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西风】柴家兄弟(小说)

精品 【西风】柴家兄弟(小说)


作者:之中 探花,14198.0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60发表时间:2018-09-30 06:55:06

【西风】柴家兄弟(小说)
   一
   从大队部门口拐下沙河,顺河上行,经过马家闸,随着河道往左一摆,到那个凸进河道的高地处,就到柴家二爷的庄子了。他们的庄子是村头,再往南去,经过一片胡杨林,紧接的是另一个村子。事实上柴二爷家门前一排杨树向西延伸的那条小路,就是村界,埂南边,就是人家村组的地。往西去,是曾三爷、还有大爷家的老房子。大爷早就去世了,他儿子柴多云住在那座陈旧的茅房里。柴二爷家的四合院座北朝南,一圈高大的杨树环绕,门前约有四五十平的菜地,地里是新栽的苹果、梨和枣树。三合村的花果树很稀罕,二爷家过去只有从吴家园子移来的几棵酸果树,已有碗口粗,秋天的酸果子能基本满足儿孙见到吴家果园口舌生津而不得的需求了。柴二爷是个平和而灵醒的人。他和柴二奶奶养了三儿一女。儿女们长得顺溜,没注意就长大了。柴二奶奶的脾气好得让全村人都喜爱。见了谁她都漾着一脸的笑容,啥时候都没见她着急慌忙过。主人有这样的好性格,加上勤快会过,这家人从解放前到土改,再到三年自然灾害,都保持着比较好的生活状态。合作社的时候,老大柴多福高中毕业,被县财政局招干,家里条件得到了重大改善。才过了两年,他就因为积极参与大鸣大放,被打成右派,开除公职,只好背着行李卷顺沙河悄悄回了家。带着赎罪与羞愧心情,柴多福回家待了一个多月都不出门,出门也是早晚翻过门前的那块高地,到胡杨林里转悠一圈,所以村里人都不知道他已经被发配回来。还是王队长想去县里找人弄笔贷款,来到柴二爷家问柴多福在县里哪个部门,怎么去找的时候遇到,才知道队上在县政府的重要干部已经离开了。
   1960年前后的天灾人祸,三合村也不能幸免。开始是大锅饭,大家把自家的锅、带铁的物件,统统上交大炼钢铁。大锅饭没吃几天,由开始的稠饭成了稀汤,再就无法开下去。大队仓库里的粮食越来越少,各家只能想各家的办法。夏秋季还好,入冬到春荒,树叶光了,树皮扒完了,草根掘尽了,咸草棵子上的籽儿收没了。那年冬天,偷牲口的泛滥成灾。抓住了被吊打一顿,再送进公安局。谁知道送进公安局的人还面露喜色。后来那些参加批判而面临断食的人才知道,进了看守所,就不愁吃不上饭,奶命倒比在家的时候好了。许多人无处筹粮,瘫倒在家里,有不少人眼看儿女老人一个个咽下最后一口气,最后自己想走,竟连房梁上挂个绳子上吊都没了气力。
   柴二爷一家人能够全尾全须地渡过难关,全靠柴二爷早在吃大锅饭的时候就多了个心眼,全凭柴二奶奶的悉心操劳。解放前,柴二爷的父亲为了躲避抓壮丁,在河边高地杂草最密处挖过一个临时藏身的地洞。解放后好多年那个洞子都没人知道,连柴二爷都差一点忘了。柴多福被遣返回家后,给二爷说了从上到下的形势,说了他讲了别人后边议论的事情而被打成右派的经过。二爷从中听出一丝不安,出于避难心理,这才想起父亲时代的地洞。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悄悄往地洞里存放粮食。地洞的事情开始他没告诉家里任何人,怕他们担心又怕谁嘴不牢靠说出去。柴多福回来过了半年多,参加到生产队的劳动中,慢慢恢复了生活常态,二爷才在一个漆黑的晚上带着他去看了洞子,告诉他万一家里揭不开锅,就从里边匀出一点。并特别嘱咐:这粮只管救命,不管饥饱。正是这点儿粮,让这一大家子大大小小,没像殷家的那几个兄弟一样饿死。
   殷家跟柴多福岳父是一家子,住在河对岸的四合村。站在柴家门前的高坡上搭手一望,东北山边处就是四合村。四合村后边再没有五合,三合村前边再没二合。也不知道这村名从哪里来的。殷家兄弟都是老实疙瘩,大锅饭的时候开怀大吃,好不快活。等回到家徒四壁的家里后,才知道大锅饭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交响。殷家老大到大队部,见到村里收起来的胡萝卜刚揣了一把,正好撞上刚下地回来的王大队长。王大队长说,这是集体的,你咋能拿?快放下,不然民兵来了要捆人了。殷家老大一听,吓得把胡萝卜全扔到萝卜堆上了。王队长想,你怎么不吃一个呢?你吃一个我也不能乍的。行了行了,你走吧。这事就当没发生过。王队长看殷老大疲疲沓沓地走出院门,自己捡了一个在嘎吱窝里滤了一下就吃。他一点也没想到,殷老大第二天就死在家里的炕上了。王队长知道消息难过了半天。心想,要是昨天我没看到他拿胡萝卜,说不上今天人还不死呢。当然不能怪王队长,那么几个胡萝卜,能救半天命,还能救几天命吗。柴二爷听了殷家的惨剧,心里难过,把儿媳妇叫过来说,你晚上给你老子娘送点儿面去。记着,把面活好了揣到身上,不能背口袋。背上口袋被人见到,会抢的。那天晚上,殷会莲活了七八斤面,用头巾包了绑在身上,外面罩了件大袿子,紧紧张张地把面送到父母家里。当晚,殷会莲娘家下了一锅面条,兄弟姊妹几个才从死亡边缘转回来。
   最苦的一年多熬过去后,救济粮终于来了。大家传说,省里那个推广炼钢铁,搞万亩粮食方、棉花方、谷子方的书记被调走了,是周总理给大家发下来的粮食。此时,柴二爷才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的洞藏粮食也所剩无几。日子好过来,他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陆续给老二、老三说了婆姨。当二爷成为生产队看瓜老汉的时候,他就把日子分派给三个儿子自己过了。他跟老大,家里还剩下一个芳龄17的“老疙瘩”闺女。闺女长得花容月貌,老人家一想起闺女嫁出去就心疼:没个好人家,可惜了月芳啊。他的老闺女叫柴月芳。
  
   二
   柴多福从县财政局回到生产队,灰头土脸地过了几个月。年纪轻轻,当头一棒的感觉,任谁也不能轻易过去。好在柴二爷在村里打下了好底子,让他没见多少风霜,倒感受到很多温暖。王大队长自己从小没学到文化,却十分喜爱文化,所以对有文化的柴多福格外关照。本来想让他当记工员的,但李书记不同意:他是有问题的人,怎么能当干部呢?王大队长没办法驳斥李书记的一贯正确,只好安排柴多福去当饲养员。饲养员一般都是老人干的,但王队长说,柴二爷过去是饲养员,现在让他的老大去顶替,让柴二爷夏天看瓜去吧。李书记一看柴多福不是干部,又知道柴二爷在村里的威信,也没坚持反对。不过,这件事到了文革,就成了王大队长的一桩罪责:包庇右派分子。
   柴多福当了饲养员,日子过得比较轻松,比殷会莲的活还轻。只是工分不像其他壮劳力一样,能挣一个(10分)工,给他定的是每天8分工,略比妇女一天六七分工高一点。他想多挣些工,柴二爷知道了说,你就安稳当你的饲养员吧。管管牲口,养养性子,再瞅机会。王大队长让你当个饲养员没少费心思,你再去找他说不干了,你想他会怎么想?柴多福本来就是灵性人,一听老父亲的话就明白。以后想事做事,不仅要从自己出发,还要从别人的位置考虑。当饲养员对柴多福来说,有好多好处。最主要的是没有那么大的劳动压力。生产队的劳动,不分寒暑、没有春秋,一年四季都是五更半夜,但收入并不好。由于村里几乎没有副业,全靠几百亩地的粮食,年终一决算,一个工分才值一毛多钱,好多人家把分了的粮食算成钱后,就成了欠款户。柴多福家倒不至于欠款,但年收入没超过10块钱。全家人不到10块钱,每人置一件衣服都困难。补贴全靠柴二奶奶养的那几只鸡,过几天有几只鸡蛋,去换煤油洋火和零碎用品,不然,日子可真没法过下去。
   转眼间柴多福和殷会莲就养下了四个儿子,养下小儿子的时候,已经有人劝说要计划生育。北京医疗队正好在乡下,接生时那位慈祥和蔼的侯大夫对柴多福说,你还是让老婆结扎了吧。都四十六七了,再生你怎么养活他们啊?再说,年龄大了生下的孩子也不聪明。柴多福一想侯大夫说得对,就同意了。老疙瘩生下没多久,文革就结束了。这时候的柴多福已经当了好几年的赶车户了。你还别说,他穿一身羊皮袄,跃上那挂马车,长长的皮鞭一甩在半空里响起鞭花,三匹马脖子下的铃铛一响,马蹄声声车轮滚滚,那个潇洒劲儿,让追着马车跑的娃娃们无不羡慕。
   柴多福自然是个干什么像什么的人。当饲养员,他把负责的那些牛马圈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牛马身上用不知道哪里找来的毛刷子刷得顺顺溜溜,按时按节喂草饮水。有人用牲口不细心,牲口身上弄出伤、脖子上磨出血的,他都跑到赤脚医生那里找来红药水紫药水消炎粉上上,长不好不让使用。很快,队里人都看出来,他饲养的牲口膘肥体壮,毛色光亮。王大队长还没倒台的时候,在会上提议给柴多福把工分涨到10分,大家出奇一致地没提出疑义。
   柴多福是四清运动时知道王大队长因为贪污被撤销职务的时候,提出不当饲养员去赶马车的。当时,赶马车的贺老四因为从县城前面大坡梁下来的时候没把车刹住而翻了车,人被车轮轧过身体,刚刚去世。李书记本来就想换掉王大队长安排在村子许多重要岗位上的人员,听到柴多福自动提出赶马车,自然非常满意。嗯,你这个想法好。你是个有文化的人,赶马车肯定会把安全工作搞好的。不能再像贺老四这样,不懂安全,自己死了,还让大队陪了十二块钱。柴多福说,我一定注意安全。我要是万一出了事情,一定不让大队出十二块钱。李书记说,你不能出事。你出了事情,大队也出不了十二块钱,现在大队账上,总共还不到二十块钱了。
   将近五十的柴多福,早早吃罢饭来到饲养室里等候队长派活。他两腿趷就在长条椅上,掏出旱烟袋挖了一锅烟,呲喇一声划一根火柴点着了,深深地吸一口烟,眼睛眯瞪半天再从鼻孔里把经过肺部过滤的青烟喷出来。他的目光从趟开的门口望出去。门外满天白雪,雪花噗噗地打在雪面上,砸出一个个新鲜的坑。门外饲养场院里一群小孩子在雪地里打闹,叽叽喳喳地像麻雀一样。天色灰扑扑地,望不出个头来。都快五十喽!这些日子他突然对岁数敏感起来。这源于老大柴建设初中毕业,回到家里跟着大人开始挣工分。一个大小伙子突然添加到日常生活里,这让柴多福有了紧迫之感。社会没有任何改变,而年岁从来不知道人的紧迫。这是让他极为苦恼的。
  
   三
   柴家老二名叫柴多禄。柴多禄是与柴多福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类型。他不像柴多福那样精瘦干巴,他长得魁梧壮实,走起路来腾腾腾的,走过去地都咚咚地震动。按他自己的话说,生来就是干活种地的。二爷送他进过学堂,他根本坐不住也学不进去,所以只好去放牛放羊,十来岁跟在二爷后边干活。还别说,他不到十八就成了村上同龄人中有名的能人,村子饲养室门口的那个石锁,除了马家身高马大的傻老大,也就是他能玩得团团转了。上坝挑渠、犁地种麦,他无一不通。所有身强力壮者都是被人所欣赏仰慕的。所以二爷给他娶婆姨的时候根本没费什么事。本村马家大丫头,早就被他拉下水,暗通款曲了。
   柴二爷看儿子读不进书,也就因势利导,没再强求。大儿子书读的好,小儿子也能学进去,如果都去读书,没人挣工分,吃饭就成问题。这也是二爷审时度势不再逼多禄去学堂的原因。娶媳妇之前,柴二爷把多禄送到邻村张木匠家里拜师。张木匠轻易不收外姓徒弟,但因为柴二爷从二奶奶那边论下来是他姑父,加之困难时期接济过他家一升麦子,所以毫不含糊地点头答应。张木匠说,就不搞拜师那些东西了,让老弟跟着我就行。不过,半年算徒弟,以后再按收入给他分成。二爷说,那不行,虽然我们两家是亲戚,我们也是老相识,但师徒关系跟别的事情都不一样,得像模像样才行,不然,多禄怎么能学得好,你怎么会认真负责地教?说着把门外架子车上的一条肉还有两瓶酒拿进来,让多禄跪在张木匠面前磕了拜师头。张木匠要让柴二爷吃饭,柴二爷说一河之隔,家里还有一群羊等着喂呢。于是把多禄留下,让他晚上再回家。多禄跟着师傅跑了两年多,张木匠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可以出师了,以后就自己干吧。有老婆有了孩子,自己也得攒下些钱过日子。
   柴老二新婚不久,正在恋恋不舍,正在经受文革洗礼的李书记叫生产队长告诉他,队里找下个铁路局要木工的副业,让他去干。钱他每月能拿二十块,其他是队里的收入,每天给记一个工。出发前那几天他加班加点地把老婆扯在炕上劳动,走的时候腰背酸困。马兰英说,你这样子,咋去干活啊。他说,我到城里工作,吃得肯定比家里好,慢慢就缓过来了。柴多禄还真是说对了,到铁路局的加工厂里干活,好多都是机器干,打木头不是大锯而是电锯,连铇木头都是电铇子。生活比乡下的油水大多了,很快他就觉得一身的劲头没处使,晚上想起马兰英只好梦里画地图。好日子过得快,也容易让人麻痹大意。就在柴多禄每每梦想如果好好干,干满一年就能转正当工人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那天他铇木头,呲啦一声,木头铇过去了,他左手几个指头也跟着过去了。还没等他感觉到疼,喷涌而出的鲜血已经染红了工作台。当他被送进医院的时候,断了的四指已经被污染,无法再植。
   不幸的消息传回三合村的时候,许多人都觉得心底一疼,像自己的手被刀切了一下。柴多禄背着行李灰沓沓地回到沙河边的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多月后,天气已经没有那么热了,好多人心底的疼早已消失。只有他的婆娘马兰英,见了柴多禄看他左手只剩下大拇指支楞的“手枪”样,哭得恓惶,说以后怎么办啊?娃娃还没出来呢,他爹就成了个“半愚子”。半愚子是老家人形容人不全活、或者有点傻不拉叽的意思。马兰英不知道世上还有残疾这个词,只能把他说成是半愚子。柴多福站在门口看兄弟负伤回来,心里也是沉沉的。看弟媳哭也觉得伤心,但听她说兄弟成了半愚子,就不干了。哎,我说马兰英,咋说话呢?兄弟好好的咋就是半愚子了呢?几个手指头的事情,是对以后的生活有些影响,但也不至于不能干活、不能正常过岁月。行啦,人好好的回来,不比啥都强?快去厨房下面去,一路走的人早就饿了。柴多禄推了老婆一把:去吧,没多大事,不就是半只手的事情嘛。兄弟三个,加上刚刚跑来的妹妹坐在饭桌前,柴多禄把缠着纱布的左手拿出来说,担悬坏了,差一点一只胳膊进去。还算好,削了几个指头,人家陪了300块钱。这也值了,顶好几年的收入呢。爹妈那里我先不去了,大哥你给他们言传一声。

共 20282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时期的变革和发展,无不体现在家庭的每个成员中的生活状态,一个时代的缩影也尽在其中。小说中的柴家就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的典型,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个人的人生观不一样,追求不同,命运也就不同。柴家的老子和孩子们各自按着自己的轨道生活着,有的有头脑又勤快,生活富足,家庭幸福;有的懒惰落魄贫困,很多场景彰显了人的本性,让读者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富有乡土气息的巨幅画卷,演绎了人生的苦辣酸甜、艰辛坎坷的真实现状。此篇小说让我们看到真、善、美的结局,令人思考,人的本性也是决定命运的因素。小说涉及人物多,情节复杂,不好驾驭,文字细腻,意境有真实感。推荐赏读。感谢作者带来大作!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海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00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8-09-30 07:10:34
  品读之中老师大作,也从中学到很多。大块头作品涉及人和事众多,不好写。编按理解不一定对,还请老师多多指教!祝之中老师和家人国庆节快乐!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1 楼        文友:之中        2018-10-01 22:47:35
  感谢社长亲自编辑。确实,写小说对我也是考验,我只能勉力而为,尽量把故事写得圆满。谬误不少,编辑费心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