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我的明天何处安放?

精品 我的明天何处安放?


作者:黑大汉 童生,901.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41发表时间:2017-01-08 13:00:55
摘要:大力发现父母与儿子生活的这两个小区里,面临各种问题的老年人很不少,这些人晚年的生活境遇因为各自的家庭结构、昔日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单位、收入水平等各不相同。所有这些加之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上、经济上的种种矛盾与冲突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让大力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他在十分纠结的心理状态中,在现实的种种矛盾中,思考着他们这一代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在思考着人生的终极意义。

我的明天何处安放?
   文文按了两下电钮,电马仅仅是发出提示音“小朋友,快投币呀”,一动不动。大力装作没有看见,偷偷地打量文文会有什么反应。
   文文弓下腰去拿两个指头在投币口比划,一边抬起头来看大力——她还不会说“钱”,所以,她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向他索要。
   “机灵鬼……”保姆章丽笑道。
   大力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递到文文手上,朝投币口努努嘴:“嗨,文文,自个儿搁进去。”
   文文测过身子,真的试图将硬币投入;可她却不知道将硬币竖起来,而是横着往里塞,这样做如何能够塞进?大力纠正了她几次没用,最后只得帮她把硬币投进去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一个过程,对于做家长的来说,着急不得,否则可能让孩子白吃很多苦头,自己则增添很多烦恼。他就记得儿子小时候很喜欢开四轮电动汽车,可他最初却不知道脚必须踩紧开关;因此,他必须频频俯下身子拿手摁住他的脚背,帮他操作。而他手一松,他的脚也会一松,电动汽车自然就停下了。回数多了,他不免有些焦躁。现在想来,当时他的脸色一定很不好看。为什么?因为迄今他还记得儿子看他时有些惧怕的神色。——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一定的时间;心急能成吗?不是循序渐进,而是拔苗助长之类,是不是会给“苗儿”带来伤害?学会耐心和等待,这是做家长应有的心态。一个人也只有在经历过这些之后,才会明白。因此,大力以为做爷爷奶奶带孩子,有问题,但也有他们独到的优势。
   硬币投入,电马启动了。伴随着好听的儿歌,电马如波浪一般有节奏地前后起伏。坐在电马上的文文非常安静,似乎十分享受。不过,只短短几十秒时间,电马就停了。大力问理发店的女老板怎么回事,女老板支支吾吾什么都没说清,也没有过来检查;不过,从她的眼神里,大力看到了生意人的狡猾。生意人精明是必须的,但狡猾就有些过了,这让他很不爽。但他不爽也就是那一瞬间的事,很快就又释然了。为什么?他从她身上看到了他岳母的影子。他岳母也是做小生意的。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曾经到她的摊位上买过鱼钩。他岳母——那时候当然还不是他岳母,在他眼里,那就是一个精明也有些粗鲁的生意人,她那时肯定未必能够想到日后他们能够成为一家子人——对于他长时间的挑挑拣拣十分不耐烦,最后竟然脸一沉,连声“去去去”将他轰走了。说真的,这样的遭遇让人挺尴尬的,可老太太未必知道的是,离开她的摊位的时候,他心里又是乐滋滋的:他跟哥哥两人在她摊位前磨磨蹭蹭是有目的的,借助于哥哥的掩护,他将盛在小碟子里的鱼钩乘她不注意,拨拉了几只掉到了地面上,而后假装蹲下去系鞋带,把这几只鱼钩悄悄地捏在了手心。当然,做贼的心虚,他们哥俩即便是匆匆离开之后好一阵,心口还是扑通扑通地乱跳。
   转眼间这一切居然过去四五十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呀!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四五十年呢?想到这里,大力心里忽然一阵悲凉;与此同时,他又掏出一枚硬币来投下去了。
   十三
   出了小区西大门,沿外城河向南大约200米,有个广场。广场面积不算大,但上有树荫、下有凳椅,所以,这里成了附近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这是春天不冷不热的季节,那太阳上从树叶的缝隙间投照下来,也是暖暖的、柔柔的。所以,每天上午10点之前,下午4点之后,这里都会有十几、二十来个老爷子、老奶奶歇脚、聊天。也有一些老奶奶另外还有任务——带孩子,常把他们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带到这里玩耍。不过大力注意到这样一件事:像他这种年龄的男人带孩子过来的并不多。为什么?这或许跟女性退休比男人要早几年有关。像大力这年龄的人,除非在企业里是干苦累脏的工种的,绝大多数人还在工作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男女有别,照看孩子,女性之人更有耐心、更有方法,似乎也更容易为社会接受。可就大力来说,他以为如果是男人,尤其是他这样脑袋还转得过来的男人,照看孩子是有明显的优势的,孩子也应该更聪明——并不是说男人真的比女人聪明多少,而是说,男人更有理性,往往会对孩子的要求有所区分而不会无原则地迁就孩子;还因为男人的知识结构与女人不完全相同,往往更加全面。因此,一个男人假如具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在照看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更多地对话和交流的话,那么,孩子是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的。要举例子,大力自身就很典型:早早小时候的心目中,爸爸的地位可是至高无上的;因为大力跟他的接触更多。而因为跟爸爸接触更多,所以,早早在同龄人中,读书能力、学习能力来说,是出类拔萃的——虽然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似乎稍稍落后,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开始明白了一些道理,他的优势也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大力和保姆在一棵玉兰树下的一张椅子前站下了。文文从童车上站起来,张开双臂对大力喊:“抱。”大力从童车上抱出文文,把她放到了地面上。文文随即蹲在地上找起地面上的虫虫来。文文的这一习惯,应该是大约一个月前她婆婆发生交通意外之后,他和太太接手照应她后才形成的。大力总觉得对于文文这样的小孩子来说,培养她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增加对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的了解,非常重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如今还记得小时候对于拆迁前的,他们家可能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好几代人的上百年的老宅大院里的很多东西,兴趣盎然。比如说,他和哥哥会拨开丛生的杂草,捕捉蟋蟀;他们还会爬上梧桐树去,躺在树杈上乘凉,聆听知了的叫唤。在他的记忆中,那真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对他热爱生命与珍惜生命的意识的形成十分重要的阶段。而让他十分惊讶的是,尽管说文文是女孩子,可对于地面上的蚂蚁、西瓜虫、百脚虫同样兴趣盎然,就跟当年的他一样。
   地面上有数只小蚂蚁爬过。文文试图拿她的小手去捉,大力阻止了她:“地上的虫虫不干净,不能直接用手去拿;手弄脏了,又拿东西吃了,会把细菌带到肚子里,肚子会很疼很疼的……”与此同时,他找来一根草棍一番修弄之后先是拨弄蚂蚁,给文文做示范;然后又把草棍递到了她手中。文文学着他拨弄了一会儿小蚂蚁后,渐渐失去了兴趣,忽然她站起身来伸出脚去,想拿脚去踩它们。大力一看,赶紧阻止了她:“你这样做,小蚂蚁不会疼吗?对于幼小的动物,我们要爱护它们,不能伤害它们,就像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对待我们一样……”
   文文有些费解地望着大力。大力知道按照她现在的智力水平,要想完全弄懂这一切,难度实在太大太大了。不过他同时又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反反复复地向她解释和说明,总有一天她会明白的。所以,在这个阶段,坚持和反复,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然而,有多少做父母的或者爷爷奶奶知道这个道理呢?能有这个耐心呢?注意力和兴趣容易发生转移,也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特点,需要大人注意,如此这般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大力随后抱起文文说:“来,让我们到河边去看游呀游好不好?”这下文文高兴了:“好。”——一个“好”字童声童气,在大力的耳朵里,胜过仙乐。他乐滋滋地抱着文文走下河坎看鱼去了。
   大力嘴里的所谓游呀游,就是河里的鱼。对于只有13、4个月大的文文来说,“鱼”的发音还有些难,所以,她和大力心有灵犀地都用“游呀游”来指代“鱼”。
   穿过河边的树林和草坪,大力抱着文文下到了河边。河中果然有不少的游鱼。文文看了连连叫唤:“鱼!鱼”——呀,文文叫出“鱼”来了,这可是新的进步。大力乘机说道:“鱼呀,是在水里生活的一种动物。它跟我们一样有一张嘴巴能够吃东西,还有几对我们没有的‘翅膀’,可以像船桨一样在水中划呀划,把它带到它想去的地方。在水里呀,它比呆在岸上更自在、更快乐。你知道吗?所有的动物,包括我们人,都有自己最适合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踏实、我们舒服、我们自在。不过我们不是鱼,我们更习惯的是生活在岸上。下到水里,对我们来说,是挺危险的事儿。所以呀,我们一定要小心。小心什么?小心不要掉到水里……”
   说起来,大力自己也有些吃惊,如今的自己为什么一旦逮住机会会就吧啦吧啦地说个不停。记得30年前刚刚做爸爸的他,根本就不爱说话;儿子刚刚学会叫人,喊他“爸爸”的时候,他甚至还有些腼腆,不太好意思答应,以致他岳母为这事没少数落过他。在儿子做了爸爸,他做了爷爷的今天,有些事他忽然想明白了:对于孩子,最好的启蒙教育不是唐诗宋词,也不是《三字经》、《百家姓》,而是他们身边那些不起眼的事物,尤其是那些有生命也有趣味的事物。这些事物,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不要小看,而应高度重视与充分利用。比如说河里游的鱼、天上飞的鸟、地下爬的虫虫等。这些东西对于你来说,当然是司空见惯了,可对孩子来说,那可能是他们第一见到。第一次看到,自然新鲜,自然有趣,自然想去了解和认识。这时候就是你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机。跟孩子在一起不只要说,还要会说。比如说你要多用短语,多借助于身体语言,不厌其烦地“絮絮叨叨”与“反反复复”。虽然眼下他们未必即时就能明白你的意思,可只要坚持不懈,那么,终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具体的事物是这样,很多抽象的道理更是这样。
   “嗨,你好!带孩子呢?”河对面正在跑步的一个女人向大力招了招手。大力眯起眼睛仔细一看,那不是朱云吗?那是他小学时的同学。40年前,他们是同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学习小组定期地会到大力家活动。朱云前不久遇到他还跟他说起过一件事:那时候他们家养了几条蚕,这也是她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蚕,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大力“嗨”了一声,冲她笑笑,挥了挥手。
   带孩子在这里玩,只要是这个时间,大力几乎都可以看到朱云的身影。不少她这样刚刚退休的女性,其实自己的身体还行,不过是因为看过了电视上的那些健身节目,也有意把自己体型塑造或者保持得更好,所以,每天她们是愿意花一些时间投放在锻炼身体这上面的。跑步是其中最简单易行的一种,而跳舞、打太极拳、打羽毛球之类,也有不少的爱好者。你看这朱云,要不是大力知道她的实际年龄,单是远远地看她的腰身,看她跑步的姿势,还真有可能把她当年轻人呢。
   假如当初我不是选择的我太太,而是朱云,那么,我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模样呢?大力心里忽然产生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念头。
   如果朱云是我太太,有些事与现在不一样几乎是可以肯定的。比如说,家庭生活可能比今天要和谐一些——她太太的固执和任性是非常有名的,几乎她所有的同事都知道。单单是在婚后,大力就曾经两次到他们单位找他们的领导沟通,为的是她与男同事发生激烈冲突甚至于还动了手;但是,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如现在也是有可能的——虽然说她只是一个做会计的,未必有多大的能耐,可就因为供电系统是国有大型企业,也是垄断性企业,这些年来整体效益惊人,一直处于上行态势,行业工资水平远远领先其它系统,所以,太太的工资收入数倍于他这个做教师的,也有条件让他们家的住房一换再换——小的换成了大的,大的换成了联排的。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正是由于对于家庭经济上的贡献要更大一些,所以,太太在家里颐指气使成了习惯,让大力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像小媳妇似的。所以,大力常想,如果说“男人有钱就变坏”,那么,女人有钱又该怎么说?脾气变大?可能爬到男人头上屙屎?不管别的女人到底是不是这样,反正家里的女人的变化,他是见识到了。
   女人真是很奇怪的动物。爱她们是必须的,因为她们在很多方面显得很柔弱,需要你的爱怜。比如说太太生孩子的时候,吓得六魂无主,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不放,那时候他就感觉到了一种被需要的幸福,同时也感受到了女性的伟大,以及她们的脆弱与可怜。可当她们雷霆大发,为你试图摆脱她的控制、为公公婆婆似乎真的歧视了她、为你多看了别的某个异性一眼的时候,她们可能比老虎来得更凶猛也更可怕——老虎,即便你落入虎口还有可能余生的可能;可她是你太太,也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你必须天天面对她,你能哪里逃?何况说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总是这样横眉冷对,无法面对却又无处可逃呢?真可以说死有余辜了。所以,在遇到一些极端事件,当思前想后觉得安于现实让人绝望,很想有所改变的时候,大力跟儿子说过这样的话:我跟你母亲之间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显然是一种模糊的表述。大力也不是找不到更为清晰的表达方式与语言,而是他有两层顾虑:一层顾虑是,太太的父母都已经过世,同时跟她弟弟的关系也不正常,如果自己再不理她,那么,她岂不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作为一个十分好强的女人,她能接受吗?另一层顾虑则是,儿子还年轻,又刚刚成家,他这年龄,在他这人生阶段,应该更多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美好而不是其它。做父亲的把过多的属于负面的东西传达给他,或者说把人生悲哀的那一面揭给他看,是不是有些冷酷和残忍?

共 53489 字 11 页 首页上一页1...45678910
转到
【编者按】小说通过主人公大力的经历,揭示了我国当前的一个严峻现实——老龄化。目前,进入六十岁“老”龄的人,形成了我国当前的一个特残殊群体。一方面他们需要照料自己年事已高的父母;一方面还要照料儿女的孩子;而此时的他们因岁月奔波、生活劳累等种种原因,自身也或多或少地身带着某种或诸多病患。进入花甲,本该享享“清福”的日子,却被上下两端紧紧地勒逼在人生的死胡同里,难以自圆其身。由此而带来的诸如家庭、社会、邻里、兄弟姊妹、疾患、心理等错综复杂问题,困扰、迷惑着他们。本该放松心身的他们,不得不重新搂抖着残存不多的精力,又一次次地面对生活的磨难和熬煎。“人无过头之力”,面对中国几千年传承的道德观念,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明知“不能为力”下,却异常艰辛地践行着人性人体承受的极限;续写着中国式人生轨迹辉煌。小说中大力的内心独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现实性,是这个特殊人群共存的典型相征。倾力推荐共赏。 【编辑:古月银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115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1-08 13:04:20
  小说通过主人公大力的经历,揭示了我国当前的一个严峻现实——老龄化。目前,进入六十岁“老”龄的人,形成了我国当前的一个特残殊群体。“人无过头之力”,面对中国几千年传承的道德观念,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明知“不能为力”下,却异常艰辛地践行着人性人体承受的极限;续写着中国式人生轨迹辉煌。小说中大力的内心独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现实性,是这个特殊人群共存的典型相征。哎,“我的明天何处安放?”怎一声叹息了得。问好作者,远握致安。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2 楼        文友:宏声        2017-01-17 05:48:22
  宏声读了相隔万水千山的老师佳作,但我们的心近了,有缘聚会在大型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心心想相连的文友亙相帮助,共同学习文学路上努力前进!
3 楼        文友:梦化蝶        2018-08-26 21:22:59
  好很好很好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