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旗舰义航九十年(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旗舰义航九十年(散文)


作者:峨嵋岭 童生,744.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83发表时间:2023-10-08 07:04:22


   有一回,师母打了老物理,学生哈哈地笑话他,老物理就给这伙憨憨讲“打架不还手”的物理学原理——她给咱一公斤的一个作用力,咱那受力点上同样给她一公斤的一个反作用力,二力对消,就不存在吃亏与沾光的问题了。可惜你们师母不会算账,她打咱的时候要用力捏紧拳头,同时用力提起,再用力砸下去,在完成这个力的运动的过程中就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力,所以,她打得越多就越吃亏,咱挨的越多就越沾光,此物理学原理——“你都不懂。”
   学生们觉得老物理很美,与邵、关、郑蕃产生一种对立的美,反差的美,拖泥带水的美。
   一天夜里,月光如水,与学生坐在操场打扑克,学生赖他,他赖学生,赖来赖去打起来啦,师生们在操场打得打滚,学生说你打吧,打得越多越吃亏,老物理这才想起他那“打架不还手”的物理学原理。睡在地上,对着夜空,双眼呈现出深邃的朦胧:
   “我发现扑克是历法的缩影,不信你都算一算。54张扑克牌中有52张是正牌,对吗?而一年正好是52个星期天;大、小王是两张副牌,咱将大王指太阳,小王指月亮。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用桃、心、梅、方来表示,咱可将红心、方块代表白天,黑桃、梅花代表黑夜。每一季是13个星期,牌中每一个花色正好是13张;一季度是91天,13张牌的点数之和却是91;四种花色点数加起来再加上小王的一点是365,若再加上大王的一点那正好就是闰年的天数。扑克中的J、Q、K共有12张,既表示一年有12个月,又表示太阳在一年中经过12个星座”——老物理讲扑克,告诉学生要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悟出真谛。扑克牌是释迦牟尼第十二世徒南无智慧胜佛创造的一项科研成果,应颁诺贝尔奖才对。
   那一夜,风静月明,他周围坐了很多学生,都把双眼睁得圆圆的。校长王廷玮说老物理带了一窝土猪,却不料这窝土猪里拱出一个人物——王永庆,他考进北京大学物理系,大家羡慕不已,老物理说:“王永庆算个屁,下一茬,我送他一群去!”
   而数学老师郝体元比老物理还美,美就美在脸黑、汉高、心直、讲话结巴——严重结巴,与老物理吵架他老吃亏,老物理就老欺负他。800度眼镜一摘就瞎啦,那镜片比茶杯底儿还厚一层——乃是河北师院高级讲师,社会上都唤他“老郝”,那老郝能算透天地,那老赫知道天有多高,那老郝知道地有多厚。
   五金厂买回一台英国机器,技术员算不透,转不成,到太原请来高手,高手还是算不透,转不成,后来请老郝,老郝说:“这这这……有球算算算头”,拿三片树叶在手里倒几倒,倒出一个数据来,定准标尺,电闸一开,机器飞转,老郝扬名。站在讲台上却是茶壶里头倒扁食,肚里有货,倒不出来,只好唱——郝老师“唱数学”独成一景。前襟和袖口上常搽了粉笔沫,白白的,像演员。他痴迷数学,如入深渊,思维高度集中,活生生的屈泥坑第二。衣服上的扣子和扣门一般不对号入座,常实行“差额投票”。白衬衫的白领子和黑外衣的黑领子一般不按程序排列,白衬衫的白领角像银色的矛头一样常从黑的里面露出来,顶住腮膀子,显得锋芒外露。他又“画妆”好了,粉抹登台,今天唱的却是武戏——
   拍!把数学课本往讲台上一摔,讲台上的粉笔沫如旋风卷起:
   “这书编编编的是狗狗狗……屁!把它改改改……这一窝编书的啥水水水平!太太……太……太太……太差啦!”令同学们惊掉了下巴,他推一推快要掉了的眼镜,黑脸因愤怒而胀地紫红。
   原来几何中的点、线、面是三个原始概念,只能描述,不下定义,而教课书中给直线下定义,这是科学性的错误。1968年郝老师曾任山西省中学数学教科书审查组组长。编书的没有教书的本事大,那一窝编书的都在郝老师的肚囊里头装着哩,所以郝老师会“踩题”,像河里踩鳖,一踩就准。有一回,咬了脚。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郝老师踩了16道题,油印200份,发给他的学生们:“只要你们把我这16道题给我弄弄弄会,大大大学就有你的份。”果然,高考5道题就有4道让郝老师踩住了,而且踩得一字不差——“一字不差,你看蝎虎吗”,社会上传开了这句话。郝老师说:“高考前,让学生吃几顿偏偏偏饭就行啦”。
   1978年,高考的前一夜,“一字不差”在校院的林子里拉了500瓦灯泡,贪吃偏饭的学生黑压压挤了半院,听“老道”讲经,讲的是“如何利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余数定理”,告诉众徒:“这道题必必必须给我弄弄弄会!”这天晚上弄弄弄了5道题,第二天的高考试卷上才仅仅出了3道,而且这一回不是“一字不差”——“那是给咬咬咬了脚指头”,“一字不差”的美名给取掉啦。闻中老郝成神仙啦,闻喜人开始神话郝体元,说:“这个老郝不是人”;问:那是啥?答:“他是天上一位神”;问:什么神?答:“灯头朝下灵鼋出”;问:出来干啥?答:“兴风作浪在闻喜”——原来那是通天河里的老鳖复生啦,果然,他的学生卫丽霞考进北京大学,王吉堂考进南开大学,一下考了13个。闻中老郝踩题踩出名堂啦,遂得绰号“踩题郝”,晋南人把“郝”发音“鹤”,外县人以为是“踩题鹤”,原来不是鹤,是个土老雕,但人们还是叫他“踩题鹤”,外县人请老鹤踩,老鹤不踩,说是怕咬脚脚脚指头,外县人就说老鹤思想有问题,不大公无私,让他学毛主席语录。语录是语录,不踩还是不不不……踩!
   课余时间教“鬼谷算”:
   “有公鸡一只值5钱,母鸡一只值3钱,雏鸡3只值一钱,用百钱买百鸡,问公、母、雏鸡各多少?”学生不会算,老鹤就“猴”在树下,拿几片树叶倒几倒,再倒几倒,倒出来啦,学生个个惊呼:噢,原来这么简单。
   又出题啦——物不知数:
   “3个3个地数,最后剩两个;5个5个地数,最后剩3个;7个7个地数,最后剩2个。请问同学们,这批货共有多少个?”
   大家正在算,当——,当——,当——,上课的钟声敲响了,邵璧华走上讲台讲文学,讲的是唐边塞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深夜不过女墙来
  
   “深夜不过女墙来。这个‘女’,指的是什么?”
   同学们答:“深夜啦,你翻过女生的墙来干什么?”
   全教室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女者,小也,此孔子曰。女墙就是城墙上的小墙,也叫城垛子”。
   他在黑板上画出长城:
   “这个‘女’只用了女字中的一部分意思,是孔子引伸出来的那一部分意思,这一部分意思直引伸到今天的建筑学领域里,如今楼房预制板前后挑檐上的小翻檐仍叫‘女儿墙’”。
   是夜,邵璧华备课《鸿门宴》——
   刘邦、项羽联合破秦,曰:“先入咸阳者王”。刘邦先。项羽怒。时刘弱项强。
   刘遂结项伯为亲,言无意称王,这是一场误会。
   项伯劝沛公刘邦亲到鸿门说明此事,不要因此产生矛盾。
   入席,范增召项庄曰“杀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情况危急,不料亲家项伯亦拔剑起舞,翼蔽沛公。刘以上茅厕为由召樊哙出,项王使陈平紧跟其后监控。刘命张良向项王周旋:度我回到军营后,方向项王辞谢,并将我的礼物白璧一双献给项王,玉斗一双,敬给亚父……
   邵璧华每读至此,觉得不通。沛公只招樊哙出而未招张良,如何向张交待这番话?“沛公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鸿门宴上说明情况后,项已无杀刘之意,所以不会派陈随后监控,只是刘去茅厕许久不归,这才使陈召其入席,意在吃酒,此项王诚意,所以沛公刚出,命陈平监控而召,于情于理于文章皆不通。刘说“今者出,未辞也”,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于是遂去”一词在樊哙辨析之后更是不通。应在给张良交待完如何周旋的话之后“于是遂去”。
   看来《鸿门宴》多有错舛,邵璧华想改太史公的《鸿门宴》了,但又不敢下手。
   《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两千余年而无一人指出瑕疵,建国以来,教育部将此文选入中学生课本,一代一代当范文鉴赏研读,邵璧华是否太狂妄了?
   那时候,学校属宣传部分管,山西省委宣传部一行人来闻中视察工作,学校安排听邵璧华的语文课,邵老师遂讲授他改正过的《鸿门宴》,在黑板上将改过的词句用“括号”括起来,以便与原文区别——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张良)、樊哙出。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操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意,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上,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入军中,公乃入。”于是遂去。)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
   再说太史公的文笔也不凝炼,最后一句应删为“沛公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之,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因古人书字于竹签,所以惜墨如金,能少一字是不该多出一字的,此形成古文风格之一、本色之一、文体之一。这样一删,方见古风。
   “张良曰:谨诺”亦可删去。此处不必写他“谨诺”,他无言语就是以默认的方式领命了。在项王的军营里谈逃跑的事,心领神会比语言传达会更好。
   邵璧华一改《鸿门宴》,用他那徽语缓缓道出,那锦绣华章里蕴藏的碧月韶华,恣意横行,端的是灵光闪闪。宣传部听遍山西省各中学的语文课,如此篡改《史记》者天下还是第一回。那讲课的艺术,那板书的漂亮,那才子的仪表,那徽南的语调,真是一种享受啊,于文静之中蕴藏着野气,端的是剑胆琴心,沉浸在美的海洋中。宣传部一下痴听了一周十三课,此后通知康中、运中、洪洞等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都来听“邵氏课”——闻中成了培训老师的“晋南师范学院”。
   1963年,闻喜县得到一个“调资指标”,这个指标可以向上浮动7块钱工资。7块钱……多大的一块肥肉啊,巨大的诱惑使全县吃皇粮的人士垂涎三尺,因此,争夺这个“指标”的实力派们开始暗暗用功,渐渐升级,最后升到县委书记王景康的案头上。
   王问:“闻中有个邵璧华?”对曰:“对,是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的,可惜是个右派分子。”
   杨月升说:“这个右派分子有才有胆,敢改太史公的《鸿门宴》”。
   王景康听得此言,说:“这比司马迁还有本事。”大手在案上一拍:“是人才,就重用,提!”
   从此,邵璧华的工资加了7块钱。这对每个月只能挣“二百六十五毛大钱”的吃皇粮的人来说真是眼红眼热啊——这不光是7块钱的问题,邵璧华好激动。有人唤他“小财主”,有人称他“小地主”,吓得他捂住口袋不敢“露富”,口口声声感谢毛主席。邵璧华像一轮明月缓缓升起,那璧月韶华,洒向闻中校院,使闻中呈现出一派和谐朦胧的美,他若静坐在梧桐树的林子里,全如一羽洁白的和平鸽,透出一股君子气;全如一只金凤凰,浑身上下,流光溢彩。运城地区教育局发起汉语言大演讲,一番角逐,捧出“四大美人”,闻喜的和平鸽金凤凰名列四美第二,河东演讲家景克宁占了鳌头……这时的闻中如七月的银河,群星争辉,各放光华,天琴座、天熊座、天豹座、天鹰座、金牛座、北斗星、南斗星……星移斗转,恰似汉张衡的浑天仪,运转在那碧蓝深邃的天幕上……凤凰展翅,鹤立群鸡,三尺杏坛,风云会际,一根教鞭,驾驭着知识的马群,浩浩荡荡,从天幕的这一端流到天幕的另一端……张淑玉、卫和笙、李杰、袁熙周、张光宇、柴廷监、杨吉祥、裴中科、梁甲三以及人称“活字典”的范田夫;北师大的华月霞、北师大的徐承希以及张年言、李广林、王肇孝、李向远、苏刚峰、张可达、杨培、王崇仁……这批大学本科生以及当过日本翻译官的张季然……人人试慧剑,个个运元神,广运慈悲舟楫,普渡学海群生,碧眼方瞳,心有灵犀,拨云探路,往佛山行进……这时的闻中强盛得犹如金字塔一般无与伦比,那金字塔的顶端,红鹤浴火,闪闪涌动……闻中出现了阿拉丁神灯……
   词曰: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轻轻一点就到。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忽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鹃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这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那赵、王、杨月升不动声色,踏星布斗,收取天地灵气、日月精华,闻喜中学这艘大船在大雾朦胧之中将大锚拔上甲板,涡轮开始暗动,不用鸣笛,悄然起航……

共 79997 字 1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16
转到
【编者按】闻中全称闻喜中学,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其前身为赫赫有名的香山书院,是辛亥革命后山西省第一批成立的县立中学。在历史的长河中,闻喜中学独领河东教育风骚,孕育了民主主义思想,培育了大批革命精英。文章以时间为序,从闻中最初的繁荣开始,到闻中遭受磨难和闻中再次繁荣着笔,以及闻中在四清、文革之后,逐渐恢复元气,再到后来扩建教室、操场、宿舍,千方百计留住优秀教师等一系列措施,历经九十年巨变,最终成为众人眼中最闪耀的明星学校。一篇语言优美,结构紧奏,主题突出的长篇散文,值得反复阅读。为作者的文学素养点赞,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10-08 07:19:37
  老师一定费了很多心血,才能写出这篇大作。文中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化色彩十足,读起来很有画面感。在细细的阅读中,总能感受到哲理般的深意。佩服老师的才气和专业水平,拜读佳作,受益匪浅。向老师学习,敬茶,祝老师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峨嵋岭        2023-10-08 07:46:42
  芹芹森先生,我这篇有粗又长的笨家伙,您能耐着性子看完就不容易,您的点评皆能点到文章的细微处,可见您对编辑工作认真和负责的态度,江山文学有您这样即认真负责又才华横溢的编辑,说明江山老板慧眼识人,如此发展,江山社稷,必然发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