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此去永嘉无多路(散文)

精品 【东篱】此去永嘉无多路(散文)


作者:练字小兵 白丁,4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21发表时间:2021-09-22 06:03:29
摘要:此去永嘉,相对儿时于大山深处的行程听闻,甚是便捷。而我心底偶发的感慨,又因为老爸日渐衰老却萌发蓬勃的念想不遂,异化成时空向旧的事物生长,包含着永嘉这一地名,回归久远……

【东篱】此去永嘉无多路(散文)
   温州人开始飘了,在信步由缰的脚步中,眼光逐渐被傲慢蒙蔽,甚至把敢为天下先看成了老子天下第一。理性的思考,文化的润泽,在强商业的氛围中一再缩压,随着二十一世纪初房地产等新兴行业兴起,腰包充盈的温州人似乎已不能满足于实业带来的相对低额利润,温州资本更是进入了一个狂飙突进期。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温州炒房团。
   说白了,炒房团就是把房子当作金融产品,大量买进后短期推高房价,然后卖出套现,如此反复。这些源自民间的资本,没有严格统一的组织发动,凭着对金钱利润的噬血本能,通过坊间口耳相传亲朋帮带,对上海杭州等发展看好的大城市楼盘房子进行群狼式爆点狙击,在房地产发展初中黄金时期,可谓屡试不爽。炒房团脚步所及,开发商悬红欢呼,当地钢需则是一片哀鸿。
   而随着炒房团滚雪球般地不断壮大,温州民间借贷亦是大量盛行。高额的利润,对资本大量的需求,民间借贷利息更有高达十分以上。据说,在巅峰时期,温州老板一个电话就可以筹集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财富的迅速积累,也给温州人带来了极大的自信,更有了东方不败的错觉。不少老板对实业已经提不起兴趣,甚至有对亿元以下的生意,都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就在各地对温州炒房团的土豪做法目瞪口呆的时候,温州本地的房价也达到了让人目瞪口呆的全国第一。2011年初,温州房价均价达到三万元以上,此时北上广深的房价均价还没超过两万。整个温州都处于一种虚浮的泡沫状态。繁荣之极,财富遍地。
   泡沫终究是要破裂了。也就在2011年初,一场金融风暴在温州爆发了。首先是大型知名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由于企业间相互担保之风甚行,迅速发生链式传导,短短几个月时间,温州老板自杀外逃消息屡有传出。温州的房价更是一路暴跌,最终以腰斩收场。数千亿温州民间资本灰飞烟灭,一时间,温州人心惶惶,有借贷投资涉及者,更是人人自危。
   2011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温州,指导温州金融维稳,并把温州列为金融改革试点。在政府大力干预之下,温州这次金融风波终于得以平缓。不过,温州经济亦是元气大伤,大潮退去后,哀鸿遍地,一片狼藉。此后,温州人不乏活跃,但在各经济行业里已鮮见领风气之先了。
   不得不说,这教训是惨痛深刻的。在经济的大潮中,无视规律的,终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是一个规律。温州人从改开前的穷困中走出,凭着对财富的渴望,以及由此滋生的勇气,终于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虽无规律学习,无理论指导,却实际也暗合着“穷变则通”的规律自然,以及特定时期的幸存者偏差。而当温州人把这种不自觉的隐律视做自己无所不能时,则又破坏了规律,受到了规律的应有惩罚。
   亦可以这么说,这次教训对温州坏事,也是好事。温州从神坛跌落,是反思的契机,更是回归理性的契机,关山万重而今重头越,以温州人的秉性,只要把心思放正,把脚步放稳,亦或回过头去看一看,我们先辈曾经走过的路,沉淀下来,再次出发,未必就不能辉煌再创。
   或许可以这样,在商业精神上,学习一下永嘉学派所谓的义利并举,几百年前的义利跟现代文明的义利自然不能在同一层面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个体利益的追求上,必须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道义诉求,这样才能够走得久远。上善若水,则水长且美的审美,可以把温州的底蕴铺垫陈设,绵延未来。甚至东瓯王的兴复,及更早的卧薪尝胆,都能够从中找到力量的源泉,重新打造一个温暖之州。
   说白了,重商不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利润追求,也不是以财富为唯一标准的盲目自信,乃至傲慢自大,自我封闭,裹足不前,而是在注重经济规律的同时,重视文化教育,更要以开放的心态,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拥抱文明,拥抱未来。把一个地域的发展视为百年大计,从长计议。可以猜测,以温州人之秉性活力,重创辉煌,终是可待。
   路漫漫兮其修远,谁与求索?总而言之,改革开放没有回头路,温州的脚步迈向,也没有回头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八
   算是后记吧。
   记得回老家后,亦没找到电话,老爸说是不见了。又委托朋友,费了番周折,通过永嘉退教协会,终于找到了陈龙老师的电话。
   拨通电话,得以确认,不免欣然。于是约定了一个日子,一家人再次前往。
   在永嘉黄田,两个老朋友见面了。老爸虽然耳背,反应也渐显迟缓,但老友相见,兴奋昂然,谈得很是欢乐。
   老人聊聚之时,正好出去转转。只见巷弄之间,依旧见有不少家庭作坊,机器转响,恍惚穿越,依稀有八九十年代老温州的感觉。转了一圈回来,两个老人还在言笑之中。或许对于他们,这样的遇见,亦是一场回忆里的时空穿越。几十年来的点点滴滴,当时物与景,人与事,是如何如何,都收藏在两人此番相聚的时光里。
   而把目光放远,对于永嘉,或者温州,却已是几千年的时光变迁。一路走来,历变革纷纭,看潮起潮落。
   亦如同,从市区去黄田,只是那时的永嘉去永嘉,此际的温州去温州,并无多路。但又似乎走了很长的路,还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温州的记忆,关于和文章一个老人的关系,都不属于温州的大局,但一提文章,从会牵线入针,串起一串历史故事,绵延至今,读下来,仿佛是所有的地方志都逊色。温州走出一条曲折的路,路上拾贝,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精神的收获。
  
  

共 1223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此作品构思精妙,立意深刻,以陪老爸去永嘉见老友,引出下文。作者沿着渊源的历史沿革,切合实际,釆用真实的表达形式,完成了深邃的文学创造。永嘉本是偏隅东海岸的瓯地,在公元323年,这里设置了永嘉郡,郭璞来到了永嘉,把这座城打造的妥妥当当。在公元347年,王羲之来此任太守,让“书圣”的脚印深烙其里。公元422年,谢灵运作为“流放者”来到永嘉,留下数量颇丰的山水诗,为永嘉“水长且美”作了最好的艺术诠释。而永嘉这方水土,在名永嘉之前,瓯居海中,是蛮荒之地。公元前192年,勾践后裔驺摇封为东海王,世称东瓯王,受封后,披斩荆棘,一往直前,让东瓯的蛮荒慢慢融入大汉风气之中。最后归于历史终结,划归会稽郡。离东瓯王千年的时光,有了新的名字,“温州”。此后,关于温州与永嘉的域名还在不停变换着。期间无论是永嘉还是温州,都还是偏隅流放之地,直至宋王朝又一次南迁,使“永嘉学派”有了成长起来的气候土壤,直至清未孙诒让创办温州师范以及各级学校三百余所,再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人凭双脚硬闯出了“温州模式”。文章思路开阔,有厚重的历史,不朽的人文,让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紧密结合,作者用特有的敏锐眼光,以深厚的文学功底,用故事和感悟相结合的描写,娓娓叙来,层层推动,让人感到鞭辟入理的逻辑力量。文中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散发着醇香!笔法徜徉恣肆,前后贯通,历史与现实和未来,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有以一种堪称宏大的气魄来从“战略”上思考问题的能力,展示了作者通古今的知识和见闻,若没有丰厚的素养,是万万不可效之!好文,推荐品读,感受精彩。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928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9-22 06:18:15
  感谢投稿东篱,辛苦了,洋洋洒洒万多字,赞才情!文章从东汉时期写到如今的改革开放,前后贯通,一气呵成,罗列了诸多历史名人,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让尘封的往事重新活跃在世人的眼前。文章可谓大开大合,纵横恣意,给人磅礴的气势!推荐品读。遥握问好老师,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2 楼        文友:白玄        2021-09-22 09:39:39
  博古通今,生动细致地叙谈温州永嘉时合时分的历史长卷,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叙议结合,感悟深刻。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9-22 11:42:07
  路是走出来的,用历史的丰富细节,去诠释一个厚重的道理,飞人人可为的。永嘉这个地方,我教书时,将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我想追究一番,但最终还是不求甚解也。一个永嘉的前世今生,在这篇文章里得到了充分表达,尤其是作者一直关注一个地方的现在,写出了时代的韵味和理性,很值得贯通思考。作者语言精粹,行文开合有致,跌宕多姿,显示了不俗的语言驾驭功底,向小兵老师学习,怀才抱器拜读。遥握,问候小兵老师秋祺!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练字小兵        2021-09-24 18:36:32
  感谢编辑老师点评,感谢各位老师评论。
5 楼        文友:练字小兵        2021-09-24 18:41:45
  初来投稿,文章太长了,给编辑老师添麻烦了,也在此表示歉意。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