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李卓吾与黄宜人及梅澹然(杂文)

精品 【流年】李卓吾与黄宜人及梅澹然(杂文)


作者:刘福田 进士,999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747发表时间:2017-07-21 15:05:12


   大概不需要作多少分析说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作者用情之深,且借花借物抒情艺术品味浓厚,这在作为一个思想家的李卓吾诗作中,不能说绝无仅有,也真的极为罕见。究竟是什么刺激了李卓吾的心境,年逾古稀时竟写出如此婉约浓情的诗句?
   答案不言而喻。在李卓吾的心目中,或者早已将梅澹然当成了“神交”知己。
   李卓吾确乎没有见过梅澹然,他在离开麻城前写的《豫约》中明示:他与梅澹然“不相见而相师,不得师而彼此皆以师称”,意即二人从未谋面。这个意思在李卓吾很多文字中都有暗示,料是梅澹然以“寡妇”身份需要特别避嫌,李卓吾始终无缘一见。他最后一次回麻城时间很短,又深陷谤言、迫害,更不可能与梅澹然谋面。但二人从未见过,不等于不会产生某种情感。
   事实上这二人可能早已相互倾慕,早到梅澹然正式出家前。李卓吾自武昌返麻城,已是有梅澹然书信促归,甫一回来,梅澹然还要出资助他造佛像,并请他为自己作序引等,可知二人关系已非泛泛。同年夏,梅澹然正式出家,李卓吾以《题绣佛精舍》为贺,称誉同时更流露出神往之情。且当时面对流言蜚语,李卓吾在辩解时,竟写下“山居野处,鹿豕犹以为嬉,何况人乎?”(《续焚书•与周友山》)这样颇有些不伦不类的话,让人感觉蹊跷,其中定有某种隐情。
   后麻城三、四年,二人书信往来更加密切,几无话不谈。李卓吾《答自信》信中谈完学问,话锋一转竟又说出一段莫名其妙的话:“我老矣,冻手冻笔,作字甚难,慎勿草草,须时时与明因确实理会。我于诗学无分,祗缘孤苦无朋,用之以发叫号,少泄胸中之气,无《白雪阳春》事也。举世无真学道者,今幸有尔列位真心向道,我喜何如!若悠悠然惟借之以过日子,又何必乎?”这些话更透出浓浓的情感。
   虽李卓吾与梅澹然始终不曾晤面,但书信也是一种情感沟通方式,频繁书信往来至彼此愈加倾慕,日久生情也是自然而然。三、四年后李卓吾再离麻城,对梅澹然更是激赏:“梅澹然是出世丈夫,虽是女身,然男子未易及之,今既学道,有端的知见,我无忧矣。虽不曾拜我为师,彼知我不肯为人师也,然已时时遣人走三十里问法,余虽欲不答,得乎?彼以师礼默默事我,我纵不受半个徒弟于世间,亦难以不答其请。”(《焚书•豫约》)书中他还叮嘱弟子:“敬之敬之!亦以众菩萨女身也,又是有亲戚爱妒不等,生出闲言长语,不可耳闻也,犹然不一理会,只知埋头学佛道,作出世人。”其对梅澹然等人呵护可谓用心,言语之间也毫不掩饰对她们的倾慕与关怀。
   可以佐证李卓吾与梅澹然之间有情的证据,还有李卓吾寄给梅澹然的《却寄》诗,尤其“其一”,诗中后两句很多人不求甚解,殊不知其中正隐藏着一个重大“秘密”!“却羡婆须密氏女,发心犹愿见瞿昙。”婆须密是佛教传说中一个女罗汉,她靠与人发生性关系而度人向佛;瞿昙则是释迦摩尼的俗世种姓,诗中用以代指佛祖,了解了这两个词的含义,这两句诗也就不难明白了。
   研究李卓吾的很多资料中,这首诗不被引用,原因可能是感觉其无关风月,殊不知这首诗比之其它更是“情诗”,李卓吾这是要与梅澹然共赴佛国,因为到那里才会有异性交往真正自由的空间。这首诗梅澹然看懂了没有?一般人或许看不懂,梅澹然肯定明白,不但明白她还真去努力了:还记得《梅氏家谱》中“司马公女名锦奇者……称淡然大士,铸铁像立于观音后,传说为龙女身云”吗?再联想下李卓吾在麻城芝佛院为自己建造的埋骨塔,“李贽于正殿佛像背后,清理出一丈见方的小屋,为藏骨所。”(许建平《李卓吾传》)两个人这是要“精神私奔”啊!
   李卓吾与梅澹然之间到底有没有情?答案是肯定的,这既是学界公认的观点,也恰合事理人心。混沌哲学的心理学研究认为:在人类情感上,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变异,诸如佛洛依德的“恋母情结”,可能想到的都会存在,但变异不等于错位,根本用不着大惊小怪。男女之间有没有纯粹友谊?按照混沌哲学观点,答案是否定的,但只要现实地不使错位,那又何必视之为洪水猛兽?李卓吾与梅澹然就是这种关系,只不过他们在变异的程度上走得更远,又现实地没可能错位。
   李卓吾与梅澹然的关系可称“神交”,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可算“神恋”,这一男一女一老一少机缘巧合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以学为媒结交成“精神契友”。二人之间的感情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爱情或者友情,它是介于爱情和友情之间的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守望;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一般的“蓝颜”“红颜”,他们之间只是互为“精神知己”。这种关系放到今天很难说会不会发展,但在当时只能是到此为止,两个人始终未曾见面,故世俗对他们的污蔑显是无稽之谈。
   然世俗就是世俗,不管李卓吾与梅澹然怎样“一尘不染”,因此而来的诽谤,他们都必须承受。万历二十八年(1600)李卓吾接受梅澹然催请再回麻城,这一次生存状况就更为糟糕,一者其在麻城向所依仗的周柳塘和周友山都已作古;二者耿定向一死,那些敌对他的势力再无顾忌;三者有关他与梅澹然的流言蜚语甚嚣尘上,甚至连“僧尼宣淫”这样恶毒的谣言也被制造出来!
   此谣言始作俑者是一个叫黄取吾的人。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3载,黄取吾乃麻城一风流才子,此人中进士前,看上了孀居美女梅澹然,尝令其爱妾亦姝丽,以学佛为名混迹于梅澹然身边,伺机勾引,结果被梅澹然识破,并用计羞辱……“黄羞赧不敢言,为乡里所诮。”由此怀恨,造谣诋毁梅澹然。
   造谣者的目标,据说不止于梅澹然,他们更针对梅澹然的父亲梅国桢,后世不少研究者甚至认为,不久后出现于麻城,并在后世广为流传的《金瓶梅》一书,矛头所向也是梅国桢。不过也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梅国祯也是造谣者之一,这一说法经不起分析,但或有可能的是造谣者中有梅国祯家人,这个人甚至可能是梅国祯之父,其素来反对梅国祯认同女儿出家事,真如此就果然是个老糊涂了!若此梅澹然也是被拖累,但李卓吾更是躺着中枪。当谣言四起时,与李卓吾素有嫌隙的湖广按察司佥事冯应京也借机报复,终至芝佛院被焚,埋骨塔被毁。
   李卓吾无奈避走北京通州,对他的毁谤却还是如影随形。通州不过一载,李卓吾被人弹劾终于逮死狱中。李卓吾之死,在于他的思想触怒了朝廷、官府和世俗,但有关他与梅澹然之间的流言,无疑也起了催化作用。
   梅澹然生卒年不详,学界考证一般认为其死于万历二十八年芝佛院被毁当时,或李卓吾在北京狱中自刭后不久,《梅氏家谱》载她“贺寂年三十七”,推算回来,结识李卓吾之初应是二十六七岁。有关李卓吾与梅澹然,许建平先生在《李卓吾传》中这样结论:“应该承认一种事实,李贽是梅澹然的精神之源,澹然则是李贽的精神寄托。当李贽自刭于狱中,澹然不久也郁闷而死。一个年轻的生命随一老翁而去,这便是一首无字情诗,最富于雄辩力的无须对证的证据。”对这个说法,笔者深以为然。
   李卓吾与梅澹然之死,无疑是一个历史悲剧,但若从另一个角度看,两个人又都是幸运的。对梅澹然来说,结交李卓吾后找到了某种精神寄托,其佛学造诣也大有长进,成为豫鄂之地庵堂领袖,被佛界赞誉为有“大见识”,“男子不如”;对李卓吾而言,结交梅澹然终于得到了一位“神交”知己,其生命中的情感不足也获得了弥补,晚年的精神生活也因之更丰富多彩……李卓吾尤其幸运,前有黄宜人贤良内助,后有梅澹然“神交”知己,此一生当无憾矣!
   黄宜人和梅澹然是李卓吾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这两个人一个贤淑达礼,一个好学上进,都是女性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或者李卓吾正因为她们,才对女性评价甚高,在其《初潭集•夫妇论》中,李卓吾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甚至鼓吹男女互根,这是在哲学高度对女性给予充分肯定。在其它著述中,李卓吾也多次流露“男女平等”思想,他反对男尊女卑,肯定女性有受教育权力,提倡婚恋自由、寡妇再嫁等等,李卓吾正是因为此类观点,才被称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先驱。

共 23481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2345
转到
【编者按】李卓吾是明代的官员,又是思想家,文学家,他反对八股文,提倡心学,是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卓吾自幼家境贫寒,在21岁时才娶黄宜人为妻。黄宜人心地善良,明事理,伺候公婆,哺育儿女,知书达礼。年轻时,丈夫仕途不畅,家境贫困潦倒,黄宜人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随着丈夫官运亨达,她也一直跟随其左右,夫唱妇随。即使丈夫弃官讲学,周游全国各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时,她也是一心一意地陪伴在身边。无疑,黄宜人是个好妻子,李卓吾不但非常满意,也非常地爱她。他们夫妻到了老年时,黄宜人想回归故里,叶落归根。可李卓吾不同意,他还要为了他的事业,周游讲学,继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使黄宜人非常伤感。她在无奈之下,撇下丈夫,与女儿女婿回到故乡,不久便逝去了。黄宜人去世后,李卓吾便与年轻的梅澹然书信来往密切。梅澹然积极向上,深得李卓吾欢心,但两人始终未曾见面,只是一种精神上的知己。黄宜人和梅澹然是李卓吾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她们都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文章立意厚重,主题丰沛,语言优美,知识面广。用大量材料为读者描述了李卓吾的感情生活。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五十玫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72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7-07-21 15:10:45
  欣赏老师佳作,感谢老师的分享!
   问好老师,祝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刘福田        2017-07-22 11:18:15
  感谢老师的编辑和点评,问好祝好!
哲学研究文学创作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