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古桥望(小说)

编辑推荐 【丹枫】古桥望(小说)


作者:三王爷 布衣,386.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89发表时间:2018-07-29 23:45:52

【丹枫】古桥望(小说)
   色胆包天的石老歪,一把年纪仍性欲不减,在他的丑婆娘去世后,他憋不住而又无处发泄他那亢奋的性欲,他兽性大发,竟对邻居家的少女实施了强奸。邻家少女不堪其辱,投井自尽。
   事情查明后,石老歪被枪毙了,结束了他不光彩的一生。。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同时宣布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
   邓颖超与廖承志一起推敲文句,文中引用了周总理当年在张治中给台湾故旧公开信中增加的“寥廓海天,不归何待”的话,还引用了鲁迅的著名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这封信是由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廖承志写给蒋经国的。廖蒋两家渊源很深,廖承志当年在求学期间和蒋经国是同学,两人甚为相熟。
   公开信缘于蒋经国的一篇悼念其父亲的文章。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蒋介石的文章中写道:“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邓小平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是合情合理的。”
   文告从中华民族大义出发,联系五千年灿烂文化和“分久必合”的历史,说明应当早日结束海峡两岸同胞饱受分裂之苦的局面,倡议国共两党举行谈判。
   1986年5月3日,台湾“中华航空公司”B198号波音747货机机长王锡爵,成为两岸的焦点新闻人物。
   他驾机由曼谷飞往香港途中,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震惊海内外。只为回家的王锡爵在北京对记者说:“我希望海峡两岸今后常往来,可以回来看看自己的亲人。”
   而祖国大陆方面也在1987年初,特地为“偷跑”回乡探亲的台胞提供各项服务。同年2月26日,北京市台湾同胞接待办公室问讯处开始办公,地点在崇文门;次日,上海台湾同胞接待站建成。1987年10月14日,蒋经国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规定除台湾的“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的亲属者,即可登记赴大陆探亲。”
   消息传到许都市,正在许都西湖公园携手散步的薛愉婉和孙梅友十分高兴。他们散步的西湖公园,是历史名城许都城的一颗明珠。西湖源于东汉末年,据传,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就是将汉献帝囚禁在今许昌西湖畔。后来苏轼移官浙江杭州,致书许都州官赵德邻,建议改名小西湖,以区别于杭州西湖。清道光《许州志》载:据史料记载,隋唐时,小西湖已是碧水如镜,树木葱郁,溢彩泛舟,风景宜人。至宋代,更成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人览胜、讲学之地。如欧阳修面对许州西湖春色,在《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写道:“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与染。”司马光居小西湖十三载,写成传世之作《资治通鉴》。
   他们无暇欣赏这人文和自然景色,坐下来开始讨论,说:咱们要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以市统战部牵头,尽快成立“台胞接待站”,为许都籍台湾同胞回乡探亲做好工作……。
   薛愉婉感慨地说:兰思媚为了米满仓整整等了五十多岁!半个世纪呀!忠贞不渝,难能可贵啊!
   1987年,台湾七十二岁的米满仓坐在自己院内小花园的躺椅上,知道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他再也坐不住了。但他的心思再次追忆起战火纷飞的五十多年前:
   1937年,他告别兰妹,踏上征程,原定安顿好后将兰妹接到南京,可第二年南京沦陷。他随部程潜长官部队,在校长的指挥下,为转战豫东做准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好给兰妹写信让她到西安同学那里。
   1938年4月,李宗仁将军指挥台儿庄战役大捷后,校长从他著名的“抗战三日即亡国”论一下变成了速胜论。他匆忙把他的二十多万中央军调到了徐州战场,计划借李将军台儿庄大胜的余威,和日军在徐州决战。
   对于中国军队在徐州地区的大量集结,日军认为这正好是消灭中国军队主力的好机会。五月初,日军迅速集结十多个师团三十多万人向徐州地区夹击。
   198年5月在徐州的包围圈马上要形成时,校长发现自己的主力部队有被包围在徐州的危险,就又匆忙决定放弃徐州。这样,所谓的徐州会战刚开始就失败了。
   正在这时,日军土肥原贤二率第十四师团约两万人强渡了黄河,他的目的是阻止一战区的援军增援徐州。这样第十四师团在陇海线附近就形成了孤军深入之势。
   校长匆匆飞往郑州程潜长官第一战区指挥部,决定亲自指挥豫东战役。此时豫东中国军队有九个军,六个军十万人包围土肥原一个师团两万人,程长官积极进行作战部署,称“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1938年5月23日,土肥原开始突围,并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了兰封。镇守兰封的是校长爱将桂永清。桂手下的蒋嫡系第二十七军,装备精良,甚至有一个德式战车营的支援。
   但桂永清军只守了不到一天,兰封就失守了。日军步兵还没有冲锋,桂永清所部就开始全线溃退,往兰封以西的地方逃去。
   土肥原跳出包围圈后,程潜长官不得不再次调兵布阵,围攻土肥原。战斗正激烈进行,据程潜长官预计,再有两三天的时间,就有全歼土肥原的可能。
   不料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守商丘的第八军黄杰所部又不战而逃了。黄杰逃跑的“理由”是电台被炸,无法与第一战区联系。
   因校长嫡系部队将领临阵脱逃,中国军队前后共投入十五万多人,没能消灭土肥原的两万人,连校长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兰封战役是“战争史上一千古笑柄”。
   程长官刚一撤退,土肥原就重新占领了兰封,并立即向仅有五十公里的开封进攻,开封失守已成定局。
   郑州岌岌可危。这么快被土肥原逼到城下,这是校长根本没料到的。校长决定孤注一掷,扒开黄河。
   1938年6月3日,土肥原猛攻开封,校长怕开封失陷,再扒黄河就来不及了,就急忙打电话命令程长官掘堤,并告诫他“要打破一切顾虑,坚决去干,克竞全功!”不要有任何的犹豫……
   1938年,也就是差不多兰思媚到西安的那时候,他曾抽时间到过西安,去找同学安天下家的“坚净书社”。要在那里安排与兰妹汇合。
   到了西安,他才知道,同学在“松泸会战”中以身殉国。他们家经营的“坚净书社”已经转手了几转。同学家属早已去了重庆。
   心如火焚的他满大街徒劳地寻找他的兰妹,兵荒马乱的,他的兰妹会流落到哪里?他心里丛生出一阵阵悲凉!最终由于军令在身,不得不惆怅地离开西安。
   日暮乡关何处是,海高浪急使人愁;虽隔海相望,近不足百里,却远在天涯,难有归途;骨肉虽分离,血脉仍相连。退到台湾,直到退休,他每时每刻都在思念家乡,思念自己的兰妹。
   虽是夜深而不能寐,即便床阔却难入眠。每每夜里听到兰妹在耳畔凄哀地呼唤,他不顾一切飞奔上去前去对她拥抱,醒来却发现不过又是一场梦。
   常恨梦醒早,独坐泪满襟!
   举头望明月,低首思亲人!
   他时常默念唐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好在夫人非常理解他,常偎依着倾听他悲诉离愁,直陪他到天色大白。悉心安慰,照顾有加……
   这次即刻办理手续,他早已是归心似箭!
   这边,米兰氏的邻居老陆又在打儿子陆平了。不是因为他顽皮、淘气,相反,却是因为他太懂事好学了。
   米兰氏家虽清贫,但却比五个孩子需要抚养的老陆家要强些。每当陆平开学,都是由热心的米兰氏给他交学费,身上穿的衣服也都由米兰氏给他翻新缝补。
   懂事的陆平常来米兰氏家,让她辅导语文作业,他的作文也常常在学校被老师当作范文。
   陆平对米兰氏说:“大娘,你真是好人,比我妈待我都亲,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回报你!”
   米兰氏抚摸着他的头笑笑说:“孩子,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像你满仓伯伯一样,报效祖国……”
   陆平懂事地点点头。
   这次挨打是因为陆平作为全古桥镇的尖子生,要参加全县的知识竞赛,学校要求要统一穿白色球鞋。
   经常穿露脚趾头鞋的陆平,一双白色的运动鞋是多么地诱人啊!他哭闹着向父亲要求,被实在不愿花一家半个月生活费的父亲暴打起来!
   了解情况后的米兰氏,去镇上给他悄悄地买了一双。当陆平和父亲看到她送来的球鞋时,两人都流下了眼泪。
   老陆感谢得不知如何表达,一个劲地又骂起陆平来。米兰氏阻止了他:“这孩子有出息,咱们不能让小孩子伤心。去吧!陆平,别让大娘失望!”
   陆平哭着向大娘鞠了躬,信心满满地走了。
   老陆和米兰氏又聊起了家常。老陆说:“你看他大娘,俺实在是没能力帮助你,还老是让你帮助俺,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
   中间米兰氏谈到了自己的两个侄子来,侄子的婚姻大事让她发愁。
   老陆眼睛一亮,陡然一拍大腿,忙说:“哎!还真有一个媒茬儿适合米虎,只不过,唉!”他欲言又止,不确定地看了看米兰氏。不知道她愿不愿意。
   “哎呀!老陆,你就说吧,只要是个女人,就行。我们家侄子的条件还能有啥太多的要求?”
   原来,石老歪的女儿,叫石春花,比米虎小两岁,起初嫁到了桥口张的潘水河,去年潘水河去颍河挖沙,不幸淹死在了河水里。
   水河死于河水,人们还都认为有点邪劲儿,石春花现在成了寡妇。出于迷信,竟没人敢给她说媒。她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单过。
   米兰氏一听欣喜若狂,连忙催促着老陆赶快去提亲,说只要她愿意,马上就给他们办事!
   老陆满怀信心地跑了三天,结果,石春花犹豫再三,还是没答应。
   米兰氏为这事难受得不得了,觉着好像是自己对不住米虎似的。米龙还时不时地用他表达不清的话语来安慰她,米虎却沉默不语,一个劲儿地拿干活撒气。米兰氏知道,他是宣泄着心中那无处发泄的怨气和对命运的不公!
  
   七
   1988年的初春,明媚的阳光普照着许都城,这个有着两千多年文明的历史名城,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焕发出青春。
   和煦的春风习习地吹着大地,残雪消尽,河流欢奔;百鸟和鸣,草木争春;熙熙攘攘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田野里,人们在春耕,远处谁家录音机里传来女歌星悠扬的歌声《在希望的田野上》。热情激昂,催人奋进。
   这是充满激情与希望的田野,在新的历史时代,许都大地,勤劳的许都人民,正焕发新的青春,谱写着前所未有的篇章!
   薛愉婉坐在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办公室里,她戴着老花镜正在认真地看着上级下发的文件。
   当她看到下列名单时,她激动得叫了起来,急忙呼喊一边正练习书法的老伴孙梅友:“老孙快看!米满仓!米满仓!”
   孙梅友过于激动,竟拿反了,他又连忙倒过来看,抖着手仔细地看着。上面写着:“许都籍台胞接待名单:潘建文、梁玉柱、米满仓……”
   “快!快!快!立刻给在古桥镇农业银行的咱那门婿王固源打电话,让他第一时间通知米兰氏!”孙梅友不顾在后面让等等她的薛愉婉,边说,边去领导办公室打这里唯一一部电话。
   王固源接到电话,骑上自行车飞奔而去。
   是年已经六十七岁的兰思媚,已经从小媳妇变成了老妪,脸上刻满的道道皱纹都是对情郎哥相思和想念。
   但她依然目光有神,而且一点不花。她那一袭大红,依然如她对亲人的思念一样,浓烈地燃烧着,在桥头,在床边,在窗前……
   韶华易逝红颜衰,相思如松心中植;
   凄风冷雨无情摧,傲雪凌霜挺且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相思最为痴!
   杜娟啼血唤春归,情郎归期待何时?
   纵使天崩地又裂,终守山盟与海誓!
   爱情至臻化为亲,奴妾忠贞更不渝!
   世喻夫妇林中鸟,我与情郎连理枝!
   众人难解其中意,我自独尊把心示!
   王固源来到米家,自行车没扎,就急切地询问米龙和米虎:婶子在哪?米满仓伯伯这两天就要回来了!
   米龙依然臆症地正视着他,米虎一听噌地跳了起来!他知道,这消息对他们家意味着什么。桥口西潘庄村的潘建文上个月从台湾回来,给他的亲人带来了天文数字般的金钱!
   他米虎立刻拉着王固源向古桥跑去!
   听到消息的米兰氏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多少次梦里相见,相拥长谈,说不尽的悲欢离合,道不完的世事沧桑!
   多少次凄风冷雨中,家书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字里行间寻找着情郎哥的音容笑貌和夫君的气息!
   多少次看到别人相亲相爱、耳鬓厮磨,自己却独守空房,形只孤单,任悲凉愁苦整夜整夜无情对自己折磨!如今当情郎哥真的要出现时,她竟不知所措,失声痛哭了起来……
   两天后,薛愉婉、孙梅友、张雪梅、王固源及许都市有关领导、统战部和“台胞接待办公室”有关领导陪着古稀之年的米满仓,时隔五十一年,重新踏上了故土——古桥镇。

共 32642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
转到
【编者按】古桥望,讲述的是一位叫兰思媚女子的人生故事!她和老公米满仓新婚三天后,米满仓就重新回到部队上了抗日前线,这一别就是五十一年!2014年,霜降,豫中腹地,古桥镇。今年已是九十三岁高龄的米兰氏,躬着瘦小的单薄的身子,站在古桥桥头一侧的高高的桥楼上,迎着冷冽的北风,默默地向北方的许都城眺望着。她满头的银丝,凌乱地随风荡着,那双乞盼的睛,虽经近一个世纪风霜雨雪的吹打、折磨、摧残,却依然有神而又饱含着无限的希望。她也如初冬的残红,用衰败的躯体与冷若冰霜的严冬,无惧无畏地对抗着这世间的冷寒。这是对不公的命运的声讨和泣泪控诉!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表白!这样的习惯,她从民国三十八(1949年初冬)年至今,已经保持了近六十多年。她那弱小的身体、着一袭浓烈的大红,尤如滴血的感叹号,矗立在这个桥楼上,硬是站成了古桥镇一道靓丽的风景,和现实版忠贞爱情的见证。兰思媚,出生于古桥镇的书香门第兰家。民国二十六年,已是二八妙龄,春意盎然的兰思媚,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她朝思暮想的哥哥,同为古桥镇的米满仓结婚了。米满仓时年二十二岁,系后来米龙、米虎弟兄俩的大伯。幼小时过继给米龙、米虎的祖父米大囤。米大囤当时膝下无子,倍受宠爱。米满仓十四岁时,米大囤才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米满库。养父还算不错,他决定,只要给养子米满仓结完婚,便让他单过。婚后一年,兰思媚接到老公米满仓的信,历经千辛万苦去西安找他,结果他的朋友搬家,兰思媚失去了与老公见面的机会,幸亏病倒在旅馆的她被善良的旅店老板送往医院救治,在医院又遇到恩师的女儿薛愉婉,兰思媚在西安住了六年,还是没有打听到米满仓的任何消息,但她坚信老公一直惦记着她,会回到古桥镇的家里找她的,所以她徒步两个多月回到了家乡!五十一年啊,她因为有个国民党军人老公,文革中受尽了折磨,那些年发生的故事这里就一笔带过不重复讲述了。1988年,七十三岁的米满仓时隔五十一年重新踏上了故土古桥镇。米兰氏坐在屋里,她穿上了那身浓烈的红装,这身衣服曾伴她与满仓哥一起步入洞房中;曾伴她送郎君踏上万里的征程;曾伴她相思对影到天明;曾伴她站成古桥镇靓丽的风景!两人见面,紧紧地拥抱着。这一抱,从1937年到1988年,整整相隔了五十一年;这一抱,抹去了近两万天的相思之苦;这一抱,驱走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劫难;这一抱,分开的太早;这一抱,又来得不算太晚……七十三岁的米满仓如少年般精神抖擞,六十七岁的兰思媚如少女般悱恻缠绵;兰思媚穿上满仓哥从台湾给她精心挑选的衣服,在他面前试了又试,穿了又穿;米满仓吃起兰思媚亲手做的手擀面,一顿又一顿,一碗又一碗……此后,米满仓和兰思媚带着米龙、米虎修坟祭祖,大礼行拜。在祖先坟前长跪不起,感慨万千。后又和薛愉婉、孙梅友、张雪梅、王固源为薛谦之,薛礼让老先生行师生间之大礼,一拜再拜。一月后,米满仓对古桥镇政府提出,自己出资近五十万元,把从古桥到107国道的两公里乡道修成了柏油路,并对古桥镇内街道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这在当时可真是天文数字!古桥镇政府和古桥老百姓非常高兴,自发地立碑传文,并命名为“满仓大道”!米满仓又给米龙和米虎在弟弟米满库的老宅基上分别各自新建了两层楼房。石春花又托老陆非要答应原来的婚事。世间事有讽刺意义的是,一直对米兰氏迫害的石老歪的女儿,竟成了她的侄儿媳妇!五个月后,米满仓返回台湾。两人在依依不舍中挥泪告别。转眼似水流年,又是五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是1996年了。米兰氏已经77岁,她的情郎哥米满仓已经85岁。米兰氏接到情郎哥的最后一封信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信上说,他很好,勿挂念,让她保重身体。但他对她和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希望大限之时能落叶归根,这边的老伴已先他而去,女儿和外孙对他很好,身体略有好转,只是仍不能行走……风蚀残年里,相隔两地中,两个年老的恋人的心有灵犀,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对方,都在默默地为对方祈祷着。后来,兰思媚从小看好资助的邻居老陆的儿子陆平大学毕业,创办了“米兰国际旅行社”,兰思媚投资十万元是陆平创业的启动资金。“米兰国际旅行社”生意非常的好。规模在扩大,员工在增加。陆平时常带领员工投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特别是对鳏寡孤独,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米兰氏很是欣慰。一次陆平带团到宝岛台湾观光,米兰氏激动了起来,她为老公准备了很多很多故乡的东西,和为他新手织的毛衣等等。在台湾,陆平无心观光,他安排好旅游团人员,按照米兰氏大娘给他的地址,找到了台北市咨政院一旁的米家。开门迎他的是米满仓大伯的女儿,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士。她叫米思兰,她在台北市一家医院工作。气质优雅又有涵养。没等陆平开口,米思兰便告诉了陆平这里的实情:家父从大陆回来,一直放心不下那边的思媚姨,时常独坐深思。三个月后突发中风,无法行动,作为医生的她和母亲对家父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因劳累过度,三年前病故。家父二十天前也去世了,临终前歪歪扭扭地写下了遗嘱,思媚姨将得到折合人民币约一千万的遗产!回到古桥镇,他哽咽着向米兰氏大娘诉说了情况。米兰氏经受不了打击,即刻晕倒!陆平和赶来的米龙、米虎、石春花和自己的父亲老陆,急忙开着自己的车,向许都城张雪梅所在的医院赶去。十八年后。2014年的初冬,如文中的开头一样,九十三岁的米兰氏蹒跚着要登上古桥镇镇门前,古桥边上高高的桥楼,可她再也没有力气登上去了。一个月后,兰思媚在微笑中离开了她无限眷恋的人世,恍惚中和满仓哥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丧事办完,陆平凝重地把兰思媚的信交给了米虎。其中写道,“我的遗产我是这样分配的:孩子!给你们留下二百万元,感谢你们后半生对我的亲情陪伴。下余的八百万元和投资的收益约有一千多万元,我打算捐赠给社会的鳏寡孤独,我想你会理解的!”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纪实小说,人物丰满,栩栩如生,民族大义,义薄云天,兰思媚大爱一生,是好人是善人,是无私的人,是爱国的人,是高尚的人!满满的正能量佳作!力推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7-30 00:07:36
  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纪实小说,人物丰满,栩栩如生,民族大义,义薄云天,兰思媚大爱一生,是好人是善人,是无私的人,是爱国的人,是高尚的人!满满的正能量佳作!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7-30 00:13:13
  尽管是纪实文学,但小说结构故事性很强,作者匠心独具,令人佩服!原文中对“……”符号的运用多而不当,小编删除不少,请作者理解!另外,因为是纪实文学,作者在原文中有很多用小括号说明的文字,为了增强小说的文学性和照顾到读者的阅读的习惯,很多也删除了,也请作者能够理解!
梦锁孤音
3 楼        文友:三王爷        2018-07-30 07:49:13
  谢谢啦,辛苦辛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