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弱女铁肩

精品 弱女铁肩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64发表时间:2010-11-10 20:42:55


   石元英跨省执教,把书教到了湖南。一到坝木,她就爱上了这块土地。她常带孩子们去烈士墓瞻仰,并暗下决心,要继承先烈遗志,竭力把书教好,要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接班人。与此同时,她也爱上了坝木的干群和他们的孩子。
   渝湘两省市在此地的交界处,被蜿蜒奔流的四川河交代得清清楚楚。虽然两岸归属不同,但由于坝木村、四川河组隔河相望,近在咫尺,且因山同脉(同属武陵山脉)、水同流、服同饰(四川河组以土家族为主,坝木村以苗族为主,土家族次之;两个民族经多年融合,除某些风俗有细微差别外,风俗习惯大致相同,服饰早已殊途同归)、语同音,两岸各族人民自古以来亲如兄弟,加之往往连亲带戚,所以交往密切,感情深厚。
   不仅两岸人民世代友好,甚至连坝木村背后的磨鹰嘴、鱼塘坡,同四川河组背后的岩鹰坡、大帽山千百年来也是微笑相对,友好情结亘古不变。
   解放以后,两岸人民更是亲如一家。
   纯朴的地理民情,两岸的密切关系,使石元英如鱼得水,因此,她便全身心地投入了教育教学工作。
   石元英不仅在坝木小学扎根多年,而且以她的奉献精神、辉煌业绩,加深了渝湘边人民的友谊。她成了渝湘友谊的一个象征,一个光辉的象征。
  
   三、以背作桥甘于奉献
  
   一条小河隔断两个省市,一个女子背起两代梦想。
   初春时节,乍暧还寒,只有油菜花在兴致勃勃地开放,河水还在冰冷刺骨。
   深秋时节,西风吹拂,河水被吹起一圈圈涟漪,涟漪下寒意森森。
   这条小河,就是渝湘边界的四川河。这一道天然屏障横在四川河组村民的心里,阻隔了山里孩子们寻求知识的希望。
   过河就可以上学,但洪水季节安全系数不大。春汛、秋汛的到来,都是不定时的,四川河脾气也时好时坏,没有定数。
   这就是变幻莫测的四川河。
   四川河发源于川河盖北麓的白岩洞和渔洞(重庆市秀山境内,国家一级溶洞),平时清澈见底,十分温顺。但在1999年修桥前,涨水季节的四川河犹如猛兽妖龙。河水每年早春二月、三月,寒秋十月、十一月,不仅河水猛涨,而且冰凉刺骨;每当此时,人们踩水过河,困难很大,危险也很大。在人们的记忆中,近20年来它就曾吞噬8个人的生命,其中有小孩,也有大人,但从无在校学生。
   由于四川河组与坝木村之间的四川河多年来没有桥,四川河组的村民都只得淌水过河。大人过河难,小孩则更难。
   在石元英跨省执教前,在坝木小学就读的四川河组小学生只好读晴天不读雨天,读枯水不读汛期。在这种情况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常有的事。
   石元英了解了这些情况,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她下决心做到三个“百分之百”:四川河组学龄儿童百分之百入学,把学生百分之百地安全带往学校,又把学生百分之百地安全带回家里。接送学生过河,成了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护学生安全,成了她奉献的一项突出表现。
   然而,涨水季节的四川河横在不会游泳的石元英面前,恶劣的自然条件,是那么令人害怕,真是关山重重,困难重重。虽说每个学生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低劣的生产条件制约了他们对子女的爱心,因为人类的第一需要是谋求生存。天下雨,人下劲,半夜三更提着马灯去打望天田,一天忙到黑,哪个还有精力来管送子女过河、接子女回家这些事情?因此,接送学生的责任就落在了石元英的肩头上。为了让学生上学放学安全来往,为了让家长安心搞春耕生产、夏季管理,她当仁不让而又高度负责地负起了这个责任。她愿意负责,她愿意奉献。她认定:负责就是奉献,绩效就是奉献。
   幼小的孩子不能过河,只能把石元英老师的脊背作为桥、作为船,在石老师的背上,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石元英的背,是学生的桥和船,也是他们一步步通向外部世界的平安大道。
   带着孩子们常年往返于两岸,遇险多少次,石元英已记不清,但最危险的几次她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
   1989年的一天下午,大雨倾盆,涨水在即。放学后,石元英带着孩子们回家。为了行动迅速,石元英让高年级学生每人带一幼孩过河,还有七、八个幼孩就由石元英往返背回西岸。她背了最后一个孩子,才走到河中心,就听到浪涛滚滚而来的声音,往上游一看,洪峰将到,她当时进也危险,退也危险。忽然,她脚下一滑,险些跌倒,她咬牙站直身体,只觉右小腿一阵剧痛。此时,她只知道要保护背上的孩子,忘了痛楚。忽然,她看见西岸的高年级学生脱了裤子,边脱边喊:“石老师,往这边走,我们都泅得水,我们来救你!”
   学生的喊声,使她由慌乱变成了镇静,她便拼命在浅水中奔跑。当她把孩子背上岸时,回头一看,洪峰已填满河床。山里的洪水说来就来,脱缰的野马乱奔乱撞。如果动作稍慢一点,她和背上的孩子都会被洪峰卷去。
   直到此时,她才来得及看自己的右小腿,只见上面的大块皮肉已搭在一边。因此,鸡蛋大一块疤痕,永远留在了石元英的右小腿上。
   1990年端午节前一天的上午,雷鸣电闪,下了四个多小时的倾盆大雨,学校让石元英带着孩子们提前放学回家。此时的四川河一片浑浊,令人胆寒。但石元英竭力使自己镇定下来,像往常一样,下水背着、牵着学生过河。当背上最后一个孩子走到河中间时,上游的洪峰一再高涨,湍急的洪流带着一根两米多长的大木料横冲直撞而来。此时,石元英脑海里几乎一片空白,只剩下了一个念头:脱离危险,不能让孩子被撞,不能出事故!她用力将身子稍稍一转,拼命向前走了几步,木料挨身而过,幸好未擦到孩子身上。再慢半步,她和背上的学生的后果就不堪设想,真个是一发千钧,险而又险!因她用力过猛,险些翻身倒在河里。
   危情时刻,高年级的学生王小凤、王丽萍、王建平三人一齐对着石元英高声喊:“石老师,莫怕,往前走,我们来帮助你!”
   喊声,使石元英增长了力量,她鼓起了最后的劲道,拼命往岸边靠。上了岸,她把背上的学生放下地后,自己一下子瘫坐地上。回想刚才的情景,她莫名地后怕起来:自己出了危险事小,如果背上的孩子出了事,又怎么向学校和家长交代呢?
   1991年5月的一天,数小时大雨滂沱。有了前两年过河遇险的经历,到放学时,石元英决定带孩子们绕道4公里回家,在东岸顺四川河而下,走到里外城,又从里外城过桥再往上沿西岸回家。她事先给孩子们买了些油粑粑和葵花籽,让学生边走边吃,用这个办法来为孩子们鼓劲,同时,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因为雨下得很大,石元英和孩子们不得不走走停停。
   到了里外城时,正遇到山体滑坡,泥石流滚滚而下,路上泥浆淋漓。泥石流下面,是滔滔滚滚的洪流。四川河从上游流到里外城,被人们改名“人洛河”。这“人洛河”与“人落河”谐音,由此可见此处河水暴涨时的凶险。石元英正背着一个比儿子王登更小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走,因注意力放在背上的学生和路况上,猛不防儿子滑倒了,险些跌入人洛河;幸亏被身边的高年级学生肖登文一把抓住,才幸免于难。她把孩子们安全带回家时,天已快黑了。
   当晚,石元英哭了:要是儿子在里外城河坎出事了,结果会怎样?
   她不敢想下去了。虽经丈夫王焕林一再劝慰,她还是感到于心不安。
   过河遇险的事发生几次后,石元英反复思量: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民办小学教师,收入这么低,责任这么重,风险这么大,艰难这么多,坚持干下去,值得吗?她曾想到放弃,但马上又作了自我否定:为什么要放弃?还有什么能比教好、带好这些学生、这些孩子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只有奉献,才有价值。对,再苦再困难,也要撑下去!
   吃一堑,长一智。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读书,石元英把家中的院坝、堂屋当做临时教室。在汛期,四川河早上涨水,孩子们就挤在她家堂屋读书、做作业;每当此时,石元英就要进行一至六年级的复式班教学。天放晴,水未消,孩子们的临时教室又从堂屋移到了院坝。一些好学的孩子,周末常主动来要求补课。
   1992年春期举行期末考试时,四川河又涨水了,学生们实在无法涉水过河参加考试。石元英正忧虑时,几位会游泳的学生家长挺身而出,游过河取来试卷,石元英家的堂屋也就成了考场。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多次。
   1993年端午节,四川河再度涨水。石元英吸取了前几次遇险的教训,放学后没有背孩子们过河,也没有绕道回家,而是“就地安营”,将孩子们留在河东岸坝木村。
   她将四川河组的学生分成三个组,一组到要好的同学家去住宿,另一组到他们自己的亲戚家住;剩下的8个孩子为一组,石元英把他们带到自己亲戚家住。至此,四川河组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得到妥善安排,各得其所。
   石元英把学生大致安顿好后,又仔细地清点了一次人数,发现学生田洪文不见了。她急忙和亲戚一起,拿着火把、电筒到处寻找;找了很多地方,就是不见田洪文的身影。她想:该不是小孩子想家,到河边去了吧?
   一行人来到河边时,果然看见田洪文在哭喊着要回家。找到了田洪文,石元英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前面的问题解决了,后面的问题又出现。毕竟学生不在父母身边,石元英很不放心,就一个组一个组地反复巡查。当天夜里,她巡查到一户农家,发觉学生田洪菊突然肚子疼痛,石元英老师又把田洪菊背到坝木村卫生站检查、买药喂药。整个晚上,石元英都守护着孩子们,没有睡觉。
   石元英的丈夫王焕林是个本分的农民,原来也曾当过代课教师,他完全理解和支持妻子对这项工作的热爱之情。为了石元英能放心地搞好教学工作,他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劳动,不但有农活,而且有家务。在石元英多次历险之后,凡是在四川河涨水期间,他都利用身高力大的条件,常常背妻子、背学生过河。
   四川河涨水了,他看着汹涌的洪水,阵阵担忧,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他从邻居王焕杰家借来一口梧桐木做的挞谷胡斗,放到四川河上,便成了挞斗“船”。他邀一些学生家长“驾驶”挞斗船送学生,而他们自己则在齐脖子深的洪水中闯来闯去。
   平时,王焕林又不时去河里查看踏脚石,换掉长有青苔的石头,补上被洪水冲走的石头,尽量将踏脚石垒平砌稳,不让表面灌水,以避免光滑,以保妻子的学生过往安全,也让其他过河人往来安全。
   一切都是平平常常,但平凡中总有伟大。
   有人问王焕林:“你搞这些义务劳动是为了什么?”王焕林说:“石元英是我的妻子,我知道她不会游泳,而孩子们也不会照顾自己。为了石元英的安全,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我不能不操心,不能不尽心;万一出了事故,大家都不好想。”他常常提醒妻子:“能接送学生,你也说一声;水大了,不能接送学生,你也说一声,我好帮你送一下。”
   有一年端午节,放学时,王焕林把学生护送过河回家后,又让妻子和她的所有同事渡河到自己家里做客。因此,石元英当年的同事都尝到了乘坐挞斗“船”的滋味。
   石元英的家访时间多,备课、改作业都经常忙到深夜。她的丈夫对她关怀备至,只要石元英去家访,他必定在学校等她,直到石元英回校,他们才一起回家。辛苦是辛苦,但夫妻俩配合默契,关系和谐。
   石元英的成功,有丈夫的一半。
   因为常年累月带学生过河,石元英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多年积湿,一朝爆发。开始时,石元英只感觉到双腿及腰部有轻微疼痛,就没去管它。一个星期后,才感到双腿疼痛乏力,只好坐着椅子上课。再到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连椅子也坐不稳了。
   1997年10月的一天上午,她突然感到双脚特别是左脚一阵紧似一阵地剧烈疼痛,痛得冷汗淋漓,坐也坐不住;但她咬着牙坚持上完当天的课,然后,第一次向学校请了假,去医院检查。
   半路上,石元英由于左腿剧痛而难以动弹。进退两难之时,她只得拄着拐棍向医院方向得一步走一步,缓慢行动,有时甚至是爬着走;才20米的路程,平时只要半个小时,这次她却足足走了三个多小时。卫生院门前,有几级石梯,石元英拄着拐棍也上不去了,只好趴下身子往上爬,当石元英爬上卫生院的几级石梯,一身汗水、一身泥水地出现在医院门口时,医生们都惊呆了。经诊断,她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坐骨神经痛。医生问她:“你是哪里的人?”“我是坝木小学的老师。”“你住不住院?”“不住院,我明天还要上课。”“坝木村卫生站有赤脚医生吧?”“有。”“那你就检点针药回去,让赤脚医生给你打针吧!”
   于是,石元英捡了药,又拄着拐棍,一瘸一拐地往坝木小学走去。
   当她打了针,硬撑着走到坝木小学时,就一头栽到了地上。是她的好同事、好妹妹陈宜健把她扶起来、背上床头的。
   学生和家长得知石元英老师病倒的消息后,一个个学生捧着从山上采来的鲜花,一位位家长提着鸡蛋和白糖,到她的病床前看望她。她为学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学生和家长对她深为感佩,所以不光看望,还四处请医生给她治病。各处的亲戚朋友,也都来看望她。
  

共 1212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弱女挺铁肩,光荣万万千。扶苗育鲜花,爱心可对天。一个在改革开放中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女强人,一位跨省执教、铸造辉煌的苗族女教师石元英,在四川河小学“一炮走红”,让四川河组的父老乡亲领略到了她的敬业精神、负责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她开始有了较高的信赖度。学生的勤奋,乡亲的信赖,给了石元英极大的欣慰和力量。到坝木小学教书后,石元英不仅在坝木小学扎根多年,而且以她的奉献精神、辉煌业绩,加深了渝湘边人民的友谊。四川河组与坝木村之间的四川河多年来没有桥,四川河组的村民都只得淌水过河。大人过河难,小孩则更难。幼小的孩子不能过河,只能把石元英老师的脊背作为桥、作为船,在石老师的背上,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石元英的背,是学生的桥和船,也是他们一步步通向外部世界的平安大道。常年累月带学生过河,石元英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石元英老师的事迹向世人明示:只有奉献的精神,才是闪光的金子,才最有价值;而最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感人至深。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小说,感人至深,推荐阅读。【编辑:上官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0111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竹        2010-11-10 20:43:27
  弱女挺铁肩,光荣万万千。扶苗育鲜花,爱心可对天。一个在改革开放中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女强人,一位跨省执教、铸造辉煌的苗族女教师石元英,在四川河小学“一炮走红”,让四川河组的父老乡亲领略到了她的敬业精神、负责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她开始有了较高的信赖度。学生的勤奋,乡亲的信赖,给了石元英极大的欣慰和力量。到坝木小学教书后,石元英不仅在坝木小学扎根多年,而且以她的奉献精神、辉煌业绩,加深了渝湘边人民的友谊。四川河组与坝木村之间的四川河多年来没有桥,四川河组的村民都只得淌水过河。大人过河难,小孩则更难。幼小的孩子不能过河,只能把石元英老师的脊背作为桥、作为船,在石老师的背上,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石元英的背,是学生的桥和船,也是他们一步步通向外部世界的平安大道。常年累月带学生过河,石元英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石元英老师的事迹向世人明示:只有奉献的精神,才是闪光的金子,才最有价值;而最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感人至深。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小说,感人至深,推荐阅读。
联系QQ:1071086492
回复1 楼        文友:绿叶草根        2010-11-11 20:01:33
  谢上官!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此文和<<边陲山范>>。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