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巢】水簸箕(征文·小说)

精品 【流年·巢】水簸箕(征文·小说)


作者:平淡是真 探花,1335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92发表时间:2022-11-07 21:57:44

【流年·巢】水簸箕(征文·小说)
   看到娘懊恼的神情,华的心中满是愤懑,他气自己,也恼那个握不住的命运。
   三丫不知在哪儿玩了一下午,一进家门就喊饿,三弟四弟也不知打哪儿冒出来,直奔灶台掀锅盖,一看冷冷的,再看同样满面阴郁的娘和哥,他们强忍着饿,怕一个不留神燎了引子,引爆这一屋他们不知所以然的怒气。
   那一夜,华熬得很难。六年前当兵时,阁还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跟着村里的同龄人一起,扎着两个大辫子,欢快地扭着秧歌送他。当时她刚走出学校,正被阿桂嫌弃。但阁不屈服地下地干活,那执拗的性格,勤劳的身影,印在华的心里。当兵时,徒步数百里拉练,风雪中的执勤站岗,还有那漫漫长夜里思念家人,挂牵母亲的苦痛,以及安置工作后,在荒山野岭工作的孤独,他都是默默承受,从未敢想,背负如此家庭重担的自己,还能有机会拥有一个家。当娘说起让他相亲,他暗忖许久,要和什么样的女孩共度一生呢?谁愿意帮他一起共担风雨呢?而阁就这样浮现在他的脑海。
  
   六
   “娘,你咋不直接回了她。”阁恼怒的,嘴巴撅得高高的。
   “为啥?”玉同家的,玉同,阿桂三个人异口同声。
   “华和我一起长大的,他的人品我知道,他要是回了村子,没啥出息,他保准不会提亲,现在是他靠努力换了身份,人家来提,为啥不能行?他未婚,你未嫁,怎么就不行?”阿桂一口气说了一大串。
   “虽说他家是穷了点,弟弟妹妹还多,但日子都靠过,总是越过越好,我们也能多少接济你点,你别有顾虑。”玉同家的细弱的声音,好似在乞怜着。
   “阁,你十八了,也不小了,要听家人的话。”老实憨厚的玉同,也憋出了一句话。
   “为啥要听?他穷我不嫌,但他是城里的,他比我大六岁,他这次回家相亲,那么多人愿意,为啥要问我。那不是有人要说,我贪人家吃国家饭,小那么多还争着去见。我才不要,我要去了,就是村里的,他要变心不要我,我连个文化都没有,我可咋办?”阁说完,扭身跑到偏屋,趴在炕上,嘤嘤地哭。
   阿桂跟进去,“当初让你上学你不上,现在倒担心自己没文化吃亏。你这样怕这怕那的,上哪儿说婆婆家。华的人品我打包票,他要有啥对不住你的,我第一个帮你出头。就是肯定没那一天。”
   阁可听不进去,玉同家的也跟过来,盘腿坐在阁身边,一看就是有很多话想说的架势,但她没急着说,而是轻轻地拍阁的后背。
   十八岁的阁个子在同龄人里面,就是中不溜,都挨饿的年代,没有胖人,她骨架子大,反而显得更瘦一些。
   阁哭了许久,逐渐没有了声音,玉同家的给阿桂使了一个眼色,阿桂会意出去拎着工具走了。
   “你心里琢磨的,娘都知道,你不嫌他穷,娘很知足,咱家的闺女就是有骨气。娘也没想到你要找一个在外面上班的,总以为你会嫁的不远,就像现在这样,想回来就回来。娘能随时看到你。”
   “那你还不回绝人家。”阁一翻身子,坐起来。
   “咱不能回,咱……”玉同家的说话像堵了的烟囱,看上去憋得慌,却一个字也挤不出去。
   “华哥是很好,他当兵时,我还扭着秧歌送他呢!我是真没想,有一天,我们会谈论这个,我现在想的,就是织上这匹布,你能做被子或者褥子,或者卖了换成钱也行,我就是想着怎么挣钱贴补家里,我没好好上的学,供卫好好上。娘,我就是想这些,我真不怕吃苦,受累。我这心里别扭,我去宣传队唱样板戏让别人看,我从不嫌丢人。但若让别人知道,我比华哥小六岁,还争着去跟人家相亲,这我不愿意,我不愿意让别人议论,嘲笑。”
   “阁,这不是咱主动,我当时听别人议论这事,我都没想到你也十八了。是你水婶子来说,这是华让问的,他说想先问问你,你不同意再说其他的。”
   “我不同意,你让他去见别人。”
   “阁,咱不能这样,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要不,你去问问你表姐,她是妇女干部,女刀被(就是很厉害的意思),见识多,你打小和她一起玩,也投缘,她说什么,你总会听吧。”
   表姐好像是阁不敢违背的圣旨,她闷着头,坐在织布机前。梭子穿来穿去,看似她的心静如水,可不经意断的线,却彰显了她内心里的波动。
  
   七
   秋闲的庙前空地,总是凑了很多年迈的老人家。
   空地的向南处有一水簸箕,夏日里雨水大时,这里就成了庙前湾的入水口。村庄的土地看似平整整的实则北高南低,雨水从北而来,汇集至湾。
   村里的湾都是最洼处,依势而生。水簸箕形如其名,边上高,中间低。华坐在水簸箕边上,时不时地跟路过的乡亲说一两句,间或看一眼村西边唯一入村的路。
   路边的杨树叶子最不经风吹,天气还不咋凉,风也不那么紧时,每一棵杨树下,都落了一个或大或小的叶子圈。落在路上的,被往来的车子碾压,趁着前几日那场绵绵数日的秋雨,和到了泥里,也被粘到了自行车胎上,挤到前后盖瓦下,使得骑车的不得不停下来,找一根棍子,拨弄一下,才能继续骑行。
   阁骑到村边时,已经下来无数次了。她很懊恼为什么这样的路,自己还要往返三十里去讨了一顿说。
   每次下车弄盖瓦里的泥,阁都会多埋怨自己一次。去的时候,虽然天蒙蒙亮,路很难骑,但想着表姐肯定会支持自己的想法,那一路骑骑停停的,阁一点都不嫌烦。可表姐听说她说的,真是一个半眼看她,那副不理解的神情让阁内心一凉。
   果不其然,表姐那一番劝,说什么“你二表姐的丈夫也是大她六七岁,你二表姐还是学堂里的老师呢,人家都舍下工作,跟着走了。现在人家的日子过得多好,岁数差距是问题吗?根本不是,人好才行,你也莫看低自己,人家肯主动说,就说明咱的品性端,人性好,勤劳肯吃苦,人家是知道的。”还反复说,“日子靠个人过,别人说啥是别人的事,你过不好也赖不得别人,你过得好,也不是别人说好的。都说婚姻是穿鞋,大小还是自己个知道,别人只看好看不好看,露不露脚指头,舒服不舒服的,跟好看不好看一点关系都没有。”最后反复强调说,“人品高于一切,你要认可他的人品,就给他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机会就像给庄稼打药,打早了不管用,打晚了治不住,刚刚好的时候打,虫子最害怕。你现在就是把握你的命运,早了你俩都没想法,晚了他就和别人过了,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
   哼,这过日子能像打农药吗?虫子有了,我就是不睡觉,一个一个去捏,也捏死它,可他有对我不好,若村里那些人要笑话我,我又怎么去面对呀!阁边骑车边寻思。
   终于骑到村口,车轱辘又不转了,她蹲下去用棍子捅了半天,这个过程里,她遥遥地看到水簸箕那坐着的华,特意转到车子另一边,背着身弄。
   再骑上车子,很快就到了庙前。阁直感觉那群人说的,就是她和华的事。再看到巴巴看着她的华,真是一改往日远远就叫华哥的热络,低下头,拼力蹬着自行车骑了过去。
   她直感觉脑门冒汗,背后上被印了无数的目光,和密密麻麻的议论。
  
   八
   阁直接骑到了院里,把滚满泥巴的车子一支,去窗外的水盆那洗了手,就一屁股坐在织布机旁,双手蹭了蹭衣衫,吱吱呀呀地又织起了布。
   家人们看她满脸的阴郁,也不敢直接问。
   正在这时,华跑进来,站在织布机旁,他的脸涨得就像当年入伍时胸前戴的大红花一样。
   阁好像知道是谁来,故意把头扭过去,看着灰黑的墙,手里却没有停,只听哒哒,几声脆响,线绳被跑偏的梭子撞断了很多线。
   阁不得不转过头,皱着眉接线。原本利落的一挽一绕就行的,手指和心的连接线好似也断了,如何也不听使唤。阁狠狠地剜了华一眼。
   昨儿那个未眠的夜里,华想了许久,都没有想到和阁正经说话的记忆,好像更多的就是打招呼。华哥,你回来啦!华哥,你上地干活呀!华哥,吃饭了吗?阁的声音脆生生的,即便遇到陌生人也从不露怯,有着华没有的大方,得体。他甚至不知道,若阁不同意,以后再见面要如何说,若阁同意了,他们能说什么话。两个他一左一右地撕扯他的心,让他在彷徨无措中,熬过了漫长的一夜。
   阁的神情对于华来说是陌生的,还赶不上他们之前一起在地里干活,阁摔到了,受伤了,往家背草时,饿得抬不动步时的神情。华又想到刚刚回家时,一进院子就看到屋门口站着的水婶子和那个穿着花格衬衣、深蓝色长裤的女孩,他逃一般地跑到阁的家,他没有退路。他不知哪儿来的勇气,大声说:“快别织了你,行不行你就说!水婶子把潘晓玲领到家里了,我都不敢回家,给我一个准当话呀你,要真不行,我也没办法了,可就真走啦。”华拿出射击打靶时的劲儿,突突突地一猛劲儿全说出来。
   阁扭着头,对着墙,不搭理华。阁她爹娘走到内屋门口,也没敢撩开门帘,他们还没顾得上问阁到表姐家说了什么,也知道这丫头是顺毛驴,越压越犟。
   华更不知道咋办了,他后退两步,拧了好几次身子,张了好几次嘴,真是啥都没说出来,当兵时连夜急行军,大比武,复员择业时都没有这么难。华僵着身子,走吧,不甘心,不走,又好像不能再留了。
   阿桂仿佛天降神兵一样,不知打哪冒出来,华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哭不是笑不是地看着他。阿桂挤了挤眼,故作轻松地问,“华你哪天走?我去送你。”
   “两三天吧,我也没几天假。”
   阿桂捅了捅阁的肩,“说不说呀你,再不说人家走了呀!”
   “哼,你们欺负人。”阁一下子哭出来。
   华傻了眼,阿桂也不知道咋说。
   阁蹭地站起来,瞬时止住了哭泣,她仰着脸,大眼睛蒙着泪水,直直地看着比她高一头的华发问:“我听说,你们外面上班的,根本不把咱农村人当人看,你是不是也这样?”
   “怎么会?不会。我走到哪儿,也是咱村的人。我就是我,如何都不会变。”华低头看着辫子都有些散开的阁,肩膀上的补丁丝毫不影响她脸庞的清秀,他好似是第一次如此认真地看这个想要相伴一生的姑娘。
   “你比我大六岁,我一个小丫头,要答应了,别人会说,我图你上班,想进城。我从没想过要进城,我只想踏实过日子。”
   “你不嫌我大,我怎会嫌你小呢?我是上班,但上班的地方也可偏僻,比咱村人还少,还艰苦,你要跟了我,怕也别说享福,也要吃很多苦呢!”
   “我在家是一踢板凳就走,从不管闲事,也是爹娘宠着长大的。可我从不怕吃苦,我有力气,能干活,别人的穷日子能过好,我也能,就是给一大家人扛活拉套,我当旁头牯都不甘心,当驾辕的都没事,只要我选了,我就肯定能过好,没有人再敢笑话我。”
   “那你是,到底是咋想呢?”
   “你,真是,现在已经全村都知道了,我绝不能让人笑话,你要敢对我不好,哼,我就,我就……”
   阿桂见俩人都说红了脸,忙插嘴:“华这边我敢打包票,咱娘生了我没奶,我可吃他娘奶,才活下来呢,你俩有这天,就说明咱两家打那时就有缘呢!注定是一家人。阁你就别绕弯子了,别人咋说也管不了你过日子,你想咋样就咋样。”
   “哦,原来……”阁看向她娘,娘点点头。她瞬时明白了娘这两天的为难到底是为了什么,“哼,他要敢欺负我,哥你要帮我出气。”阁说完,跑进了屋,只剩下两个一起长大的大男孩,面对面地发了呆,又各顾各地跑去报喜。
   “娘,我妹同意啦!”
   “娘,别的不见啦,阁愿意啦!”
  
   九
   “娘,你和我爸结婚52年,我爸实现他当初的许诺了吗?”
   年过七旬的阁,在2022年的深秋时节,她生日那天,与女儿丽说起了这段往事。丽一直好奇地追问,我爸当时咋说,你咋想?然后呢,然后呢?
   阁看着挂在墙上的全家福,说,“成了家,我们就忙得顾不上说这些往事了,我和你爸到了没有从头到尾地说过,也只是断断续续地聊了一些。他说过,知道我跟着他会吃苦,但愿意通过努力来让我享福。我确实挺有福的。陪他走过那么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从零开始,艰苦奋斗,把你们姐妹养大,又把你们的孩子带大。他老有所乐,生病后,有咱们一起照顾,也没有受太多罪。最后的‘家’又选择的那么顺心,我们这一辈子,风风雨雨的,相依相伴的,值啦!”
   “我爸大你六岁,就注定让你一辈子,他做饭当锅台转,擦地,收拾家,他挣的钱都给你管,还趁着国家有政策,帮你买了养老保险,他总说,你一直打零工,没个稳定收入,不管谁有保障都不如自己有,你有了退休金,他最高兴。他生病了,吃不下喝不下的,那么难受,还不忘手把手地教会你做饭,看,经过我爸严苛的教学,你现在饭做得多好,再不是在厨房里炒个黄瓜炒糊了,都急哭的老太太了。现在这大环境,你要自己在家,我们也放心呀!”丽说着,内心里浮起了酸涩。
   “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爸坐在水簸箕的边上,向着村口张望的样子,在那么多人的眼光里,他可是不管不顾啦!我知道他等我,可我就偏不理他。”
   “不过当时,你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不是吗?”
   “嗯。这些年很多艰难的时候,我总想,幸好,他在水簸箕那等到了我,然后我这一辈子,不管多难多苦,只要他在我身边,我就心安。那个年代没有你们所想的爱情,只有做了选择后,要面对未来苦难的决心。他有,我也不能掉队。”
   “真好,感谢你们成为我们姐妹的父母。感谢老爸宠爱我娘和我们四姐妹这五朵金花这么多年。”丽对娘说,也对着全家福里微笑着看着这个家的爸说。
   丽就是我,华和阁是我最亲爱的父母亲。我总想,是不是在母亲的梦中,她还会看到那个坐在水簸箕沿上的青年,一如往昔,坚定地守望着。我想,母亲一定会笑意盈盈地迎上去,然后父亲会决然离开。他怎会舍得这么早带走这个宠了一辈子的女人?
   这样想,我也好像插入母亲的梦,在她刚看到坐在水簸箕那的男人后,领着她就跑。我好似听到了一声轻唤:“慢点,慢点,别摔倒。”
   我回头看到那么多温暖相处的时光,顺着水簸箕流入一个叫“家”的地方,我们都笑着看,看着看着,泪水就漫出来。

共 1051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将时光拉回到五十多年前,讲述了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发生在一个偏僻村庄的爱情故事。小说层层铺垫,将男女主人公难以言述的情思淋漓尽致地加以呈现。男主人公华,当兵端上了铁饭碗,帅气的他尽管家境窘迫,但是也被媒人盯上了,准备了多个候选人,而他单单看上了阁。阁呢,却忧虑着对方大自己六岁,怕人笑话自己小却上赶着,更担心自己没有文化配不上华,会遭遇华变心。层层叠叠的矛盾不断展开,作者很善于用环境描写去衬托人物心境,如阁织布断掉线头,如阁骑自行车找见多识广的表姐拿主意时路上遭遇的塞车瓦的泥泞,无不有力衬托出主人公波澜起伏的心情。水簸箕,在那儿,华望眼欲穿等着阁,阁呢,羞涩懊恼不敢目视,只得逃离。终于,华大胆表白加上小时交好的玩伴——阁的哥哥阿桂的助力,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说语言生动,比喻贴切,人物刻画真实鲜活,极其具有生活气息,对主人公复杂的心理通过神态语言的描写,描述得更是入木三分。小说的尾声亦是温暖人心的一笔,华与阁,恩爱一生,那个在水簸箕等待爱情的青年,宠爱了爱人一辈子,为她和孩子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而今他离去,她活在他的爱当中。小说结尾第一人称的介入,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也让读者见识了那个年代爱情美好的模样,男女主人公的爱没有轰轰烈烈,却一世紧紧牵着手,怀揣担当责任与宽容,走过了诸多艰难,成就了一生爱恋。动人的故事,美丽的诗篇,父辈的爱情,读之千遍,依然温暖入怀。真情美文,倾情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0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22-11-07 22:21:44
  故事很美,情感,人物都那么真实,与环境相当契合。真真妹妹把父母爱情写得如此细腻感人,动人心弦。深切感受到,真真妹妹的语言越来越成熟,比方精妙,贴近生活,越来越有味道。如:
   “其他小姓像混入玉米地里的高粱一样,打眼一看,就能挑出来。”
   “人家宝贤家的真是把苦日子熬成糖了,”
   “宝贤在春上像被寒冬冻死的草一样,被倒春寒的风连根拔起后。”
   “他们强忍着饿,怕一个不留神燎了引子,引爆这一屋他们不知所以然的怒气。”
   “华把家落在外面,宝贤家的内心也不是个滋味,就好似好不容易长成龄的果树,终于挂果子能回钱了,却被人移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别说吃果子了,连个味儿都闻不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07 22:29:56
  我母亲就是最质朴的农村人,她说话特别有趣,打的比方呀,怕我不懂还要解释一下。然后我咋想咋形象。我跟她说,要把这些细节记下来,她说可别可别,我就是一个农村老太太。我说,你当初要把学上下来呀,肯定是一个女强人。书写这篇文章,内心里感情挺复杂的,还好,在那个关键的时刻,父亲选择了勤劳的母亲,他们共同支撑我们的小家,共同宠爱我们成长!谢谢亲爱的风姐姐读懂,非常感动。
2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22-11-08 16:52:11
  这篇小说作品,描写和塑造,都非常的成功。
   开篇的描写精小细实,没有太多的缠绕,手起刀落,就将主公“华”和“阁”引入台面,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体现了作者构思的深思熟虑,创作进入佳境。
   一系列相亲的场景,描写非常生动,极具时代特色,表现出那个时代的温馨元素,一定程度的展现那时代媒婆和相亲者彼此之间三位一体,三位各别的追求及生活指向。呈现了那时代爱情、婚姻、家庭的走势。
   整篇作品,“华”和“阁”塑造得体,耐心地铺陈着悬念。见面的场景立体,人物心里描写干净利落,直指心里所盼所想,刻画英明。人物的对话,简明扼要,拔地而起,掷地有声,直奔议题,直道承诺。使爱情推向纵深和解,以达标配,之后得到检验。
   文学来自生活,来自于对生活的提炼,作者已经作了间接体验和提升。如是父母的爱情,动人心弦,读着津津有味。别以为要在战火纷飞中的爱情才叫轰轰烈烈,普通的爱情真味,也能浩气长存。
回复2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08 18:14:48
  感谢洞天大哥温暖留评,这篇小说取材于和母亲的一次聊天,她细说当年相亲的过往,我还真不知道那么多细节。小说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可能是过了这么多年,再回首时,更愿意把最为触动人心的细节,无限放大。写完后总想,还好当年父亲等到了母亲,才有了我们幸福的一家人。再次问好,祝福!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1-08 19:22:22
  小说文笔细腻,人物心理描述很好。故事曲折感人。父母的土味爱情故事,无关风月,只问真心。父母那个时代的爱情,真挚质朴。颇多感慨,那个年代的很多人都拥有简单而纯粹的爱情,无关乎房子和金钱,即使奢求一块手表、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也是靠两个人的努力很容易实现的。很羡慕父母那个年代的爱情,大家更纯粹,更从一而终。也许并没有多少风花雪月的浪漫,但是他们却能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他们并没有多少花前月下的奔放,但却能在岁月的沉淀中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成为再也不能割舍的亲人。小说结尾很美满,也很温暖。学习真真姐温情小说。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3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08 20:48:45
  母亲还说,他们转天去买东西,母亲只要了两块六尺半的布,这其中的内涵是一般人会要八尺,因为好听,然后做衣服的会留下很多布尔造成浪费,母亲说她做衣服只需要六尺半就要了六尺半。这点更让父亲坚定自己选择的,就是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一辈子都站在彼此的角度,互敬互爱,对于双方的老人都孝顺,尤其舅舅和姨妈对我们家的付出呀,真是太多太多了。虽然男主角不在了,但温情还在。谢谢素心妹妹温暖留评,祝福!
4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1-08 19:54:45
  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就意味着这个姓氏在村庄里的占比是最高的,其他小姓像混入玉米地里的高粱一样,打眼一看,就能挑出来。
   真真的小说出手就不凡啊,语言精练,比喻贴切,很接地气。甚至感人至深。
   1968年秋天,多事的日子,对复员军人来说,那时是香饽饽,我知道。那时,我也只有八岁。我父亲单位粮管所,那年一下子分配了好多粮食保管员、粮食加工厂工人都是退伍军人,所以读你的小说有身入其境之感。我用好小说六字标准:语、人、情、事、理、味来评定这篇小说,真是棒棒的。
   我回头看到那么多温暖相处的时光,顺着水簸箕流入一个叫“家”的地方,我们都笑着看,看着看着,泪水就漫出来。
   小说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也溢满泪水。真真,信不信由你。
   另外,特别喜欢“水簸箕”这个诗意的题目。真好,真好,感谢分享。
回复4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08 20:50:56
  我打小以为,父母都应该姓一个姓氏,直到上好几年级后,从同学那听到,原来父母不是同一姓氏。这就是在姓氏大村的后遗症呢!谢谢一海大哥温暖留评,您的感同身受更让我感觉,如此的书写是有意义的,她温柔了我们共同的记忆和时光。祝福!
5 楼        文友:生米        2022-11-09 07:46:34
  初冬的早晨,栖落在大地的阳光很和煦,我戴上老花眼镜,打开电脑,开始认认真真的读起了平淡的美文章!
   字字句句,点点滴滴,我都毫不马虎的一一过目了!
   一开始,我还以为平淡是写的别人家的故事,到后来,才知道这是平淡写的自己父母的爱情史!
   平淡的母亲很勤劳,也贤惠,没有嫌贫爱富的思想,她在明知道提媒相亲的是个家徒四壁的穷人后,依然还愿意以身相许去当他的妻子,这就体现出了深藏在她骨子里的那种美德!
   她的愿意,成就了俩个年轻人的幸福开始!
   都说,有爱的家庭苦日子也会透着甜!
   从没有起初的感情基础到后来的恩爱甜蜜,几十年过去,谁又不说,她们的婚姻,是人间大爱的最美体现,她们的结合,是写照人生的最好夫妻呢!
   平淡的文笔不错,流畅通俗,真实亲切,读起来就像在听你拉家常,喜欢,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09 08:58:33
  谢谢亲爱的生米友友温暖留评,父亲当时选择了自己认为最适合的,他们这一辈子,真是相濡与沫,特别恩爱。虽然父亲不在了,但他对我们的爱,永存。
6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1-09 11:06:43
  这篇小说以爱情为主线,突显出那个年代的爱情是纯朴真挚的,那时候的人很朴实,爱情不受物欲左右,以人的品格和肯吃耐劳为择偶标准,追求的是至真至纯的爱情。过去一场相亲,却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媒婆很吃香,凭三寸不烂之舌受人是尊重。男女相亲,明明心生爱慕,担心更多的却是自己配不上人家。现在看来这些情节真是好暖心,那时的爱情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有的只是我愿与你同甘共苦,没有海誓山盟,却用一生的行动来演绎执子之手,与尔偕老的真谛。
回复6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09 17:48:40
  谢谢明月友友温暖留评,这篇文章想写的,就是如您所说,啥都不图的,结果过了上了啥都有的日子,最关键是夫妻恩爱幸福。真是一场在那个时代里,少有的主观决定的相亲,而成就我们幸福一家人。
7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09 11:08:33
  作者能把父母的爱情写得如此出神入化,实属难得。我就想,作为女儿,该怎样耐心体察、用心感受,才能对父母五十多年的感情择其重点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半个多世纪,水簸箕收纳温暖时光,流向一个叫“家”的地方,是全文的结语。因为有近万字的娓娓道来,给人水到渠成的感觉。文章感情真挚,选材得当,尤以语言出彩。口语化,顺溜,更能体现感情朴实。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7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09 17:52:16
  谢谢亲爱的梅子姐姐温暖留评,母亲跟我形容了许久水簸箕,于是我想象年轻的父亲坐在那的样子,肯定是局促又不安,其中也不乏他的勇气和坚定。真好,相遇了,才有我们幸福的一家人。
8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1-09 13:11:15
  这篇真真版的“父母爱情”写得非常温暖生动感人。文中华和阁的爱情朴素平实,却一样的真挚浓烈。在那样一个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华敢于追求自己心中的爱情,并亲自上门表白,终于如愿缔结良缘。
   作为小说,作者在情节设计,气氛营造和巧设伏笔方面,做足了功夫,可谓耐心细心匠心,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笔老到,好作品,祝贺真真又添佳作。
闲云落雪
回复8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09 17:54:18
  谢谢亲爱落雪姐姐温暖留评,这篇小说,我的初稿是平铺直叙了。我感觉不足以表达我的内心情感,于是又重新写了第二稿,前面真是耐着心地铺展,直到后半段才让他们有所碰撞。用以佐证相识相遇的不容易,能够把握是真的幸福和幸运。
9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1-09 13:55:24
  这是一篇很有时代特色的小说。当兵复原回乡的华转了城市户口,吃上了国家的饭,成了乡亲们的谈资,各方也纷纷过来提亲……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那时的爱情也纯粹也简单,谁家是城市户口,谁家可以住上高楼大厦,谁家就有媒婆踏破门槛来提亲。但显然文章中的华和阁不是这样,华喜欢阁的单纯善良,阁爱华的朴实淳朴,两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不会为外界的议论和非议所左右,包括年龄的悬殊,家境的迥异等等。“世上从来没有所谓的般配不般配”,只有合适不合适。
   文章最后,作者话锋一转,说到“丽就是我,华和阁就是我的父母”,着实让人感到吃惊,又?忍不住的会心一笑,“真好。”生活,爱情即是如此,平平淡淡才是真,普普通通才迷人。欣赏佳作,赞。
回复9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09 17:55:59
  谢谢亲爱的小风温暖留评,是呀,当时那个年代,谁家有了城市户口,真是了不得的大事。但父亲从不以此为要件,还是坚守了初心,才有了我们幸福一家人。真好!
10 楼        文友:泽子        2022-11-09 14:23:48
  一段父母爱情,迁出父辈时代的故事。那个年代,爱情是含蓄而炙热的,爱情火焰埋藏得越久,爱的温度就越持久,这也是前辈们爱情的特色。小说生动形象刻画人物,不吝笔墨细说微妙之处,将全文烘托出画面感,也只有贴近真实故事的人才能写得如此有代入感。华和阁的爱情是完美的,成为一段美丽佳话,佳话中最为画龙点睛之笔就是他们的爱情结晶用心墨书写的真情回馈。祝作者写作快乐。
回复10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09 17:57:50
  谢谢桑子友友温暖留评,我们姐妹总说,母亲比父亲小六岁,所以,被他宠了一辈子。父亲所做的,无关于一个大家庭家长的威严,他只是想到就做了,而母亲总是碎碎念,却又仔仔细细地经营着一家人的人情往来。父亲离开后,他们的相守到了终点,但爱永存。
共 21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