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古桥望(小说)

编辑推荐 【丹枫】古桥望(小说)


作者:三王爷 布衣,386.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11发表时间:2018-07-29 23:45:52

【丹枫】古桥望(小说)
   一
   “他”是指米龙和米虎弟兄俩,“他娘”是他们的大娘——米兰氏。兰思媚嫁给了弟兄俩的大伯米满仓。故称米兰氏。
   新中国以前,封建统治,男尊女卑,女性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仅从对她们的称谓上就能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姓洪的嫁给姓西的,叫西洪氏,可不是“西红柿”,而且姓西的不多,很少见,如西门豹。姓苟的嫁给姓朱的,叫朱苟氏,可不是“猪狗屎”……
   兰思媚嫁给了米满仓,故而称为米兰氏,一听会让人想起花木兰来,但米兰氏可不是那个巾帼英雄花木兰。不过发生在米兰氏身上的故事,同样很传奇。故事就发生在木氏弟兄“他娘的……”兰思媚身上。
   2014年,霜降,豫中腹地,古桥镇。
   时令已近入冬,天气已初现寒冷。“草木摇落兮露为霜,秋风萧瑟兮天气凉”。霜降过后,天气转冷。
   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经过了春天的尽情灿烂,夏日的恣意繁盛,秋季的黯淡收场,已在初冬的无情的冷霜的鞭驱下,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地最终残败谢幕了。
   “……悢西园,落红难缀……点点是离人泪。”
   今年已是九十三岁高龄的米兰氏,躬着瘦小的单薄的身子,站在古桥桥头一侧的高高的桥楼上,迎着冷冽的北风,默默地向北方的许都城眺望着。
   她满头的银丝,凌乱地随风荡着,那双乞盼的睛,虽经近一个世纪风霜雨雪的吹打、折磨、摧残,却依然有神而又饱含着无限的希望。
   她也如初冬的残红,用衰败的躯体与冷若冰霜的严冬,无惧无畏地对抗着这世间的冷寒。这是对不公的命运的声讨和泣泪控诉!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表白!
   这样的习惯,她从民国三十八(1949年初冬)年至今,已经保持了近六十多年。她那弱小的身体、着一袭浓烈的大红,尤如滴血的感叹号,矗立在这个桥楼上,硬是站成了古桥镇一道靓丽的风景,和现实版忠贞爱情的见证。
   兰思媚,出生于古桥镇的书香门第兰家。上祖源于芈姓,春秋时期,楚庄王芈旅(熊侣,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敕封他的小儿子芈兰(熊兰)为上官邑(今河南滑县)大夫……古桥镇兰姓,即源于此。
   咸丰年间求得贡生薄名的祖父从《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选“思媚”两字为其取名,寓意“贤淑美好”。她叫“兰思媚”。
   民国二十六年,已是二八妙龄,春意盎然的兰思媚,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她朝思暮想的哥哥,同为古桥镇的米满仓结婚了。
   一个桥南,一个桥北,两家世交。颍河分支石梁河河水穿桥奔流而去,一个上游,一个河尾。她的婚姻如镇中古桥一样,穿越冬夏,直达春秋。
   米满仓时年二十二岁,系后来米龙、米虎弟兄俩的大伯。幼小时过继给米龙、米虎的祖父米大囤。米大囤当时膝下无子,倍受宠爱。
   米满仓十四岁时,米大囤才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米满库。养父还算不错,他决定,只要给养子米满仓结完婚,便让他单过。
   兰思媚与她满仓哥幼时同师古桥镇大儒薛谦之。一个饱学之士。薛谦之老先生,六十多岁,字礼让,号知达员生。薛愉婉的祖父。
   薛老先生额宽面阔,清瘦矍铄。一头银发,一绺长髯,一袭长衫,一身傲骨!读得一生好书,写得一手好字。
   在先生这里,他们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丈夫责任与担当。米满仓从小胸怀大志,一心求学。十八岁去了黄埔军校。今冬奉命回来成婚。
   行走在回家的途中,米满仓骑着高头大马,看到大雪纷飞,大地一片静霭,江山如此多娇!米满仓不觉诗兴大发,仿吟一首《浪淘沙•大中原》:
   狂雪笼中原
   苍莽连天
   颍河尽处遗孤雁
   雪泥鸿爪自悠闲
   罔顾飞南
   如此大好河山
   飒沓挥鞭
   壮志少年谱新篇
   甘将我血祭国誓
   定破楼兰
   那个雪后大霁的冬日,她的新郎官米满仓,脱去戎装,着民国新郎新服,帽插双翎,身披大红,胸挂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前来迎亲。
   米满仓,一个青年才俊,正值青春好年华,他国字脸,高鼻大眼,加上军校的军姿训练,腰杆挺拔,英姿飒爽,气宇轩昂。古乐声声中,两人拜堂成亲。
   洞房花烛夜,儿女情长时。深更梆梆,夜静犹响。窗外,皎洁的月光倾泻在皑皑的大地上,树上,房顶,地面,河中,晶晶闪闪,相映生辉。
   古桥镇,一个历经风霜,沧桑轮回的千年古镇,她如同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躺在中原腹地上,享受着暂时的安宁。
   客走人静,更深夜定。兰思媚慌乱而羞愧,红红的脸蛋儿在花烛的柔光下,更显得妩媚娇艳了。她细黛轻凝,朱唇慢启,和风细雨般地叫了声“满仓哥!”
   情郎哥米满仓心领神会,他小声回应道“哎!”他轻起盖头,生怕碰坏了金贵的心肝宝贝;她明眸轻启,含着一往情深,伴着相爱销魂……
   “新婚燕尔,如兄如弟”,新人抱合,如胶似漆!鱼水之欢,痛快淋漓!几番云雨过后,兰思媚心满意足地抱着她的情郎哥,幸福入眠。
   看着佳人入睡,米满仓却难以成眠。他轻轻地拿开她那粉红馨香的玉手,披衣缓起,来到书桌旁。
   他点走一支“哈德门”香烟,表情凝重地抽起来。凭栏处,看窗外,凝望庭院,浮想家国,他感想万千……
   兰思媚轻梦初醒,伸手急寻她的情郎哥,一探没有,即刻惊起。看到情郎站在窗前,兰思媚起身意犹未尽地从背后拥抱着她的情郎,妩媚而深情。
   “对不起呀兰妹,打扰到你了,国破尚如此,可我实在是难以入眠……”
   “我不怪你,我知道哥哥心里所想,男子汉大丈夫,就应当忧国忧民,志在四方。”兰思媚善解人意,款款深情地回复。
   “一年前,校长下令枪毙咱们扶沟老乡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虽有孙夫人宋庆龄先生极力营救,把他引渡到北平分会,可校长却对他赶尽杀绝……
   《梅何协议》却依然难填日本人的欲壑,如今贱子又虎视眈眈,早有全面侵入中原之野心,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满仓哥紧拥着他的新娘,情绪激动,侃侃而谈。妻子偎依在他怀中,她认真地听着,和情郎哥一样心潮难平!
   “在山西,我有幸遇到了咱们河南南阳镇平的老乡,共产党人彭雪枫将军,今年八月份,彭将军在山西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与老乡接触中,才让我渐渐地明白了,共产党人才是中国的希望和未来……吉鸿昌将军‘悢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大义,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积极抗日,浴血奋战。唉!我有一个想法……”米满仓欲言又止。
   兰思媚急切地催问:“哥哥但说无妨,嫁给了你,我就永远听你的。”
   “我,我,唉!这、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难以启口呀!”米满仓犹豫地摇摇头。
   “你快说呀!”兰思媚娇嗔地晃着情郎哥。
   “我想!唉!我想把全部家产变卖过现,一部分转交送给彭雪枫将军,一部分由我带上,等我回去安顿妥当,即刻来接你去南京团聚。”
   “唉!你咋不早说呀!薛礼让老先生曾经说过,纵有家产千万,无国难以立锥!为国舍家,丈夫大义!我支持!”兰思媚坚定地回答。
   米满仓激动得紧紧把情妹妹搂在怀里,为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感动,竟流下了两行热泪。
   第三天,为了变现,他们把全部应值六千的家产,作价五千大洋,贱卖给了兄弟米满库。米满仓依依不舍地辞别兰思媚,踏上了五十年后才有的归途!
   盼情郎南归,兰思媚在桥楼站成了古桥镇的一道风景。残雪留洁示郎君,丈夫飒沓去不返!桃花依旧笑春风,故人何时伴春还?
   送别情郎那天,兰思媚身着一袭新娘浓烈的大红,如盛开的鲜花,站在古桥的桥楼上,挥手向渐行渐远的情郎米满仓告别。
   直到他依依不舍而又义无反顾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兰思媚才恋恋不舍,趋步缓归。兵荒马乱的世道,如果有什么变故……她不敢去想,只是暗暗地伤心垂泪。
   她想起了宋朝“苏门四学士”秦观的词《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从此,五十一年间,一天不落地迎着清晨的朝阳,登上古桥旁高高的桥楼,极目远眺,盼郎南归,硬是站成了古桥镇靓丽的风景和动人的传奇!
  
   二
   同一年,即1937年,日本鬼子全面侵入中原,中华民族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画面,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御敌赞歌,在中原大地展开、谱写!
   米满仓一去不返。已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机要处当主任的他,正投入国民党组织的“豫东战役”之中。战争以失败告终,蒋校长气得直骂“娘希匹”!但,大势已去,回天乏术。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
   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郑县区北郊十七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
   距花园口不足二百华里的许都古桥镇,虽然因地势较高,没有受到洪水的直接泛滥,但大量的难民使这里不堪重负。
   初夏,兰思媚坐在窗前,窗外下着雨。已经下了三天了。虽是暮春,看着窗外任凭风吹雨打无力抗争的可怜的残红,心潮澎湃的她想起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但她不后悔,那怕这种苦苦的相思是那样地摧残人、折磨人,让人伤神!让人憔悴!让人痛苦!她知道,她的情郎哥是为了这个即将破碎的国家!
   薛礼让老先生曾说过,好男儿就志在四方,为国为家,血洒沙场!只是这相思之苦无处诉说,难以平息。她只有在心中轻吟,以表相思:
   愁雨连绵何时休,
   似我思念洒洪州。
   家书拿起又放下,
   胸中波涛何处流!
   这封米满仓去年捎回来的信,她已经看了无数遍了。信上写:
   兰妹吾爱:
   想必吾爱翘首以盼多时,怎奈前方战事吃紧,原定计划恐难成行,还望吾爱莫急勿念。全国形势紧张,战火纷飞,切勿坐等,随机应变。或独去西安大雁塔西侧坚净书社吾好友安天下处汇合。勿使吾心挂念!附我与同学安天下照片一张,持之找寻。
   臻爱!
   满仓
   民国二十七年暮春
   兰思媚对满仓哥的想念如同这连绵不断的初夏的雨一般,既连绵不断又肆意暴烈。她思前想后,决定去许都城找孙梅友孙少爷询问一下。
   孙梅友是许都城大资本家孙复开的公子,燕京大学毕业后准备东渡求学,和父亲告别后去火车站。
   路过青楼“桃花春”时,碰到了古桥镇被因无钱抽大烟的薛贵,他在“赵巧嘴”的恶意撺掇下,把女儿薛愉婉卖到了这里。
   薛愉婉的邻居张兴旺和他父亲张屠户赶到这里,与老鸨发生冲突。被心怀正义的孙少爷出钱赎回。
   日本侵略东北三省后,孙少爷从日本回国,以“兴新学、启民智”为己任的孙梅友,曾在古桥镇学堂任国文教员。
   通过他的小学生张雪梅才又与薛愉婉他们相遇。他既是薛愉婉姐姐的恩人,又是薛愉婉姐姐的良师益友,更是知音,两人无话不谈。
   期间,引起了张兴旺大哥的猜忌和误会,张兴旺设下了天衣无缝的“毒计”,来对付他的“情敌”孙少爷,险些误杀了孙少爷。
   民国二十三年,薛愉婉姐姐一气之下带着女儿张雪梅离家出走。据说去了洛阳,后又去了西安。也许孙少爷了解的更确切。而且孙少爷见多识广,也好让他拿个主意。
   她想好之后,立刻去找已经不再杀生的张兴旺。此时的张兴旺,藏起了杀猪刀,不作屠夫,已在米满仓弟弟米满库家当起了长工。好找。
   在米满库家的牲口屋,她找到了张兴旺。张兴旺因三年前的事一直难以释怀,他变得沉默寡言,只用死命地干活来惩罚自己。
   听了兰思媚说明来意,张兴旺一言不发。他不愿去许都城见孙少爷,他无法面对自己的恩人!
   兰思媚明白了他的心意,说:“兴旺哥,你对薛愉婉姐姐和女儿朝思暮想,今天和我一起去找孙少爷,也许能打听到她们的下落……”这句话说动了张兴旺。
   第二天,雨过天晴,和米满库打了招呼,借用他家的马车,由张兴旺赶着,他们去了二十里外的许都城,见到了已是灯塔饭店老板的孙梅友孙少爷。
   在门口,张兴旺以照看牲口为名,无论如何不愿进去。只说让兰妹代他询问。兰思媚只好自己去见孙梅友。
   小二带兰思媚到孙少爷的办公室,她的到来着实让孙梅友吃了一惊。三年不见,孙少爷虽然依然倜傥如故,但言谈中少了当年的激昂风发和书生意气。见面寒喧后,兰思媚向他说明了情况。

共 32642 字 7 页 首页1234...7
转到
【编者按】古桥望,讲述的是一位叫兰思媚女子的人生故事!她和老公米满仓新婚三天后,米满仓就重新回到部队上了抗日前线,这一别就是五十一年!2014年,霜降,豫中腹地,古桥镇。今年已是九十三岁高龄的米兰氏,躬着瘦小的单薄的身子,站在古桥桥头一侧的高高的桥楼上,迎着冷冽的北风,默默地向北方的许都城眺望着。她满头的银丝,凌乱地随风荡着,那双乞盼的睛,虽经近一个世纪风霜雨雪的吹打、折磨、摧残,却依然有神而又饱含着无限的希望。她也如初冬的残红,用衰败的躯体与冷若冰霜的严冬,无惧无畏地对抗着这世间的冷寒。这是对不公的命运的声讨和泣泪控诉!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表白!这样的习惯,她从民国三十八(1949年初冬)年至今,已经保持了近六十多年。她那弱小的身体、着一袭浓烈的大红,尤如滴血的感叹号,矗立在这个桥楼上,硬是站成了古桥镇一道靓丽的风景,和现实版忠贞爱情的见证。兰思媚,出生于古桥镇的书香门第兰家。民国二十六年,已是二八妙龄,春意盎然的兰思媚,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她朝思暮想的哥哥,同为古桥镇的米满仓结婚了。米满仓时年二十二岁,系后来米龙、米虎弟兄俩的大伯。幼小时过继给米龙、米虎的祖父米大囤。米大囤当时膝下无子,倍受宠爱。米满仓十四岁时,米大囤才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米满库。养父还算不错,他决定,只要给养子米满仓结完婚,便让他单过。婚后一年,兰思媚接到老公米满仓的信,历经千辛万苦去西安找他,结果他的朋友搬家,兰思媚失去了与老公见面的机会,幸亏病倒在旅馆的她被善良的旅店老板送往医院救治,在医院又遇到恩师的女儿薛愉婉,兰思媚在西安住了六年,还是没有打听到米满仓的任何消息,但她坚信老公一直惦记着她,会回到古桥镇的家里找她的,所以她徒步两个多月回到了家乡!五十一年啊,她因为有个国民党军人老公,文革中受尽了折磨,那些年发生的故事这里就一笔带过不重复讲述了。1988年,七十三岁的米满仓时隔五十一年重新踏上了故土古桥镇。米兰氏坐在屋里,她穿上了那身浓烈的红装,这身衣服曾伴她与满仓哥一起步入洞房中;曾伴她送郎君踏上万里的征程;曾伴她相思对影到天明;曾伴她站成古桥镇靓丽的风景!两人见面,紧紧地拥抱着。这一抱,从1937年到1988年,整整相隔了五十一年;这一抱,抹去了近两万天的相思之苦;这一抱,驱走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劫难;这一抱,分开的太早;这一抱,又来得不算太晚……七十三岁的米满仓如少年般精神抖擞,六十七岁的兰思媚如少女般悱恻缠绵;兰思媚穿上满仓哥从台湾给她精心挑选的衣服,在他面前试了又试,穿了又穿;米满仓吃起兰思媚亲手做的手擀面,一顿又一顿,一碗又一碗……此后,米满仓和兰思媚带着米龙、米虎修坟祭祖,大礼行拜。在祖先坟前长跪不起,感慨万千。后又和薛愉婉、孙梅友、张雪梅、王固源为薛谦之,薛礼让老先生行师生间之大礼,一拜再拜。一月后,米满仓对古桥镇政府提出,自己出资近五十万元,把从古桥到107国道的两公里乡道修成了柏油路,并对古桥镇内街道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这在当时可真是天文数字!古桥镇政府和古桥老百姓非常高兴,自发地立碑传文,并命名为“满仓大道”!米满仓又给米龙和米虎在弟弟米满库的老宅基上分别各自新建了两层楼房。石春花又托老陆非要答应原来的婚事。世间事有讽刺意义的是,一直对米兰氏迫害的石老歪的女儿,竟成了她的侄儿媳妇!五个月后,米满仓返回台湾。两人在依依不舍中挥泪告别。转眼似水流年,又是五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是1996年了。米兰氏已经77岁,她的情郎哥米满仓已经85岁。米兰氏接到情郎哥的最后一封信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信上说,他很好,勿挂念,让她保重身体。但他对她和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希望大限之时能落叶归根,这边的老伴已先他而去,女儿和外孙对他很好,身体略有好转,只是仍不能行走……风蚀残年里,相隔两地中,两个年老的恋人的心有灵犀,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对方,都在默默地为对方祈祷着。后来,兰思媚从小看好资助的邻居老陆的儿子陆平大学毕业,创办了“米兰国际旅行社”,兰思媚投资十万元是陆平创业的启动资金。“米兰国际旅行社”生意非常的好。规模在扩大,员工在增加。陆平时常带领员工投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特别是对鳏寡孤独,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米兰氏很是欣慰。一次陆平带团到宝岛台湾观光,米兰氏激动了起来,她为老公准备了很多很多故乡的东西,和为他新手织的毛衣等等。在台湾,陆平无心观光,他安排好旅游团人员,按照米兰氏大娘给他的地址,找到了台北市咨政院一旁的米家。开门迎他的是米满仓大伯的女儿,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士。她叫米思兰,她在台北市一家医院工作。气质优雅又有涵养。没等陆平开口,米思兰便告诉了陆平这里的实情:家父从大陆回来,一直放心不下那边的思媚姨,时常独坐深思。三个月后突发中风,无法行动,作为医生的她和母亲对家父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因劳累过度,三年前病故。家父二十天前也去世了,临终前歪歪扭扭地写下了遗嘱,思媚姨将得到折合人民币约一千万的遗产!回到古桥镇,他哽咽着向米兰氏大娘诉说了情况。米兰氏经受不了打击,即刻晕倒!陆平和赶来的米龙、米虎、石春花和自己的父亲老陆,急忙开着自己的车,向许都城张雪梅所在的医院赶去。十八年后。2014年的初冬,如文中的开头一样,九十三岁的米兰氏蹒跚着要登上古桥镇镇门前,古桥边上高高的桥楼,可她再也没有力气登上去了。一个月后,兰思媚在微笑中离开了她无限眷恋的人世,恍惚中和满仓哥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丧事办完,陆平凝重地把兰思媚的信交给了米虎。其中写道,“我的遗产我是这样分配的:孩子!给你们留下二百万元,感谢你们后半生对我的亲情陪伴。下余的八百万元和投资的收益约有一千多万元,我打算捐赠给社会的鳏寡孤独,我想你会理解的!”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纪实小说,人物丰满,栩栩如生,民族大义,义薄云天,兰思媚大爱一生,是好人是善人,是无私的人,是爱国的人,是高尚的人!满满的正能量佳作!力推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7-30 00:07:36
  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纪实小说,人物丰满,栩栩如生,民族大义,义薄云天,兰思媚大爱一生,是好人是善人,是无私的人,是爱国的人,是高尚的人!满满的正能量佳作!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7-30 00:13:13
  尽管是纪实文学,但小说结构故事性很强,作者匠心独具,令人佩服!原文中对“……”符号的运用多而不当,小编删除不少,请作者理解!另外,因为是纪实文学,作者在原文中有很多用小括号说明的文字,为了增强小说的文学性和照顾到读者的阅读的习惯,很多也删除了,也请作者能够理解!
梦锁孤音
3 楼        文友:三王爷        2018-07-30 07:49:13
  谢谢啦,辛苦辛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