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惠安女(散文)

精品 【东篱】惠安女(散文)


作者:南沙潮 布衣,203.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39发表时间:2024-06-27 04:55:32

与老秦夫妇从泉州市区打的去惠安县的崇武古城,路上一个多小时。
   为了排遣旅途寂寞,我打开话匣子。东拉西扯中,提到惠安女。老秦不以为然:“哦,惠安女就是听见个名字,没有那么神乎其神。”
   还真的是值得令人膜拜和敬仰的神!之所以为人津津乐道,是因为她们特别坚韧、勤劳、疼爱男人。她们既要在田里耕作,又要出海捕鱼,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扮演了大男人的角色。我说出我的观点。
   说到这里,我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画面:茫茫大海上,女人们戴着斗笠,奋力摇橹,渔船顶着风浪驶向渔场,撒网、起网,号子声不绝于耳;收工了,渔船满载而归,快乐的渔歌在灿烂的晚霞里飞扬。第二天一大早,她们牵着牛到田里耕地,裤脚高高卷起,双手紧握犁把,吆喝着,身后翻开的泥土散发湿湿的陈味……惠安女是这片山海风景里的主角,有摄影师还专门站在惠安女劳作的场景里,跟踪拍摄她们的影像,有哪一个女人团队能引起摄影家这么大的兴趣呢?
   男人呢,不用帮忙,只管呆在家里坐享其成。除了带孩子、做饭,就是喝喝茶、聊聊天,轻松惬意。与别的地方比,惠安女最辛苦,惠安的男人最有福。
   “我不信,哪有这种事,天和地倒过来了。”老秦摇头。
   “千真万确,这是十几年前我从报纸上看到的。”
   “为什么会这样?”
   “可能是母系社会的残留吧。”
   我不敢确定。直到观览崇武古城,才有了答案:惠安女的出名,也与日本鬼子的老祖宗倭寇有关。崇武古城,是抗击倭寇的产物,有惠安女忙碌的身影和洒下的汗水。
   当年修建崇武城,惠安女踊跃参与,功不可没。她们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卧病在床的老人,甚至误了渔汛,荒废了农事,肩扛手提,没日没夜。她们的贡献和牺牲精神,丝毫不逊色于男人。
   其时,倭寇来势汹汹,战况激烈,军民死伤甚众。留守后方的女人们痛不欲生,相约:男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挑起家里的一切,让他们休养生息,无后顾之忧。男人们顺坡下驴,当起安乐公。于是,有了男主内,女主外的现象。久而久之,渐成习俗。
   惠安女,早已撑起半爿天。巾帼不让须眉,被她们诠释得淋漓尽致。我想,现代的宅男、渣男、吃软饭之类的词,是否源出于此?无从查考。一定是和惠安女对比而产生,批判了这些没有骨头的男人,也是树立了惠安女的形象。
   星移斗转,曾经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如今的惠安女和他们的夫君,是怎样的情况呢?我决定深入了解一下。
   看完古城,我们在渔港岸上观望、小憩,然后去饭店用餐。走了几家饭店,我发现,老板与店员清一色女的。就连大街小巷的行人,也是女多男少,男人少得可怜,像国宝大熊猫。男人们呢,照旧优哉游哉?他们应该都在茶馆泡着,在树下凉着,在棋牌室玩着……
   来海边,要尝海鲜的。我们点了几道菜,全是鱼。
   端菜的店员,六十来岁,瘦而黑,显得老态,戴着红蓝相间的头巾。
   我问:“你们这里的男人,还和小媳妇一样呆在家里吗?”
   话一出口,自感冒昧,补充道:“以前在报纸上看到的,没有别的意思。”
   她笑笑:“现在不同了,基本上都出去打工赚钱了。”
   哦,男人们与时俱进,亲力亲为,不做甩手掌柜了,欣慰。
   虽然男人们“重披战袍”,再现雄风,她和她的姐妹们还是独当一面,为了历史传承。说她们深明大义,是贤妻良母,并不为过。
   惠安女,令人敬佩!
  

共 13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惠安女既要田里耕作,又要出海捕鱼,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扮演了男人角色,而男人们却在家做饭带孩子,完全与女人角色互换了。原因是当年倭寇来犯,男人保家卫国,女人们挑起家里一切,让他们休养生息。于是,有了男主内,女主外的现象,久而久之,渐成习俗。惠安女深明大义,是贤妻良母,令人敬佩。现在惠安男人们也与时俱进,不再做甩手掌柜了。本文让有担当,有责任,肯吃苦,任劳任怨的女性形象跃然眼前,作者高度赞美了女性,同时也反映了一段历史。说实话,在读此文之前,小编还真不知惠安曾经还流行“男主内,女主外”的风俗。拜读此文,长知识了。好文,推荐品读。【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706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27 05:00:48
  惠安女,好样的!感谢赐稿东篱,因在火车上,操作不变,匆忙放出。见谅!遥握问候,谨祝夏祺,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7 08:33:07
  谢谢老师在途中抽出时间编辑,辛苦了,致敬!
2 楼        文友:战旗如画        2024-06-27 06:16:43
  [祈祷]非常欣赏你的佳作,感谢老师分享!
战旗009
回复2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7 08:33:30
  谢谢老师!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7 06:54:57
  读完这篇关于惠安女独特生活习俗的文章,我被深深触动。惠安女不仅是田间劳作的能手,更是海洋的勇士,她们以柔弱之躯担起家庭重担,展示了女性坚强、独立的精神风貌。当年倭寇来犯,惠安女性勇敢站了出来,成为家庭的支柱,让男人们得以安心休养,这一习俗传承至今,成为惠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章不仅展现了惠安女的勤劳与智慧,更是对女性力量的高度赞扬。在这个时代,惠安男人们也与时俱进,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这样的家庭和谐、社会进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强烈推荐此文,让我们一起领略惠安女性的风采!祝南沙潮老师一切顺利!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7 08:34:54
  谢谢老师肯定。惠安女,确实与别的地方不同,可敬可爱。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7 06:57:02
  还没有一个词,能像“惠安女”这样专属一个地区的女人。从南沙潮老师的文章里,我了解了这个词的历史来历,与抗击倭寇有关,这是个历史词语,在她们的世界,半边天和半边天的分类是不一样的。勤劳能干,勇于分担,这样的精神,成为惠安女的深刻内涵。惠安女是一道人文的风景。文章写得很简约,主题很深刻。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7 08:36:33
  是的,惠安女有其独特之处,谢谢老师。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27 09:46:39
  惠安女,是女性中最具特色的一族,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疼爱家人,可敬可佩。好文,拜读学习,顺祝夏安,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7 16:44:03
  惠安女,确实如老师所说,谢谢。
6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7 10:12:51
  勤劳朴实的惠安女,很早便昕说过,读老师的文章,有过更加深入的了解!文字质朴,表达深刻!读来心暖!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6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7 16:45:09
  谢谢老师。惠安女,吃苦耐劳的一群。
7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6-27 12:59:21
  早就听说过“惠安”这个地名,它是和“勤劳女人”这个特殊群体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惠安女是一群具有独特生活习俗的民间女子,以奇特的服饰和勤劳的精神闻名孩内外。南沙老师笔下惠安女戴着斗笠,奋力摇擼、撒网捕鱼、渔舟唱晚和裤脚高高挽起、双手紧握犁耙,牵牛耕地的场景和男人带娃做饭、喝茶聊天形成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我很震撼。这一习俗的由来更是让我肃然起敬。好在男人们也与时俱进,重披“战袍”,再展雄风。为惠安的最美女神点赞,为勤劳的中华儿女点赞,为南沙老师的美文点赞。鼓掌、问好、敬香茶!雪胎梅骨拜读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7 16:46:07
  谢谢,但愿惠安男不再重蹈覆辙。
8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6-27 14:05:55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勤劳善良的儿女。如果”惠安女”专属于勤劳女人,那么“徽州男”就专属于勤奋男人。徽谚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徽州地区的谚语,说的是徽州(安徽南部,现黄山市一带)男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要外出当学徒做事情了。栽古代来说,徽州是穷山恶水,境内山多地少,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因而,收不敷出,粮食不够吃,徽州人无法养活自己的子孙,男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要外出学徒,学不成是不能回家的。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以“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代表的“徽商”的起源,。“徽州男”和“惠安女”有异曲同工之妙。雪胎梅骨再读留言
回复8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7 16:49:08
  谢谢老师。所幸,如今徽州发展迅速,徽州男也有福了。
9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27 16:13:12
  老师的文笔着实招人爱了,生动,有趣幽默,读了再读,有品味,有涵养,清新脱俗!
回复9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7 16:49:35
  谢谢老师高评。
10 楼        文友:简柔        2024-06-27 20:04:58
  惠安女,那种隐忍耐劳的精神是可以感动人的,她们仿佛可以承受世间所有的苦难,我觉得她们的身上凝聚了女性所有优秀的传统品质。老师以悲悯视角关注惠安女,让我们更详细地了解到惠安女,读来受益。拜读佳作,点赞。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