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算来好景只如斯(小说)

编辑推荐 【流年】算来好景只如斯(小说)


作者:墨黎 童生,77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37发表时间:2022-06-21 14:59:45


   一个静谧的秋晨,李若雪刚从睡梦中醒来,就听见客厅里的电话铃声尖锐而急促地响起,紧接着是从房里走出来的父亲睡意朦胧的脚步声、拿起听筒含糊不清的招呼声。一切都如普通的早晨那般进行着,可接下来父亲的话语中蕴含的情绪令她全身紧张。只听他迅速地提高了音调,问道:“你说什么?!”随后又意识到什么似的立刻低声,满怀愧疚地应道:“好,好……好,你放心,我一定让他悬崖勒马。”
   李若雪走出房间,看见父亲的眉头拧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紧。在他的脸上找不见一丝和蔼,即便是她唤“爸爸”时也没出现。他不悦地对她说:“你起来这么早干嘛?快回去再睡会。”虽然这是一句关心的话,可他的神情、语调都很凝重,捕捉不到一丝与往常一样的关切之意。随后,他叫醒了母亲,两人窃窃私语了一番,换上衣服就匆匆出了门。
   门“砰——”的一声关上后,空旷的房屋里只剩下惴惴不安的李若雪。她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凭直觉认定这是件颇为棘手、且与父母亲人紧密相连的事情。“说不定与叔父相关。”她琢磨着。一生辛苦的祖母养育了两个儿子,叔父是父亲唯一的手足。然而记忆中距离他们家上一次接触叔父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曾经从母亲向外婆诉苦的话语中,她断断续续地拼凑起一条信息,即这些年来叔父走了歪门邪道,父亲不愿与他来往云云。
   平生第一次,李若雪发现人世间的烦恼远不仅仅在于她喜欢的男孩子不喜欢她。还有很多,似无底洞般,深奥复杂。可现在的她是没有能力细思这些的,于是她索性抛开了脑海里的这团疑云,钻入乐趣无穷的书海中去了。
   这个秋天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父母频频以“办事”之由出门,晚上回来时,疲倦的脸上强颜欢笑。但他们什么也没对李若雪吐露,电视机的音量不敢加大,连走路都尽量轻悄——因为李若雪已经初三了。可是李若雪常常在复习功课的时候觉得,这个家太静了,静得令人发狂。她多想在饭桌上倾听父亲扯着嗓子的高谈阔论,多想在做作业时聆听母亲评论电视剧的动情声音。她渴望家里热热闹闹的,而不是现在的冷冷清清。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她一遍遍地问自己。
   于是她想起了那段快要尘封的记忆,也就是从初一到初二,她是如何失去了来自林夏影的珍贵情谊。“为什么人这一生,就是走在一条不断失去的道路上呢?”年少的李若雪向着人世无常抛出了这样振聋发聩的疑问。这个疑问是许多人至今仍然不能明白的,当时的她亦不明白。
  
   七
   父亲的小表妹,也就是她的小姑姑的婚礼上,李若雪再次得以与所有的亲眷相聚。婚礼会堂装饰得华美浪漫,坐在宴席上的李若雪却脊背发凉,直欲逃离。她刚走进来时就嗅到了气氛的异样——她所认识的每个人的脸上都闪现着笑意,可是这笑容很刻意,仿佛它的作用仅仅是一张遮盖苦恼与怒气的薄面具。而祖母……她用视线搜寻着,却无比惊愕地发现祖母竟未出席。
   他们的脸上时隐时现心事重重的疏离神态,这在他们跟她打招呼时被她敏锐地捕捉到。眼前的景象与她记忆深处那幅与亲人在一起时沐浴阳光、春意融融的画面形成了某种对照,而因了这眼前之景,过去的那幅画面在她的脑海里逐渐剥落了它原本鲜亮的暖色,成了胶卷里的样子。李若雪在心底惊恐地喊着:“不对!不对!这不是给我温暖的亲人们!爱我、关心我的亲人不应该是这样的!”
   从那一天开始,她的心情就一直很低落,和父母同桌吃饭时也不像之前那样爱搞怪、说笑了。每天早晨,她匆匆吃完早饭就出门,晚上回来吃完晚饭便一头扎入书房奋笔疾书直至深夜。可是没有谁注意到她的变化,也没有谁关心地询问她一句。自从那个在一个平常的初秋晨曦到来的电话以来,她感觉自己在长辈们心目中的分量似乎陡然地变轻,而亲眷与亲眷之间原本密不可分,如今看来竟也冷落了许多。
   李若雪想破了脑袋也不能懂得这都是为什么。当她重温林黛玉葬花的那段长诗时,她忽然感到《葬花吟》里的这种悲凉,其实也在现实的家庭里上演着。那句“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道尽了多少世间无奈事啊!原来所有的事物,都得经历繁盛后的凋敝;原来很多的美好,当真无法长盛不衰。学校里是这样,家里也是这样。
   秋风席卷之地无不落木萧萧,每天清晨都有校工勤劳地将凋敝的残叶扫去,使整座校园看起来不那么萧瑟。如果不是林夏影来上课的时间愈来愈少,李若雪是绝不会注意到他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弱的。他在一次为期三周的休养结束后回到学校的头一天,李若雪碰巧走在他后面。远远地看着他慢吞吞走路的背影,李若雪突然惊觉,这抹身影看起来比两年前更加得瘦削清癯,好像是一具单凭骨架支撑的躯体。
   林夏影的模样看起来那么可怕,令她毫无征兆地想起了“病入膏肓”四个字。她的意识探入内心,发现自己的心底存着一分心疼。这时,她想起了彼此初见的那个午后,他对自己说:“我妈妈一直就将桔梗看作幸福的象征,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桔梗花开的时候,妈妈都要买上一大捧桔梗花放在床头天天看,看得直到它枯萎了、凋谢了,我妈妈便失声痛哭……妈妈的身体和精神一直都不好,爸爸说她有忧郁症。我的身体也不好……”说的时候一双大眼里波光摇漾。那个时候的他尚富有生机与活力,可现在的他呢?是什么榨干了他体内的鲜活力量呀?
   忽然,一个念头以闪电般的速度掠过她的大脑:“如同我身处的家庭里种种不知缘由的变化、不能理解的状态,林夏影说的这段话里是否也蕴藏着他的家庭里不可说的秘密呢?”她想起桔梗花的花语——永恒的爱。无望的爱。以及,幸福再度降临……
   多么悲凉、多么绝望的花语!而对于他的妈妈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
   李若雪实在悟不出。她遗憾地想:“恐怕我今生都得不到答案了——除非奇迹出现。”奇迹指的是林夏影再次信任她、再次向她倾诉。她摇摇头:“奇迹只会发生在那些伟人身上。”
   快到教学楼时,她停住脚步,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的楼梯口好一会,方才迈开步子继续走。
   现在的李若雪倒是耳朵根清静了。林夏影时常请假缺课,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又总是那副憔悴的病容,女孩子们都不愿再围着他转了。时间倒像是嗖的一声回到了林夏影刚转来的那一个月。在那一个月里,没有绯闻、没有隔阂、没有其他人。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仿佛都只属于他们俩,那样快,倏忽而逝;又那样慢,值得回忆一辈子。
   在这样的安静中,李若雪头一回察觉自己似乎能与林夏影感同身受,就好像他们的心脏都跳动在同一频率上。“其实这样也很好,”李若雪对自己说:“既然两人保持着任何人也比不上的默契,那说不说话又有何要紧!”可她突然又意识到这只是自己的幻想,是她聊以慰藉的药剂罢了。
   李若雪顿时怀疑自己是不是走火入魔了。
   一模考试近在咫尺,她学得比任何时候都刻苦,几乎把自己当成了苦行僧——或是古代时候寒窗苦读的书生,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拼命劲儿复习着。对许多人来说,寂寞难耐啊,可对她来说,寂寞是清苦中带着甘甜的。
   父母看着她这样努力,在绝对不打扰她的同时,紧绷着的脸庞稍稍缓和,紧皱着的眉头也微微松动了。倘若这份欣慰被李若雪观察到,可能她僵硬的心会稍许柔和一些,但她没发现。也正是给她这种拼命十三郎的精神的回报,她的成绩挤进了全区县的前十名,一时间老师们纷纷对她高度赞扬,还打电话给她父母表扬她。当父亲道谢着挂断电话,李若雪终于看到了长时间以来父母亲脸上第一次出现的真心的笑容,那简直是如日出时分冰山上金色的阳光一般的动人景致,她甚至要陶醉其中了,骄傲与自豪一阵阵涌来。同时涌来的,还有因久违而陌生的温暖。
   就在李若雪摒除了杂念,怀着对市里著名高中的憧憬向往之情度过寒假的时候,残酷的命运却正悄悄地酝酿着,生活的乌云在她的头顶以看不见的速度缓缓凝聚起来,预备着给予她毫不留情的重重一击。而对于上帝即将硬塞给自己的厄运,现在的李若雪一点儿也不知情,一点儿也没有防备。
   在发生这场灾难之前,李若雪从没有想过她竟然会在这么年轻的时候目睹亲人的死亡,也从来没有想过她的人生可以跌至这么幽深的低谷。直到亲历了这最最坏的厄运,她才猛然惊觉:原来之前所有的悲伤都只能算是伤春悲秋的闲愁罢了,原来曾哀叹着“天凉好个秋”的时光与现在的相比,也不过只能算“少年不识愁滋味”罢了。
   生死两茫茫。
   当闻讯赶到祖母家的李若雪看到自己的奶奶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时,她的内心瞬间被恐惧紧紧地攫住。“这不是我的奶奶!奶奶不是这个样子的!”她惊恐万分地叫道。屋里的长辈们全都默默无声地看着她,那眼神,分明是在告诉她她最不愿接受的事实。李若雪不敢直视奶奶僵硬的身躯,可在短暂的一瞥中,她已看见她原本就布满皱纹的脸缩得更加紧了,那张已无生气的脸上还挂着一滴残泪,仿佛在无声地诉说她一生的艰辛坎坷。
   李若雪只觉得撕心裂肺的悲恸,伴随着悲恸的,是虚弱无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离她而去、心灵强有力的支柱轰然坍塌后留下的空白与废墟。
   比父母更宠她、疼爱她的祖母,从出生起就陪在她身边寸步不离的祖母,父母一次次工作繁忙时悉心照顾她的祖母,不允许父母责骂她、哪怕是她犯了错的祖母……噢!李若雪在这个世上最最依赖的亲人,像一堵宽厚的墙守候在她背后的人,就这样在寒冷的冬晨里死去了。可能一同被她带走的,还有李若雪对生活的全部希望与热忱。
  
   八
   这可真是她有生以来所度过的最寒冷的一个冬季啊。
   祖母去世的第二天,天空中就飘起了洁白无暇的雪。这场雪持续时间很长,断断续续地几乎下了整整一周。
   李若雪以正常的作息节奏按部就班地继续生活,她从第二天起就没再流过泪了。确切地说,是当第二天的早晨醒来时,她的眼睛就已经干涸了——前天晚上,她是哭到凌晨才睡着的。可是她整个人却像抽光气的皮球,始终维持着一种无精打采的面貌。倘若有人注意观察她的眼睛,那他一定会发现,这双原先总是熠熠生光的眸子,如今已失去了神采。
   虽然生活看似依然有条不紊,但一连好几天,她的心灵都在浑浑噩噩当中度过了。以至于事后她都对当时的自己感到无比困惑——她怎么会像梦游似的没对林夏影那来得突兀的邮件作出任何反应呢!那天,她连自己为何会打开电脑都忘记了,只记得看到系统的邮件提醒时便随手点开,然后懵懵懂懂地浏览了一遍那封题目为“林夏影”的信,那上面大致写着——
   “若雪:
   你好!
   不知你10号可空闲?下午5点,我想邀请你和我一起去城市广场放孔明灯,不知你愿意吗?
   林夏影”
   李若雪的心里竟没有一刻觉得诧异,也不曾泛起一丝涟漪。她看完一遍,就像看完一张每天都送来的报纸,随后便机械地回复了一个“好”字。做完这一切,她的心里也没有滚过哪怕一缕的紧张,而是很木然的、很自然的。几分钟后,她就将这件其实并不普通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直到10号那天,她才重新积聚起了足够的胆量望向窗外——在那之前的她害怕看着外面凄凉萧瑟的冬景会让自己受不了。那是一个寂静的黄昏,天色黯淡,硕大的雪粒无声地纷扬洒落,路灯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雪花飘落得如斯静谧,又如斯决绝。望着在风的席卷下改变了方向横冲直撞、砸向玻璃窗户的雪片,李若雪突发奇想:“是不是奶奶还不愿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所以化作雪花又从天上落下来,然后拼命地敲击着我家的窗户,想让我开窗迎接她回来呢?”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李若雪再也忍耐不住地一把打开了窗户,霎时间,凛冽的雪花全都冲进了房间,狂舞乱飞。她仰起头闭上眼,任凭冰凉的雪花一朵朵飘落在自己的额头、脸颊上。她喃喃道:“奶奶,你回来吧!回来陪着我!”
   就这样开着窗,吹了许久的西北风,她突然听到母亲的叫声:“若雪!你在干什么呀!这么冷,又下着雪,赶快将窗户关上!”
   祖母慈祥的幻影消失了。李若雪没有回头,怏怏地呆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此时此刻,她的悲痛好像稍稍减轻了些,至少不再压着她的心灵使其麻木了。可正因如此,她的心又似奶奶死去的头一天那般感到一种撕裂般的尖锐痛楚。而除此之外,她也体会到了一些其他的感情。她想起了五天前来自林夏影的那封邮件,心中百味杂陈。有一瞬间,她几乎以为自己恢复了泪腺,似有湿润的感觉缓缓涌上眼角。但她的眼睛依然很干涩。她想起邮件里说的10号下午5点,这才惊觉现在已过了约定的时间。
   如果在以前,她一定会懊恼地跺着脚狠命责怪自己,然后风风火火地冲出家门,踩上自行车疾驰而去。可是现在,她只是垂了垂肩膀,无力地自言自语道:“啊,那就算了吧。管它呢。”
   她转身缓缓离开书房。就在她转身的一刹那,电光火石般地,她听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男声从底楼杳杳传来:“李若雪——李若雪——”

共 32514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初恋是青涩的,也是纯真的。李若雪十五岁相遇了林夏影,因桔梗花,对这个瘦弱的与众不同的男孩产生了兴趣,在心中留下了印象。如果没有之后的再次相遇,那么,两人今生也就擦肩而过了。而偏偏两人又到一个班读书,就此点燃了李若雪心中的好奇,并对林夏影产生了好感,青涩的爱在她心中发芽了,而林夏影对她是冷漠的。林夏影与母亲是被父亲抛弃的,母亲抑郁,孩子体弱,所以,林夏影经常请假看病。见不到林夏影,李若雪心神不定,倍感失落。其实,林夏影也是爱着李若雪的,却一直在隐忍,他对李若雪的爱,就像桔梗花的花语——永恒却无望。在中考前夕,病入膏肓的林夏影约李若雪放孔明灯,为她祈福。就在李若雪中考时,林夏因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小说故事凄美,却感人至深。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06-21 15:01:47
  小说耐读,也令人深思,感谢作者分享!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1-01 17:31:35
  小说的叙事在关键之处运用倒叙,还有在重新引开故事链之时突然垂下情节的帷幕,这些手法加大了小说的结构应力,加重了叙事的喘息感和人物命运的跌宕感,也丰富了小说的想象力和感知力。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1-01 17:31:44
  小说的叙事在关键之处运用倒叙,还有在重新引开故事链之时突然垂下情节的帷幕,这些手法加大了小说的结构应力,加重了叙事的喘息感和人物命运的跌宕感,也丰富了小说的想象力和感知力。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