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新生】老君庙会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新生】老君庙会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散文)


作者:荥阳家族 童生,565.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77发表时间:2020-05-07 11:27:17

【看点·新生】老君庙会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散文)
   赵匡胤虽然重演了唐末五代武人篡权的故技,但他却能运用强干弱枝、权力制衡、文官政府、厚禄养仕等多种政治智慧,形成了一整套治国方略和“祖宗家法”,使五代时期纷纷扰扰几十年的混乱分裂局面终告结束。重新建立了与秦、汉、唐并称于史的统一王朝。创造了彪炳千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在思想文化方面,赵匡胤力图使儒、佛、道诸家融合,所以史家评论:宋代“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台湾:傅乐成《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
   在宋型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佛道儒诸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有着道教祖师老子宗庙的老君山,不管庙宇的建设还是老君山庙会的规模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其中最明显的标志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庙宇建设上,增建了十方院和菩萨殿。
   由于宋代老君山的影响愈来愈大,老君山庙会的规模也随之增大。时间上也从早期的一两天增加到一星期十天半月不等。而老君山上接待外地当天回不到家的香客的住所就显得供不应求,不少香客只好露宿山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在老君山下的北神路进沟不到一里的地方选址修建了十方院,专门接待从外省外地赶来祭拜老君的香客。十方院三进大殿,设客房数十间,不仅可同时容纳上百人住宿,还能满足不能上山的香客就近祭拜老君。
   在十方院建成以后,每年的庙会就从灵官殿迁到了这里门前的河边空地上。庙会下山更给当地民众赶会经商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又使以后参加庙会的人越来越多。民间流传的“十方院对台戏”就是在十方院庙宇建成以后发生的事。
   而老君山五里坡跟菩萨殿的修建则是佛道融合在老君山的具体体现。
   六丁六甲鉄造神像的铸造和药王孙思邈塑像的塑造标志着老君山神祗群体的丰富和完善
   根据国家权威文物机构的鉴定,老君庙现存的六丁六甲铁造像属于宋代的产物。六丁六甲是道教神名。它与四值功曹、二十八宿、三十六天将、七十二地煞等同为道教的护法神将,经常在禳灾中被道士召请,厉行风雷,制伏鬼神。六丁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为阴神。六甲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为阳神。据说六丁六甲为天帝役使,能“行风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箓召请之。六丁六甲神位虽小,但在道教中却非常重要,经常被道士所役使。《后汉书·梁节王传》记载,汉代方士已经有役使六丁六甲的方法,先行斋醮,然后召六丁神,“可使致远方物,乃知吉凶也”。
   南宋王契真编《上精灵宝大法》卷二:丁丑延我寿、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却我灾、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甲子护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镇我灵、甲寅育我真。如今《道藏》中存有《灵宝六丁秘法》和《上清之甲祈祷秘法》,且《灵宝六丁秘法·后序》中称六丁“能长能短,能有能无”。
   其实,六丁六甲来源于天干地支相配的含“丁”和“甲”的十二个时辰。只是道教造神者将其人格化(或叫神格化)而已。而且对每一丁甲都配有一人名,有的还是历史名人。
   我们知道,道教与佛教在组织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佛教神祗统一,领导分工明确。不管何处只要有庙宇,大雄宝殿都是佛教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而各地的大雄宝殿供奉的都是释迦牟尼。而道教神祗杂乱,任何一本道书都可以造神,任意添加,不加限制。领导不统一,每一教派,甚至不同的地域都会有自己供奉的最高神祗。这其实也是“道教连锁店”没有“佛教连锁店”在世界上开得好的主要原因。
   但是无论如何,宋代六丁六甲出现在老君山也足以说明不仅老君山的庙宇群落在发展,老君山的道教文化也更加丰富。这对老君山也算幸事。起码为老君山留下了国宝级的文物。
   除了六丁六甲铁造像以外,在老君庙老君塑像的左侧又多了一尊药王的塑像。药王孙思邈是隋末唐初人。孙思邈幼年体弱多病,成年后立志学医,35岁开始服用木灵芝养生保健,活到了101岁。他的一生为我国的医药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百岁之后还写出了《千金翼方》。500年后,他的造像出现在老君庙与道德天尊共享香火,足以说明这位药王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这是道教造神法中的“英雄神”和“卓越贡献神”的典型例子。药王塑像的出现标志着老君山道教神系的基本完善。
   2)元朝:元朝时期,对老君山庙会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因素
   第一,长春道人丘处机的“一言止杀”奠定了元朝时期道教鼎盛的基础。全国道教的兴盛又使到朝拜老君的香客激增,老君山庙会比以往更加热闹,庙会的时间也比以往更长。
   历代帝王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长生不死。成吉思汗晚年也是这样。道家在中国源远流长,道家的“长生术”在民间广为流传。金兴定三年(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途中,听身边的汉臣刘仲禄说丘处机法术高超,道行深远,于是,产生了与丘处机相见的想法。
   丘处机生于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年),山东登州栖霞人。那时,金朝与南宋以淮河为界。从出生地来说,丘处机是金朝人。丘处机19岁出家为道,拜全真道教主王重阳门下。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合称“全真七子”。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七星阵威震天下。
   1217年,丘处机接任全真道第五任掌教。此时,南方有宋,中原、东北有金,西部有夏。三年后,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建立蒙古帝国,中华大地由“三国演义”变成“四国演义”,群雄逐鹿,狼烟滚滚。“四国”之中,有3位帝王先后邀请丘处机,首先是金宣宗,他请丘处机赴汴梁(金朝都城,今河南开封);第二是宋宁宗,他请丘处机到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第三是成吉思汗,他请丘处机临草原。丘处机认为金朝有“不仁之恶”,南宋有“失政之罪”,都被他拒绝了,丘处机选择了成吉思汗。
   公元1221年末至1222年初,成吉思汗的行宫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的道人,这便是丘处机。成吉思汗见丘处机果然是仙风道骨,分外高兴。特赐美食、设庐帐,热情款待。成吉思汗最想知道的是丘处机的长生不老之术,而丘处机率领他的18名弟子万里西行却不单单是为了给成吉思汗传授不老之术的。
   这位73岁的道教掌门人是想劝导成吉思汗停止杀戮。在与成吉思汗几次交谈之后,丘处机并没有直接告诉他长生久视的方法,却将自己在西行途中写的一首感怀诗赐予成吉思汗。诗曰:
   夹道横尸人掩鼻,溺溪长耳我伤情。十年万里干戈动,早晚回军望太平。
   成吉思汗看后沉思良久,然后说道:“神仙是言,深合吾意。”不久,成吉思汗决定停止西征,班师回朝。当然,在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相处的这段日子里,丘处机还跟成吉思汗讨论了治国方略和长生久视的方法和方式。
   后世史家称成吉思汗“一言止杀”。这是夸大其词的。其实,在成吉思汗的行营,丘处机被成吉思汗召见了八次之多。八次召见,岂止一言,可见已逾古稀的丘处机是费了千言万语才使成吉思汗终于停止了杀戮。
   回到中原后,成吉思汗对中原汉民的反抗改镇压为诏安,也无疑是受了丘处机的影响。
   同年,丘处机持旨释放沦为奴隶的汉人和女真人3万余众。并解救了大批汉族学者。针对宗教之间的排斥与争斗,丘处机主张三教平等的相通互融。
   由于丘处机的努力,极大的缓和了元初蒙汉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从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元朝的统治,成吉思汗下旨改天长观为长春观。又敕修白云观,与长春观合二为一。并以万岁山、太液池赐之,改名万安宫。至此,全真教达到了全盛时期。
   这就是丘处机“一言止杀”的历史故事。现在北京白云观的丘祖殿还保留着清乾隆皇帝的一副对联:
   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
   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由于全真教属于道教的分支。所以,全真教的兴盛也带起了全国道教的全面兴盛。地处栾川的观沟因曾经是丘处机早年的修炼之处也声名远扬。当地的人们不仅把原有的道观翻修一新,还依丘处机的道号改名为“长春观”。于是,来老君山祭拜老君的香客又多了一个去处。
   元朝时期,因受丘处机的影响老君山也是香客量激增。为了适应各地香客的需要,庙会的时间也由原来的几天增加为一个多月:从三月初五开始一直持续到四月初八。
   第二,元杂剧的日臻成熟为老君山庙会增加了新的内容,使老君山庙会更加热闹,娱乐性更强
   中国的戏剧,是在关汉卿手中走向成熟的。关汉卿,生于公元1225年,卒于1302年,享年77岁。关汉卿一生经历了从元朝建立、北宋灭亡直到南宋灭亡这么几个令汉人痛心的时期。北宋灭亡之后,汉族士子自隋唐以来科举入仕的康庄大道,随着蒙古人的声声铁蹄成了穷途末路!与宋代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关汉卿的仕途面临着严重的受阻。元代统治者将国人划为四等,而汉人为最末一等,汉人根本没有入仕做官的权力。在对仕途绝望的情况下,关汉卿只好混迹于俳优艺人之间,为他们编剧写戏,慢慢成了梨园领袖。
   正是由于关汉卿和他的“同志”们被“不得已”逼出的努力,才使中国的戏剧走向了成熟。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剧作者: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纪君祥等。他们的作品触及到社会的不少方面:有英雄剧,如《单刀会》、《哭存孝》;有爱情剧,如《望江亭》、《拜月亭》;有反映弱势群体的生活命运的《窦娥冤》、《赵氏孤儿》、《西厢记》;还有包公戏《鲁斋郎》、《蝴蝶梦》等。
   作为包公戏的开拓人和奠基人,关汉卿至少在三个方面给以后的包公戏定下了基调:在题材上注重市民日常生活的开拓,注重描写百姓在权豪恶霸凌辱下的痛苦;在人物的塑造上,他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清官能吏的代表人物包公的形象,着力刻画他善用智慧惩恶扬善;在悲剧审美趣味上,大团圆的结局总有一种缺憾,并反映民众一厢情愿的“天理”力量,是一种苦涩的大团圆。
   正是关汉卿等人的努力,开创了中国戏剧的一片新天地。元杂剧所反映的内容又是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在深受欢迎的同时,其传播必然迅速。当它们传播到栾川以后无疑给老君山庙会增加了新的内容。包公戏和后来出现的杨家戏都成了老君山庙会上常见的剧目。
  
   明清时期及至后现代——老君山庙会的成长、成熟期
   A、明朝时期,老君山庙会又发展到了一个高潮。
   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把武当山作为皇家的家庙。但当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各代皇帝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老君山。这种情况到明神宗万历发展到了高潮。这其中的原因有二:
   明朝皇帝信奉道教。他们服用道士用重金属炼制的仙丹几乎成了习惯。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大多都没有活到50岁。而神宗朱翊钧却以300多斤的肥胖身躯奇迹般地活到了五十多岁。这使万历皇帝十分自豪的同时,认为是他从小信奉道教老君爷保佑了他。因为万历皇帝常常下旨让老君山的道士为他诵经祈福。
   朱翊钧在万历三十一年给老君山众道人所下的圣旨至今还保存在老君山的圣谕碑上:
   谕老君山太清观主持及道众人等:
   朕发诚心印造《道大藏经》,颁赐在京及天下名山供奉。经道护敕已谕其由。尔住持众人等(宜)虔发供安、朝夕礼颂、保安朕躬康泰,宫台()承(千秋),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万)方同归清静善教。朕诚恭己无为之善道。道经厥倚香惜薪司左司副晷(颁)发,斋戒前去(奉)安。各宜仰体知悉。钦哉故谕。
   大明万历三十一年四月八日
   万历时期修筑定陵早已国库亏空,万历皇帝采纳了大内总管的建议,派大内副总管大珰到河南卢氏县栾川镇筹集定陵用银。当时栾川的银矿在全国出名,就像前几年栾川的钼矿名扬全国一样。大珰来到栾川以后,把目标瞄准了大户们。
   他先暗查各家大户的祖茔所在,然后贴出告示,说是在某某家的祖茔处发现了银矿,限期移坟,否则将扒坟掘墓。他在告示上把时间限定很短,使这些大户们根本来不及新看坟地。大户们只好向大珰求情,于是,他便狮子大张口,一次不答应就第二次,直至基本敲干大户的积蓄。
   就这样,大珰一家一家地敲,凡在银矿上发家的概不例外——大珰用这种方法在栾川敲得了白银五、六百万两,这些白银被运往北京,源源不断地供应着修筑定陵皇陵的需要。其实,根据皇家的统计,修筑定陵共花费白银300万两,这只是大珰在栾川敲诈银子的一半。不用说,另一半都进了私人的腰包。
   正是栾川对于大明皇室有着这样的特殊贡献,万历皇帝才对栾川老君山有着特殊的感情。于是特传口喻,令官方出钱将老君庙重新修葺一新。这一次整修一改原来的木椽泥瓦,全用铁制。铁椽铁瓦配以宋代留下的铁神像,号为“铁顶太清观”。时称“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至此,大明帝国的南北两大皇室家庙的格局宣告形成。

共 18535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老君山前世今生的长达一万多字的散文。文章从老子行踪说起,所谓老君山,就是老子修炼而成名的景石山。文章接着沿着历史的轨迹,分层次细说了老君山的缘起、兴盛和发展。而文章的真正起步是从北魏时期官方发现老子的踪迹并立庙纪念开始的。从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历史上确实有老子,而且这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先贤,也正是因为老子的很多思想、理念、医道等等能够深入民心,才有了老子行踪900多年后,鲜卑族当权者的建庙和后来唐朝历代皇帝将其尊为先祖。当然,古代统治者为老子立庙等做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他们统治天下服务的。不过,即使如此,随着老君庙的一步步扩大,还是伴随了戏曲、商业等的兴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的……纵观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尤其是用了很多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光点。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如此耐读的佳作。倾情推荐。【编辑:兰花悠悠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20-05-07 11:29:14
  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佳作,这给了 我们了解老子,了解老君庙的机会。拜读学习了。
回复1 楼        文友:荥阳家族        2020-05-07 15:07:00
  谢谢兰花老师的辛勤编辑和精彩解读!荥阳家族向您献茶!顺致夏祺!
2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20-05-07 14:18:04
  文化苦行僧,感谢老乡,真是想啥来啥。这两天突然萌生一种奇怪的想法,不读老子就是孙子的想法,呵呵,问好,夏祺!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回复2 楼        文友:荥阳家族        2020-05-07 15:09:03
  若兰老师心有灵犀,不愧老乡!谢谢关注拙作!
3 楼        文友:陶桃        2020-05-08 20:48:42
  读老师的佳作,每每收获颇丰,了解到很多的知识。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佳作分享,致敬!
回复3 楼        文友:荥阳家族        2020-05-10 09:18:27
  谢谢陶桃社长对拙作的关注!编安夏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