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拾麦草 (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拾麦草 (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594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8发表时间:2024-06-20 16:40:53
摘要:人们都知道拾麦子,但是,你见过拾麦草吗?我不但拾过麦子,更拾过麦地里的麦草,也为拾麦草受过不少的挫折,甚至挨打。

人们都知道拾麦子,但是,你见过拾麦草吗?我不但拾过麦子,更拾过麦地里的麦草,也为拾麦草受过不少的挫折,甚至挨打。
   夏天到了,烈日炎炎,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天热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万物都被太阳烤着,各种树木上的叶子,路边的小草、小花,都低头哈腰,缺乏往日的生机,那平时欢叫的小鸟也都跑得无影无踪,只有那大田地里的麦子,在烈日下笑口开着,如果你细细地在大田地里倾听,那饱含麦粒的麦穗,在阳光下窸窸窣窣地响着,享受着烈日的暴晒,成熟着。
   农人们站在地边,头顶烈日,喜笑颜开,看着一天一个样的麦子,打心眼里高兴。怪不得人常说:“熟麦的天气热死兔。”
   现在割麦都用收割机,收后麦草平撒在地里,有些收割机带粉碎机,把麦草粉碎后留在地里当化肥使用,也可避免土壤板结。但有些老式收割机没有带粉碎机,那麦草就长长地撒在地里。所以农村就出现了拾麦秸秆(也就是麦草)的现象,拾下后放在门上或公路上让过往车辆一辗轧,麦草就顺了,也很柔软,存放方便。拾这些麦草,是方便农人们点火做饭、冬季烧炕用。收割机割的麦干净,除过地头上偶尔有零星麦穗外,大田地里几乎没有遗失的麦子,所以现在农村拾麦的老人寥寥无几。
   记得过去那个年代,老人们成群结队拾麦,一个夏天,一位老人拾两三袋(化肥袋子,一袋约百八十斤)很正常,我见过最多的,一个夏季可拾四袋麦子,大约四百斤。我小时候也跟着拾麦,那时是学校组织的,拾下麦后统一交给生产队,再由生产队付给小学生钱,但这些钱学校是不发给学生个人的,而是统一留作班费使用,有时候年底放假了,班主任会给评选出来的“三好学生”买上奖品和奖状,其他学生一人一个笔记本。那个年代拾麦的人多,拾麦草的人也多。
   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刚渡过三年困难时期,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七十年代,那时候我中学刚毕业,别说吃的,就连烧的柴禾都没有,闲了我就提个笼,拿个老扫帚,去塄边、树林里扫些树叶、拾些坏死的小树枝当柴烧,特别是在冬季,既要烧锅做饭,家里又要烧炕,柴禾就无形中成了家里的一大难题。烧炕、烧锅,这两样哪一样也离不开柴禾。有的人家里为了节省柴禾,独出心裁,盘锅时把锅和炕连在一起,烧锅一做饭,那火的余热就传递到炕上,适当给炕加点热,也节约了些柴禾。
   那时是人工割麦,麦割完先是拾麦,等地里没有麦可拾了,才去拾麦草。人工割麦,割的麦茬又低,但为了烧锅、烧炕,我和奶奶不得不拿上一个耙耙,去麦地里搂那麦秆上脱了的护叶、割麦后的低麦茬,供冬季引火烧锅、烧炕。那时农业社也叫生产队,所有的麦草都供生产队的牲畜吃,包括麦薏子,队上只把一些零散发霉的烂麦草根据人口多少,用杈搭堆分给社员,但根本不够用,所以许多人家只得忙罢麦收后再去搂些麦草。后来搂麦草的人多了,生产队就出了一条规定,不准任何人去麦地搂麦草,队长说那麦草可以肥田,当肥料使用,如果发现谁在地里搂麦草,不但把搂下的麦草收回,还要扣这家人的劳动工分三分。
   一次我和奶奶趁队上的人都在吃午饭,偷偷提了两个笼去拾麦草,不料拾完满满两笼刚准备回时碰上了队长,他大声地骂着我和奶奶,并让我把拾的麦草撒到地里,还要扣三分工。我吓哭了,奶奶又好话多说,队长才心软,出主意让我和奶奶拔些野草铺在笼上面盖住,尽量避免不要露出麦草。我们照办了,奶奶也高兴了,队长让我们以后不要再拾了,也没有扣我们的工分,原来队长是门份(同族)我三爸。又过了几年,我也长成一个半大小伙了,吃饭狼吞虎咽、专端大碗,干活偷懒、只溜地边,奶奶心疼地骂我啥都不会干,是个懒虫。
   忙罢家里又没有柴禾,饭总不能生吃吧?我拉着架子车,又和奶奶去一个偏远的地方搂麦草,一下午搂好,晚上偷偷往回拉,那晚上我和父亲往家里拉了两架子车拾下的麦草。后来不知谁向队长反映了,这是一个新上任的队长,他让父亲交上十元罚款,这事就算了结了。当时血气方刚的我就和他论起理来,“不信狼是个麻的,你凭什么让我交罚款,就两架子车麦草吗?”我手握拳头,气势汹汹地向他问道。父亲也急了,忙一把抱住我,队长一看我犯急了,也怕了,忙说道:“我就这样说说,没有钱也就算了,以后注意不要再拾就是了。”原来队长也欺软怕硬,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就这还不够烧,年底了十冬腊月我和父亲母亲还要上山割三四回柴,直到后院垒个大柴垛子,以供冬季和二三月烧锅、烧炕。
   岁月如梭,日月川流,一个个不眠之夜过去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终于来了,那山好像更绿了,那水好像更清了,那桃树上的花似乎更粉红了,就连春天飞来的燕子也似乎更加可爱了。
   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水泥街道平整了,水泥路四通八达连接村庄,就连自来水也进户了,太阳能路灯也亮了,冬季电热板也进农户了,现在县城附近的许多村子煤气也进户了,这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现在,收割机收完麦子后,有些农人也会隔三差五地去地里拾拾麦草,但不是用来烧锅、烧炕,而是引火用,也就是用麦草点火,再用干硬柴去烧锅做饭,再也不用大张旗鼓地拾麦草了。这几年,不知什么地方研制出来一种“打草”的机器,农村土话叫拾麦草机,它专拾地里的麦草,我询问过,这些麦草打捆收起来主要是向宁夏、甘肃等地方发货,用作牲畜冬饲。
   前几天,我见了一个拾麦草的老板,说话是外地口音,他告诉我说,他领了五台拾麦草机,正常情况下一台机子一天可拾一百二三十亩,一亩地可打五六个捆,最好的可打八个捆,这些草大多数都运往宁夏,还有其他地方,反正这些麦草销路好,现在打一亩地只需给农户十元钱。
   现在麦草也值钱了,用官方的话说这叫“变废为宝”。昔日的拾麦草,今日的“打草机”。
   (原创首发)

共 2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写出了拾麦草的情和爱,更写出了儿时拾麦草的挫折以及队长的刁难,在那个年代不但缺吃少穿,也缺少柴禾,写出了那个年代的艰苦生活。“那时是人工割麦,麦割完先是拾麦,等地里没有麦可拾了,才去拾麦草。人工割麦,割的麦茬又低,但为了烧锅、烧炕,我和奶奶不得不拿上一个耙耙,去麦地里搂那麦秆上脱了的护叶、割麦后的低麦茬,供冬季引火烧锅、烧炕。那时农业社也叫生产队,所有的麦草都供生产队的牲畜吃,包括麦薏子,队上只把一些零散发霉的烂麦草根据人口多少,用杈搭堆分给社员,但根本不够用,所以许多人家只得忙罢麦收后再去搂些麦草。后来搂麦草的人多了,生产队就出了一条规定,不准任何人去麦地搂麦草,队长说那麦草可以肥田,当肥料使用,如果发现谁在地里搂麦草,不但把搂下的麦草收回,还要扣这家人的劳动工分三分。”这段话写出了拾麦草的不易,读后令人心酸落泪,文章语言朴实,画面感强,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慨,处处打动人心。还有“ 前几天,我见了一个拾麦草的老板,说话是外地口音,他告诉我说,他领了五台拾麦草机,正常情况下一台机子一天可拾一百二三十亩,一亩地可打五六个捆,最好的可打八个捆,这些草大多数都运往宁夏,还有其他地方,反正这些麦草销路好,现在打一亩地只需给农户十元钱。现在麦草也值钱了,用官方的话说这叫“变废为宝”。昔日的拾麦草,今日的“打草机”。”随着年代的变迁,麦草从人力捡拾变为现在的机械化操作,现在的生活日益好转,不在需要麦草烧锅做饭,而更多的是用于牲畜冬饲和工业铺料。美文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段引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06-20 17:00:22
  作者用最朴实的话语,描写了儿时拾麦草苦与乐,文章处处打动人心,使读者回味无穷。“一次我和奶奶趁队上的人都在吃午饭,偷偷提了两个笼去拾麦草,不料拾完满满两笼刚准备回时碰上了队长,他大声地骂着我和奶奶,并让我把拾的麦草撒到地里,还要扣三分工。”那个年代真令人心酸。
2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06-20 17:04:15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朴实,底气十足,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言。“ 忙罢家里又没有柴禾,饭总不能生吃吧?我拉着架子车,又和奶奶去一个偏远的地方搂麦草,一下午搂好,晚上偷偷往回拉,那晚上我和父亲往家里拉了两架子车拾下的麦草。后来不知谁向队长反映了,这是一个新上任的队长,他让父亲交上十元罚款,这事就算了结了。”写出那时拾麦草的不易,也写出了那时生活的艰难。
3 楼        文友:闰土        2024-06-20 20:49:43
  拾麦草,儿时的记忆,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记忆犹新,那时的生活艰难,没有柴烧,更没有饭吃。现在好了,一切的一切都不用发愁了。
4 楼        文友:闰土        2024-06-20 20:51:56
  麦草的记忆,真实就是生活的回味,借用拾麦草,忆苦思甜,现在什么都不缺了,这要感谢党的政策。
5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06-20 22:07:08
  文章接地气,耐读,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抬麦草,庄稼人都干过,拾麦草是个体力活,也是个脏活累活,现在提昌不烧柴火,麦草也不让拾了,被焚烧后化为肥料了,但拾麦草永远留在农人的记忆里。
6 楼        文友:扶风王宗合        2024-06-20 22:31:57
  月出水清夜笼山,
   子规声里农家闲。
   绣女何须顾黄麦,
   唱起西口意绵绵。
7 楼        文友:扶风王宗合        2024-06-20 22:40:36
  三秦万垅麦子黄,
   乔山脚下闪金光。
   蒲扇轻摇歌一曲,
   机声隆隆粮归仓。
8 楼        文友:志存高远        2024-06-20 22:40:55
  闰土社长以娴熟的文笔描述了拾麦草的今与昔。过去拾麦草是为了烧炕烧锅,现在用机械拾麦草,将麦草变废为宝卖给宁夏甘肃等地。全文主题明确,层次分明。写出了农村的今昔巨变。读着使人激动人心,回味无穷!
9 楼        文友:志存高远        2024-06-20 22:46:08
  段引丽老师辛苦了!编按精中到位拜读学习!提高自己!
10 楼        文友:江南雨竹        2024-06-20 23:41:47
  这些即将逝去的手工农业活动用文字变成了永恒的记忆,机械化提高了生产力,但关于麦草的记忆却成为了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永远的绿色
共 19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