“烤”。在“烤”的氛围里,浓浓的烟火气,让人无暇分心。此味只应梁山有,他处能有几回闻!我宁愿傻傻地跟着当地人吃,不必担心酒桌上失礼,或者被人耻笑了去,他们的注意力全在食物上,即使有女子,也都跟着吆五喝六的,一点也不怀疑她们的女汉子身份。我甚至怀疑,我们进化到现在,抛弃了我们祖先留下的茹毛饮血食饮风格是不是恰当了。此时,不管男女,那颗努力减肥的心,都那么轻易被击败了。
我突然觉得,那些被烤的食物是那么幸运,在地缸里,是炭火之“吻”,拿出来是嘴唇“吻”着,备受青睐。不知梁山900年前是否也如此?哪个好汉如果还活着到如今,肯定不会炫耀那阵子他们梁山如何,只能悄悄地坐在地缸前,默默地看。也好,离开打打杀杀的江湖,安静地在饮食江湖里,来一个“好汉动嘴不动手”,岂不更好?
五
尽显英雄本色的是简陋的桌子上的那一只只瓷碗,非纯白,好像被啤酒的颜色染了些黄,碗边儿有一圈双杠的蓝色线,将古色古香轻松地演绎出来。大碗喝酒!谁若是拿个啤酒瓶一顺,肯定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他,因为他不是好汉的喝法,觉得不够文明,也不够豪气。文明的含义,并非雷同。
时代可以造就美食街,也可以让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得以涅槃。就是放到几百年前,梁山街头即使是好汉们成堆,也不会有如此场面。我突然觉得吃什么不重要了,场面和氛围成为主题了。我甚至手中擎着烤鸡腿,也忘记往嘴里塞了。母亲曾说,好几个孩子凑一起就爱吃饭了。始终找不到原因,在梁山遇到这样的场景,我越发相信母亲这话了。
我认为,最好的美食,不仅仅是让人听到吃到就口舌生津,还可以让人老是想,想着就发生了冲动。梁山的“好汉吃”是特别的,可以产生冲动的后续效应。而且我相信,这种冲动不是头脑简单发热,而是好汉文化的潜伏,即使有一个想法,也是一种怀念。
在梁山吃“水浒烤”,很有后劲。如今还有一个想法。到一座山上,建一所山屋,门前挖几个地缸,按照季节的赐予,把“水浒烤”搬到胶东半岛来,电话约上几个老友,可啸山,亦可醉山。
我觉得,用一股豪气就可以创造出美食,或者让食物成为美食,梁山人,将好汉的精神视为一座山留下的财富,不断挖掘着梁山文化的饮食内涵,让我感觉出这座小城的烟火魅力。
记得一句话,爱上一座城,因为它有美食美景和美人。美人,被“好汉吃”征服了,没注意。美景在梁山,梁山有着丰富的水浒文化。梁山有“一剑肉”的羊肉串、“水浒烤”,我发现我也爱上了梁山,一生去往梁山大约不下六七次,除了有朋友在,还有诱惑的就是美食,充满一股豪气的美食味道。
2023年4月5日原创,2023年6月6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