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感动】冬奥圣火在延庆(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感动】冬奥圣火在延庆(随笔) ——写在《妫川文集》出版之际( 散文)


作者:石中元 白丁,7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27发表时间:2022-01-05 21:17:53

【柳岸·感动】冬奥圣火在延庆(随笔)
   笔者对“妫川文学”情溢于表: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如四时之序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妫川文学”暗藏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之文;明显政通人和、风俗淳厚之章。
   妫川文学经过几代人,几十年含辛茹苦的坚守与奋斗,终于迎来了文学新纪元。以妫川文学与长城文化带建设论坛为分水岭,“妫川文学”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和地域文化符号正式亮相中国文坛!以成建制的作家群,一次12本作品成套推出市场的《妫川文集》为标志,“妫川文学”品牌正式进入社会大众视野和图书市场。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孟广臣先生为代表的延庆作家,引导一批年轻作者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走出了乔雨、远山、周诠、张和平、林遥,连禾、谢久忠、华夏、石中元、孙广勋、张义、武光、姚二林、孙钊,陈超、浅黛(以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顺序)等80余位作家,用心中深沉的爱和手中灵动的笔,不断谱写妫川文学的华章。“妫川文学”不再仅是妫川人自己的文学,正以开放从容的姿态,走向全国,逐渐形成一个文化概念和地域文化符号,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妫川文学”的诞生,是延庆众多作家潜心写作的结果,其中有三位人物不得不提:孟广臣是妫川文学的“提灯人”,乔雨是妫川文学的“领航人”,周诠是妫川文学的“举旗人”。
  
   (一)孟广臣——妫川文学的“提灯人”
   1、农村需要文学(浩然)
   我认识的第一个延庆人是孟广臣。孟广臣是个聪明人,能作诗能写小说,据说还会拉胡琴,上舞台给演节目的妻子伴奏。因此我就认定延庆县必定是个文化发达的富庶之地。及至七十年代初期,老孟真的把我引到八达岭长城外边的延庆,才发现这里被高山大川封锁的相当闭塞,致使诸多方面的建设发展都比较落后,文学园地更是贫瘠和荒凉。除了老孟,还有一位常写诗歌的郤连禾和一位朝文学这边试步的中学教师刘国春。可以说,他们三个人就是那个时代延庆的“文学界”。
   我被老孟带着爬山越岭地走过一些地方,有些诸如花盆、大庄科、白河堡等等,村镇名字倒很美很“文化”。接触到一些年轻的男女山民,他们都如孟广臣一样纯朴而内秀,都如孟广臣一样倾心于文学艺术,包括给我们开着吉普车四处跑的司机王瑞珍师傅。有一次,文化局的首领贺武德约我在县城里那座破旧的礼堂作创作辅导报告,我暗自担心会因听者稀少而冷场。到了开始的时间,来人出乎意料地踊跃,礼堂被挤了个满满当当。有些远在百里之外的文学爱好者们,起五更就步行或骑自行车赶来听讲。坐在台子上看着台子下边那一张张全神贯注的面孔,我感动了。我真切地认识到:这里的农村需要文学。
   我把那一次的感动刻在脑海,并成了我在农村实施“文艺绿化”工程的动力之源。农村需要文学,渴望文学。即使“荒凉”、“贫瘠”的地方,也有文学种子在那里悄然萌发,竞争着生存和成长。越是“荒凉”、“贫瘠”的地方,越不能忽视他们的渴求,不能轻视他们的存在,不能因为这种忽视和轻视导致缺乏扶植而使其自生自灭。
   农村需要文学,渴望文学。越是遭遇“旱涝虫害”之时,越是在不利于他们生长的季节,越需要有权有力的人加倍地给予关注,向他们伸出热情的手,“救死扶伤”,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继续地活着,继续地成长。
   ……
   自从我第一次在延庆县礼堂作创作辅导报告,至今已经过去二十多年。这期间,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从大山里走出不少作家和诗人,被北京作家协会、诗词协会、写作协会等文艺团体吸收为会员的就有四十多名,其中一位还成为全国作协会员。像谢久忠、刘利华这样的新秀,很令人瞩目。他们带着泥土的芳香走上首都文坛。几年间他们出版了小说集、诗集、民间故事集等十余部,在万紫千红的文艺园地上闪耀着引人注目的光彩。读着他们的作品,我欣喜地看到昔日的这片“荒凉”、“贫瘠”之地,已经变成“文学绿洲”。这样的胜利果实,使我由衷地感到时代发展进步的恩赐,更佩服纯朴、内秀、自强不息的延庆人。
   此时此刻我还想到曾在延庆县当过县委书记的两位朋友:一位是早年间在密云县就相识的“笔杆子”段义海,一位是过去在通县跟我学习过写小说的杜德印。这两位在延庆工作期间,都邀我到延庆作过创作辅导报告,都让我跟他们一块儿搞过“文艺绿化”。如今变成一片“文学绿洲”的延庆,我想该请他们回来欣赏这美好景色,共同庆贺一番,以表示对他们报以“涌泉”之意。 浩然、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九日草于三河雅都。
   注:浩然(1932年3月25日~2008年2月20日),中国著名作家,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首批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中国文化传播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委,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写农民,为农民写”是他的创作宗旨。长篇小说《艳阳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该文节选自:浩然为《延庆文学作品选》(乔雨、曹金刚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年8月版)做的序言。以《农村需要文学》为题名,发表在1996年10月7日《京郊日报》,后收入浩然著作《泥土巢写作散论》。
  
   2、根植泥土的灵魂——怀念中国乡土文学作家孟广臣(林遥)
   正月十五,我刻意躲开元宵花会的喧闹,跑到潘家园旧货市场闲逛。我蹲在旧书摊歇息时,骤然发现微信的朋友圈被这样一条讯息所刷屏:“我区老作家孟广臣先生逝世”!我难掩惊愕,顿时双腿发软,禁不住潸然泪落。
   孟广臣先生正月十四的生日,去世时整整八十五岁,生辰忌日恰逢一天,堪称异数,文学史上唯有英伦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有此记录。孟广臣先生不仅对我这个而立之年的文学后辈是前辈,对于延庆地区大多数专业、非专业的作家、作者都是不折不扣的前辈。他的作品扎根于乡村的泥土中,是真正可以提升民族的精神层次、加强个人归属意愿的,这是文化的认同:画檐蛛网,斜阳烟柳,即便是断肠处,也得风流。他是道德情操的定盘针。
   孟广臣先生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提笔写作,在笔墨耕耘中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他既是京郊最年长的作家之一,也是京郊奔波跋涉得最艰苦、最顽强的作家之一。2003年,年过古稀的孟广臣先生学会用电脑写作;2005年,他出版《阪泉儿女》《拓荒》两部长篇小说,改写了延庆没有作家写长篇的历史;2015年,他又不辞辛苦,出版了一部厚重的《吾土文心——延庆文学六十年杂忆》,回顾了延庆60年来文学事业发展。在这本耗时两年完成的书中,他以诗歌、散文、小说、曲艺和民间文学等发展史为纲,按不同时期的典型人物分类,全景式地盘点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延庆地区50余名较有建树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梳理了延庆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他对每位作者的代表作及精彩章节都作了介绍、点评,并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谦称自己是跋涉文坛的一名“老兵”。
   在这一年,孟广臣先生壮心不已,又完成了一本20万字的抗战小说《侯起和雨花的故事》。他将稿子寄给我征求意见,连打印稿就有一部书的厚度,老作家对文学的激情让我汗颜不已。孟广臣先生电话里的声音中气十足,不似年过八旬的老人。“大德者必寿”,我不由感叹。2017年初《侯起和雨花的故事》顺利出版,我去孟广臣先生家中拜望,老人身体看起来硬朗。他手抚书的封面说,这本书比起给我看的那一稿,又改了5遍。我说,我今年有一本写了4年的书要出版,到时还请您指正。先生笑着摇手,说,眼睛不成,看不动了。孰料此次一别,我与先生竟成永诀!我的书还未出版,先生已遽然辞世,身归道山。我推窗望山,天气晴朗,却满目萧然,我鼻子一酸,心想,此后晚辈纵有新作,也欲寄无从了。
   ……
   2016年,孟广臣先生获得了北京市基层群众文学创作辅导终身成就奖、最高群众文学奖。在这届评奖当中,我也有幸获得了最高群众文学奖,名列孟广臣先生之后。组织方说,此奖全市只设两个名额,均颁给延庆,寓意一老一小,薪火相承。我与孟广臣先生之缘,述之不尽。
   ……
   几十年来,孟广臣先生出版、发表了《村里人》《王来运经商记》《三个属羊的男人》《在长城那边》等多部小说集,这些小说无一例外,讲述着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直抵人类生活最普遍的情感,反映着农民苦涩的沧桑。他的小说像是农村冬闲时在热炕头上“闲聊”:老实的庄稼汉、精明的手艺人、鳏寡孤独、婚丧嫁娶、春种秋收、家长里短……打开他的小说,王来运、大清臣等一个个形象鲜活的人物,都凑过来,满世界的土腥味儿。在别的作家习惯把一个个人物汇总起来,分派角色时,他的小说则在“二嫂”、“三叔”、“半路光棍”、“王老疙瘩”、“神仙一把抓”这样生动的题目下,原汁原味地讲着故事。
   ……
   孟广臣先生是延庆文坛的一面旗帜,他走了,仿佛带走了一个文学时代。我也想起《五灯会元》里记载的两句诗:“水流元在海,月落不离天。”死亡不是失去生命,只是走出时间。在先生与我们一起的时间里,他已经成为历史,永存我们记忆里。在剩下的时间里,逝者已矣,生者继续前行。在剩下的时间里,过好每一天,每一秒,写好我们笔下的每一个字,如此方能不负时光荏苒,不负世间走一回的幸运,不负先生当初的期许。孟广臣先生和他的文字烙印我心!注:节选自:林遥撰文、载北京《延庆报》2017年2月15日
   注:林遥,北京市延庆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员,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代表,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著有《中国武侠小说史话》等。
  
   3、重建乡土文学的尊严──记孟广臣先生(石中元)
   ①乡土文学的拓展人──“写农民,给农民写”
   农村人口,即中国的大多数人,他们的生存状态怎样,他们是怎么“活着”的?他们是不该被忽略的。庆幸的是,还有一批知识分子自觉的担当了“农民活着”的这份责任,乡土作家孟广臣先生便是这其中之一。
   浩然老师生前曾说:“当一位为人民大众而写作的作家,是我早在17岁时就立下的志向。写农民、给农民写是我自觉自愿挑起的担子,我要把这副担子挑到走不动、爬不动,再也拿不起笔时为止。”每当我读到这段话时,我便想起一辈子“写农民,给农民写”的乡土作家孟广臣先生。
   文学评论家雷达指出,虽然时代变迁为文学带来了重大的冲击,但“无论现代化和高科技如何发展,乡土文学的诗意以及对人心灵的滋养都是不容忽视的”,乡土文学还有很多资源可以继续挖掘。“要知道我们的文化根源在哪里、如何清醒地看待中国农民,以及中国文明在世界的地位。所以对我们来说,乡土文学并不过时,是需要温故而知新的。”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以农村疾苦为内容,以表达农民的意愿为题材,形成了“乡土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鲁彦为重要的乡土写实派,抗战前夕出版长篇小说《野火》。许钦文短篇小说集《故乡》,1926年由鲁迅选校,资助出版,描写的是浙江家乡的人情世故。1928年台静农出版小说集《地之子》,保留乡土语言,同情下层人民,抨击黑暗现实,充满乡土气息。
   乡土文学中“荷花淀派”“山药蛋派”,还有京味作家派等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学流派。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充满浪漫主义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是“诗中的小说,小说中的诗”。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他们叙述故事亲切,语调质朴风趣,他们对农村读者如同兄弟,读他们的小说整个身心都被吸引住了。后来居上的还有,山西的作家张石山等,河北的作家贾大山、赵新等,也有股“山药蛋”的醋味,韵味深长。
   孟广臣的长篇小说拓展了乡土文学的内容。《拓荒》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郊区农民的生活。主人公、刘瑞峰和孙秋霞三人深入山区传播文化,力图改变山区落后的面貌,他们就像拓荒的黄牛一样,默默地耕耘与奉献。《阪泉儿女》讲述了一个名叫顾小天的年轻人不甘心农村生活到城里打工创业的历程。主人公同农村旧势力和城市的流氓地痞进行斗争,最终在城里站稳脚跟,创业成功。北京学者郭小聪曾这样评论孟广臣的小说:“像是我们这个时代默默留存的民间传奇……笔下的农村人物和故事则像是世世代代存在,并未特意说明什么,却自有一种历史的氛围在。”

共 30365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7
转到
【编者按】在奥运火炬即将点燃之际,由乔雨先生主编的《妫川文集》即将出版,这是北京出版集团联手延庆妫川作家向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集体致敬,是献给冬奥会的一份文化厚礼。笔者怀着惊喜的心情,向读者推介了这部文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引言:冰雪曲中的《妫川文集》。介绍了文集的诞生在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始之际,这里的风景如画,是冬奥会举办的最佳地,文集正是在这个黄金时期出版,是向世界发出的邀请。二是古代“妫”与“川”之考证。在这一部分,笔者叙述了“妫”姓的由来,延庆和妫川的渊源。《妫川文集》概况。从延庆走出来的作家。三是掀开“妫川文学”面纱:在这一部分笔者重点介绍了延庆的几位著名住家,孟广臣——妫川文学的“提灯人”,乔雨——妫川文学的“领航人”,周诠——妫川文学的“举旗人”,他们部分代表作,他们坚持不懈的为农民写作,创作出具有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受农民的喜爱,他们的人格魅力令人敬仰,这些作家中,有的已经去世,有的已经走出延庆,有的后起之秀脱颖而出,这些作家是延庆人民的骄傲!文章还讲述了笔者在宣传部和报社阅读过的作品,这些作品给了笔者很多文学上的教益,如今,笔者年近五十,在生活的积淀中,变得更加睿智,勇敢地走向未来路。文章推介家乡文化,介绍地域文化和文学名人,文化底蕴深厚,穿插着地方风土人情,读之令读者眼界大开,增长见识,受益匪浅!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1-05 21:20:27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冬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1-05 21:21:02
  文章推介家乡文化,介绍地域文化和文学名人,文化底蕴深厚,穿插着地方风土人情,读之令读者眼界大开,增长见识,受益匪浅!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1-05 21:21:32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石中元        2022-01-06 11:04:52
  谢刘社长的敬业精神,很快编发此文,妫川作家们将继续努力,为百姓写作!此文第一部分,其中有一句:妫川为何又成了延庆的别称呢?延庆文史专家刘继臣先生曾对我谈起“妫川溯源”......
北京人文学者、环境保护作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