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西风】柴家兄弟(小说)

精品 【西风】柴家兄弟(小说)


作者:之中 探花,14198.0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88发表时间:2018-09-30 06:55:06

【西风】柴家兄弟(小说)
   老二最先分出去单过,接着是老三。这都是给他们把媳妇娶上、房子修好以后的事情。跟着老大,一是老大背着右派分子帽子,老子要给儿子分担一些,再则老大给家里生了顶门立户的长孙建设,还有就是老大做事处事让老人更加放心,媳妇殷会莲也贤惠孝顺。
   兄弟分家另过,就看出各自生活的能力了。柴家弟兄都是有心气、有能耐、自家日子里能吃苦的人,谁都想过得更好,叫老子娘高兴。所以暗自较劲的事情就避免不了。老二分家早,又有门手艺,婆姨又肯吃苦出力,按说应当最好。但他们能挣也能吃。接连生了三个娃娃后,马兰英就被娃娃缠住,挣得少了。这样一来,想出头就不可能。老三在大队当副主任,权力在手,他可不想白白错过这个机遇。虽然当时还没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话,但他心里早就这样想了。所以他一下就成了兄弟三人中最快致富的人。大队林场里的木料、煤窑里的煤、砖窑里的砖,都被他拉回家用。他家的地面是村里最早铺了砖的,他家天棚上的椽子,一个个都是跟别人正房里一样又大又直楞的好木料。他家的煤烧不完,还会给老大送过去几架子车:老子娘在呢!门挨门住着的老二看到老三迅速“崛起”,心里很难受。所以老三什么时间从哪儿弄了什么东西的消息,就源源不断地被村里人四处传扬。
   当然,老二老三比起老大来,他们还是差了不是一点两点。老大看起来负担更重。上有父母,下有四个儿子,主要劳动力就是他和老婆子。但他知道怎样开源节流,怎样不动声色地发家致富。他赶的马车,就跟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司机一样。这样一说,谁都知道,他是怎么悄不声地搞好自家生活的了。
   一奶同胞,却各有自己的看法。要让老二说,老三就不是个东西。而且这个观点被他顽固地坚持到进了老年。小时候老三把坏事干了孬到他头上的事情不说,各自成家后,老三除了占公家便宜,还处处往住隔壁的自家瞄来望去。把鸡放到自家的地里吃麦子啦,把羊放开啃秋田啦,教孩子东摸溜西提溜东西啦。要不老二一提老三就说,那就是个坏怂!听他的口气,根本不像是亲兄弟一样。
   老三自然对老二也很不感冒。他觉得他粗俗,蛮横,明明无理的事情,都让他说成有理。仗着是个长兄,就把兄弟不当回事情,还特别爱占便宜,占不到便宜就到处嚷嚷兄弟的不是,好像他就是样林嫂。柴主任有一次跟结拜兄弟喝酒,喝到半醉半醒的时候说起二哥来,愤恨之情溢于言表:老二就是个狗,只要有骨头啃就说好,不喂他吃的他就咬你。你说说,联产承包那年他当组长,村里分地分粮分牲口分农具的时候,他占了多大便宜,我看得明明白白,我说啥了吗。想着总是自家人得的,他还觉得他干的事情谁都不知道。以后为了两家墙边的树沟,都要跟我老婆动粗。他以为他的架势能吓住人。毬!他吓唬别人行,吓唬老子不行。他那两下子,狗肚子里没有二两油,还想跟老子斗。他算个甚么啊!结拜兄弟知道他喝醉了,就扶着他睡下。第二天早上起来,他漱了漱口,问结拜兄弟:昨晚我喝多了,没说什么吧?结拜兄弟说:没有没有,好着呢,你早早就睡了。
   老大知道老二跟老三不对付,尽量做和解工作。过年的时候,把兄弟家人都请过来一起吃顿饭。开始两人还听话,一叫过来就过来了。后来他再请,人家也不一定来。有时候只是兄弟来,家人不来;有时候一个来。另一个得到消息,就不来了。
  
   七
   分田承包的那年,柴老大被平反回到了县里。正当他要搬家的时候,柴家二爷二奶奶先后病逝。埋完老人柴多福在坟前长跪不起:爹妈啊,您们是给我腾手让我轻松过日子呢!你们看到了吗,儿子一家终于要回到县城了,殷会莲也有了城市户口,建设建新他们也都能随进城了。爹妈啊,你们咋不再坚持一下,跟我一起到城里享几天福呢。我让你们操心一辈子,却不能好好报答。老天啊,你们就是这么安排的吗!
   柴老大离开的时候,老家的那摊子给了大儿子。大儿子虽然能进城,但由于已经结婚,还有了孩子,没法安排工作。一个小家庭,空有一个城市户口能做什么?加上建设上学的时候学不进去,光一个五年级都读了三四年。没文化,单位无法找活,只好先在家里把刚分给家里的地种上,正好也把老院子守着。本来按分地原则,柴多福一家进城的人是要把土地上交的。但因为主事的是老二,而柴老大在村里时待人热情为人好,全村没有人因为他家要了不该要的地而找工作组反映。在当年,柴多福全家进城还有七八亩地挂在名下的事情,全村也就独一份。
   柴多福恢复名誉恢复公职是当年村里一件大事。他换下穿了好多年的羊皮袄,专门进城做了一套蓝的卡中山装罩衣,买了双黑擦油皮棉鞋。果然是人靠衣裳马靠鞍。捣饬着换了行头的柴多福一下年轻好几岁。好多人都说认不出来了。家搬完要走的时候,他用刚补发的工资为村里各家买了一份蛋卷饼干和罐头,亲自上门跟大家告别。看望王大队长时,又特别买了两瓶酒。王大队长已经五十多岁,大儿子两年前在老领导关照下招了工,现在分了地整天忙碌在田野上。见到柴多福来,心里格外高兴:终于看到你官复原职,这是大好事啊!二爷二奶奶在天之灵一定非常高兴。柴多福一听说到父母,眼角里闪出泪花:是啊。老哥哥,当年我回来的时候,承蒙关照。虽然我们不是亲兄弟,但胜似亲兄弟。以后到县里如果用到兄弟的地方,一定不能客气。大侄子参加了工作,我看前途未可限量,老哥哥,你就等着享清福吧。
   柴多福带着全村人羡慕的目光走进财政局大门。他被分配到公共财政科。这是他刚参加工作时的工作位置。和他一起恢复公职回到财政局的,还有当年的副局长刘大信。刘大信仍然当了副局长。几十年攥锹把、鞭把子的手,一下拿起笔杆子,实在不习惯。而且,过去学的那点儿文化,早就被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去了。在办公室坐了老半天,他上楼找着刘副局长说:你看看,现在恢复了,坐在这里咋还不如呦喝着马车痛快呢?到底是年龄大了。当年二十啷当岁,干啥学啥都容易。现在再把文化拾起来,真难啊!刘副局长说,是啊。但是再难我们也得拾起来。耽误了的东西,我们得抓紧抢回来啊!
   不久,柴多福向局里打申请想到局工会,说那里管管后勤,给大家服务一下好,一线还是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干。局长说,老同志高风亮节,好。柴多福最后以正科级待遇从工会退休。退休后没一年,殷会莲因脑出血瘫在家里。孩子们都忙工作的忙工作、顾生活的顾生活,他便一下成了家庭“煮夫”兼护士。在伺候老婆子过了五年八个月十六天后,殷会莲才闭上眼睛。
  
   八
   可以说,农村联产承包对柴多禄来说是一个起点。过去说发家致富,终究也是想得多没有实现的机会。这次的承包责任制,交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政策,让柴老二焕发出冲天干劲。他的努力,当年就得到回报。
   自然,他利用了先发优势,依仗了分田分牲口分农具时正好自己当组长的机会。有机会不用是王八蛋。老三嘴里的话,到了老二这里就是实际行动。地,他自己留下了距离家近而且好浇水、一直稳产高产的那几块。牲口他要的是一头正值壮年的黄牛。他没要马、驴和骡子。他觉得要凭力气且牢靠耐实,还得是牛。牛除了出脚慢一点外,没有其他缺点。马是快,但很容易疲乏、也不稳当。驴子太单薄。农具也是尽他挑过后才往下分的。
   他动员起老婆和待字闰中的女儿起早贪黑劳作在土地上。原来田地边的荒地,都被他扩大成农田,仅这一项,就放大耕地三四亩。因为分地的时候,他已经盘算过开地的事情了。等别人都醒过来想开荒的时候,好多地方都被人占着了。
   女儿是老大,已经二十过了,柴多禄还没吐口让介绍人上门。他的想法有点儿荒唐:要是有人愿意上门当女婿,那才好,那样就不仅不减少劳动力,还能增加一个壮劳力了。想是想得好,但经老大柴多福一通训斥之后,他也释然了。那次老大利用假日来看兄弟,转到厨房,马兰英跟大伯子告状:你说那个死鬼咋想的,柴莉敏都二十一了,他还不叫人家找对象,一有介绍人来就说还早还早,等再大没人要,可咋办。柴多福觉得奇怪:怎么会这样?姑娘大了不中留,留来留去留下仇。他连这个都不知道?他到底咋想的?马兰英说,他能咋想的?就想着这几亩地能抱金娃娃,想要招个女婿来,好增加个干活的人呢。
   柴多福一听,说了句胡闹,就出门找老二去了。见了老二没容他解释辩解,直接跟他发了指示:今年把莉敏嫁出去,别胡思乱想做梦了。你这几亩地再能长,能长多少年?孩子的幸福得让人家去创造,你不能霸住不放手啊!再说,你那两个双胞胎儿子,等他们长大,他们的姐姐姐夫往哪里去?你咋一点眼光都没有啊!
   老二还想辩驳,但大哥已经拂袖而去。他扔下手里的锹把,坐在地埂边抽了支烟,便想清了大哥说的意思。对啊,建得建收长大了,还会像现在一样听莉敏的吗?既然莉敏不可留,又要不过分影响自家劳力缺乏,还得想着法儿才行。儿子小,婆姨身体也不如过去,自己受了伤的一个手干活还是有些影响。拖累姑娘,也是实在没有好办法啊!
   柴莉敏的对象在一定意义上,是按父亲的标准和意思选择的。首先,不能离娘家远,本村最好,最远对岸。这样有事情一招呼就过来了。女婿娃吗,不给丈人干活咋能行。其次,家里负担要轻,兄弟还不能多了。最好是公婆年龄不太大而且身体好,丫头多就一个儿子的家道最好。按他的条件,周边一划拉,还真找出一家来。不过,这家人条件太差,日子一直很恓惶。不行,那只好退而求其次。再远的,家庭条件好也凑合。介绍人为柴老二女儿顺利出嫁,可没少耗车马费。好在最后在距离县城不远的村里找了一家只有一个儿子的家道。只不过这个儿子比较懒散,没有柴老二想的那么听话会干活。但这都是姑娘过门以后才知道的,晚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村里人农闲时节兴起了打牌喝酒。柴多禄打牌不行,但喝酒正中下怀。一身肥膘,体格健壮,年轻时喝半斤八两没感觉。现在虽然年过半百,但仍然是酒场上的英雄好汉。三合酒场上,如果有另一个人说无敌于天下,那柴多禄肯定要跟他拼个你死我活,不醉倒一个不会罢休。喝酒得一帮酒友,还得好的氛围。喜爱喝酒的除了柴多禄,还有他的堂弟柴多云,以及刘成明、肖得帮等七八条好汉。社会好,人们手里有钱了,农闲或者冬闲,为了打发时间,村委会广场上还有人放起舞曲,年轻人就在昏暗的光线里学城里人那样摇摇晃晃。附近那几家小商店里,每天都能聚集起一群喝酒吃肉打牌作乐的人。晚上顺着新修的柏油马路,你会陆续看到摇摇晃晃、嘴里含糊不清说酒话的人。
   当然,声音最大,说着说着就站在马路正中撒尿的,一定是柴多禄。马兰英经常会到酒摊子边上等柴多禄,她不敢找酒场上喊,因为说的不好,喝个半醉的柴多禄会抄起眼前趁手的东西轮过来。等他喝多了要回家的时候,她才过来扶着柴多禄东倒西歪地往家走。柴多禄摔倒了,她弄不动,只好打电话让已是村文书的双得或是跟老子学了几天木匠的双收来把老子接回家。
   儿子女儿都劝过老子,说您年龄渐长,再这样喝下去不好。但每每被柴多禄一顿好熊:老子一辈子,就爱这么一口,你们还不让,咋的?怕老子拖累你们?别怕,老子手里有钱,有了毛病也不用你们管。
   马兰英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有了毛病你要受罪的。
   柴多禄说,我受罪关你什么事?我愿意好了吧。
   见他这么说,也就没人说话了。柴老大回来侄儿汇报,说让大伯得空劝劝。柴多福搓着花白的头发,叹了口气说,我以前就说过了。你爹也是奔七的人了,我还能说他什么呢?这都是命啊!
  
   九
   真正说起来,柴多贞不光会当干部,也会搞生活。他是那种干事会动脑子、会找机会、会把握时机的人。文革后他被弄成三种人,心里很是繁乱了一阵。他最不服气的是,当年都是听李书记和上边的话干的事情,咋最后都成了自己的事情?李书记是死了,但事情都在谁都知道嘛。不过人家批评他也有对的地方,比如大家都听上边的话,为什么就他上前扯了王大队长一个耳光呢?这就是自己的事情了。当年年轻,想着表现好一些可能上升的更快些。谁知道后来谁都不敢信任他,而那些老家伙们又一个个从牛棚里钻出来掌握了权力。唉,世界上的事情都没逃过沙河河湾里的铁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都说分田到户好,谁知道再过些年人们又说什么好呢。
   还好,分田分牛分农具的时候,自家也是获益者。尽管跟老二有矛盾,但分田分东西的时候,还是或多或少得到了些好处。地是好地,马是快马,能不能过好,全看本事了。集体分光了,这回再没有占公家便宜的事情,只能靠脑子和体力种地挣钱了。柴多贞对这些道理明白得比一般人都早一点。所以他下手动手也比别人快了好几个节拍。
   秋收后别人打牌喝酒闲谝的时候,他第一个在村里搞了个大棚。那年冬天,他靠一个大棚赚了三千多块。他知道,他种的还比较单一,数量也不多,主要是春节期间出棚的韭菜油菜,如果能种出细菜,比如像城里市场上的茄子辣椒西红柿,会卖更多钱。

共 20282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时期的变革和发展,无不体现在家庭的每个成员中的生活状态,一个时代的缩影也尽在其中。小说中的柴家就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的典型,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个人的人生观不一样,追求不同,命运也就不同。柴家的老子和孩子们各自按着自己的轨道生活着,有的有头脑又勤快,生活富足,家庭幸福;有的懒惰落魄贫困,很多场景彰显了人的本性,让读者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富有乡土气息的巨幅画卷,演绎了人生的苦辣酸甜、艰辛坎坷的真实现状。此篇小说让我们看到真、善、美的结局,令人思考,人的本性也是决定命运的因素。小说涉及人物多,情节复杂,不好驾驭,文字细腻,意境有真实感。推荐赏读。感谢作者带来大作!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海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00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8-09-30 07:10:34
  品读之中老师大作,也从中学到很多。大块头作品涉及人和事众多,不好写。编按理解不一定对,还请老师多多指教!祝之中老师和家人国庆节快乐!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1 楼        文友:之中        2018-10-01 22:47:35
  感谢社长亲自编辑。确实,写小说对我也是考验,我只能勉力而为,尽量把故事写得圆满。谬误不少,编辑费心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