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拾麦草 (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拾麦草 (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594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1发表时间:2024-06-20 16:40:53
摘要:人们都知道拾麦子,但是,你见过拾麦草吗?我不但拾过麦子,更拾过麦地里的麦草,也为拾麦草受过不少的挫折,甚至挨打。

人们都知道拾麦子,但是,你见过拾麦草吗?我不但拾过麦子,更拾过麦地里的麦草,也为拾麦草受过不少的挫折,甚至挨打。
   夏天到了,烈日炎炎,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天热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万物都被太阳烤着,各种树木上的叶子,路边的小草、小花,都低头哈腰,缺乏往日的生机,那平时欢叫的小鸟也都跑得无影无踪,只有那大田地里的麦子,在烈日下笑口开着,如果你细细地在大田地里倾听,那饱含麦粒的麦穗,在阳光下窸窸窣窣地响着,享受着烈日的暴晒,成熟着。
   农人们站在地边,头顶烈日,喜笑颜开,看着一天一个样的麦子,打心眼里高兴。怪不得人常说:“熟麦的天气热死兔。”
   现在割麦都用收割机,收后麦草平撒在地里,有些收割机带粉碎机,把麦草粉碎后留在地里当化肥使用,也可避免土壤板结。但有些老式收割机没有带粉碎机,那麦草就长长地撒在地里。所以农村就出现了拾麦秸秆(也就是麦草)的现象,拾下后放在门上或公路上让过往车辆一辗轧,麦草就顺了,也很柔软,存放方便。拾这些麦草,是方便农人们点火做饭、冬季烧炕用。收割机割的麦干净,除过地头上偶尔有零星麦穗外,大田地里几乎没有遗失的麦子,所以现在农村拾麦的老人寥寥无几。
   记得过去那个年代,老人们成群结队拾麦,一个夏天,一位老人拾两三袋(化肥袋子,一袋约百八十斤)很正常,我见过最多的,一个夏季可拾四袋麦子,大约四百斤。我小时候也跟着拾麦,那时是学校组织的,拾下麦后统一交给生产队,再由生产队付给小学生钱,但这些钱学校是不发给学生个人的,而是统一留作班费使用,有时候年底放假了,班主任会给评选出来的“三好学生”买上奖品和奖状,其他学生一人一个笔记本。那个年代拾麦的人多,拾麦草的人也多。
   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刚渡过三年困难时期,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七十年代,那时候我中学刚毕业,别说吃的,就连烧的柴禾都没有,闲了我就提个笼,拿个老扫帚,去塄边、树林里扫些树叶、拾些坏死的小树枝当柴烧,特别是在冬季,既要烧锅做饭,家里又要烧炕,柴禾就无形中成了家里的一大难题。烧炕、烧锅,这两样哪一样也离不开柴禾。有的人家里为了节省柴禾,独出心裁,盘锅时把锅和炕连在一起,烧锅一做饭,那火的余热就传递到炕上,适当给炕加点热,也节约了些柴禾。
   那时是人工割麦,麦割完先是拾麦,等地里没有麦可拾了,才去拾麦草。人工割麦,割的麦茬又低,但为了烧锅、烧炕,我和奶奶不得不拿上一个耙耙,去麦地里搂那麦秆上脱了的护叶、割麦后的低麦茬,供冬季引火烧锅、烧炕。那时农业社也叫生产队,所有的麦草都供生产队的牲畜吃,包括麦薏子,队上只把一些零散发霉的烂麦草根据人口多少,用杈搭堆分给社员,但根本不够用,所以许多人家只得忙罢麦收后再去搂些麦草。后来搂麦草的人多了,生产队就出了一条规定,不准任何人去麦地搂麦草,队长说那麦草可以肥田,当肥料使用,如果发现谁在地里搂麦草,不但把搂下的麦草收回,还要扣这家人的劳动工分三分。
   一次我和奶奶趁队上的人都在吃午饭,偷偷提了两个笼去拾麦草,不料拾完满满两笼刚准备回时碰上了队长,他大声地骂着我和奶奶,并让我把拾的麦草撒到地里,还要扣三分工。我吓哭了,奶奶又好话多说,队长才心软,出主意让我和奶奶拔些野草铺在笼上面盖住,尽量避免不要露出麦草。我们照办了,奶奶也高兴了,队长让我们以后不要再拾了,也没有扣我们的工分,原来队长是门份(同族)我三爸。又过了几年,我也长成一个半大小伙了,吃饭狼吞虎咽、专端大碗,干活偷懒、只溜地边,奶奶心疼地骂我啥都不会干,是个懒虫。
   忙罢家里又没有柴禾,饭总不能生吃吧?我拉着架子车,又和奶奶去一个偏远的地方搂麦草,一下午搂好,晚上偷偷往回拉,那晚上我和父亲往家里拉了两架子车拾下的麦草。后来不知谁向队长反映了,这是一个新上任的队长,他让父亲交上十元罚款,这事就算了结了。当时血气方刚的我就和他论起理来,“不信狼是个麻的,你凭什么让我交罚款,就两架子车麦草吗?”我手握拳头,气势汹汹地向他问道。父亲也急了,忙一把抱住我,队长一看我犯急了,也怕了,忙说道:“我就这样说说,没有钱也就算了,以后注意不要再拾就是了。”原来队长也欺软怕硬,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就这还不够烧,年底了十冬腊月我和父亲母亲还要上山割三四回柴,直到后院垒个大柴垛子,以供冬季和二三月烧锅、烧炕。
   岁月如梭,日月川流,一个个不眠之夜过去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终于来了,那山好像更绿了,那水好像更清了,那桃树上的花似乎更粉红了,就连春天飞来的燕子也似乎更加可爱了。
   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水泥街道平整了,水泥路四通八达连接村庄,就连自来水也进户了,太阳能路灯也亮了,冬季电热板也进农户了,现在县城附近的许多村子煤气也进户了,这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现在,收割机收完麦子后,有些农人也会隔三差五地去地里拾拾麦草,但不是用来烧锅、烧炕,而是引火用,也就是用麦草点火,再用干硬柴去烧锅做饭,再也不用大张旗鼓地拾麦草了。这几年,不知什么地方研制出来一种“打草”的机器,农村土话叫拾麦草机,它专拾地里的麦草,我询问过,这些麦草打捆收起来主要是向宁夏、甘肃等地方发货,用作牲畜冬饲。
   前几天,我见了一个拾麦草的老板,说话是外地口音,他告诉我说,他领了五台拾麦草机,正常情况下一台机子一天可拾一百二三十亩,一亩地可打五六个捆,最好的可打八个捆,这些草大多数都运往宁夏,还有其他地方,反正这些麦草销路好,现在打一亩地只需给农户十元钱。
   现在麦草也值钱了,用官方的话说这叫“变废为宝”。昔日的拾麦草,今日的“打草机”。
   (原创首发)

共 2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写出了拾麦草的情和爱,更写出了儿时拾麦草的挫折以及队长的刁难,在那个年代不但缺吃少穿,也缺少柴禾,写出了那个年代的艰苦生活。“那时是人工割麦,麦割完先是拾麦,等地里没有麦可拾了,才去拾麦草。人工割麦,割的麦茬又低,但为了烧锅、烧炕,我和奶奶不得不拿上一个耙耙,去麦地里搂那麦秆上脱了的护叶、割麦后的低麦茬,供冬季引火烧锅、烧炕。那时农业社也叫生产队,所有的麦草都供生产队的牲畜吃,包括麦薏子,队上只把一些零散发霉的烂麦草根据人口多少,用杈搭堆分给社员,但根本不够用,所以许多人家只得忙罢麦收后再去搂些麦草。后来搂麦草的人多了,生产队就出了一条规定,不准任何人去麦地搂麦草,队长说那麦草可以肥田,当肥料使用,如果发现谁在地里搂麦草,不但把搂下的麦草收回,还要扣这家人的劳动工分三分。”这段话写出了拾麦草的不易,读后令人心酸落泪,文章语言朴实,画面感强,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慨,处处打动人心。还有“ 前几天,我见了一个拾麦草的老板,说话是外地口音,他告诉我说,他领了五台拾麦草机,正常情况下一台机子一天可拾一百二三十亩,一亩地可打五六个捆,最好的可打八个捆,这些草大多数都运往宁夏,还有其他地方,反正这些麦草销路好,现在打一亩地只需给农户十元钱。现在麦草也值钱了,用官方的话说这叫“变废为宝”。昔日的拾麦草,今日的“打草机”。”随着年代的变迁,麦草从人力捡拾变为现在的机械化操作,现在的生活日益好转,不在需要麦草烧锅做饭,而更多的是用于牲畜冬饲和工业铺料。美文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段引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吴雪儿        2024-06-21 09:05:11
  接地气的好文章啊,读老师的文章就像在读自己的人生
12 楼        文友:吴雪儿        2024-06-21 09:10:35
  接地气的好文章啊,读老师的文章就像是在读自己的人生
13 楼        文友:吴雪儿        2024-06-21 09:19:45
  接地气的好文章啊,读老师的文章就像是在读自己的人生,有些情景太像了。
14 楼        文友:吴雪儿        2024-06-21 09:26:59
  接地气的好文章啊,读老师的文章就像是在读自己的人生,有些情景太像了。
15 楼        文友:吴雪儿        2024-06-21 10:41:21
  接地气的好文章啊,读老师的文章就像是在读自己的人生,文中有些情景太像了。
16 楼        文友:西南之南        2024-06-22 20:36:40
  拜读老师佳作,仿佛又回到几十年前的家乡山村,七十年代的孩子们对麦子,麦草太熟悉了。老师写的真好!学习问好老师了!
17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6-23 19:08:16
  机械拾麦草,时代发展的新产物。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一步延伸,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变迁给了机械化拾草的基础和可能。而过去农业的艰辛历程,也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经历,同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18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6-23 19:09:26
  谢谢老师的辛苦编推!
19 楼        文友:快乐的兔子        2024-06-24 16:57:45
  读了老师的文章,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非常困难。但是集体经济减弱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是改革开放,让全国发展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摆脱了贫困,迎来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小时候,收割麦子后,主要是拾麦穗。弄回家摊在门前的路上,轧成的麦子换一些馒头、西瓜和苹果一类的东西。我们这里的麦草(麦秸)一是用来引火做饭,只是引火用,主要烧棉花秸秆、玉米和谷子秸秆的根。二是梳理一些长得粗且直的麦秸秆,用滚砣子压扁后,搓成草绳(草药儿),用收割麦子后打捆装车,从地里运到场里轧麦子。后来收割机剩下的麦秸,拢在一起装在拖拉机大盘子车上,运到造纸厂,我表哥就收麦秸,一大车能卖几千元。一开始都是免费收,后来一亩地象征性给户家十几二十元。因此,一个麦季,也就十几天收的麦秸能挣上万元,比种地挣钱来的快,也挣的多。
快乐的兔子与江山文学结缘,便有了快乐的文学。
共 19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