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爷爷的故事(散文)

精品 【东篱】爷爷的故事(散文)


作者:烟水一袖 白丁,4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6发表时间:2024-06-21 05:58:19
摘要:作品写了爷爷的故事,表现了爷爷“笃志气”,爷爷有着坚韧和勤劳善良的性格,更有勇于担当的品质,尽管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一代人,但爷爷的家国情怀,令我崇敬。


   小时候听爷爷讲故事是一种习惯,爷爷是我们的“故事大王”。农村人夏天喜欢在院子里吃饭,图个凉快,也省灯油。吃完饭后,我们姐弟几个会缠着爷爷讲故事。爷爷讲的故事内容很丰富,有朝代更迭的历史故事,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更多的是讲爷爷自己的故事。
   我犹记得爷爷讲故事的情境。摇着一把芭蕉扇,不紧不慢的,时而给我们扇几下。夜色暗下,爷爷嘴上吊着的旱烟袋闪着红光。爷爷的故事就像红光跳跃着,我们好像进入了童话的世界。
   讲到关键处,爷爷总要说个我们似懂非懂的道理。爷爷常说,人要笃志气。爷爷这一辈子都是笃定目标努力不懈地奋斗着的。爷爷是普普通通的,但在我心里爷爷却是不平凡的。
   爷爷出生于1887年,1973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爷爷八岁那年父亲去世了,是爷爷的奶奶和母亲把爷爷拉扯大。两个小脚女人带着一个孩子过日子,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幸亏得到爷爷他奶奶的娘家和爷爷的姥姥家的帮衬才勉强过活。那段日子,可以说是熬过来的。爷爷渐渐长大,先是给人打短工,后来学做香,学做砖。春天上窑做砖,农忙帮人家收庄稼,做“收客”;冬天去香坊做香,没有冬闲。总之,一年到头什么季节都有什么季节的营生,而且干什么都能得到最高的报酬。
   生活慢慢好起来了,也到了该娶妻的年龄了,奶奶的父亲看好了爷爷的勤快,将十八岁的奶奶嫁给了十九岁的爷爷。爷爷和奶奶养育了三男六女九个孩子。人口多,生活的压力更大了,爷爷更加拼命地起早贪黑地干活,逐渐有了一些积蓄,买了几亩地。爷爷说,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一定得买地。有了地,光靠天吃饭是不行的。我们这里处于北方的丘陵地带,土层薄,雨水少,干旱是常态。爷爷就开始打井,让每一块土地都能浇上水。打井可以说是大工程,爷爷在下面掏,奶奶和姑姑们在上面挽辘轳,将掏出来的土提上来。井打成了,有了水,庄稼丰收有了保障。爷爷说那时我家的麦杆垛比房子都高,年年新草压陈草。我们街坊有两个孤寡奶奶可以随便来我家取草回去烧。一说到这些,爷爷都自豪起来。之后,日子越过越红火,给三个儿子买了房子娶了媳妇。
  
   二
   我记事起,爷爷和奶奶没吵过架,对奶奶很好。奶奶回娘家要经过一条河,河上没有桥,每次都是爷爷背着奶奶送过河去。平时听不到爷爷对奶奶有什么抱怨,可是有一件事却让爷爷一直耿耿于怀。一年的冬天,爷爷在六里之外的香坊做香。腊月二十三辞灶日,傍晚奶奶煮好了饺子,让九岁的伯父和六岁的父亲给我爷爷送饺子。那天雪下了一天,傍晚时雪还没停,地上的积雪很厚,一抬脚就插很深。爷爷看到两个雪人似的孩子来送饺子,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心疼孩子,更生奶奶的气,外面白茫茫一片,根本分不清哪是路,让两个孩子回去吧,又怕路上出危险,不让他们回去吧,又怕奶奶焦急担心,爷爷焦躁起来,团团转。爷爷后来告诉我们说,如果当时奶奶在跟前一定会给奶奶两巴掌。这当然是爷爷的气话,奶奶才不信呢。
   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爷爷没读过书,但是爷爷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他不想让他的儿子们和他一样只在土地里打转,再穷也要供孩子读书。我伯父和父亲都读过私塾,文化相当于现在的初中生。他们学业完成后都去哈尔滨工作了。叔叔是爷爷最小的孩子,他更幸运,和婶婶结婚后一起在县教会学校读书,后来去淄博中专学校读书,毕业后担任了大连玻璃厂厂长。叔叔算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好榜样,我们后辈都引以为骄傲。
   爷爷的一生也有后悔的事。第一件就是阻止了大姑和大姑父同住。大姑父在哈尔滨做买卖,和大姑成婚后,想带大姑去哈尔滨居住。那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局势不安定。爷爷不同意大姑去哈尔滨,说是兵荒马乱的年月大城市不安全,再说女人出头露面也不合规矩。这样大姑父在外面娶了妾室,大姑年轻守寡孤苦了一辈子。第二件事,我的六个姑姑都没读过书,尤其是五姑六姑读书的时候都民国了,许多女孩子都开始上各种读书班,爷爷却没让她们走进校门。
   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爷爷重男轻女的观念也变了。我有一个大我一岁的哥哥,从记事起我没感觉到爷爷对哥哥有什么偏爱,反而对我更好一些。我小时候,不吃药,不管用什么法子,药都喂不进我的肚子里。爷爷打听到离我们村八里之外有一个会推拿的大夫,我有头疼脑热的时候,爷爷会背上我去推拿(因为我父亲不在家)。我小时候扎一对长辫子,头绳是奶奶用红线捻成的,爷爷说还缺两个发卡。于是爷爷牵着我的手,来到供销社。我看好了粉红色的蝴蝶形状的塑料发卡,爷爷给我戴上发卡,看着我呵呵地笑,那慈祥的笑容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爷爷是想让他的孙女像美丽的蝴蝶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吧。
   我一直觉得,爷爷的脑筋是有了转变的,尤其到了新社会,他不再轻视女孩子了,他常在我面前絮叨“也可以成个才,新社会了嘛”,这些话算不上是经典的励志语,但出自爷爷之口,就有着很强的激励作用。
  
   三
   我初中毕业那年,升高中招生章程改了,由推荐升学改为考试升学。我村七个考生只有我自己考上了高中。当我把通知书拿给爷爷看时,尽管他不识字,仍然戴上老花镜看了半天。然后叫着我的乳名语重深长地说:“你的姑姑们没上过学,你赶上了好时代,要笃志气,好好学。”我使劲地点着头。由于学校离家远,要住校,周末回家时,爷爷会到生产队的菜园里买些黄瓜西红柿给我吃,那个时候这些就是很好的零食了。遗憾的是爷爷没等到我学业有成以后来孝敬他,就离开我们,可是爷爷那句“笃志气”的叮嘱我牢牢记在心里,并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笃,是笃定的意思,这是我们一带的话,从爷爷嘴里说出,语调很硬,或许就是跟我表达着意志的力量,这种意志力成为了我读书的动力。
   爷爷没读过书,没什么文化,但是他明事理。爷爷经历了大清灭亡的动荡,民国建立的风云,抗日战争的战火,解放战争的硝烟,亲身感受了天下不太平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支援前线,党组织会到村里发动富裕农户捐粮食。每到这时,大多数人会沉默不语。是啊,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手里的粮食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付出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要过日子,很漫长的时光,谁舍得饿着肚子把粮食交出来。尤其是战乱时期,往往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大家把粮食看得和性命一样重要。在这个时候,往往是爷爷先打破沉默,说,如果社会不安定,别说咱这点粮食,就是命能不能保住都说不准。为了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那么多人的命都送上了,咱村的韩克亮不是被日本鬼子砍了头了吗?咱别的事做不了,自家省着点,拿出些粮食给前线的将士们吃,让他们多打胜仗,咱们早早过上好日子。听爷爷这么说,其他人跟随着爷爷报上了捐粮食数量。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普通农民能把大义放在小家之上,这也算是家国情怀了吧。
   后来父亲说,当年土改划成分,以当时我家的土地在富农和中农之间,因为有一个上级干部当年来我村征过粮食,他知道我爷爷带头捐粮,而且捐得最多,这样给我家划了个中农成分。谁说家国情怀会吃亏?爷爷常说,遇到事儿,就不要怕,党组织叫干啥就干啥。爷爷不是党员,但觉悟一点也不低。我都为爷爷感到自豪。
   爷爷家是四辈单传,可是街坊上有兄弟俩,我叫他们大叔二叔,对爷爷像对亲伯父一样,逢年过节都会给爷爷送礼品。原来大叔的父亲我应该叫他二爷爷,十一二岁的年纪父母双亡,我爷爷奶奶将他收留,吃住在我家,小的时候我爷爷带他出去打工,长大一些后,我爷爷花钱供他学裁缝,到了该娶妻的年纪,又给他操办婚事。那位二爷爷我没看到,但从两位叔叔对爷爷的好,可想而知,爷爷给予他们家的帮衬是很多的。
   爷爷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爷爷就是这样做的,虽无传奇人生,但一生平安无虞。
   爷爷讲了那么多的故事,我觉得爷爷自己的故事最精彩,也最令我难以忘怀。爷爷永远活在故事里,他的故事闪着亮光。
  

共 31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爷爷是一部时光之书,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爷爷都经历过。在胶东,农村人喜欢在院子乘凉聊天吃饭,孩子们就缠着老人讲故事,作者的爷爷人生经历丰富,他就是故事源。爷爷的故事主题几乎都是跟后辈讲一个主题——笃志气。作者的爷爷八岁而孤,是在艰难中长大,年轻时就是干活一把好手,19岁和奶奶结婚,有了9个孩子,夫妻勤恳,置地打井,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也经常帮助别人,对乡邻,爷爷总是相帮相助,深得好评。爷爷疼爱孩子,那个冬天冒雪送饭的故事,让爷爷第一次怒不可遏。爷爷明大义识大体,希望孩子们读书。家族中,作者的叔叔就是靠读书改变了命运,成为下辈人读书的榜样。爷爷观念的转变,可能源自对大姑的不公,还有对家族女孩子读书的漠视。于是,有了隔辈亲,对作者读书,全力支持,从爷爷的话里就能够感受到他对时代的认识提升了好几个层次。作者也不负爷爷的希望,考学成绩令人欣喜,也顺利通过高考,走上了求学之路。爷爷是一大格局的人,因为人生经历丰富,他对时代的认识更深刻。所以在党组织深入农村,但愿群众支援前线粮食的时候,他第一个站出来,说服群众,起到了带头作用,而是上缴的粮食数量也最多。从农民利益来说,如此觉悟,令人尊敬。关于阶级成分,一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关注点,爷爷捐献粮食财物,他也有了跨入近于无产阶级的行列。爷爷没有什么人生归宿,是自然老去,但爷爷特别在乎一个人的始终,所以,爷爷做人总是那么有情怀,有境界。爷爷的故事不算怎么精彩,没有传奇,没有什么惊险情节,但有着故事的温度,主题更深刻,所以作者缅怀爷爷忘不了这些。给一个普通的人几作传,不易,因为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因为有一种家族的力量,完全可以让爷爷的后辈为之记。作者是讲故事的高手,那么多的人物,到围绕着主人公而展开,而陪衬,突出了爷爷的美好品德。爷爷这个人物,其真实性在于他不是一成不变,顽固不化,在对待儿女和孙辈上,态度一直在转变,这是主题的“笃志气”使然。尤其是爷爷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表现出可贵的家国情怀,说明爷爷的眼光是深远的。文章设计一点敏感问题,作者实事求是,做了很好的处理。作者叙述故事从容有致,始终突出主题,联系起来看,爷爷是把爱献给家人,献给邻居,更献给了国家和时代。故事风格沉厚,把爷爷放在生活的激荡变化中去写,爷爷变成了“风云人物”,是一个家族的风云,也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风云。在表现手段上,有故事,有背景,有艰难境况的叙述,爷爷生动的语言表现。在历史的风云中,能够处变而不惊,不是靠投机,而是靠一种精神,一种风范,作者笔下的爷爷是一个有着风范的人物。【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1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21 06:58:07
  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家长,就容易成就下一代笔墨才华,我的母亲也爱给我们讲故事。有了这些故事作为铺垫,有了人生历练,慢慢就有了一篇篇文章。文章中的爷爷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确是千万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他头脑灵活、勤劳吃苦、有忧患意识、顾小家也照看“大家”,和平年代生活的人,很难想到他们那代人都经历了什么。感谢老师为我们奉献了一篇精彩的散文,拜读学习,祝夏琪顺意!
回复1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21 11:08:16
  感谢天方老师精彩的点评!问老师好,祝老师吉祥如意。回复晚了,望海涵!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1 07:34:17
  作者的爷爷不是教书人,却是一个“故事大王”,他用自己的故事教育了后代。这篇文章的最亮点是爷爷在抗战的日子里,虽未上前线,但带头多捐粮,支持抗日,这是最美的家国情怀。没有谁告诉爷爷什么道理,爷爷悟得出国亡民殃的逻辑,表现出高尚的境界,令人感动。这篇散文,文笔朴实,选材典型,把爷爷这个人物,放进艰难的困境和需要抉择的背景里去写,形象丰满,尽管叙述波澜不惊,但仿佛让人觉得,爷爷是从惊涛骇浪里爬出来的。爷爷的语言不多,在教育子女上,一句“笃志气”,重千钧;在国家遭受外侮时,识大局,慷慨捐粮。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清新的印象。谢谢作者的精彩呈现,更期待创作不辍,写出更多的佳作。遥握,问候夏祺,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21 11:12:27
  感谢怀才老师精心编辑和精彩点评!您辛苦了!您的编辑给拙作增辉添彩。老师的作品数量多,水平高,我望尘莫及,只有学习好好学习的份。问老师好!祝您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1 07:43:43
  这篇关于爷爷的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时光之书。作者描绘了爷爷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丰富人生经历,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民在艰难岁月中笃定志向、坚守家园的美好品质。故事中,爷爷虽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着对家庭、乡邻的深情厚意。他对后辈的疼爱,对读书的重视,都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爷爷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作者通过讲述爷爷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真实生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族的力量和时代的风云。整篇文章风格沉厚,语言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激荡变化的年代,与爷爷一同经历风雨,共同成长。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它让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祝烟水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21 11:16:34
  问滴善斋老师好!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老师的作品都很棒,向老师学习。祝老师吉祥如意,健康快乐!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1 07:51:51
  爷爷是一部时光的书,用不着虚构,只要打开,都是满满的精彩,尽管是平凡的人生,普通的往事,但在风云变幻里,我们听得见爷爷从容行进的脚步声。不惊不奇,却有着直抵人心的感人力量。本文最值得细品,味道沉厚德很!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21 11:22:32
  深谢怀才老师再次到访和美评,老师编辑语和点评语都是非常精彩,溢美之词令我不胜感激。遥握,敬茶,祝开心快乐每一天!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21 08:06:25
  文章层次清晰,选取的几个典型事例极具代表性。尤其奶奶叫孩子给爷爷风雪天送饺子一段,感人至深。文字朴实,写法老到。点赞!拜读老师好文,祝体健,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21 11:24:54
  韩格老师好!感谢老师的美评!敬茶,遥握,祝一切顺利,平安幸福!
6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6-21 10:33:05
  作者讲述的有关爷爷的故事,充满了正能量。首先,爷爷漫长的人生履历。以”笃志气”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历经生活的风风雨雨而不气馁,一直向前;其次,爷爷讲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善良为本,这些都是他的天性所致,也让他终得善果;第三,爷爷虽然重男轻女,但终究是那个时代的局限,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一篇很棒的叙事散文,拜读学习!祝夏琪。
回复6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21 11:30:02
  深谢郑老师的到访和美评!老师的评语是对我的鼓励,老师的文也很棒,向您学习。敬茶,遥握,祝一切安好!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21 12:18:30
  文中的爷爷虽不识字,但懂道理,识大局,勤劳又善良,是位和蔼可亲的好爷爷。文章语言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给人亲切,令人感动!好文!点赞!遥握问侯烟水老师,谨祝夏祺!
回复7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21 16:20:25
  感谢湘莉老师的精彩美评!是啊,爷爷尽管没上过学,但是明事理。爷爷喜欢结交村里有学问的人,喜欢听戏,脑子好用,我的历史和文学的启蒙老师是爷爷。问老师好!敬茶,遥握,祝老师吉祥如意。
8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6-21 17:06:05
  一个没读过书的爷爷,成了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故事大王”;一个努力奋斗的爷爷经常教导孩子:人要笃定志气,要笃定目标,努力不懈奋斗;一个重男轻女的爷爷慢慢的鼓励女孩读书。一个没有文化的爷爷能够明事理,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一个中国革命时期的典型农民形象:爱学习、爱思考、笃志气、故大局。感谢老师奉献的精美散文,拜读学习,祝夏琪顺意!
回复8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21 17:42:45
  感谢西山脚下老师的精彩美评!溢美之词让我倍受感动,我会当作对我的鼓励。向老师问好,敬茶,遥握。祝老师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9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6-22 14:22:11
  爷爷的故事好感人,唯有感功!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10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6-23 03:15:29
  文中关于爷爷的故事生动而感人,展现了爷爷的淳朴、善良、勤劳、慈爱、明事理等诸多优秀品质,尤其是爷爷鼓励子女读书和爱国情怀更是令人敬佩!文章语言细腻生动,情感真挚,读来感人至深。拜读老师的佳作,大赞!问好老师,遥祝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