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众神殿堂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小说】潜伏·1936(特别推荐)

绝品 【小说】潜伏·1936(特别推荐)


作者:马营 秀才,231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0995发表时间:2010-06-02 09:01:06
摘要:一九三六年的初夏,燥热提前降临了古城西安。午后的阳光似乎有重量似的,挤压着西大街上行色匆匆的路人。刚出来的汗水即刻就被晒干,只留下汗渍紧绷在皮肤上,一层一层积结,绉得人如同要蜕皮的蚕儿般难受。西大街和南大街一样,都是才拓宽的街道,街面扩到了店铺门口,伐了老树,未栽新树,连巴掌大个树荫都没有。而东大街和北大街,早在拆除城墙时就已经拓宽,栽植的杨树已经有大臂粗细。西大街的街面还未铺设沥青,或许将来也不会铺,接连几日曝晒,人流踩踏石子地面,泛起了一层细细的尘土,随着脚步沾染在鞋面上,如同一层土黄色的蒙布。

【小说】潜伏·1936(特别推荐)
   武伯英心里清楚,这个党务巡官一定不是盏省油的灯。
   上午调查处一科长胡汉良给武伯英打过电话,通知说南京来的专属视察员齐北昨天抵达西安,今天即来党部公干,上午高层召开见面会,下午到各个部门拜访同仁。调查处是干什么的,大家都心里清楚,那是随时能让人面临牢狱之灾甚至从世界上消失的部门,而且无论你是何人,都能拉下马来。中央党部有特工总部,其下属机构在省党部就是调查处,俗语所谓“西安中统”。
   调查处空缺处长,一科机要科长胡汉良代行处长之职,这个齐视察员的架子不小,胡科长都成了他的传令兵,于是下午整个党部的底层人员比较齐整,各自在办公室内齐聚一堂恭候大驾。
   新运分会挂靠社会部,下午一上班,米部长就过来给武伯英交代:“上午开会时我见了姓齐的,不好惹,把你手下的都留住了,给我长个脸,这可是钦差,听说是小陈部长亲自点将,前来督察陕西党部的办事不力,看样子咱们成绩的好坏,全在他一句话上。”
   武伯英刚才关于解散的承诺有些自作主张,却不是傲慢,只是觉得自己这个闲散部门无关紧要,就算没有跪阶而迎,也不会引起齐巡官的不满。
   小栾说:“党部如果是头牛,社会部就是牛尾巴,咱们新运分会就是尾巴尖,虱子从牛鼻子爬到尾巴尖,也就快下班了。”
   小栾的趣话引起了一片笑声,而武伯英却没有一丝笑意。黄秀玉借风起浪:“齐北,我见过,在中央党部不过是个小角色,进我爸爸的办公室,还要喊报告。”
   武伯英抬眼看看黄秀玉,不温不火:“但是在这里,你得给他喊报告。”
   黄秀玉刚想张嘴反驳,武伯英突然张开双臂做个下压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他面冲着南面,透过南窗看见有两个人正沿着外廊过来,走在前头的正是机要科长胡汉良。陕西地方邪,说谁谁就来了。
   胡汉良先迈步进来,破天荒穿着一身中央军少校军服,更显得身材瘦长,也更突出了那颗与身子不成比例的大头。凭心而论,胡汉良的头颅并不硕大得无朋,只是满脸横肉张扬着凶残狠毒的性格,也膨胀了头颅。他是中统头子徐恩增的得意弟子,徐是中央党部老陈部长的表弟,小陈部长的表哥,黄父偶尔提起来都带着几分惧怕,女儿临行时黄父告诫的唯一忌讳就是别招惹CC系的人。黄秀玉讨好的方法带着女孩子的味道,她也这样恭维武伯英,在党部里和胡汉良照了面,先大声称呼“胡处长”。胡汉良也乐得领受这个虚职,并不推辞。不过党部里的同仁都称胡汉良为处长,而武伯英只有黄秀玉叫他处长,别人最多尊称为“武总”。
   黄秀玉笑着招呼:“胡处长,今天穿的可真威风。”
   胡汉良带着几分矜持点了下头,让开身子,紧跟的那人就进了办公室。那人一进门,大家都感觉到一股阴气扑面而来,无形震慑了满屋人员,不由得站起了身子,武伯英也把脊背离开了文件柜。
   胡汉良张手介绍:“齐巡座,来看望诸位。”
   齐北中等身材,四十来岁年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皱纹不多却每条深可到骨,如同刀刻一般。穿着一身看起来挺厚的深灰色中山装,人却丝毫没有闷热的迹象,浑身上下反倒散发着逼人的寒冷。
   胡汉良摊手指指武伯英:“总干事武伯英。”
   武伯英绕过会议桌,伸出右手与齐北相握。齐北抬手轻轻一捏,冷着脸说了两个字:“辛苦。”
   武伯英也冷着脸,点了点头放下手臂。
   胡汉良转手介绍黄秀玉:“妇女指导员黄秀玉,南京黄主任的女儿。”
   黄秀玉连忙离开办公桌迎上来,堆笑伸手。齐北却把手垂在身侧没有回应,只是多说了几个字:“我和你爸爸是朋友。”
   嘴上说着朋友,表情却如同念叨仇敌,黄秀玉收手一笑,非常尴尬。胡汉良又把其他三位干事做了介绍,几个青年陪笑哈腰,齐北却连头都不点,只是冷冷看一眼。胡汉良打圆场:“巡座到社会部办公楼,主动提出来,先从最后一个办公室走起,所以就先到了咱们新运分会。”
   胡汉良话音未落,齐北已经转身出门,他只好紧跟了出去。
   人虽走了,却留了一屋子的冰冷,半天都没有一个人说话,似乎害怕打破这寂静。大家各自坐在办公桌后不再言语,看文件抄表格,似乎都忘了自己那些上不了台面的私事。
   武伯英坐在办公桌后,看看大家,心事重重的样子,拿出一根纸烟,在烟夹子上磕了半天,才用打火机点燃,根本没有去开窗子的意识。这个新来的齐巡官非常有震慑力,给大家的是惧怕,给武伯英的却是一副套索似的。
   齐、胡二人走马观花般转完了社会部二楼,下楼梯的时候,胡汉良很识相,落后一个台阶,走在齐北身侧。齐北在楼梯拐弯处突然慢了下来,轻声感叹:
   “人物啊!”
   胡汉良有些不解:“谁?”
   “武伯英。”
   “巡座好记性,居然能叫出他的名字。”胡汉良夸完,笑容从讨好转为轻蔑,“他算哪门子人物?”
   齐北冷着脸:“从组织部到社会部,他是唯一没给我笑的人。”
   胡汉良赶紧收住笑容,若有所思点点头:“我们俩私交不错,他这个人,我还算了解。读书人,就是这个臭毛病。”
   齐北缓缓摇了下头,盯着他:“看来你对他,了解得很浅。”
   新运分会办公室唯一的一部电话,静静躺在会议桌的一角,猛然“叮呤呤”响起来,平素倒没觉得它刺耳,此时却吓了大家一跳。电话靠近武伯英这边,他陷入沉思浑然不觉,脑海中翻腾着齐北那张冰冷地瘦脸。黄秀玉冲小栾使了个眼色,他赶忙起身跑过去接听,先招呼接线员。“喂,接过来。”
   稍等片刻小栾变得异常热情:“嫂子啊,你好你好。”
   黄秀玉一听小栾称呼“嫂子”,就知道来电的是武伯英的老婆沈兰,于是表情就不自然起来。上次米部长摆生日酒,家眷们也都去了,黄秀玉和她同桌而坐,算是谋过面。一个规矩本分的少妇,既不像米部长夫人那样缠着小脚般老套,也不像年轻一辈太太们花枝招展,穿着还算入时,只是颜色有些过于素雅,性格含蓄少语,如同新瓶装着旧酒。黄秀玉倒没有鹊巢鸠占的想法,沈兰难以和自己相比,就像看到报纸上的花边新闻,赵丹娶了叶露茜,八竿子打不着,自己却也要吃些闲醋。
   “不忙,没什么事情……,你等下。”小栾说着把听筒递向武伯英,武伯英还是丝毫没有反应,他只好轻声叫,“武总,你家里的。”
   武家的住宅电话不是武伯英的级别待遇,二十年代末西安城刚兴起电话,大户人家都纷纷安装以显身份,武伯英的父亲当时在湘子庙经营着恒泰当铺,暗中也做些古玩生意,家境殷实,就装了这部电话。三年前家境败落,老父亲一病归西,但这电话还是留了下来。从军政一把抓的杨虎城到分权行政的邵力子,接力发展陕西民生,武家也粘了邮电局更新设备的光,换了一个拨盘电话。从武家打过来需要总机接转,打回去只需拨四个号码,就是等得时间要久一些,如此方便,武伯英却很少给家里打电话,武太太也很少打过来,除非有紧要事情。
   武伯英这才收回思绪,起身接过话筒,也许因为在同仁面前,语气冷冰冰的:“有什么事?”
   “家里来了个人,要见你。”
   “什么人?”
   “没见过,四十来岁,南方口音,留着两撇大胡子。”
   武伯英立刻警觉起来,抬眼看了看同事们,沉默片刻。老婆继续补充:“正在院子里和奶奶说话,他还说,以前和你兄弟共过事。”
   “知道了,回去再说。”武伯英心里一惊,扣上电话,转头平静地给手下交代,“我有事回家一趟,你们处理好手头的事情。”
   武伯英掩饰得很好,却也有点一反常态,没有收拢办公桌上摊开的文件,连领带都忘了取下来,就急急出了办公室。走在外廊上,热气袭来,武伯英脚步不停,边走边脱下西服,搭在左臂上。下楼梯时有同仁笑嘻嘻打招呼,他随口无心地应声,出了楼门直奔东偏门而去。
   胡汉良拉开了一楼米部长办公室的门,齐北走了出来,米部长紧跟着送出来。齐北还是那副寒冷的表情,头都不回,左手稍向后撇,有力地下压了一下:“留步。”
   米部长不由得听从了指挥,止步办公室门口,笑着说:“慢走,慢走。”
   胡汉良放开门扇赶紧跟上,亦步亦趋的样子。二人走了一会儿,齐北看着东侧门突然停下脚步,站在树荫里,轻声问:“那个人是不是武伯英?”
   胡汉良拧眉细瞧:“巡座好眼力,见了一次的人,印象都如此深刻。”
   齐北撇嘴:“是,还是不是?”
   胡汉良被弄得非常窘迫:“是。”
   “他去干什么?”
   胡汉良这次学乖了:“不知道。”
   武伯英左臂搭着西装,出侧门上了竹笆市,随即左拐消失不见。
   齐北一直盯着武伯英的背影,直到消失,转头问胡汉良:“听说党部的人,都叫你胡处长?”
   胡汉良羞愧难当:“他们瞎叫的。”
   “那我,就提拔你做处长。”
   胡汉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双脚并拢一个立正,前鞠后躬:“多谢巡座栽培!”
   “知道我为什么升你吗?”
   胡汉良不敢吭声。
   齐北眼睛扫了扫满院的房屋,自问自答:“因为你是我目前唯一信任的人。”
   胡汉良紧跟答应:“是。”
   “我要让你成为党部人见人怕的人。不,我要让调查处,调查处所有的人,成为西安城内人见人怕的人。”
   胡汉良欣喜道:“鞍前马后,一切听从巡座安排!”
   齐北撇了下嘴,抬头看着树冠,浓密的树叶里夹杂着一爪爪的青果,如同青涩的葡萄幼果,随着微风隐约闪现。“这是什么树?”
   胡汉良抬头看了一眼:“回巡座,楝子树。”
   “知道为什么,要在官学前种这颗树吗?”齐北不给他回答的机会,或许知他根本不懂,“武死战,文死谏。这个楝树的楝字,和谏字非常相近。楝籽可以入药,味道很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派你来西安有三个年头了吧,怎么没有一点长进,一介武夫。”
   胡汉良非常惶恐:“属下该死。”
   “不至于这么严重。”齐北鼻子里冷哼一声,“不要瞧不起读书人,因为我,就是一个读书人。”
   武伯英没有叫洋车,从竹笆市一直向北,穿过鼓楼出了北院门,转而向东经过旧巡抚衙门,到西华门才拐上北大街,急急朝后宰门的家中走去。
   后宰门有门之名却无门之实,不过是个北大街上的一个十字路口。
   明朝重修长安城墙,取西方安定之意改城名为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构建,四面仅各开一门,不像唐时长安十门之通达。东面长乐门,南面永宁门,西面安定门,北面安远门,虽失却了唐都长安的恢宏大气,却有了重镇西安的固若金汤。
   清军入关后,满汉分离,派驻西安的旗人在城内又筑满城,形成一个城中城。满城东、北两面依托西安城墙,南面、西面筑了两道新墙,南墙立在东大街上,西墙立在北大街上,圈住了西安城东北部,钟楼变成了满城西南角的敌楼。
   满城内无一汉人居住,而满城外亦无一旗人,在满城南面、西面各开二门,东大街由东向西分别是东厅门和端履门,北大街由南向北分别是西华门和后宰门,用于往来交通,其中东厅门供满族官员去官厅署理政务时使用。民国初拆除满城城墙,城内大街又恢复了“井”字形布局,留下了四个带“门”字的地名,各形成了一个大马路十字。
   武家的宅子在后宰门十字东北角上,面南背北,前清时是旗人的房子,包在满城里面。门前的街道没有名字,就叫了后宰门街。武伯英走近自家大门口,躲在电线杆子后点了一支烟卷,看似避风,实则眼睛四处扫视,发现没什么异常,才从容进了门楼,随手把吸了一口的烟卷扔进了门后的青石莲花承露。
   武宅是三间三进的庭院。第一进是门楼,进门后就是前院,邻居都起门面房开了店铺生意,武家却还保留着旗人老宅的布局,当年父亲的恒泰当铺开在湘子庙租房经营。
   第二进是前房,中间留了条通道,两边各有一间隔房,里面放着恒泰当铺失当的杂物,值钱的都被父亲变卖了应付三年前那场变故,剩下的就是一些衣物器具。
   过了前房夹道就是中院,两侧各有三间厢房,是半边盖的厦房,和前房、正房围合成一个小四合院,武伯英和沈兰住东厢房。
   三间正房就是堂屋,由奶奶和雇来伺候她的乡下小丫头居住,正房后门外有个小后院,后邻的檐墙就是后围墙。
   武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卧在堂屋门口的躺椅上,晒着树荫里撒下的斑点阳光。人老了没火气,反倒穿着棉衣隔暑。耳朵不好使了眼睛却还清亮,三进房的四个门对成一条直线,武伯英一进门她就看见了,大声嚷了一嗓子:“我家英儿回来咧!”
   武伯英一直朝里走,没有搭腔。老婆沈兰从堂屋迎了出来,幽幽地看了丈夫一眼。小丫头也跟了出来,伸手接过武伯英手上的西服。武老太太眼睛一直盯在孙子身上,嘴里唠叨:“英儿,把衣服穿上,刚进伏天,还要捂捂。”
   武伯英没有理会她,看了老婆一眼。沈兰眼神向堂屋一挑,意思来人就在堂屋。武伯英前脚踏进堂屋,来人从圈椅上站起身来,一身薄布长衫,嘴唇前突,更使两撇大胡子翘了起来,分外显眼。
   武伯英看见来人,后脚犹豫片刻,站在门口停住脚步,盯着他上下打量。
  

共 317216 字 6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4
转到
【编者按】纯粹的历史难免让人感觉过于呆板,而传奇又似乎过于飞扬。如何逾越?这部作品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作者巧妙的将故事融和进整个大的时局背景,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那段风月历史的思考。谍战小说的最大魅力就在乎展现艰险和解决危机的过程,作品情节既要扑朔迷离、出人预料之外,又要在情理之中;既要扣人心弦,又要张弛有度。而精彩的谍战小说更是到了要求“智慧”的高度。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一段段鲜为人知的谍战历史慢慢露出冰山一角,一个个浓墨重彩的人物渐渐饱满。可以说作者在找到最佳历史背景后,用“人物命运”与“博弈智慧”支撑起了一片璀璨的天空。——众神的殿堂【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0514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烟霭江南        2010-05-14 11:23:43
  马营,期待这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暗红》热播,别的不说了,我现在开始等你《潜伏三部曲》的后面两部,握手!
2 楼        文友:邬海波        2010-05-14 11:28:21
  一部经典力作,值得抽时间细细的品味。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3 楼        文友:离别之聚        2010-05-14 12:06:28
  现在评论为时过早,需要细嚼慢咽后,在理出一番味道……
4 楼        文友:晋忻李        2010-05-14 16:45:51
  圣殿里的作品总是如此出类拔萃,让人心仪。感谢众神,为江山打开一方奇异的天空。
晋忻李
5 楼        文友:冷月        2010-05-14 18:49:59
  知道马营这个名子应该很久了,印象中一直记得那张长发飞马。呵呵,前段时间我正好找到,发到论坛上了呢。
   看过营长的贴子,只是从未看过文章,今天竟然是这么一长篇——62页!
6 楼        文友:冷月        2010-05-14 18:58:32
  说实话一直怕看长篇,网上超过三页便有畏惧感。不过此篇我想应该会持续读完的(目前看了六页)。因为小说的语言和情节都让我欲罢不能。
   人物刻画得生动有个性,很容易将读者带进小说的世界。一场未知的博斗已悄然布下天罗地网,山雨欲来风满楼气势笼罩着整个画面,攥紧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7 楼        文友:叶雨        2010-05-14 19:50:37
  一篇力作,给江山锦上添花,有时间一定好好读读。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8 楼        文友:叶雪        2010-05-14 20:04:21
  问好马营长:)
风景这边独好!
9 楼        文友:佛前的供果        2010-05-14 20:56:37
  要花时间慢慢看,先问好。
安于宿命。
10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0-05-14 21:50:29
  看到13页了,明天加班,睡觉了,看完再评,O(∩_∩)O~
上官欢儿
共 30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