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渔舟】岸(小说)

精品 【渔舟】岸(小说)


作者:回味 举人,5322.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88发表时间:2019-05-26 13:18:21
摘要:婚姻的圆满,只是一个开始,而精神的圆满,人格的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

【渔舟】岸(小说)
   “您想在上海立足,必须得有上海户口,自己成为上海人了,才能有机会帮助别人。再说,你人在上海飘着,没大用的。最后,还是要回滨城养老的。您想想,您年轻时都没能力在上海立足,老了还能有机会吗?”每一次和彤彤通电话,她都会像三姐一样,从头说起,不厌其烦。虽然,她嘴上不叫我妈妈,我知道,她心里早已经默认了我这个母亲。
   “你知道得到上海的户口多难,要买一套房子。这里的房子多贵,我努力了这么多年,不能因为买房子,把自己打回原样啊!小孩子,别掺乎大人的事。”
   “唉,您多大岁数了,快五十岁了。你不赶紧找个上海男人成个家,这辈子你也完成不了自己的目标啊!你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男人,翟叔叔,你是近水楼台,我问过,他同意的。”彤彤的声音有点奇怪,她在干扰我的生活,而且在帮我做着决定。
   “你小孩家家的,懂什么?”我很生气地放了电话,这是我第一次和彤彤发火。
   不得不说,彤彤的话引起了我的反思,扰乱了我的思维,我开始默默地关注这个叫崔立刚的男人。
   生活一如既往,可是那味道有点开始变了。崔立刚变得积极起来,偶尔,他会放弃宅在家里的时间,大老远跑去单位接我下班。他还经常去菜市场买菜,然后来九楼做饭吃饭。不得不说,我们看上去就像一家人,可我们之间真的没有什么感情的色彩啊!
   最近总是做梦。先是梦见晋琰,然后是戴仁才,最后是一群人指着我,在骂我小娼妇。什么小娼妇,我已经快五十岁了,要说也是个老妖精啊!我在苦笑中醒来。我来上海八年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想成为上海人,那是一万个不可能的理由在等着我。首先,我不算是高技术人才,不符合人才引进的标准。其次,我在上海无亲无故,即使在上海我一直是纳税人,但是没有买一套商品房,给上海一个巨大的见面礼,我是很难完成自己的夙愿的。等老了,不能工作了,我再回滨城去。不行,这不是我想要的。
   接下来的几天,生活变得很奇妙。我时不时地就会想到自己成了上海人,有了一个很简单的方式,那就是婚姻。之前的几年我怎么没想过呢?说实话,我不是惧怕婚姻,而是厌烦。再有就是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我没办法相信自己还能走进婚姻,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今生,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努力工作,将来能帮一帮孩子,我的两个孩子。
   您拿什么去帮呢?这是彤彤问我的话。我当时是尴尬地站在那里,感觉那一刻窗外不是上海的月亮,而是滨城的,或许,我真的该回滨城。毕竟,那里有我的家人们。
   我不甘心,如果我灰溜溜地回滨城养老,那就真的成了别人眼里的小丑了。滨城有一大群人想看我的戏呢!同事,邻居,同学,当然还有我的亲人们。
   我现在的工资虽然一直保持着稳定,可是,上海的房价却是坐飞机式的上涨。去年,首付还差十万,今年我的首付就差一百万了。我站在售楼处门前,哭都找不到门,也换不来同情。我只能自己心疼自己,做点好吃的慰劳一下自己的胃,如此而已。
   彤彤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只有找一个上海人结婚,才是立足上海的硬道理。
  
   二十
   我在观察翟立刚,我们在一起相处三年了,怎么看他都像我的一个闺蜜。他四十五岁了,模样没变,性格没变,生活状态也没变。这种宅男的生活,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四十八岁的我,开始想一些俗事。再奋斗,估计也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漂在上海。都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我一个人在小区院里散步,突然感觉多了几分凄凉。
   七夕,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而我,一个人在外滩行走,也是一道孤独的风景。我爱过,也疯狂过。曾经有很多人都认为我是爱情的痴儿,其实,在痴的背后我有一颗晦暗的心。爱情,在我这一文不值。我,还是我,我是郭秀华。
   有时想想,我绝对有孤芳自赏的情怀。我承认我不优秀,我也承认我不安分。但是,我拥有了一份知性美。喜欢穿色彩艳丽的服装,缤纷的色彩会把我的皮肤衬托得更加白皙。我的牙很整齐,小小的,白白的,像点缀我美丽的小星星。快五十的我,依旧热力十足,完全没有懈怠感。我的内心还在憧憬着十年之后的模样,可是,当我看到公司发出去的一张张的招聘简章,硕士学历,三十五岁以下。这让我瞬间就颓败了,情绪是一落再落。
   这个城市不允许你老,也不包容你的老。
   我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得我没有多少朋友,我早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地生活。
   刘丽是我在上海唯一的朋友,我们一起来到上海,她是西安人,也是学习会计专业的。我们当时一起去医疗器械公司应聘,一起参加公司上市前的紧张工作,又一起离开,我们算是志同道合了。
   刘丽比我小五岁,她也是离异女士。就在前几天,她给我打电话,说她要结婚了。这个消息吓了我一跳,这个不婚主义者居然要结婚了。刘丽,浓眉大眼,典型的西北风格,不过,她有一个让她骄傲的身材。身高一米七,体重只有一百一十斤,该突的地方很突出,该细的地方也很细,那背影绝对会引来百分之百的回头率。
   婚礼是在一家叫凤求凰的酒店举行的。我下班就赶了过去,五点半正是酒店刚开始热闹的时候。席面不大,只有三桌。我走了一圈,好像都是婆家人。
   “阿丽,阿丽!”我大声地叫着她。她转身的瞬间,看上去真的很美,一点不像四十多岁的年纪。
   “秀华,怎么才来啊?来,我给你介绍我老公。”我拽着我的手一直往里走,在一个矮胖秃顶的男人身边停下了。
   “老任,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郭秀华,我在上海的闺蜜。”她回过头对我说,“秀华,他是任春秋,我老公。”我茫然地伸出手,和一双肉嘟嘟的胖手握在了一起,我们互相点头,礼貌地打着招呼。
   角落里有一处清净地儿,我拉着刘丽走了过去。
   “这也太突然了,这个人也太突然了。我这么说,你不会生气吧?”一时间,我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
   “不生气,不生气。你,我还不知道吗?老任啊,你别看外表,他可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有房有车有工作,很好的。”刘丽故意学着上海话跟我说着。
   “你就为了以后是个上海人就嫁给他了?太牙碜了,我都看不下去,你还那么年轻。他多少岁,至少五十了吧?”我有点激动,还要故意小声说,憋死我了。
   “老任啊,五十五岁,单位的工程师。蛮好的。”刘丽喜笑颜开地说着,好像现在就是上海人一样了。
   老任频频地敬着酒,那高兴劲儿挂在脸上就像一个卖菜大叔,越看越觉得一朵花插在了牛粪上。上海人怎么了?了不起啊?我离开酒店的时候,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着,不知对错。
   刘丽终于靠岸了,再过几年,如果没有意外的故事发生,她就可以上岸了,成为上海人也一直是她的梦想。此时的我,不知道该不该为她高兴,只是觉得自己漂得很累……
   我开始拿翟立刚和老任相比,除了工作,好像哪一点都比那个秃顶老任强啊!再说,翟立刚年轻,比我还要小三岁呢。
   我第一次去了三楼,翟立刚有点意外。
   “不是不愿意登我的门吗?哪阵风把你给吹晕了。”我们接触久了,他变得很贫。
   “我就是来看看你的猪窝。呀!还是蛮干净的。”看着简单整齐的房间,我还真的偷着愉悦了一下。
   “我哪有你想象中那么拖沓,我还是很注意环境整洁的。你看看我的厨房,比你那里都干净。”
   “你这当然干净了,没事就去我那吃饭,你这能不干净嘛!”说起这事我就生气,这一周,已经五天了都是在我的九楼吃的饭。
   “秀华姐,我看干脆咱俩搭伙得了。省下来的房租吃饭都用不了,还可以交水电费,还可以解决一些出行的打车费。你别误会啊,在上海合起来租房子的很多哩。”翟立刚只要是涉及省钱的事,他那反应绝对的火箭的速度。
   “我得好好想想,你现在就在白吃我的饭,如果可行,我要多分给你一点房租的。”我特意拉长声,有意吓唬他一下。
   “别呀,秀华姐。你可是有工作的人,我全靠炒股打零活,生活艰难着呢,我少点,你多点,这样才合理。”
   “我还得想想再决定,你这个会算计的上海人,我还是离你远点吧。”我想着我那不纯的思想,犹豫了一下,没有马上答应他。
  
   二十一
   那年的夏天,戴仁才暑假回老家,他顺路把康儿给我送来。我们离婚后,还是第一次在上海见面。
   他还是那样意气风发,西服革履,一看就是一位有学识的谦谦君子。我按时来到火车站,康儿见到我就飞奔着跑过来。
   我承认戴仁才的才华,但是我们除了疯狂真的没有那样刻骨铭心地爱过。他现在站在我的面前,我居然没有尴尬,感觉很轻松。
   “你也眼瞅着就五十岁的人了,还是回滨城吧,上海哪有你想象的那么好站稳脚跟的?”还是那套说教的语气。
   “我不回去。再说,我们现在没有关系,你别干预我的生活。”我这个人向来直截了当,尤其对虚伪的人。
   “我是好意。你以为现在和几年前一样啊!上海不缺人才,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哪里就有你的一席之地了。再说,康儿总是惦记着你,总是嚷着来上海。你这样,是会影响孩子的。”戴老师挤着本来就很小的眼睛,说起话来就是没有他讲课好,真是难听得紧。
   “行啦。我的事不用你操心,我是来接康儿的,不是来听你教育的。我走了,你看好你自己就好。”
   “你——你——”我没听他的下文,转身离开了。
   戴仁才的表情和骨子里的傲气对我触动很大,冲着这一点,我更下定决心了,我要成为一个上海人,成为孩子们眼里的成功人士。
   其实,这只是我一时的想法,我就是这么一个爱冲动的人。有了想法,就要有行动跟进的。
   我发现,所有描述爱情的篇章都近乎盲目。情人眼里出西施,这话假不了。
   翟立刚和我交往也有几年了,在此之前,我真的在他身上没找到什么优点,也没有值得我留恋的地方。可是,当这个想法愈发强烈的时候,他在我眼里也开始变得儒雅可爱了。
   长相干净利落,饭菜做得比较可口,还有就是整理房间也是比较有条理的,再有就是我答应他一起合租房子之后,他还算是个君子,没有什么越矩的行为。总之,他真的成了我的一个目标,一个能帮助我走捷径的木板桥。
   后来,翟立刚告诉我,他看出了我的目的,可他愿意成全我。我想,他是爱我的。
   我们决定共同租一间房,那就是我之前租的九楼。我把另一间朝阳的房子空出来,翟立刚住了进去,这就完成了第一步,合租房。我们在一起生活,彼此适应一下。刘丽和彤彤说我们就是画蛇添足,掩人耳目,完全没必要这样。可是,我们就这样在一起生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翟立刚是经得起考验的,他很尊重我这个姐姐,没有越雷池一步。
   两年以后,我们结婚了。我们没有办什么婚宴,只是选择了一个比较吉利的日子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
   真是没想到,翟立刚是地地道道的老处男。新婚之夜,手忙脚乱的,像一个十八岁的愣头青。我们结婚前就约法三章:第一,婚后不要孩子,我的年龄已经不适合再一次做母亲了。第二,我们的经济各自管理,属于那种时髦的AA制婚姻。第三,我的孩子们还是我来管,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这婚姻虽然是翟立刚积极努力争取来的,但是他对婚姻的态度还是比较奇葩的冷漠。不过,这样也好,对他公平,我也能接受。
   我在滨城的同学沈紫嫣的儿子来上海奋斗,她来上海看儿子,我们多年没见,自然要好好聚聚。聚餐的时候,她说,她是来买房子的,想让我们帮忙看看。翟立刚是上海人,一开口就知道,而且,他在这方面有研究。
   在上海,不管是走到哪里,只要有一个当地人在身边,你就会少吃一点亏。沈紫嫣看的房子在上海的周边地区,确切地说,此处属于江苏省界内的锦溪。
   锦溪这个地方很美,是一个有着浓郁江南气息的小镇。新开发的小区在镇中心的湖边,十二层的小洋房,绿化面积大,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这里,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好地方。
   在售房中心,翟立刚发挥出他最大的强项,那就是砍价。他帮着沈紫嫣定下了一套七楼的两居室,沈紫嫣自是喜出望外,因为跟她的预算少花了三万元。
   我也爱上了这个地方。于是,我和翟立刚商量,小翟同志一脸无辜的样子,双手一摊,人有一个,钱是绝对干净的,我说的是兜里的钱比他的脸都干净。于是,我把所有的存款取出来,我们准备在锦溪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第二次我们去锦溪,就是去为了买房子去的。
   “大姐,你们买的房子写谁的名字啊?身份证带了吗?”售房的小伙子特别懂事,一声大姐叫得我心里热乎乎的。让你瞬间就觉得自己还年轻,还可以去努力。
   “小伙子,房产证上写我们两个人的名字。”翟立刚听我这么说,脸上露出吃惊的模样。“这个,还是别写我的名字啦。”
   “不行,我们是夫妻,房子是我们共同的。如果不写上你的名字,万一,咱们老了的时候,我先走了,孩子们能容你吗?你去哪里养老啊!小伙子,听我的,产权证上一定要写上我们俩的名字。”我心里很肯定这个决定,算是给翟立刚的一个小小的补偿。

共 40269 字 9 页 首页上一页1...456789
转到
【编者按】很有艺术特色的一篇作品,时代之于自我,婚姻之于家庭,小说中所抛出的,都是一些很吸引的话题。作者以《岸》为主题,颇具慧眼,也有野心,所探寻的正是人生的归宿,但这个归宿并没有标准答案。人各有异,所以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岸始终在远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商海浮沉,几经辗转,落户上海,其间透着几分心酸和无奈,也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生活总是沉闷,好小说必然要固执地去探寻人性,深究发掘出人性的弱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一个漂泊无根的女人如何渡过此岸,寻求人生的光明,是值得思考的。社会永远是复杂且多变的,有时候,生活里的种种现实会将人逼迫到墙角,以致于不得不成为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小说以倒叙的方式拉开,如同站在人生剧场里,回顾了三段婚姻往事。故事构思不错,扎实沉稳,有来有去,警官,老师以及最后在上海和小男人翟立刚的相遇,人生际遇鱼贯而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文本虽趋于理想化,但人物刻画较为出色,可以看出作者几乎是贴着人物内心在写,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跃然纸上。其实回过头来反思,波澜不惊的生活未必好,人生之所以珍贵,正在于前路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在群体之中不乏心气很高的女人,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其实也没什么过错。人之一生,不过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第一次失败的婚姻,使我萌发逃离之念。第二次失败的婚姻,诱因是我们之间缺乏交流,很自然地便走向了城市中较为普遍的无性婚姻。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当大家看到这个不争的事实的时候,才知道,为什么年轻人那么向往上海。即使在那里住在条件最差的出租房里,也舍不得离开的理由。他们,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小说表面上写的是个体,是我的经历,更是一代人的影像。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熬了过来。孩子们都长大了,每一个家庭都变得很平静,几乎都是两个人的世界了。在小说里面,有些不经意流露的语言,其实大多意味深长,而文末以对话做为结尾,如电影镜头中的折枝技法,视听形象交叉感染,整个故事收放自如。婚姻的圆满,只是一个开始,而精神的圆满,人格的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编辑:柳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527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9-05-26 13:27:45
  有的人写现实题材的中篇,常常把持不住,就写得臃肿,这篇小说裁剪得当,叙述扎实,笔下的人物有挣扎,有疼痛感,给小说注入了灵魂。
   问好,祝夏安。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回复1 楼        文友:回味        2019-05-26 19:47:40
  谢谢柳约,编按很精彩!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情韵悠然        2019-05-26 16:11:52
  一个有三次婚姻经历的女人,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回味姐这篇小说思路清晰,描写细致,人物形象和性格突出,自然地展开情节。人生中的悲欢离合交替出现,婚姻工作中的矛盾一次次推动人的选择。这是一个女人从疯狂走向平静,所走过的一条漫长的路。一篇值得一读的小说!
回复2 楼        文友:回味        2019-05-26 19:49:08
  这么长的小说,我写得也很辛苦,足足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谢谢悠然的赏读!
3 楼        文友:山泉        2019-05-27 08:52:55
  先留个印,再细细来拜读……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3 楼        文友:回味        2019-05-27 21:45:49
  问好,山泉兄!
4 楼        文友:山泉        2019-05-28 15:04:59
  人生其实不长,抛开童年的无知和年迈的昏聩,更是短得令人无言。如此岁月,如何度过个人的一生,就成了千人千种的选择。千人千种的历程,才有了悲欢离合和爱恨情仇。
   很多人是平凡人,平凡人走过看似平凡的路,其实并不平凡。走过的足迹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缩影里,或喜或悲,这是真实人生的经典重播。
   个人的沉浮或者说是荣辱,与时代紧紧相连,这样,这篇小说在写主人公人生岁月的时候,读到的恰恰是时代的变迁。从上世纪60年代的反右、文革风雨到生活的极度贫困到恢复高考到改革开放,一个家庭就能把社会发展历程全部映衬出来。是的,善良正义而饱受批斗的父亲,慈爱宽容任劳任怨的母亲,为了革命工作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大哥,仗义执言敢爱敢恨的三姐,还有小说中波浪起伏的“我”,由此延伸众多人物。想说的是,读这些故事就是读一个时代在发展中的变迁。
   个性鲜明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细腻的心理描述,恰到好处的环境铺设,相互交融中,一份从始至终的真情贯穿其间,如此带着读者同乐同愁同苦同悲,文学作品能如此,不就是成功的吗!?
   老妹的小说,确实出彩,点赞,必须的!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4 楼        文友:回味        2019-05-28 17:15:39
  兄长给了这么高的评价,我很忐忑也很感动!能得到像兄长这样对文学执着追求的作者的支持,也是我坚持写下去的动力。
   这么长的小说,让兄长受累了。回味敬茶!
5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9-06-03 23:28:58
  小说故事完整,跨度大,然层次依然分明,能做到收放自如,生活哲理隐于字里行间,结尾暖暖的。
回复5 楼        文友:回味        2019-06-05 09:11:12
  谢谢山地老师的赏读,文章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正在努力修改中……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