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云海书声】平凡世界里的爱情

精品 【云海书声】平凡世界里的爱情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作者:云水之间 秀才,1376.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99发表时间:2016-01-09 09:38:43


   孙少平回家以后,“一个青年自立意识的巨大觉醒”,使他产生了极大的苦恼。
   “他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像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想起田晓霞,总感到一丝惆怅和苦涩,……独处在这天老地荒的山野,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
   孙少平产生这样的烦恼,并由此走出山村,到黄原去闯世界,一方面,使他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体现生命的意义,有了具体的开始和方向;一方面也使得他和晓霞之间的朦脓的情感重新苏醒过来。当他徘徊在电影院,邂逅晓霞的时候,生命的灿烂光辉,就开始照耀在生活里了。
   “他听见嘭的一声,心里一惊,扭头一看,晓霞手中撑开了一把湖蓝色的自动伞,……她向他挨近了一些,把雨伞遮在两个人的头上,他顿时感到自己沉浸在一片迷蒙的湖蓝色的梦幻之中”
   分手时,晓霞说,你一定要来找我啊,孙少平说,我会找你的!
   这次相遇,坚定,豁达和不卑不亢的农民工孙少平,让大学生田晓霞内心起了波澜。
   “她从他的谈吐中,知道这已经是一个对生活有了独特理解的人。是的,他属于这样的青年:有文化,但没有幸运地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因此似乎没有充分的条件直接参与到目前社会发展的主潮之中。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天地里。因此,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他们顾不得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地忧患人类的命运。他们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在田晓霞的眼里,孙少平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她十分饮佩的人物。过去,都是她‘教导’他,现在,他倒给她带来了许多对生活新鲜的看法和理解。尽管生活逼迫他走了这样一条艰苦的道路,但这却是很不平凡的。她马上为在自己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朋友而感到骄傲。她想她要全力帮助他。毫无疑问,生活不会使她也走和他相同的道路——她不可能脱离她的世界。但她完全理解孙少平的所作所为。她兴奋的是,孙少平为她的生活环境树立了一个‘对应物’;或者说给她的世界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坐标’。”
   这时的孙少平,在晓霞的心中,已经从被教导的对象,上升为让她钦佩和骄傲的人。“她觉得她和少平的交往将会带有一种神秘地色彩,可能像浪漫小说描写的故事一样”。这是他们爱情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进程,晓霞独自溜达在傍晚的黄原街道上,听着黄原河和小南河如二重奏般的流水声,忍不住兴奋地唱起苏联电影插曲,步伐也变成了进行式。她知道自己和少平还不是恋爱的关系,“但是她为和他这样非同一般的交往而激动……他和她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由此可见,此刻田晓霞对孙少平的情感认同,完全是精神上的一种共鸣,豁达而有力,清纯而激奋。
   而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当中,孙少平每个星期六到田晓霞那里去借书看,然后一起探讨读后感。这天傍晚,还一起登上了地委后院后面的麻雀山。
   “黄昏中,在一个荒山野地里,单独和一个姑娘呆在一块,使他浑身的血液由不得沸沸扬扬……内心的骚动让他坐立不安,他索性仰面躺在一片枯草上,两只手垫在脑后,茫然地望着暮色中的天空。天空已经亮出几颗星星。”
   “晓霞也就不再出声,静静地坐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两只手抱着膝头,凝望着远方的山峦。这是一个美妙的时光。小树林中,归窠的鸟雀扇动着扑棱棱的羽翅。没有风,空气中流布着微微的温暖。春天的黄昏呀,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思和深远的联想,也常常叫人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忧伤!躺在地上的孙少平,不知为什么突然眼里涌满了泪水。他深深地向夜空中吐出一声叹息,嘴里竟然喃喃地念起了《白轮船》中吉尔吉斯人的那首古歌……晓霞仍然保持着她那雕像似地凝望远山的姿势,接着他轻轻地念道……”
   “少平猛一下从地上坐起来。一种强烈的冲动,使他真想伸开双臂,把田晓霞紧紧地抱住!”
   此时的孙少平,已经不自觉地对田晓霞产生了浓烈的爱恋,只是,他内心的一些残存的自卑,让他不能自信地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在这春天的傍晚,这种浪漫的情怀,是多么温馨地流淌在两颗纯洁而年轻的心头!而田晓霞,内心却越来越对孙少平念念不忘了。她也已经在思考这种感情了:
   “她又为什么一想起他,心头就会泛起一层温热的波澜?她又为什么常常渴望和他呆在一块?甚至多时不见面一种想念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是爱情?也许这就是爱情!只不过她自己还没有明确承认罢了。”
   “不管怎样,田晓霞觉得,她的生活中已经不能没有孙少平这个人了。这个人和他对生活所采取的态度,使她非常钦佩。现在,这样的男人可是不多罗!当然,社会上,大学里,不乏许多优秀青年;但象少平这样在极端艰难条件下的人生奋斗,时下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真的,他太艰难了,有时候真令人目不忍睹——可他的不凡正表现在这一方面!”
   “现在,女同学们整天都在谈论高仓健和男子汉。什么是男子汉?困难打不倒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男子汉不是装出来的——整天绷着脸,皱着眉头,留个大鬓角,穿件黑皮夹克衫,就是男子汉吗?……男子汉主要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靠“化装”和表演就能显示的。”
   “她喜欢孙少平的正是他不伪装自己,并不因生活的窘迫就感到自己活得没有意义。她看得出来,少平甚至对苦难有一种骄傲感——只有更深邃地理解了生活的人才会在精神上如此强大。……”
   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田晓霞对孙少平产生的情感,不是世俗的,浅表的感官愉悦,完全是一种深度的,纯粹的精神世界的高度理解,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共鸣。
   田晓霞和孙少安一起去工地找孙少平,看到了孙少平破烂不堪的铺盖,便悄悄地送给他一套新的被褥。她尊重他,并没有丢掉他的旧被子和褥子,还留下一张纸条:不要见怪,不要见外。这温情细腻的关怀,让孙少平扑倒在被子上泪流满面。那床淡雅的花格子床单,不但给予了孙少平甜蜜的芬芳,而且成了他心爱的人留给他的珍贵的纪念。
   晓霞毕业去省报前夕,她去找孙少平,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晓霞想起少平的时候,心中就会涌上一种连她自己也急忙弄不清楚的复杂情绪。毫无疑问,在她已有的生活之中,没有一个男人象少平那样使她在感情上有一种亲近感。尤其是和他在黄原交往以来,每想到他,心中就会泛起一缕温热的情思。她的确还没有考虑好她和这个人未来的关系会怎样发展。但她感到她在生活中已经不能再失掉这个人。是的,从家庭和社会地位来说,他们的距离很大;可是从心灵方面说,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和自己接近。……不是家庭、职业、社会地位和其它条件接近的人,相互间心灵就更能接近;而实际上,生活中常有的现象是,两个人尽管其它方面条件殊异,可心灵却往往能接近和相通——她和少平正是这样的。”
   然而,孙少平在惊喜她去当记者的同时,立刻心潮翻滚,内心无比失落。
   “他那激动的情绪刹那间消失了,随之而来的几乎是一种无声的哽咽。是的,她要远走高飞了。他再一次认识到,即使她和他近在咫尺,可他们之间相隔的距离却永远是那么遥远。……他痛切地感到,一种最美好的东西从此将要永远地从他身边流逝。是的,流逝。”
   但是,“他还是高兴今天能用他自己劳动赚来的钱,在这里请晓霞吃一顿饭。哪怕他今生一世暗淡无光,可他在自己生命的历程中,仍然还有值得骄傲和怀恋的东西啊!而不至于象一些可怜的乡下人,老了的时候,坐在冬日里冰凉的土炕上,可以回忆和夸耀的仅仅是自己年轻时的饭量和力气……”
   饭后晓霞主动提议去登古塔山。他们坐在青草地上一棵杜梨树下,晓霞兀自说起了苏联空军少校鲁免采娃的故事。冥冥当中,后来晓霞的命运,和其又何等相似!
   “……‘生活不断向前’,作者这样写道,‘有时候我会蓦然想到我们俩的约会。快到约会期限的那几天我觉得有一种强烈的不安的感觉,仿佛过去这些年来我一心一意在为这次会面作准备’……两年以后,就在今天,这同一个时刻,不管我们那时在何地,也不管我们各自干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到这地方来再一次相见……”
   在这里,两个相爱的青年男女,深情拥抱,相爱的心终于融合在一起。但是两颗心相距得如此近的人,他们的生活处境却是那么迥异。少平成为了一个在黑暗世界里劳动的煤矿工人,晓霞却是一个光鲜体面的省报记者!这种无法消除的现实生活的鸿沟横在他们面前,使得少平在沉重的劳动之余,失落和自醒的情绪躁动一次次涌上心头,虽然晓霞不断寄来满含深情的信件,但是少平却有着坦然面对这段难逃悲剧结尾的情感的心理准备了。在矿山,少平遇见了能使他内心温暖安宁的亲情。
   敏感心细的晓霞,觉察出了少平的惶惑,她利用工作便利,特意到煤矿来看望他的心上人。孙少平心里有多激动呀!他内心卑微感终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达和宁静。虽然他和晓霞的差距并不会因为晓霞的探望而消失,但是高尚爱情的激励,使得他内心坚定和深沉。他觉得劳动能使一个人充实,有意义,更能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这劳动的具体形式并不重要。他不觉得艰苦是一种低贱的生活,但是他深刻知道艰苦是一种低质量生活。他一面不逃避,一面又自学,准备去报考煤炭技术学校,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去更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生命价值。他意识到当时奉行的把贫穷当作荣耀的意识心态的幼稚,所以对晓霞说要给老父亲建几孔新窑洞,找回被困苦挤压的尊严。
   晓霞欣喜地听他讲这一切,由此她更加完全理解他,了解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强大,并更深地热爱他了。他们相约,一定要记得赴那个约:明年,夏天,古塔山,杜梨树下相会……他们的爱情是多么的高尚纯洁,浪漫深情啊!我们读到这里,无一不会心头颤栗,眼里饱含热泪。
   但是这个浪漫的约定,终于成为了鲁免采娃故事的翻版!当心爱的人牺牲的消息从报纸上传来,少平陷入撕心裂肺的悲痛之中!还有三天,就是他们在杜梨树下相会的日子!
   “……干涸了,爱情的河流。不,爱的海洋永不枯竭!听,大海在远方是怎样地澎湃喧吼!她就在大海之中。海会死吗?海不死,她就不死!海的女儿永远的鱼美人光洁如玉的肌肤带着亮闪闪的水珠在遥远的地方忧伤地凝望海洋陆地日月星辰和他的痛苦……哦,我的亲人!”
   他如期赴约,“……他听见远方海在呼啸。在那巨大的呼啸声中,他听见了一串银铃似的笑声。笑声在远去,在消失……他来到杜梨树下,把那束野花放在他们当年坐过的地方,此刻,表上的指针正指向两年前的那个时刻:一点四十五分。指针没有在那一时刻停留。时间继续走向前去,永远也不再返回到它经过的地方了……”
   “……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这想念象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溶合在一起——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
   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这等高尚的爱情,多少人给予了,拥有了?为他(她)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多少人会义无反顾,心甘情愿?世界上没有再比这更灿烂伟大的爱情了!
   “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象往日一样,正常地投入生活吧!即便是痛苦,也应该看作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
   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孙少平的内心世界,已经有着比爱情更高广的情感境界,他悲痛晓霞的失去,但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爱。是的,孙少平从这场巨大的悲痛中坚强地走出来了。他失去最美好的爱情,但是他还有能让他灵魂安宁下来的亲情,那就是和惠英嫂一家人的感情。他拒绝了在大城市生活的机会,是因为他心中一直存在着自己创造生活的梦想;他拒绝的金秀的爱,是因为他牢记,真正爱情不应该是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他和惠英嫂之间的亲情,也不会发展为爱情,因为,他的爱情之花只能在灵魂高度共鸣的精神世界里盛开……
   少平和晓霞之间这一段绝美的爱情,是最深刻、最纯洁、最打动人、最激励人的一曲生命赞歌。它让我们领悟到,崇高的爱情,可以脱离一切世俗观念的束缚,完全在精神世界里遨游;它可以无视贫富,平等尊卑,消灭贵贱,穿越生死;它富含高尚的人格和尊严,拥有绝对的信任和理解,具备彻底的无私和付出,蕴藏无限的魅力和光辉。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但人们对于爱情的最终追求,依然是那崇高精神境界里的深深共鸣。
  
   《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人,拥有着不平凡的情感世界。路遥先生的这本史诗般的巨著,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心灵震撼,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画卷,还在于给予了我们对生活,对生命价值深度思考的启示,更在于它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爱情的崇高和伟大,揭示了精神世界的探求对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
  
  

共 15600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文学评论,可以对一部作品进行综合评论,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主题展开深刻的研讨,发表自己的观点。仔细读完这篇长达15000多字的评论,感觉一是本文点评细腻 。感动作者的精心阅读,从百万字的小说中提取几组爱情的故事,叙述平凡的世界里他们爱情的发展变化以及主人公丰富的内心刻画,恰到好处地摘录原文,叙述和解说相得益彰,情节和评论浑然一体;二是结构严谨。文章叙述了几个爱情故事,无论超凡脱俗还是感天动地,每一个都不是独立成章,而是巧妙地用一段承上启下的议论自然过渡,把段与段穿缀在一起,融合成一块玉。三是评论深刻。关于爱情的故事似乎老生常谈。本文在每一段故事中夹叙夹议,故事后又拨开现象深度解剖,句句成金,评论有力,诠释了路遥笔下爱情的纯洁和主人公的不平凡。本评论叙述详尽而不琐碎,故事感人,解说深刻动情。一些摘录的段落,很好地和议论粘结在一起,不孤单,叙述和评论严丝合缝,解剖深刻,是为佳作。推荐阅读。【编辑:琴声悠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109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6-01-09 09:50:18
  我一向发对评论中大篇幅摘录原文。今天的这篇评论,作者不惜笔墨把原文精心地穿插在自己的叙述中,使故事故事完整,为后面的评论充分铺垫,给读者一种融合感。作者思路清晰,具有对大篇幅评论较强的驾驭能力。评论丰富生动,观点鲜明深刻。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2 楼        文友:云水之间        2016-01-10 00:20:05
  感谢老师的认真阅读和精彩按语。有幸一起阅读《平凡的世界》,因为喜欢它,所以仔细读了,因为喜欢它里面的人物形象,所以仔细揣摩了,因为喜欢它表达的主题思想,所以仔细体会了。有感在心,不吐不快。再次感谢!
3 楼        文友:墨黎        2016-02-17 21:38:30
  我也看过路遥的这篇巨作,只可惜,虽然感动了很久很久,却终究没用文字写出来,现在想再看时,偏又借出去了。我很喜欢你的这篇文章,谢谢你让我再次重温它。等书还回来了,定要再看上几遍才好,更何况,《平凡的世界》是别人送给我的礼物呢~话不多说,欣赏作者的文章!
愿用文字记录生活,愿在文字里轻舞飞扬
回复3 楼        文友:云水之间        2016-02-18 19:58:09
  谢谢朋友的喜欢,让我们一起向主人公崇高的爱情致敬!
4 楼        文友:齐鲁青未了        2016-02-22 06:36:18
  【读后】
   1:“文之交,贵在心相遇”,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让我认识了你,喜欢上你的文字。更加喜欢上条理清晰,流畅自然,思想深刻的作品赏析。你是文苑评谈群成立以来,我在百忙之中,终于安静下来,认真品读的第一个作者的作品,非常高兴和你相遇,今后有时间,我还会无功利性的,不要人情来往式的,因为我不喜欢追风式留评和点赞,心灵的相遇是需要安静的,就像爱情一样,两个人独自分享的。今后还会无私的关注你的文字。你的文集我大致浏览一遍,你的写作风格和文字表达能力,我非常喜欢!
   2:我是只有半年时间,来开始读书写作的文字爱好者,没有一点文学和文学理论基础,连一篇小小说都不会写的人,但却衷情于写作品赏析,目的只有一个,来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和作者产生共鸣,两颗心灵不约而同的相遇,懂得之美!
   3:路遥的著作《平凡的世界》我并没有读过,但看到你对平凡的爱情的解读,我感同深受。爱情是现实的,只有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才会稳定牢固。但爱情又是崇高的,完全在精神世界里遨游和享受的,我们都期待向往的、打破贫富差距,实现平等尊卑,完全是两颗心,两个人灵魂的融合统一,高尚而完美!
   4:我在江山看到不止你这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作品赏析,都没有让我下定决心必读这本书,可今天早上读了你这篇文章后,促使我今后有时间一定安下心来必读路遥的经典之作《平凡的世界》。
回复4 楼        文友:云水之间        2016-02-22 08:42:52
  非常感动于你的共鸣!文字能让人的心灵接近,彼此理解和相融。文字也能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的情感,这就是我们痴迷于文字的魅力所在。
   作品赏析,有助于更加仔细阅读文学作品,学习写作技巧,理解作品内涵,体会思想意义,提升写作阅读能力。让我们在学习中相互提高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也希望成为知心益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