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苏老泉大器晚成之千年探微(随笔)

精品 【菊韵】苏老泉大器晚成之千年探微(随笔)


作者:茆屋闲客 秀才,1063.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5发表时间:2022-08-16 00:50:53
摘要:唐宋八大家中的父子三人苏洵、苏轼和苏辙,为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为探访千年先贤苏洵老泉先生,许多年来,笔者广泛阅读,关注现实,深入思索,近日又从念兹在兹苏老泉、 “浪子”回头金不换、发愤读书终大成、大器晚成有因由 、教子有方育英才、文学大家官道窄和玉汝于成系家风等七个方面,草撰了此文,全方位展现苏老泉大器晚成的背后秘籍,以飨有志研究家教家风家道的同修们,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冷静下来看,我们做父母的,若想要教出高质量的儿女,我们自己必须首先质量要高起来,我们很难能够达到苏洵那样的水准,但对苏家几代人营造出来的那种良好家风学风,我们起码能够心向往之。
   关于眉山苏氏家族的门风,就是所谓的家风,千百年来,一直有许多值得传颂的动人故事。在此,我想在苏洵《族谱后录》等苏氏族史中,撷取一些有意义的片段,以飨有志研究家道的读者,期待共同思考家风问题。
   眉山这门苏氏的家风,主要包含仗义疏财,乐善好施,不求闻达,积德修文。苏洵的高祖苏釿,以侠气闻于乡闾;曾祖苏祜,在家里最小,却最有出息,以才干精敏闻名遐迩,一生居住乡里,没有进过官场。
   苏洵的祖父苏杲,“最好善,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乡闾之人无不亲近,皆敬爱之。”在兄弟5人中,苏杲人品最佳,人缘很好,而且生财有道,生产经营很有一套,但他决不是见利忘义,只顾自家发财的那种人。
   宋王朝平定西蜀后,那些达官显贵,纷纷迁往京城开封,以巴结讨好新政权。他们临走前,都在低价变卖房产土地,这给当地提供了一个廉价收购产业的难得机会。苏杲算是个有钱人家,但他偏偏不拣这个便宜。
   同村人感到非常奇怪,讥笑他的人很多。他说:“我是怕财富太多了,反而会害了我的儿子。”所以他终其一生,家里田产向来不过二顷。
   苏杲虽喜施财助人,却又不愿让人知道。面对众人的不解,他的话诙谐中还有道理:钱物多时不舍出去,我怕别人算计我;钱财舍出了,若让别人知道,别人会说我贪图虚名。他就是这样淡泊名利,一生隐居乡里,也读过书,但没有做官的想法。
   苏氏族谱还说,苏杲“轻财好施,急人之急,孜孜若不及。岁凶(灾年),卖田赈济其乡里。等到秋收时,人们要将田还给他,他却屡辞不受,久致破业,几于饥寒;他从不后悔,而好施益甚。”好一位苏杲,因其曾孙苏辙后来做了副宰相,而被朝廷“赠太子太保,夫人宋氏,追封昌国太夫人”,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光宗耀祖!
   当苏杲快要离世时,妻子拉住他的手,悲痛地问:老头子,我们孤儿寡母的,你就不想把孩子托付给你的几个兄弟?奄奄一息的他,还微笑着对妻儿说:“我的孩子如有出息,即便不是我的兄弟,也会亲近他;如果他没有出息,就是我的亲兄弟,也会扔下他不管的。”这又是多么的通透豁达,临死前还能如此的沉静与慈悲。
   天下之事,唯死生为大。苏杲先后生了9个儿子,唯独苏序活了下来。在苏序的身上,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淳朴、洒脱和乐观。他能不乐观吗?看着8个兄弟一个个地夭亡了,自己能活下来,就是莫大的幸福,在苏序的心中,一直拥有自信、率真与纯粹,根本没有想不通、放不下的事!
   苏洵在他撰写的《族谱后录》中,称父亲苏序“自幼疏达不羁,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苏序郊居乡下,田产仅一顷,全种稻谷。又常以米换稻,储藏几年,积稻三四千石。稻谷能保存数年不烂,待到灾年来了,苏序就拿出这些稻谷,不谈任何价钱,先赈济给苏家族人,然后给妻子娘家人,再给佃户和村里的穷人,安排得井井有条,使大家都能安度凶年。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在《师友谈记》中也有记载:眉山盛产芋头,一般人看不上。苏序却在房前屋后,种了大量的芋头,每年丰产丰收。灾荒一来,就派上大用场了。苏序安排人,每天蒸煮一大锅,摆放在院外,不收分文,任饥者取食。
   苏序做好事,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施恩不望报”。助人为乐,得真快乐,那就得做了好事,马上忘掉,且不受别人回报。在他的行为中,始终藏着一种难得的品质,那就是平等心。
   苏洵称自己的父亲是:性简易,无威仪,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苏序见到士大夫,总是恭顺礼敬,开始大家以为他是谄媚,但后来发现,他见了乡村野老也是如此,这才恍然大悟:这是一个有平等心的人。
   后来苏东坡写诗称自己是: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苏家这位绝顶聪明的后生大才子,其秉性原是承于祖父,是苏氏数代家风薰染而成就的。
   对于苏洵少年好玩不读,而父亲苏序总是“纵而不问”“不忧其学”,这是父亲对儿子,同样持有平等之心,还有对苏洵有充分的认知与信任,从而才能放下过分期待,一直不多话,不干涉,给以巨大的选择空间,等待儿子慢慢成长。时至今日,恐怕也少有父母能及。
   曾为“浪子”的苏洵回头后,对传承祖德家道、营造家风学风上,一点都没少费心思。我们从苏老泉的《名二子说》,就可见其一斑。
   《名二子说》,实际上是苏洵对苏轼、苏辙的训诫文。为二子取名定字,都能契合个性,寄予期许而大有讲究,同样显示了“知子莫如父”的真爱。大苏名“轼”,小苏名“辙”,都蕴含着“有亦无”的人生哲思。
   我们知道,古代车辆,多为木制材料。苏洵说,车轮、车辐、车盖和车轸,都是车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轼,只是车前用作搭手的横木,没有它,只是卖相差点,但毕竟不要紧。小苏轼外溢旷达,生性多承祖父,苏洵则告诫他,做人要像“轼”那样,放低身段,注意“外饰”,而不可自以为是,锋芒毕露。
   而小苏性格内敛平和,多承父性,就为他取名“辙”,意思是说,天下的车莫不循辙而行,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可以免除祸患。诫文很巧妙地借名发挥,对两个儿子进行了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诲。
   再看老苏为小哥俩定的的“字”,更见老泉为父之洞察神功。大苏为“子瞻”,小苏为“子由”。苏轼你旷达不羁、锋芒外露,那你就要记住前“瞻”后顾,不可任性妄为;苏辙你冲和淡泊、含蓄深沉,那你就要自由发挥,适当放开。翻开苏轼、苏辙二人生平,苏轼“一肚子不合时宜”,于多次党争中不知自保,落得一生坎坷;苏辙才华能力略逊于兄,而仕宦生涯却比兄长顺达不少,种种情形,皆如苏洵当初所料。
   苏洵还告诫二子说:“士生于世,治气养心,无恶于身。推是以施之人,不为苟生也。不幸不用,犹当以其所知,着之翰墨,使人有闻焉。”意思是说,读书人在这个世界上,你首先要读书,还有积善修身,当国家用你时,就得出来,用你所学,治国安民;如有一天不用了,你要退而修书,将自己的思想,写在书上,流传后世。这就是“进而可立功,退而可立言”的儒家传统思想。
   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伟大的女人。苏洵的祖母宋夫人,为人严厉,敢亲近者没有几人;而“洵母事上甚孝谨,而御下甚严”,苏洵母亲史氏,虽出身眉州的大家族,但做人非常慈仁宽厚,始终能得到婆母的欢心。
   苏洵的夫人程氏,更为了得。还在苏洵游学时,程夫人就亲自教苏轼兄弟读书,当读到东汉直臣范滂因忠受害时,母子的对话,颇耐人寻味。妈妈问你们有何感想?大苏以问代答:“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夫人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在这种教育之下,苏轼兄弟后来皆能承绪家风,哪怕自己遭受多次贬谪,亦以刚直不阿立朝。
   (壬寅年七月十八)

共 1290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万字之多的文,读完竟然没有一点冗长之感,倒是觉得意犹未尽,这不得不说是文中内容的吸引人。第一吸引人的是苏家的家教,所谓教子有方莫过于此。首先苏序对苏洵的教子之方,众多人告诫,为何放任自流,苏序不慌不忙回答,没事,没事。棍棒之下管教出来的孩子,最多也就是你的样子,无法超越,而这种放纵任其发展的教育方法,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范。其次是苏洵对两个儿子的家教,把欲擒故纵,用在了教子上更是独出心裁。让两个儿子悟出了在快乐中读书的秘诀。有形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睡着,醒着,都在读书。还有就是苏洵夫人的教子有方,都是堪称典范。第二就是苏洵的好学也是后人的楷模。从放荡不羁到好学成性,到博览群书,一个不小的转变。虽大器晚成却使后人无法超越。作者用了大量的文字讲述了苏洵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以及对后人的贡献。让人读了惊人慨叹折服。受益匪浅。一篇探究古人学习古人的深度好文,推荐阅读!【编辑:叶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82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22-08-16 00:51:29
  此文值得一读,受益匪浅。给茆屋闲客老师点赞!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1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8-16 05:08:29
  叶社太敬业了,深夜还在编按,让我十分感动,真有点苏老泉精神。按语写得精妙,将小文解读得很到位,也增色了许多!诚挚感谢,恭祝秋安文祺!
2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8-16 05:02:23
  深谢社长!子夜还在弄文,这也太辛苦了!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8-16 11:09:23
  千年探微,万古壮举!苏老泉大器晚成,闲客了凡早慧速成,用力写出这样的千古妙文,可谓超群拔萃,研究古人的作为,对今天的人也颇有教育作用!这样的文章我们拼死也要点赞!好好好,就是好!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8-16 14:56:54
  感谢黄老社长热心审阅与热情鼓劲!恳请大师勿再谬赞,小弟与大师,如在操场循环长跑,我大汗淋漓一圈尚未搭头,可大师已轻松跑完了三十圈!而且这仅仅是量上的比喻,论质我的字句,只是村夫草谈,而大师则无所不能、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早已脱俗成圣经典诗文滔滔不绝矣!祝福大师永远体健文丰泽披华夏施惠众生!
4 楼        文友:袁野        2022-08-16 14:06:21
  好文!点赞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8-16 14:39:46
  谢谢袁老师在日理万机的百忙之中拨冗点墨!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8-17 10:28:20
  该文对苏老泉的家世渊源以及苏氏家族的卓越成就做了有条不紊的梳理解读,内容完备细腻深邃,读之令人动容!苏老泉奉行自由读书,读自己喜欢的有用的书,大器晚成仍名垂千古。苏氏世代书香,苏老泉教子有方,英才辈出,传为美谈。该文洋洋洒洒,厚重宏阔,史料翔实,夹叙夹议,彰显出作者娴熟的文笔和高超的语言技巧,情感深挚,表达有味,启人共鸣,发人深省。盛赞才思情怀,问候闲客老师上午好,谨祝创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8-17 10:48:54
  诚谢才女诗人文学评论家莲香老师的光临雅评与盛情鼓励!虽然我是个“少壮缺努力,老大常伤悲”的代表分子,但我深恋老泉先生久矣,还一直想说点什么,可思来想去,限于水平能力,也只能如此了愿,一定有许多不妥之处。感恩老师的精心指导!
6 楼        文友:野山梅        2022-08-18 14:06:42
  学习苏老泉,传承好家风!输家后来咋就没有再出苏老泉这样的人物呢,请闲客大师再去探索一下,谢谢!
回复6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8-20 06:24:50
  梅师过奖过誉了,闲客只是村夫草谈而已,哪有梅师那么高深的学问!学习致敬梅师,顺致秋安文祺!
7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8-24 18:45:39
  问候吉祥!问候吉祥!问候吉祥!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7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8-24 20:19:40
  感恩黄老,致敬大师!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