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李卓吾与黄宜人及梅澹然(杂文)

精品 【流年】李卓吾与黄宜人及梅澹然(杂文)


作者:刘福田 进士,999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641发表时间:2017-07-21 15:05:12


   李卓吾决定迁到麻城去。
   黄宜人坚决反对!本来这一次黄宜人已看到了回家的希望:耿府眼看住不下去了,丈夫投靠无门,除了回家已无路可走,谁成想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却冒出个麻城,一旦搬去麻城,再想回家更遥遥无期了。她要全力阻止丈夫,也是为丈夫着想,李卓吾已六十岁了,又体弱多病,实在不宜再异乡漂泊。她苦劝丈夫:黄安住不下去了,麻城又能热几时?还是要寄人篱下,怎比得故乡热土?
   对黄宜人的劝说,李卓吾干脆不听,他知道于情于理,自己都做得过分,但真让他放弃求道,回老家蛰居等死,自己也万难接受。黄宜人苦苦劝说无效,又开始哀泣哭求,面对妻子这个样子,李卓吾既满心愧疚,又莫名烦恼。
   黄宜人明白这是最后的机会,她下决心全力一搏,自己不行她又发动女儿、女婿,甚至连小外孙们都发动起来:李恭懿是李卓吾惟一存活下来的女儿,硕果仅存,李卓吾对她非常疼爱;庄纯甫是李卓吾的女婿,为人敦厚又是故人之子;三个小外孙更不用说了,隔辈人都是心尖子。女儿温柔矫情,女婿孝心感人,小外孙们抱膝央求……这阵势李卓吾也差点把持不住。但终于他还是狠下心来:妻女家小回老家泉州,宦囊之资让他们全部带走,自己只身走麻城,求友问道了此一生。
   黄宜人见此,知道一切都已不可改变,她与李卓吾夫妻一场,患难与共生死同心,想不到老来竟是这样结局。没有人知道黄宜人心里究竟怎么想,悔不当初还是甘心认命?不管怎样她都无法选择。黄宜人感到了心力憔悴,她此时虽只有五十多岁,但追随李卓吾已近四十年,年轻时在贫困中挣扎伤了身体,四子二女夭折又伤心、伤情,日子好了跟着李卓吾还是操心劳神,到此时已实在坚持不住了。
   关于李卓吾遣归妻女的时间,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万历十三年(1585)春,也就是李卓吾迁居麻城之前,论据是李卓吾写给耿定向的《与耿司寇告别》中有言“贱眷思归,不得不遣”,告别信一般写在离别前后;另一说是万历十五年(1587),也就是李卓吾已搬到麻城之后,黄宜人滞留黄安,或随李卓吾到了麻城,且留住了一多年时间之后,论据是耿定力《诰封宜人黄氏墓表》中言:“万历丁亥岁,宜人率其女若婿自楚归。”这万历丁亥年就是万历十五年。
   持前种说法者,以李卓吾在麻城住维摩庵(和尚庙宇),黄宜人若同住不合规制、情理为据,旁证没有后一种可能。笔者却不以为然:李卓吾到麻城之初,事实上是先住到了周柳塘家,维摩庵则是周友山后为李卓吾建造的“书院”,书院未必就是居处,黄宜人既使随去麻城,也与维摩庵无关。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以人情论,黄宜人与李卓吾感情深厚,纵要离他归去,也不太可能在李卓吾迁居之际,按黄宜人一贯行事,她更可能等看到李卓吾安定下来,离开才放心。至于李卓吾《与耿司寇告别》中“贱眷思归,不得不遣”语,或只是当时其事已定,未必就已成行。黄宜人滞留黄安,李卓吾自去麻城也有可能,但这样的可能性不大,是以更可能黄宜人回家乡前,先随李卓吾迁居麻城住了一段,一切安妥后她才按约定归去泉州。
   不论黄宜人回家是在李卓吾迁居麻城之前还是之后,黄宜人心力憔悴状况无疑,否则以黄宜人对李卓吾的情感,她更可能再一次做出牺牲:不归泉州,随侍李卓吾。事实上黄宜人离开李卓吾不过几年(很可能不到一年)就病逝了。黄宜人终于离开李卓吾,还可能有一些其它考虑,比如她此时应已明白,尽管她与李卓吾患难夫妻感情依旧,但二人现实距离越来越大,她留在李卓吾身边,对他帮助有限,对他求道问学的拖累可能更大;李卓吾如今不比从前,自姚安起李卓吾身边追随者越来越多,这些人问学同时,也承担起照顾李卓吾饮食起居的职责,自己留在丈夫身边的必要性降低……落叶思根归乡心切,况泉州老母垂暮,这些都最终促使黄宜人下定决心。
   黄宜人归乡途中和归乡以后留下的资料不多,只与李卓吾有关的事迹留存一些,四十年夫妻情深义重,回到泉州的黄宜人一直关注挂怀李卓吾。李卓吾离开是非之地迁居麻城,与耿定向的争论却愈发地激烈起来,不久还大病一场,这些情况黄宜人在家乡知之,很是为他担心,尤其担心的是他的身体。她知道李卓吾身边不缺弟子随侍,却还是放心不下。李卓吾为自己的理想舍家求道,黄宜人却一直在世俗生活,她在老家更想起李卓吾身后无子之憾,于是借助家族力量,过继李卓吾一个弟弟的儿子贵儿在他名下,并打发贵儿夫妇到麻城去侍奉李卓吾。
   李卓吾“剃发”事传到泉州,黄宜人非常惶恐,她怕丈夫真的出家,又求助丈夫宗族势力劝阻。黄宜人还遣女婿庄纯甫来麻城探望,有女婿到李卓吾身边,又有贵儿夫妇在,她心里才稍稍安定。黄宜人自回泉州,身虽不在麻城,心却一直在丈夫身上,这辈子她为李卓吾真是操碎了心,不知不觉已是油尽灯枯。
   万历十六年闰六月三日,黄宜人病逝于泉州,去世时身边惟女儿在,女婿、养子都被她遣去了麻城。
   又是一次祸不单行。李卓吾得知黄宜人去世消息时,已经在悲痛之中。原来麻城这边养子贵儿也出事了:谁都难以想象,从小在海边长大、惯通水性的贵儿,居然会溺毙于小小的龙湖(李卓吾此时在麻城已居龙湖芝佛院)!
   李卓吾本无意继嗣之事,黄宜人做主以贵儿为养子,并遣贵儿夫妇到他身边后,李卓吾一见贵儿乖巧伶俐非常喜爱。此时贵儿随侍李卓吾身边经年,双方已建立起深厚感情,贵儿突然发生意外,对李卓吾的打击不亚亲子之丧。李卓吾悲呼:天丧我欤!莫非我李卓吾命该绝子?陷入巨大悲痛的李卓吾正难以自拔,想不到泉州又传来黄宜人病逝的噩耗,李卓吾彻底崩溃了。
   按时间推算,贵儿意外还在黄宜人病逝之后数日,但当时消息传递缓慢,致有李卓吾后知黄宜人病逝。黄宜人去时,贵儿尚未出事,这对她而言还不算残酷,否则黄宜人九泉之下会对李卓吾更放心不下。
   命运对李卓吾却残酷得多,他悲痛养子贵儿之殇,更悲恸妻子黄宜人之逝,双重重击之下,李卓吾顿觉生不如死。黄宜人病逝,李卓吾并没有回去泉州,原因可能有多方面,比如若回泉州还能否出来?要知道泉州家族人众势大;比如李卓吾年老力衰,数千里奔波,他还能否扛得住等等;但最可能的原因还是贵儿意外,李卓吾肉体和精神已受伤害,再也承受不了更多;最不可能的原因则是他对黄宜人无情,黄宜人去世他也不愿回去。这件事上没有理由指责李卓吾,评论人事必须“深层换位”。
   接到黄宜人逝世的消息后,庄纯甫急往泉州,李卓吾留在麻城,这在当时几是不二之选。留在麻城的李卓吾,追忆起黄宜人音容笑貌,以《哭黄宜人(六首)》哀之,以《忆黄宜人(二首)》悼之,这是一个文人悼念亲人的最好方式。
   为使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李卓吾心中的黄宜人,这里将李卓吾写给黄宜人的八首诗全部辑录。
   哭黄宜人(六首):其一“结发为夫妇,恩情两不牵。今朝闻汝死,不觉情凄然!”其二“不为恩情牵,含凄为汝贤。反目未曾有,齐眉四十年。”其三“中表皆称孝,舅姑慰汝劳。出朋日夜往,龟手事香醪。”其四“慈心能割有,约己善持家。缘余贪佛去,别汝在天涯。”其五“近水观鱼戏,春山独鸟啼。贫交犹不弃,何况糟糠妻!”其六“冀缺与梁鸿,何人可比踪?丈夫志四海,恨汝不能从!”忆黄宜人(二首):其一“今日知汝死,汝今真佛子。何须变女身,然后称开士。”其二“我有一篇书,颇言成佛事。时时读一篇,成佛只如此。”
   李卓吾是一个思想家,其诗词艺术品味大多平平,但我们从中可以了解他对黄宜人的基本评价,一如他在学术上求真恶假,他对黄宜人的评价也很客观,因此我们也更好判断他与黄宜人真实状况。
   在《书答•与庄纯甫》中,李卓吾对女婿一样直说对黄宜人的评价,这个读起来更清楚明白:“相聚四十余年,情境甚熟,亦犹作客并州既多时,自同故乡,难遽离割也。夫妇之际,恩情尤甚,非但枕席之私,兼以辛勤拮据,有内助之益。若平日有如宾之敬,齐眉之诚,孝友忠信,损己利人,胜似今世称学道者,徒有名而无实,则临别犹难割舍也。何也?情爱之中兼有妇行、妇功、妇言、妇德。更令人思念耳,尔岳母黄宜人是矣。独有讲学一事不信人言,稍稍可憾,余则皆今人所未有也。我虽铁石作肝,能不慨然!况临老各天,不及永诀耶!已矣,已矣!”
   同一书中李卓吾还谈及自己对黄宜人的追思、期许:“自闻讣后,无一夜不入梦,但俱不知是死。岂真到此乎?抑吾念之,魂自相招也?……纯夫可以此书焚告尔岳母之灵,俾知此意。勿贪托生之乐,一处胎中,便有隔阴之昏;勿贪人天之供,一生天上,便受供养,顿忘却前生自由自在夙念,报尽业现,还来六趣,无有穷时矣。尔岳母平日为人如此,决生天上无疑。须记吾语,莫忘却,虽在天上,时时不忘记取,等我寿终之时,一来迎接,则转转相依,可以无错矣……以待我至亦可。幸勿贪受胎,再托生也。纯夫千万焚香化纸钱,苦读三五遍,对灵叮嘱,明白诵说,则宜人自能知之。”纯夫即庄纯甫,李卓吾反复要他转告黄宜人在天之灵,在那边一定要等他,下辈子他还要与黄宜人再做夫妻!
   引文这么多,不需要再过多赘论,李卓吾对黄宜人评价很高,他对黄宜人有感情,黄宜人之死让他感伤无限……
   黄宜人这一辈子,对李卓吾更是有情有义,有功无过。只说无过,“独有讲学一事不信人言”,无非是说黄宜人没跟着自己做学问,但俗世夫妻,两个人可能都做思想家?尤其对于患难夫妻,那简直就是难以想象。夫妻关系是一种互补,果真黄宜人也去求道,李卓吾谁来照顾?李卓吾这一小“憾”,对自身而言是奢望,对黄宜人而言是苛求,好在此外他给黄宜人的都是赞誉。
   黄宜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她自己成就的,而在于被她成就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卓吾成就的一半,属于黄宜人,黄宜人与李卓吾一样不朽。这么说,黄宜人跟李卓吾这一辈子吃苦受累也还值得,但下辈子要不要与一个思想家再做夫妻,黄宜人真的在天有灵,可能会慎重考虑,因为这样的选择一点都不“实惠”。
   黄宜人病逝,李卓吾为其手书墓碑碑文:“李卓吾妻黄氏之墓”;还特意落款:“卓吾老子书”。此足见他对黄宜人感情真挚,对她为妻之义和妻子地位充分认可与肯定,但一贯他之前与黄宜人的分歧,他又特意嘱咐女婿,为其岳母黄氏营墓时“仅造单圹”,这表明他要坚持自己求道天涯之路,死后也不会回泉州和黄宜人埋在一起。
   这两件事,让人感觉上总有点别扭,但李卓吾思想和行为一贯如此,难怪有人称之“矛盾的思想家”。事实正是这样,李卓吾很多思想偏激,他在哲学上只感悟到“本能”,停留在这个阶段往往很痛苦。一方面他在思想上结论到“本能肆虐”,但人生中又总被人的“知性超越”触动,导致自身知行矛盾、悖反……有关这种哲学上的道理,读者可参阅拙作《混沌哲学本体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我们这里就事论事:李卓吾思想上主张“纵情放欲”,但生活中他却相当“收敛”,就比如坚不纳妾。
   有关黄宜人,耿定向《诰封宜人黄氏墓表》盖棺定论:“迨卓吾官尚书郎至太守,称贵显矣,宜人甘织勤,同女奴杂作。卓吾艾年拔绂,家无田宅,俸余仅仅供朝夕。宜人甘贫,约同隐深山。卓吾乐善好友,户外履常满,宜人蚤夜治具,无倦容。卓吾轻财好施,不问有余,悉振人之急,宜人脱珥推食无难色。卓吾以师道临诸弟甚庄,宜人待娌姒如同胞,抚诸从若己出……万历丁亥岁(1587),宜人率其女若婿自楚归,而卓吾尚留楚。宜人念其夫在远方,郁郁不怿。越戊子(1588)闰六月三日卒于家。庄生先期如楚省卓吾,独其女含敛。讣闻,卓吾不为恸,而友卓吾者忉怛不胜。庄生以是年季冬十八日葬宜人于城南之张园。予适董闽学政,扬幽阐懿,职也,述所闻而表其墓石。”
   耿定向对黄宜人的追述,细节难免小误,评价大体客观。其中还言道“贤哉宜人,妇道备矣。而卓吾尝曰:‘是妇也,惠则惠矣,未知道也。’”并称黄宜人死“卓吾不为恸”,这是为黄宜人抱屈,但对李卓吾的有些批评未免不公,比如李卓吾对黄宜人之死很是伤恸,对自己弃家不归也有过反思。《焚书•与曾继泉》中,他曾力劝曾继泉:“何必落发出家,然后学道乎?”
   黄宜人死后,李卓吾曾经沧海,对男女之事淡然处之。然树欲静而风不止,正是在男女关系上,李卓吾其后竟招来很多非议,以至最终被人诬陷、弹劾,逮死狱中!那么在黄宜人之后,李卓吾究竟惹上了什么麻烦,又有哪些女性与之“有染”?
   这还要从黄宜人在世时说起。
   李卓吾留居黄安耿府时,有一段日子过的很是逍遥:耿家对他照顾的很好,耿定理与他志趣相投情谊深厚,两个人与黄安及其左近士人学子交游甚欢,麻城周柳塘更是他们共同的好友,经常邀二人等到麻城游玩。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发生了李卓吾“狎妓”之事,只不过这在当时根本没被当回事,直到耿定理死后,李卓吾与耿定向交恶,这件事才被耿定向抖落出来,指责他“强其弟狎妓”(李卓吾《答周柳塘》引)。

共 23481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李卓吾是明代的官员,又是思想家,文学家,他反对八股文,提倡心学,是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卓吾自幼家境贫寒,在21岁时才娶黄宜人为妻。黄宜人心地善良,明事理,伺候公婆,哺育儿女,知书达礼。年轻时,丈夫仕途不畅,家境贫困潦倒,黄宜人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随着丈夫官运亨达,她也一直跟随其左右,夫唱妇随。即使丈夫弃官讲学,周游全国各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时,她也是一心一意地陪伴在身边。无疑,黄宜人是个好妻子,李卓吾不但非常满意,也非常地爱她。他们夫妻到了老年时,黄宜人想回归故里,叶落归根。可李卓吾不同意,他还要为了他的事业,周游讲学,继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使黄宜人非常伤感。她在无奈之下,撇下丈夫,与女儿女婿回到故乡,不久便逝去了。黄宜人去世后,李卓吾便与年轻的梅澹然书信来往密切。梅澹然积极向上,深得李卓吾欢心,但两人始终未曾见面,只是一种精神上的知己。黄宜人和梅澹然是李卓吾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她们都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文章立意厚重,主题丰沛,语言优美,知识面广。用大量材料为读者描述了李卓吾的感情生活。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五十玫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72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7-07-21 15:10:45
  欣赏老师佳作,感谢老师的分享!
   问好老师,祝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刘福田        2017-07-22 11:18:15
  感谢老师的编辑和点评,问好祝好!
哲学研究文学创作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