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蓠】陶笛声声(散文)

精品 【东蓠】陶笛声声(散文)


作者:江南小溪 举人,4908.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42发表时间:2022-05-24 06:48:48
摘要:陶笛是一种用陶土,或者紫砂等材料烧制成的吹奏乐器,发展史上,它可以追溯到1853年的意大利,它的鼻祖是中国的古埙。陶笛的形状有别于埙,埙是椭圆形的,而陶笛有羊角形状,也有手枪形状,羊角形状的是单管陶笛,手枪形状的是复管陶笛。历史上,意大利人G•都那提,是陶笛的发明人和开创者。

【东蓠】陶笛声声(散文)
   每周三的下午1点至3点,是给这些孩子上陶笛课的时间,孙老师和我们3位所谓的助教,都准时来到了教室。也许是出于对陶笛的好奇,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了,教室里竟座无虚席。根据规定,将家长请出教室外后,我们清点了下人数,来参加陶笛班学习的孩子竟达32位之多,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
   给这些智障孩子上课,无疑是困难的,甚至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因为他(她)们就像托儿所的幼儿,很难安静下来。这些孩子不仅不听老师讲课,而且手舞足蹈互相打闹,弄得陶笛课根本没法继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孙老师不得不改变方法,索性从讲台上下来,和我们3人一起,面对面,手把手,一个接着一个地教他们吹陶笛。这方法果然奏效,课堂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然而,毕竟是智障孩子,打闹现象虽没有了,但接受能力却是异常的差。尽管孙老师和我们3人,近距离地采取这种教学方法,但效果还是不明显,不少孩子不是按不住孔,就是无法吹奏出一个标准的音,有的人甚至将陶笛摔坏。
   这怎么办?难道只能半途而废吗?孙老师为此和我们3人进行了商议,最终决定将原有32人分成两个班,在两个教室上课,由我们4人分成两组,各带一个班,并让家长参与听课。就这样,从第二周上课后,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一帮一和家长的辅助下,这些智障孩子逐渐学会按孔了,也能吹奏出简单的音符了。在这基础上,我们才逐渐加码,教他们如何掌握节奏,以及学习一些简谱知识。这过程虽然也有起伏,但比原先进步了很多。
   经过5个月的学习和训练,32位智障孩子没有一个退学,也没有一个落后,都学会了吹奏几首比较简单的曲子,比如:《小星星》、《生日歌》、《龙的传人》等。一年后,在完成学习的典礼上,当这些智障孩子,在某小学剧场的台上,合奏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台下的家长们都兴奋地鼓起掌来,有不少妈妈,甚至流出了激动的眼泪。
  
   六
   正当孙老师雄心勃勃,计划给这些智障孩子,再开一个陶笛提高班时,一场突发的新冠病毒,打乱了他的教学设想,提高班始终没开起来。不仅如此,孙老师所在两所小学的陶笛教课,因疫情也暂停了下来。虽然去年的新冠疫情好转时,曾经恢复过上课,但又因疫情的反复,让下一次的复课变得困难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孙老师只能选择暂时回大凉山老家探亲。
   回大凉山老家,孙老师是通过微信和我们告别的,他说等疫情过后,再和我们3位好好聚一聚,以补心中之缺憾。然而,这一别就没了音讯,一年里,无论是微信还是QQ,都联系不上他。直到今年1月份,上海疫情大大缓解时,有一天,我们突然接到了孙老师的电话,让我们3位明晚到某酒店聚一聚,并带好几支陶笛。我们大喜过望,互相约好后准时到了那里。
   在酒店的一间包房里,我们看见了孙老师,他笑吟吟地迎接着我们。圆桌上,除了几只茶杯外,还放着一台微型音响,以及几支陶笛。我们本以为孙老师这次聚会,是为陶笛班复课庆贺的,却没想到一番寒暄后,他竟跟我们说,他这次是来辞职的,前几天已经将两所学校,以及少年宫的教学工作给辞了。我们都大吃一惊,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觉得他在上海干得好好的,每月的收入也不少,并且已经树立了非常好的教学口碑,干吗要辞职?难道就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可这也无关紧要呀,因为学校少年宫都不会辞退他,他每月的薪水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在我们再三追问下,孙老师道出了他辞职的原因,他说从今往后,他想将陶笛的普及和教学,转移到自己的家乡。虽然上海的陶笛普及和教学,还远远没到饱和的地步,但相比大凉山地区,孩子们更需要陶笛的普及和教学,因为陶笛是大山里的孩子通往音乐之路,最容易走的捷径。城市里即便没有陶笛,但也有钢琴小提琴之类的乐器,可在他的家乡,有很多小学,连一架像样点的风琴都没有,更别提什么音乐老师。几乎所有的乡办小学,一位老师要身兼数职,既要教语文又得教数学,所谓的音乐课,就是学唱一些儿歌或者流行歌曲,学生们连最基本的乐理都不懂。他觉得自己大学毕业后,只想着往大城市里跑,从未为家乡出过力尽过心,觉得很愧疚,辜负了父老乡亲的期望,因此,他想留下来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点自己微薄之力。
   我们3位学员都很诧异,彼此面面相觑。孙老师似乎很了解我们的想法,他淡然一笑,说:我知道你们为我感到可惜,放着上海这么高的薪水不要,而去当什么乡村音乐老师,是不是太傻?在这点上,我确实也犹豫过,为此,我女友也曾经埋怨过我。但每当看见乡村学校里那些孩子,都没有正规的音乐课上,心里总不是滋味,所以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决定留在了老家,我女友最终也支持了我。
   孙老师瘦多了,而且又黑,早没了原先那种小鲜肉的形像,我们都非常感慨,可又似乎从他的脸上找到了答案。孙老师的告辞,让我们感到十分惋惜,因为在陶笛技艺的扩展上,我们还需要他来辅导。然而,一想到大凉山的孩子们,我们又觉得什么都已无关紧要,孙老师的选择是对的,我们任何挽留和劝说都是苍白的。
   那天晚上,孙老师和我们3人,用陶笛合奏了一首又一首的曲子,惹得众多食客和服务员,纷纷前来围观。孙老师走后,我和他曾经联系过几次,但因他身处大山里,电信信号非常微弱,彼此只成功交流过一次。思念之下,我和另两位笛友商定,等疫情过后,我们一定去一趟大凉山,去看望孙老师和他的学生,带去我们的真挚祝福。
  

共 717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此文《陶笛声声》是小溪老师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力作。此文洋洋洒洒七千余字,篇幅宏阔,结构紧凑,读来清新悦目,让读者大开眼界,对陶笛这一乐器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对陶笛的指导者孙浩老师产生了敬佩之情。该文叙述了“我”做志愿者期间的一段佳话。抗疫两个多月后,上海的社会秩序即将全面恢复,为了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也为了让居民们在长期单调的生活中渲染一点活泼快乐的气氛,社区居委会悄悄筹划着一场文艺汇演,而“我”和另两位笛友被安排表演一首陶笛曲《阿爸的故乡》,结果“我”和笛友的合奏表演受到了出乎意料的关注和喝彩。回忆学习陶笛的经历,“我”感慨万千,感动莫名。年轻的孙浩是科班出身的专职音乐教师,他此番来上海工作,业余时间还肩负着一项神圣的使命——推广陶笛文化,孙老师一首陶笛曲《故乡的原风景》吹奏得凄美空灵,荡气回肠,这是“我”特别欣赏、喜欢的宗次郎先生倾心创作的一首名曲,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活动结束后,“我”和好多学员一起报名参加由孙老师执教的陶笛免费推广班的学习,但绝大多数学员因畏难心理,半途而废,最后只留下“我”和另七位笛友,“我”们组成了陶笛艺术团。孙老师极其认真细致地教“我”们,“我”们学得乐此不疲,技艺水平逐步提高,从简单的曲子到名曲,“我”们越吹越好听。因此“我”们常被邀请参加各级各类的文艺演出,其中不乏商业演出,还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学员们越吹越起劲。但有一天,孙老师郑重宣布,不再接受商业表演,只接受公益演出。那五名学员不乐意,迅速退出队伍,只剩“我”们三人不离不弃,坚如磐石。孙老师无比敬业,轻伤不下火线,负重也来教学。“我”们还去了智障学校免费指导孩子们学习陶笛,教学进行得异常艰难,付出的心血不计其数,但孙老师带着“我”们三位助教以苦为乐,极其耐心地教智障孩子们,当听着孩子们吹奏的曲子完整而好听时,“我”们激动得心花怒放了。孙老师正准备给这些孩子上提高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他的计划,他回到老家大凉山。此去杳无音讯,“我”们倍感失落。终于有一天孙老师联系上了“我”们,“我”们相聚甚欢,但孙老师表示不来上海工作了,他要留在贫困落后的家乡——大凉山,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因为他不忍心看着家乡的孩子们陷于不能接触音乐熏陶的迷茫中,因而放弃了在上海的薪资较高的工作,他的女朋友最终选择支持他。可以想象,从此陶笛声声回荡在大凉山,也在孩子们心中漾起最美的涟漪,伴随着一串串曼妙婉转的音符,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欢笑,大山之子——孙老师那颗炽烈滚烫的赤子之心散发着太阳般的光芒。该文落墨款款,以情动人,在娓娓叙述中,一个淳朴善良、德艺双馨的青年才俊孙老师活现于读者眼前,其形象足够高大,令人敬仰。他乐于奉献、孜孜以求,他热衷于公益事业,摒弃了铜臭味;他对家乡故土的深情感天动地,对孩子们的怜惜和栽培之心令人动容。文中的“我”和另外两位笛友也非常优秀,爱心满满,才艺品性俱佳。作者笔力雄健,选材典型,布局新颖,脉络清晰,用词雅致妥帖,富有画面感,引人入胜,启人共鸣。读之,我仿若听见天籁般的陶笛声正破空而来,醉了人心,醉了这个温情的夏季。盛赞才情,感谢投稿东篱,问候小溪老师创作辛苦,谨祝夏祺万顺!【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52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5-24 06:53:29
  该文一如既往地耐读,耐品,满满正能量!小溪老师生活太精彩,写文、吹笛、做公益事业、做志愿者……太棒了,向老师致敬!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5-24 12:49:03
  罗老师实在厉害,这么长的精心编文,让我受之有愧,太感谢您了,您的编文,让老朽拙文增色添彩。
2 楼        文友:枫桦        2022-05-24 07:31:23
  孙老师的无私精神,令人感动,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人,才有人间永远不能泯灭的真情,也让全社会始终秉持着一股永远旺盛的正能量。陶笛声声,那是爱的声音在扩散着!问候老师,拜读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5-24 12:50:58
  多谢枫桦老师的光临及留言,小孙老师,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5-24 08:12:56
  文章写得好!语言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如山间潺潺溪流浸润人心!喜欢!启示着读者去思索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好文,绝品!大赞才情。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创编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5-24 12:54:37
  陶笛虽小,但也能衡量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孙老师能这样做,确实不易,也是灵魂净化、思想感悟的最高过程。谢谢湘莉老师光临和留言。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5-24 11:42:18
  认真读了此文,在初步认识陶笛的同时,对孙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很受感动,对老人耐心教学,给智障儿童精心教导,最后毅然决定回老家大凉山推广陶笛,为大凉山的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正能量满满的文章,学习点赞,致敬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5-24 12:57:04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留言及光临,孙老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
5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5-24 11:57:34
  陶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很新奇的一种乐器。孙老师对于普及和教授陶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义务教授中老年人和智障儿童吹奏陶笛,尽心尽力,不厌其烦,是一个尽职尽责又技艺精湛的音乐老师,孙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赞叹!孙老师最后选择回家乡传授陶笛,甚至放弃了上海的高薪工作,可以感受到孙老师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清新,描写细腻生动,文章贴近生活,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充满了正能量,陶笛声声,悠婉动人,那是用爱心与深情吹奏出的旋律。拜读老师佳作,大赞!小溪老师也一直在默默地付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为小溪老师点赞!问好小溪老师,遥祝初夏安怡!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5-24 12:59:16
  谢谢琳达如菊老师的美言及鼓励,在散文方面,您是我学习的榜样!
6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24 12:22:02
  孙老师的笛声,是大凉山的希望。孙老师留给上海的精神财富,必将铭刻史册。
回复6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5-24 13:01:20
  谢谢鸿雁老师光临及留言,在散文写作方面,您可是我学习的榜样。
7 楼        文友:白玄        2022-05-24 15:02:25
  陶笛声声,温暖人心。文章不仅写自己跟孙老师学陶笛的经历,更写孙老师教学的出色、耐心,最后写孙老师回家乡献身教育事业培养家乡音乐人才的爱心,感到谅解,情有可原。一个年轻、专业、认真、回报家乡的音乐教师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文章描写细致,感情饱满,过程详细,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烈,随情起伏,很有感染力。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24 15:19:10
  我相信,浪漫不在于年龄,精彩的生活,关键看是否有一颗欢乐的心。小溪老师做公益,积极参与防疫,为社区居民服务,自得其乐,同时还开辟了娱乐新空间。疫情带给我们阴影,消除阴影的是笛声,这个主意很好。总以为在上海这个地方,应该有的的南京路的高端,东方明珠的耸天,黄浦江的夜色,其实最本色的生活是在社区,社区有一群热爱生活的人,阳光总是会洒在每一个喜欢阳光的空间。优雅的叙事,美妙的抒情,成就了本文的温度。
怀才抱器
回复8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5-24 19:31:11
  多谢社长留墨,您的光临,让我的陋室蓬荜生辉,向老师学习!
9 楼        文友:岚亮        2022-05-24 16:47:10
  娓娓道来的一篇佳作,像江南小溪般澄澈透明清新。陶笛之妙音意趣,之前世今生,尽在一文中。这声声陶笛,回荡在大疫之后的黄浦江畔,飘送在大凉山的青山绿水间,是那样的悠扬,婉转,温暖,动人。写得好,大赞!
回复9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5-24 19:34:20
  谢谢岚亮老师的雅评,向您学习,顺祝夏安!
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5-24 22:47:09
  这场疫情啊,让多少人反思生命的意义!生活慢下来,有的人摔盆砸碗,发泄不满,有些人仰望星空,找寻迷失的自己。孙老师本就是一个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人。可能这场突兀的疫情让孙老师看到了太多的世态炎凉,人心不古,所以放弃大上海的优渥生活,回答大凉山,回到自己初心的地方。文章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真实而唯美。拜读了,致敬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5-25 06:29:15
  多谢天方夜谭老师光临及美言,敬茶一杯!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