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古韵今弹】四十年来一盏茶(纪实散文)

精品 【古韵今弹】四十年来一盏茶(纪实散文)


作者:我是朱颜改 秀才,1670.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65发表时间:2018-03-05 08:40:41
摘要:记录一个时代一群人的成长历程。


   窗外的丹桂开了,金红色的小碎花攒在枝桠间,香得让人丢了魂。
   来吧,请你喝一杯桂花茶。
   香眼期的桂花将开未开,泡茶最适宜。摘一捧新鲜丹桂,洗净放到玻璃杯中,注入沸水,盖上杯盖,然后耐心等待……泡一杯花茶不需要多久。在等待的这段时间,我想和你唠嗑一点往事。
   回溯一段人生旅途,我们总是缅怀和感发交织;成熟后的自己参与往事再现,总会多了些自省和感悟,我要唠嗑的是这个时代里的一群人的故事,人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故事也没有虚构的浪漫情节,多少有点沉重乏味。
   大脑会根据自己的喜恶,自动筛选信息缩放细节,我记忆中的往事必然会残缺变形;再加上时间跨度将近三十年,记忆都成了断章零草,复原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我只能尽可能客观还原。
  
   第一章
   (一)
   就从1990年说起吧!
   这并不是美好的开端,很多年里我都回避相关的记忆。从这儿起头,是因为我们的青春就是从这里启程:懵懂、混乱、焦灼、无聊、困惑,茫然、空虚……都集聚酝酿,准备爆发。
   那年我15岁,就读于省石化厅技校。我名义是“就读”,实际是混。
   学校是由几家企业发起联办的董事会制学校,由江淮磷矿代管,后由省石化厅收管,生源主要是工矿委培生,同时也面向社会少量招生。
   校园位于破旧脏乱的矿区,一栋三层教学楼、两栋简易学生宿舍楼、七拼八凑成的教师宿舍、一个水泥篮球场、两条高低不平的石子路就是学校的全部硬件设施。那是我见过的最简陋的中等职业学校,毫无规划可言,感觉是办学者随便找个废弃场地,利用废弃房舍,将就着办的学校,可能只有课桌板凳和黑板是为办学专门准备的。
   事实上学校也的确是仓促上马。84年首次招生时,学校只有一栋平房,连教学楼宿舍楼都没有,学生只能住在附近江淮磷矿的招待所,随着年级增加,磷矿电影院后面的化妆间还住过两个班的男生。
   1984年,老百姓刚刚能吃饱饭,国力贫弱,教育投入必然严重不足,所以只能委屈师生,因陋就简办学。等到我入学的时候,校园虽然简陋,但学生有上课住宿的地方。
   估计所有的师生初到学校都会满心失望。第一次看见荒山秃岭破楼烂路,我自然也失望懊恼。更让我失望懊恼的是,中学时我也算成绩出众,最后却流落到技工学校成了一名技校生,而肇事者就是我那个读书读傻了却又刚愎自用的老爸。教育局招生办主任听说要让我去读技校,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看着我的分数单,长叹一声对父亲说:“你就准备后悔吧!”
   父亲的决定断绝了我带着白帽子穿着白大褂在本地最好医院笑眯眯地给病人打针的可能;还断绝了我上重点高中成为一名大学生的可能。这只是直接可见的影响,还有更多负面影响还潜伏在未来,有的可以预见,有的还难以预见。其后很多年,招生办主任只要遇见父亲,就要数落一番:“小丫头一表人才,硬是被你糟掉了!”直到听说我通过自学扭转人生,他的数落才变成:“小丫头一表人才,差点被你糟掉了!”
   另一名女同学也有类似的经历。我的小名叫“阿荣”,她的名字里有个飞字,我就叫她“阿飞”(阿飞在江淮方言里是痞子的意思),一叫就是几十年,她也从拒绝到慢慢接受了。阿飞已经在重点高中上了两个星期课,最终还是在父母的劝说利诱外加恐吓中退了学,和我上了同一所学校,学了同一个专业,进了同一个班级,住在同一间寝室,成为班里为数不多的社招生中的两个。
   两个父亲的理由如同克隆:“技校毕业就能分配工作!”“女孩子有个工作就行了,还能指望女孩子做什么?”“女生不比男生,到了高中成绩就会掉下来!”“上高中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我怀疑他们说话的语气和表情也是克隆的。
   身为女孩,技校自然是首选,若是男孩,技校必然是末选。即便如此,城镇户籍的女孩也比农家女孩的命运好许多。当年农村中学男女生比例在4:1左右,大多数农村女孩认得几个字后,就辍学回家干农活了。父母用牺牲她们未来的方式保障男孩读书,还要给女孩子洗脑:“不是偏心!是因为女孩没男孩头脑灵活,学不好!”
   人会寻找各种借口掩盖难以启齿的动机。借口荒谬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支持自己就是真理。而这些被洗脑的女孩子要在读过很多书,经历过很多事情,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后,才能够重新鉴别那些洗脑的言论,然后逐一破除,否则她们一生都会生活在魔咒中却浑然不觉。
   若干年后,只要看见关于在校男生和女生学习状况的调查,我都送给父亲看。可惜,等到我的女儿上高中了,我爸唱的还是老调调。我不由气结,知道争辩再没意义了,于是直接拒绝:“别对她进行不良的心理暗示!你说了也不算,我不会听的!"我的性情柔缓,但在女儿成长的问题上,我的态度却格外强硬,绝不让别人随心所欲评判干涉控制她,除非能拿出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可是当年,再借一个胆我也不敢,不敢抗辩让父亲更坚信那套荒谬的认知。
   开学了,我无精打采地跟着父亲去技校报道。在省长途汽车站我遇见了阿飞,我们没说话,只是互相交流了探问的眼神。
   除了几个社招生,其余的同学都是各地化肥厂化工厂的委培生。他们多是职工子弟,属于子承父业。部分委培生来自其它家庭,他们的父母动用关系,争取到某厂的委培名额。委培生生源五花八门,有不想读书的初中生,落榜的高中生,辍学多年的社会闲散人员,甚至还有声名狼藉的地痞流氓……最终,技校成了藏污纳垢的代名词。
   说今生无悔只是自我安慰,有时候生活是狭窄的一道缝隙,我们没有选择的机会。我因为考试发挥失常,被三分拒绝在统招中专外,又被父亲的三观拒绝在重点高中外,再被三千块钱拒绝在委培中专外,除了上技校,我也无路可走。
   (二)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安徽省化学矿山学校,这是一所中专学校,隶属于省教委,和我就读的技工学校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学校没有大门,只有门垛,左边挂着安徽省化学矿山学校的牌子,右边挂着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厅技工学校的牌子。两块牌子白底黑字,陈旧不堪,蒙着厚厚的灰尘。听说牌子是江淮磷矿的一名职工所写,那个人能写会画很有才华,可惜德不配才,因为涉嫌播放淫秽录像被公安机关追查,他逃往异乡,至今不知所终。
   大门没大门样,两块牌子又太不起眼,两个学校、十来个班级、几百号学生,除了开学报道的那天仔细看过这两块牌子,然后就再也没看过了,只有阳光风雨不厌其烦地将它们擦来擦去。
   两所学校共用同一座教学楼,共用一处宿舍,共用领导班子,共用管理制度,还共用部分教师。很多人以为这是一所学校,就连附近的磷矿职工子弟学校的老师都不太明白,为了帮助他们搞清楚情况,我还费了半天口舌。
   中专学生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统招生,是各县市初中生里的学霸,智商碾压一群人。那个年代,考中专的难度不亚于今天的学生考985和211。听说中专班的一名学霸和老师犯拧了,口出狂言:“就你那智商,不配教我!”少年不知天高地厚,还没成为牛人,到先有了牛气!不过,敢口出狂言的人多少都有点底气。也许是讹传,说故事的人始终没告诉我谁是原创,所以我只能将其当作学霸存在的疑似证据处理。
   我认识的一些同学则是现实证据,我初中同学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十五名,庐江的一名同学中考成绩全县第二……都是标准学霸。
   统招中专生多是农家和城镇平民子弟。很多年后,有同学说自己生于农村,饱尝生活的艰难,痛心于家人贫穷卑微,少年心性要强,所以拼命努力想出人头地,当年中专的学费每年100块钱左右,可以转非农户口,还包分配工作,就成为想跳出农门的自己的首选。
   城镇平民子女读中专,多是因为家人缺乏远见,想用短平快的方式获得一份工作。我的同学本想上高中考大学,可是家人要求他读中专,他服从了;填写志愿书时,亲戚说这个学校录取分数线高,专业肯定好,于是他就报这个学校。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和阅历的时候,只能放弃自己的意志或者服从别人的意志。
   还有一部分中专生是委培生。他们的中考成绩在中专统招分数线下。和学霸相比,他们的成绩虽然次了一点,但也能算学优。需要托关系找人,额外多交部分委培费用。这批学生毕业后哪个地方来,回哪个地方去,家庭背景雄厚的学生例外。
   除了成绩差距,两个学校的学生身份也不一样。技校学生毕业分配,身份是工人,无法提拔,即便勉强提拔,也是“以工待干”,不能享受干部的全部待遇。中专学生毕业后身份是干部,即便去工厂搞操作维修,但将来可以提拔,所以前途更光明。当年我还年少,还没明白身份意味着什么,只知道从智力、态度、专注力等方面去评价同学。
   去学校报道的那天,刚进学校就和中学同学迎面碰上,他站住腼腆地笑着和我打招呼。他乡遇故人,本应该高兴,可是我却疑惑不止,因为我已经从初中化学老师处了解到班级里几名学优生的中考情况。我问他怎么在这里,他说自己考到学校的中专班。我羞愧难当,转过身眼泪就掉下来了。我爸见我哭了,以为我嫌学校条件差,还安慰我:“条件的确不好,坚持一下。”
   本来不想把中专学生当作校友,因为本来就不是一个学校的。再说,我脆弱的自尊也不允许自己仰视巴结精英,和他们套近乎拉关系。然而多年后重见时,他们一口一声地叫我同学或者学姐、学妹,我乘机顺势推倒为掩饰自卑建起的柏林墙,亲热地回应他们,于是同学就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实。
   (三)
   两所学校是国家为实现工业化召集劳动力的地方,学生在这里做一点简单的机电、机械、化工工艺专业培训,再输入国营企业(改制后叫国有企业)上班。
   了解一群人比了解一个人要简单得多。前者需要抓住无数幽微细节,没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敏感、足够的阅历就无法做到,而了解一群人只要大致了解他们的共性就够了。
   校园里的几百人来校原因各异,家庭出生有别,形体有高矮胖瘦,相貌有妍媸美丑,智商有高低,品性有良莠,才能有差别,思想观念经常尖锐对立,认知见解往往南辕北辙……没有相同的两个人。他们就像不同品种桂花一样,乍看都彼此相似,细看则朵朵不同。丹桂红若丹霞,金桂色泽金黄,银桂如乳白的月光。即便同一品种的花也有花朵大小、色彩深浅、花香浓淡的差异。但他们都是年轻人,血液里都激荡着热腾腾的难以抑制的生命力,这是他们的共性。
   中专班同学和技工班同学都到齐了,该出场的人物已经全部出场,不管我们熟稔或者陌生,都是我唠嗑的往事的主人公,一个都不能少。
  
   第二章
   (一)
   桂花入馔自有别样风味,比如说桂花糖、桂花糕、桂花藕。干桂花尚且如此,新鲜桂花岂不更加香甜细腻?直到我亲自尝了,才知道新鲜桂花苦涩粗糙,难以下咽。不信,你可以摘几朵尝尝。
   这是因为新鲜桂花含有单宁酸的缘故。很多未成熟的水果蔬菜都含有单宁酸,会随着瓜果成熟逐渐降解。这是我几年前百度搜索出的答案。
   单宁酸是重要的医药和化工原料,我已经记不得有机化学老师是否说过单宁酸。她上课时经常跳过一些章节,因为“讲给你们听,你们也不懂”。有时候她也会随口问:“听懂了没有?”没睡着的学生就会懒洋洋地拉长声调回答:“我们不懂——”女老师好脾气地说:“不要紧,你们不懂也不要紧。”
   另一个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女老师可没这么好的脾气,学生听不听、会不会她根本不关心,只要别干扰课堂,让她冷冰冰独白就行了。某天,我不想听转化塔、造气炉、冷凝器……就跑去思接千载魂游三界,她忽然拍案大骂:“你们这些渣滓!”鱼出一湾,鳖出一滩,全班级同学自然都包括在内。我吃了一惊,立刻魂归课堂,然而我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只能茫然地看着那张生气的脸。
   你独白你的,我们玩我们的,师生之间心照不宣维持着疏远的和平不是很好么?嗅觉灵敏的女同学说是因为班里的男生看她的眼神有问题。下课后,几个男生吹着口哨摇头摆尾从她身旁边晃过,几个女生低下头,捂着嘴巴,吃吃笑着交换诡秘的眼神。
   我喜欢女老师的艳若桃李,但不喜欢她的冷若冰霜,更不喜欢那些口哨和吃吃的笑声,却又说不出原因。多年后想起往事,我猜测女老师并非天生冷若冰霜,而是情非得已。
   当年学校正处于扩张阶段,学生、班级、专业、科目都在增加,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因为没有专业教师,90电气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居然只上了三分之一。学校每年都会分配进一批新老师。当年大中专生毕业分配工作,如果没有关系,分配到理想的单位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即便如此,毕业分配也比此前的顶替制度公平公正,顶替相当于世袭,只是换了个叫法罢了。老师们没有赶上机关企事业单位逢进必考的时代,要不然就能凭借自身实力努力争取理想的职业和岗位。

共 42661 字 9 页 首页1234...9
转到
【编者按】人生犹如一杯桂花茶,初试水的生涩、不安、烦躁、漂浮,再到几番浮沉、滚打、吸收、沉淀、安静地躺在杯底,何其像人的命运啊!作者用一杯桂花茶来作为全文的线索,给文章定了一种安静闲适的基调,虽不是环环紧扣,但读来舒服,如与友人促膝长谈,四十年来许多的事,学校生涯里思想上的焦躁与行为上的别扭,工作后的隐忍与整体大时代命运与个体命运的争斗,这些疼痛、磨砺的成长过程都在一次品茗中悄悄进行,让作者更冷静更从容地去一一分解曾经的生活,一个人的生活,一群人的生活,一个时代人的生活。把生活中的琐事写精彩不容易,写出真知灼见更不容易,这篇文章做到了,其中许多优秀的句子,读来让人沉思,让人感同身受。【编辑:叶舞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30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8-03-05 08:48:43
  很不好意思,这么长时间的编辑
   这篇文章要静心品读,才能体会文章的味道.我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差不多历时半年,我用了三天编辑,作者在于精益求精与自己的作品,而我是不容错过每一句,很多文章情节上会让你紧逼故事的结局,而这篇文章处处都会让你回味。就像喝一杯茶,不紧不慢,是要让你有最安静的时间最闲适的心情去品读,否则你会感觉亵渎了作者的心情,文章的况味。这不是借口,这是真心体会。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我是朱颜改        2018-03-05 10:01:07
  谢谢叶舞风用心良苦地编辑。
回复1 楼        文友:我是朱颜改        2018-03-05 10:04:46
  谢谢叶子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8-03-05 08:51:27
  编辑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一直把精彩的句子和那个时代共同的感受在群里与大家共赏,这是一个舒服的过程,有些阅读在于你是一种享受,编辑到这样的文章,难以掩饰的欣喜。只怕这样的文章不多得。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3 楼        文友:叶舞风        2018-03-05 09:17:54
  这篇文章涉及面很广,只恨我能力不够,不能一言概之。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4 楼        文友:水之梦        2018-03-06 19:24:11
  我终于又一次见识了“真实”的美,把真实的过往和真实的心理真实地摆出来,真实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感。
   喜欢这种文字,描写感受和道理多于描写事实,这是一种理性的成熟,人情练达,一切信手拈来,读着很是熨帖。
   问好作者。
在美面前,万物平等。
5 楼        文友:流影        2018-03-08 15:49:26
  这么好的文章咋没获精呢?期待中。。。
撞倒南墙继续走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