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流年】丹心映松江(小说)

精品 【流年】丹心映松江(小说)


作者:桑葚儿 布衣,38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72发表时间:2023-07-31 17:13:25


   院长将期待的目光投向桑卫东,桑卫东知道院长的意思,是希望他带个头。但桑卫东觉得自己还没有想好,一是自己这两年读了一个在职硕士,现在正处在毕业设计的关键时期,时间紧。二是家里孩子小,老人身体不好,担心自己上堤后媳妇在家里忙乎不开。于是,桑卫东刻意避开院长期待的眼神,低头不语。
   在院长的宣传动员下,当场就有十几个年轻同志报了名。
   散会后,桑卫东觉得辜负了院长的期望,于是有意避开人群,低头离开会议室。当他推着自行车往设计院门口走的时候,不期然,碰到了院长。
   “院长……”桑卫东有些心虚,也有些不好意思地嗫嚅着。
   “别说了。小桑,我理解你,你的家庭压力最近挺重的。你又是院里的技术骨干,工作上的事也多。本来,这个突击队也是自愿报名的。”院长宽慰着桑卫东。
   “谢谢院长理解。”
   “不过,小桑呀。这次抗洪抢险不仅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我们每个哈尔滨人保卫这座英雄城市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这座城市虽然很年轻,但已经遭遇了三次大洪水。日伪时期,哈尔滨人民遭受江水决堤、城市变泽国的灾难。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战胜了57年的大洪水。今年的洪水水位超过前两次,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卫这座城市。你再回去好好想想。我还是希望你能参加突击队,并且希望你能当这个队长。突击队明早六点在局里出发。你是棵好苗子,我希望你能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栋梁。”院长语重心长地说完这番话后,用力拍了拍桑卫东的肩膀。桑卫东的家住在道里区的江边,离单位并不远。由于抗洪抢险需要,除了抗洪车辆,路上见不到什么车。趁着夜色,桑卫东骑着自行车沿着友谊路往家走。白天刚下过一场急雨,地面上还到处是没有渗净的积水。桑卫东看到到处是军用卡车停在路边。很多临时换防下来的军人躺在铺着军用帆布的地上,疲惫不堪地酣睡着。这些军人很多都是20岁上下的孩子,一个个嘴角还是那种没有长出刚烈胡须的细茸毛。有的战士微张着嘴,打着沉重的鼾声。有的战士在嚼着面包,喝着矿泉水。一些热心市民和街道社区干部送来了热腾腾的包子和粥。
   这一路上,桑卫东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些年轻军人的奉献精神是多么可贵呀。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仅舍身犯险,而且不扰民。宁可睡在潮湿阴冷的地上,也不打扰地方上的同志。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呀!
   进得家门,见老妈和媳妇正在厨房忙乎着。媳妇见他开门进来,忙竖起食指在嘴边,轻嘘了一声,向里屋努努嘴。他知道孩子在里面睡觉呢,于是蹑手蹑脚地换好鞋。进屋了看了一眼熟睡的儿子,轻轻走出卧室,来到厨房。
   “饭热在锅里,你自己盛出来吃吧。”媳妇轻声说道。
   “你们俩这是忙乎啥呢?”
   “妈说抗洪战士太辛苦了,咱也帮不上啥忙,就给战士们烙大饼,煮茶鸡蛋,一会送给抗洪前线战士。”
   桑卫东走过去,想帮忙。媳妇给他推了出来说:“不用你。我们娘俩这就快弄完了,你快吃饭吧。”
   “卫东呀,一会你跟妈去给战士们送饭。你媳妇在家看孩子。”
   “好嘞。”
   在将两大三角兜烙饼和两大塑料袋茶鸡蛋送给街口部队后,娘俩边往回走边唠嗑。
   “卫东呀,你看这些战士多不容易呀,那么小,在家还都是孩子呢。可来这里抗洪,就得风里来雨里去,吃不好,睡不好,还有危险。”
   “是呀。他们真的太有奉献精神了。”桑卫东赞许地点着头,脑海里还是刚才妈妈给部队送吃的时的场景。那个年轻少尉的感谢,以及带着全体战士给他们娘俩敬军礼的场景,深深地刻在桑卫东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真是军民鱼水情呀,到什么时候都得靠咱们人民军队,靠咱们的子弟兵呀。”桑卫东这么想着,顺嘴也说出了这句内心的真实想法。
   “可不是嘛。但也不能光靠这些小战士呀,咱们作为这个城市的一员,也有一份责任的。妈今天带着你媳妇烙的这些饼、煮的这些茶鸡蛋,就是尽一份微薄之力。”
   “妈,我们今天开动员会,报名突击队了。”
   “你报了?”妈妈投来探询和期待的目光。
   “没有。”桑卫东惭愧地低下了头。
   “唉!你还是担心家里?担心我们老小?”虽然是月色暗淡的夏夜,桑卫东仍能感受到母亲失望的目光。
   “妈,我想好了。我明天就去参加抗洪突击队。”
   “好哇。妈支持你。”
   “妈,我们这次去的是王八坑。”
   “那里离万家水库不远了。当年,我和你爸就是在修建万家水库的工地上重逢的。在王八坑抗洪抢险,也是保卫咱哈尔滨,是保卫妈妈的老家——万家。希望你能像你爸爸一样,也在抗洪一线火线入党。”
   都快后半夜了,桑卫东还在和媳妇说着悄悄话。媳妇听说卫东要上抗洪一线做突击队员,而且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表现出非常的不舍,更多的是对卫东安全的担心。桑卫东知道媳妇担心自己,就没有把要去王八坑那种危险地方的安排告诉媳妇。他宽慰媳妇说,前线主要是军队在驻守,突击队的任务是配合部队同志,应该没有什么危险的。媳妇深明大义,知道抗洪是家国大事,很快就转过弯子,表示坚决支持,让卫东放心,自己一定照顾好妈,照顾好孩子,让卫东放心去抗洪。
   卫东感激地望着媳妇,紧紧把媳妇拥入怀中。小两口仿佛新婚妻子要送丈夫上前线一样,叽叽咕咕说了半宿话。最后,还是媳妇担心卫东觉不够睡、第二天吃不消,才强迫卫东关灯睡觉。
   早晨的阳光洒在市规划局的大院里,披红挂绿、挂着“热烈欢送抗洪抢险突击队奔赴前线”大条幅、整装待发的几辆大客车整齐地停在院里。全局参加突击队的同志们正在院里列队集合。局领导早早地就来到院里为大家送行。规划院的院长也早就到了,但他似乎在等什么人,不停地向外张望。一会,晨曦中,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男子快速驶入院里。
   “卫东,是桑卫东!”规划设计院办公室主任老黄高兴地向院长喊着。
   “院长,我来报到了。”桑卫东站在院长面前,敬了一个并不标准的军礼。
   “好!就等你了。希望你在这次抗洪抢险中迅速成长起来。”院长语重心长地说道。
   “院长,这是我昨晚写的入党申请书。请组织考验我。”
   “好!组织相信你一定能胜利完成这次抗洪抢险任务。”院长使劲握了握桑卫东的手。
   这时候,局长和副书记等局领导走了过来。局长对桑卫东说:“卫东同志,这次抗洪抢险,你们院是我局突击队的主力。局党委决定任命你为突击队队长。同时,局里党委孙副书记作为突击队的带队领导、前线总指挥,局办公室秘书小王做副队长。有什么事,你和小王就向孙书记汇报。”
   “报告领导,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完成好抗洪抢险任务,为规划人争光。”
   在王八坑大堤,桑卫东等突击队员与负责抗洪的部队一道,筑起了坚固的堤防。他们日夜守护在大堤上,白天顶烈日,夜晚轮换着睡帐篷。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百十斤重的沙包,压在这些常年坐机关、搞设计的年轻人身上,刚开始时,那真叫一个吃力呀。扛着沙包走路,晃晃悠悠,两腿仿佛灌了铅。但一周后,这些白面书生似的年轻人就晒得黝黑,也能像战士们那样扛起沙包健步上堤。
   在抗洪最艰难时期,洪水持续不退,堤坝长时间承受波浪冲淘,随时有垮塌和管涌的危险。在这种相持状态下,孙副书记带领大家召开抗洪前线临时党支部会,桑卫东也被邀请列席参加。孙副书记鼓励大家伙要咬紧牙关,坚持,坚持,再坚持。胜利往往是在再坚持一下中取得的。必要时,甚至要不惜流血牺牲。
   桑卫东知道党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暗下决心,一定要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不给死去的爸爸丢脸,不辜负老母的殷殷期望,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
   “下坎儿出现管涌。”随着一声喊,一群战士在一个排长带领下呼啦啦往下坎儿跑去。
   只见,在下坎儿的堤坝里侧,咕嘟嘟冒着浑浊的江水。先赶到的战士正在往里扔沙包。这时候,沙包有点供不上溜儿,管涌随时有加大的危险。
   “同志们,一排、二排去扛沙包,你们三个人跟我下去用身体堵口子。”那个年轻的排长大声指挥着,然后毫不犹豫地带着三个战士跳进水坑,使劲搬动一些先前扔到水里的沙包往冒水的地方推堵。水很快没到这几个军人的腰,有的地方甚至没到战士胸部。
   桑卫东被眼前这些舍生忘死的战士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震撼了。他对突击队员呼喊道:“快去运沙包!”然后,自己纵身一跃,也跳入管涌坑中。霎时,水一下子就没了桑卫东的大半身。尽管桑卫东不会水,但这时他已经不再考虑会不会水,也不再纠结大学生张华的死值不值得,更顾不上思忖父亲当年救落水儿童而死是否是一种不理智的英雄主义的问题。他只想着赶紧堵住管涌口,决不能让管涌再扩大,誓死护住大堤,保卫家乡,保卫哈尔滨,保卫父老乡亲。
   桑卫东也学着那个排长的样,将沙包往管涌口搬动。这些沙包本就十分沉重,再浸满了水,那更是有千斤重的感觉。但也不知桑卫东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大力气,只见他费力地抓起一个沙包,半搬半推地将沙包堵在管涌处。
   一个,两个,三个……桑卫东不知道自己挪动了几个沙包,他只知道一定要与洪水抢时间,争速度,用共产党人的强大意志战胜洪魔。这时,他已经意识不到自己其实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甚至连预备党员都不是。他仿佛看到父亲当年在57年大洪水时奋战在抗洪前线的身影。
   桑卫东爸爸去世时,他才2岁,对爸爸的印象就是家里泛黄相片上的形象。但他恍惚看到父亲在和自己并肩抗击洪水。
   “爸爸!”桑卫东想喊,但他觉得自己一阵眩晕,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卫东!卫东!”当桑卫东睁开双眼时,他看到的是战士们和队友们热切的目光和焦急的呼唤。
   “你可醒了!卫东。”孙副书记守在自己的旁边,握着自己的手不停地摇着。
   桑卫东想起来,自己是跳到管涌口去堵口子了,后来干着干着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孙书记,我这是在哪儿?管涌堵住了吗?”桑卫东急切地问,挣扎着要起来。
   “别动,好好休息。你可把我们吓死了。”孙副书记心疼地按住桑卫东。
   “管涌堵住了吗?”桑卫东还是惦念着管涌是否堵上。
   “放心吧,卫东同志,管涌口被你和战士们的奋不顾身给征服了。”
   “那我没有给组织丢脸吧?我经受住组织考验了吗?”
   “卫东同志,你表现得非常英勇无畏,完全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局抗洪抢险突击队临时党支部决定批准你为中共预备党员,我和王副队长做你的入党介绍人。”
   桑卫东的眼角流下兴奋和激动的热泪。
   “孙书记,部队首长来看望卫东同志来了。”突击队的王副队长说道。
   “快请。”孙副书记忙站起身。
   “不用请了。我们不请自来了。哈哈。”军队的刘政委已经大步跨进帐篷。
   桑卫东挣扎着还想坐起来。
   刘政委一把按住桑卫东道:“别动!桑卫东同志。你是好样的!虽然你没有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锻炼过,但你和战士们一样,都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谢谢首长。我做得还很不够。”
   刘政委转身握住孙副书记的手,动情地说:“感谢地方同志对我们军队的大力支持。”
   孙副书记激动地说:“哪里,哪里,还要感谢人民军队保家卫国!没有军人,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呀。”
   “孙书记,你们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干部。我们希望能跟贵局结成军民共建对子。”
   “欢迎!欢迎!求之不得呀。”孙副书记兴奋地握紧刘政委孔武有力的大手。
   “对了,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刚刚接到松花江抗洪抢险总指挥部的电话通知,洪水开始退却了。”
   “好哇!太好了!”人们一片欢腾。
   “同志们!洪魔在我们共产党人坚强意志面前,必然要败退。不过,洪水的退却也要有个过程,我们千万不要松懈,不要掉以轻心,要戒骄戒躁,坚持最后五分钟。胜利终究是属于我们的,是属于中国人民的,是属于我们坚强的共产党人的!大家看,东方已经破晓了,我们胜利在望了!”刘政委挥动着大手,为人们鼓着劲。
   桑卫东和大家一起,顺着刘政委的手指方向,看到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

共 1500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丹心映松江》这篇小说的书写背景是哈尔滨有史记录以来的三次洪灾。1932年,1957年,1998年对于哈尔滨来说,是洪灾肆虐的三个年份。1932年的鞋匠老桑遭遇哈尔滨洪灾和灾后的霍乱大疫,他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儿子栓子一路逃难,在万家屯遇到了善良的闫家于氏一家。守寡的于氏不顾养育孩子的重担,倾其所有地给予桑家父子新生。这也埋下了这两家人日后重逢的伏笔。1958年的春天,在1957年大洪水之后,万家屯来了一批建设大军。桑解放和闫芳在工地艰苦的劳动中,互生好感,组建家庭。1998年六月的洪灾中,桑解放的儿子桑卫东正当年,他虽成科研人才,却无意上堤抢险,在母亲闫芳和妻子的支持下,在抗洪一线的子弟兵的震撼下,他勇敢地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线,勇上一线,在肆虐的洪灾中,实现了人性的升华。鞋匠老桑,鞋厂工人桑解放,规划设计院的桑工桑卫东,桑家三代人,颗颗红心向党,诠释了普通哈尔滨人的高尚品格,苦难造就平凡英雄,小说用三个篇章书写了一部抗洪史歌,丹心映松江,让人振奋,鼓舞,当属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802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7-31 17:16:04
  哈尔滨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抗洪纪念碑,我一直有所耳闻,却不知道为何由来。今日有缘看到老师的文章,才知道原来如此,此时正值汛期,我们生活的城市也正在经历暴雨的侵袭,水火无情人有情,真的是让人钦佩,敬仰!祝福!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3-08-02 16:24:5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