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贾世德(纪实小说)

编辑推荐 【看点】贾世德(纪实小说)


作者:大地琴韵 举人,3017.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71发表时间:2020-01-31 19:52:17

【看点】贾世德(纪实小说)
   对于司敬品的错误决定,贾世德也曾有过误解:以为是过去自己得罪的权贵多了些,县委的行动是冲他个人来的。他曾托人给司敬品捎信:只要不肢解公司,他贾世德可以辞去一切职务,但司敬品却不予理睬。
   著名诗人李根柱的佳句:“感谢造物主/没有/理会魔鬼的蛊惑/让蛆虫长牙……”试想倘若满世界的蛆虫长了牙齿,那是什么情景?那是吞噬地球,那是毁灭人类!昔日的南京政府何其不可一世!但他没长牙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延安政府如日中天地壮大起来;如今的司敬品也何其嚣张!还是因为他没长牙齿,仍然对贾世德奈何不得!
   司敬品到栾川也不过一个月时间,他实在是盲人摸像,不了解贾世德的底细,不然他绝对不会出此下策,一致在栾川一败涂地!
   1936年,贾世德出生在栾川县北凹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一岁多死了父亲,母亲带着他跟着叔父度日。叔父家过的也是上顿不接下顿的苦难日子,实在揭不开锅时就到舅舅家里混口饭吃,舅舅家也是朝不保夕,没得吃了就又回到叔父家里,贾世德的童年就是在两家穿梭中度过的。
   贾世德聪颖好学。先在乡村上小学,初中毕业后考入洛阳一高。在洛阳求学期间,有两件事让他毕生难忘。
   从洛阳到栾川,要步行四百来里。滴水成冰的腊月,母亲做的棉衣捎不下去,同学们这个送件单衣,那个送件短裤地帮他御寒,正在他被冻得索索发抖的时候,班主任把一件簇新的棉衣披在他的肩上,说是学校救济他的。贾世德穿上了棉衣,身上暖和和的,他知道这是共产党给他送来的温暖。课堂的老师是党支部书记。课堂上从来没有提问过他。贾世德问为什么。回答说:“你是这个班唯一的党员,你不会回答就是我们党不会回答。我们不能给党丢脸……”也许是贾世德出身贫寒,共产党又是植根于贫困土壤的党,贾世德很容易接受党的教育,他从小就是对共产党言听计从的孩子。入学不久,这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孩子被选为班长,此后他是班里第一个共青团员,不久又成为第一个共产党员。高中毕业后回故乡当了教师,一个人平生第一次得到劳动报酬,首先想到的是谁?是他最亲近的人!第一个月发了27.5元工资,他交了9元伙食费,送给母亲5元,还账5元还剩8.5元,这时,学区还有几个学生因买不起课本作业辍学在家。他想,党把这些孩子交给自己,是要自己把他们培养成才的,决不能给党丢脸!他又拿出5元给那几个学生买了课本和作业,那个月,他留的零花钱是3.5元。
   此后,贾世德调到县政府任职员,一年后又调到工业战线,这便成了他毕业的归宿。他在工业战线拼搏了四十余载,成为决策者攻关夺隘的拳头,哪里最重要,哪里最艰苦,都离不开贾世德这个名字。要开办新的厂矿,头三脚难踢,派贾世德去!厂矿濒临倒闭,急须派人抢救,派贾世德去!数数全县那几个像点样子的企业,机械厂、化肥厂、磷肥厂、萤石公司、黄金公司、钼业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哪个不是贾世德托着屁股长起来的?贾世德的青年时代是栾川工业战线的闯将,进入壮年是战将,步入老年是宿将,他的足迹遍布栾川的山山水水,他的汗水洒遍了栾川的角角落落。
   栾川的钼销量居世界前六、中国第一。栾川的钼业是栾川县的窗口企业,支柱企业,贾世德三进三出栾川钼业的奇迹脍炙人口。
   1960年,冶金部河南省科委决定在栾川建钼选厂,在决定厂长人选时,县委书记余平华一口咬定非贾世德莫属。这缘于贾世德的一次发言——白土乡召开放卫星大会,要各单位报出本单位试验田亩产数字。有报2000斤的,有报3000斤的,还有报4000斤的,贾世德代表马超营小学只报了1500斤!朋友们都为他捏一把汗,你这是右倾保守,要挨批判的啊!贾世德却说:他们都是吹牛!我问老农了,就这个数还得累折老腰呢!朋友们还是埋怨,你真傻!谁不知道那是吹牛?不吹不行啊!贾世德却不以为然。他说:共产党是我们的再生母亲,儿子对母亲说话不能掺假!就是因为这个,县委书记余平华偏偏相中了这个能给党说实话的孩子!
   24岁的贾世德领着十几个工人在三道僮办起了“605”矿。他又胆大包天地重用了两个右派!朋友们急得跺脚:“你咋啥都不怕呢?这是立场问题啊!”贾世德也是满腹的委屈:“人家是满肚子学问啊!不依靠人家谁把钼精粉给我生产出来?”当时正是饥饿向中国人民索取生命,索取尊严的年代,上级不给一分钱一粒粮食(当时上级本来决定“605”矿下马,贾世德给县委立了军令状,不要国家一分钱一粒粮食,誓死生产出钼精粉来,矿才得以保存下来),吃粮花钱都要自筹,贾世德既要哄住自己的肚皮,又怕把两个右派饿死,饿跑,他是怎样勒紧裤带度过难关的?可以说,那是堪称卓绝,堪称悲壮的奋斗啊!那时候,多亏了贾世德有极好的人缘,他吃苦在前;当官不像官的优秀品质,使当地群众见识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他们心疼心目中的英雄,就把省下来的柿糠馍,皮子馍悄悄地给贾世德送去,贾世德又“暗度陈仓”,把这些堪称救命的食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塞进两个右派的被窝。
   两个右派也真争气。当时矿山尚未通电,用什么做动力把矿石磨碎?正好一个右派是学机械的专家,他受老百姓用水磨面的启发,就想着既然能用水磨面,为什么不能用水磨矿石呢?经过一星期地昼夜“倒腾”,水打磨矿石机诞生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满世界绝无仅有!浮选离不开二号油,而当时又极为短缺,另一个右派是学化学的专家,知道二号油是松脂提炼来的,经过十来天的揣模,发现松脂稍加处理也有漂浮作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个机械专家对探矿也略知一二,他满山驾岭地跑了几天,竟发现了一个浅表性铅矿,仅响了几炮,白花花的银沙子就亮了出来,后来给他拨了几个人专门开矿,试生产所需的资金也就有了着落。功夫不苦有心人,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贾世德终于生产出1.5吨品位在47%的钼精粉,为栾川破天荒地换了1.5万元外汇!受到中央冶金部省冶金厅多次表彰。省冶金厅刘处长颠簸数百里赶到栾川,又步行40余里跑到三道曈找贾世德祝贺,只见他拄着棍子喘着粗气往石头上一坐,对一个满脸污垢正拿着勾棍操作的青年说:“去把贾世德叫来!”因口蛮那青年没有听清:“你说啥呀?”“去把你们的贾世德给我找来!”那青年哈哈笑了:“我就是贾世德啊!”
   1867年,上级一道命令下来:凡与农业无关的项目统统下马!“605”矿被迫停产了,这一停就是七年!
   到了1971年,栾川县办起了钼酸氨厂。开始倒是挺红火的,兴腾了几年以后,到了1979年,原料缺乏,产品滞销,管理混乱,连年亏损,如不及时抢救,将又是一个企业加入倒闭行列!
   派谁抢救?决策者首先想到的当然还是贾世德。
   作为工办主任,贾世德对钼酸氨的情况了如指掌。第一,农用钼酸氨虽然滞销,但工用钼酸氨已趋紧俏,而本县生产的钼酸氨只能农用,要想生存必须转产;第二,生产钼酸氨所需的钼精粉由“698”矿供应,该矿是省管企业,另有供应任务,只有在任务超额时才能顾及栾川,钼酸氨厂要想生存必须有自己的选厂!转产要花钱,建选厂也要花钱,而县财政却一分钱不给,贾世德找主管县长吴聚森去了。
   吴聚森既是贾世德的上司又是贾世德的朋友,两人说话唇枪舌剑。吴聚森说:“哪里有钱?有钱还不用你贾世德呢!”“跟着你吴县长我算倒霉了。我是雀儿跟着夜蝙蝠飞,只有熬着眼,没有啄的食啊。”“你想啄啥食?嘴张开!”吴聚森拿起钢笔往贾世德嘴里塞,贾世德夺过钢笔装进口袋。“你要我当乞丐要饭啊!”“去要吧!谁不知道你贾世德是向上级要钱的高手?”贾世德把手一伸:“你就是上级,拿钱来!”吴聚森“啪”地给了一巴掌,两人哈哈笑了。
   找吴聚森要钱,贾世德也知道希望不大,只是抱着侥幸心理碰运气而已。其实,他已早有打算:既然工业钼酸氨供不应求,何不找个用货单位,你给我提供资金,我给你供货岂不两全其美?于是,他带了几个人,揣着职工的集资款弄钱去了。
   谁都知道,跟着贾世德出差是“忆苦思甜去”了。住最劣等的旅社,吃最便宜的饭菜——他们压根儿不进馆子,只是在地摊上哄饱肚子。贾世德也知道自己苛刻了些,总是歉意地向大家解释:“咱现在实在没钱,等我们有钱了,我请大家去吃北京烤鸭……”其他几个同志只是报以嘿嘿一笑。贾世德当然也有“摆阔”的时候,有时也登记个高级旅社。那是为了和商家谈判装潢门面,而谈判结束还要以种种借口退掉。一次超过了退票时间,工作人员死活不退,贾世德找到经理苦苦哀求,讲山区如何落后,讲他们厂如何困难,讲为了这次出差职工们如何集资,他甚至还讲了一个职工集资的故事:那职工费了三年时间盖了三间土木结构的瓦房,最后连门也做不起了,晚上睡觉就用鸡罩挡住。一年后他大舅背来木板让他做门,恰逢厂里集资,他又把木板卖了……那经理终于动了恻隐之心,“你们住吧,不收钱了!”
   对贾世德的抠索,职工们也不是没一点意见,但亲眼看见贾世德背了一夜“板凳”以后,那点意见也就烟消云散了。
   那时候,十年浩劫的灾难仍在发酵,各旅馆塞满了上访外调人员,常常找不到住宿的地方。有时候这里挤一个,那里塞一个,约定第二天几点到某地集合。这天到了约定时间却不见贾世德的影子,大家找来找去,终于在车站的候车室的凳子上找到了他;一个堂堂的经理,为了省几个住宿费竟背了一夜板凳!其他职工还有啥话可说呢?贾世德的心血没有白费,终于和上海胶体化工厂签订了投资15万元的合同。有了这笔救命钱,扩大了马圈选厂的生产规模,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原料不足和产品滞销的困难。下岗的工人上班了,大家有了活干,有了饭吃,钼酸氨厂逐步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在当时,大家把贾世德这种自找资金的办法戏称为“借鸡下蛋”,现在有了冠冕堂皇的称谓:招商引资。可以说,招商引资这条路,在栾川,甚至在全省,是贾世德第一个走出来的!
   不久,这种互利共赢的办法,马上在栾川山区滚起了雪球,次年,河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说,肥水不能外流,外省能在我们河南投资赚钱,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于是又投资30万元,把马圈选厂生产规模扩大到250T;紧随其后洛阳地区财政局也坐不住了。也是那句肥水不能外流,于是又投资400万元扩建了千吨选厂。贾世德二进钼酸氨时,厂里是仅有几十名工人,年产钼酸氨二十几吨,产值仅有200多万元的小型企业,到1989年,年产钼精粉已达2700吨,冶炼能力达到120吨,并且发展了年产150吨的深加工项目,一举使这个即将倒闭的小型企业跃为稳定发展的中型企业。
   贾世德二进栾川钼业,第二次创造了辉煌。领导放心了。1984年,贾世德又回经委任主任去了。
   钼产品主要用于军工,市场形势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研究者总结出的规律是五年一个循环周期,兴兴衰衰,衰衰兴兴,到了1989年,钼产品疲软到了极点:产品滞销,资金捉襟见肘,常常数月发不下工资,已有几个分厂停工放假,于是打架斗殴,上访闹事等事件也频频发生。这种局面,当然令县委领导坐卧不安。公司是县府直属企业,何脸面见上司?每次到市府开会,总是到不显眼的后排就坐。在数次遭到批评之后,县委也曾竭尽全力扭转颓势。他们曾两年三易经理,最后甚至由县长郭谏亲自出马,扑腾了两年,亦然是颓势依旧,于又第三次想起了贾世德这个名字!
   其实,这个名字他们早就想过,只是考虑到这个老同志为了栾川工业奔波了几十年,也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让这样的老同志第三次披挂上阵,也实在于心不忍。但是,思来想去地板着指头把全县的能人想了个遍,竟然找不到理想的人选!既然到了非他难挽败局的时候,也就只能不得已而为之了。
   为请贾世德出马,县长郭栋颇费了心机。
   先是几次往办公室打电话,不是下乡了,就是看病了,他看出了蹊跷。一天吃过早饭开车到贾世德门前守候,果然逮了个正着。“走,到外面散散心去!”贾世德哈哈笑着上了车。他们找到了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僻静之处,两个人坐了下来。郭栋一口一个贾叔地叫着,说是请他出来主要是为了向他请教。他先谈了全县的工业形势,接着当然要谈钼业公司的现状,最后煞有介事地请贾世德谈谈扭转困局的经验。贾世德触景生情,也谈了些自己的想法。贾世德刚刚把话说完,郭栋终于“图穷匕首见”:“贾叔!你有这么多经验,还是你来干吧,公司是非你不可啊!”郭栋竟越说越动情:“就当是老叔帮我忙吧,公司这个样子我到市里开会,就不敢往前面坐啊!”
   对于郭栋的意图,贾世德早已心知肚明,只是不忍当面戳破而已。既然县长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不好当面回绝,说是要想想在说。

共 26352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这篇纪实小说让我看到了一个正直无私且不矫柔做作的共产党员形象——贾世德是个当之无愧的共产党员。我们党正是因为有着众多的贾世德式的党员,才使我们党有了取信于民的资本。小说中的贾世德自幼是个孤儿,是乡亲们的百家饭把他养大,是党的学校把他培养成人,又是党组织给了他工作的机会。因此他在充分利用自己学到的知创造识为国家创造财富的同时,心里始终怀着一颗对党的感恩之心,做到了“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因此,党组织让他干啥就干啥,从来不跟党组织讨价还价。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正直的党员,却成了某些掌权者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违背国有的法律和政策,硬生生地把一个红火和纳税企业拆散,从而达到据为己有的目的。文章对好人贾世德的描述真实可信,对坏人司敬品等人的刻画让人憎恨,对工人们的细节描写让人动容。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1-31 20:29:15
  通过细节的描述,让一个正直的共产党员真真切切地站立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欣赏了,问候大地琴韵老师,新年快乐!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20-02-02 10:33:47
  谢谢老师鼓励!遥祝节日快乐!
2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20-02-02 10:32:30
  感谢武戈老师精心审阅我的拙作、精心编写按语!已经一年多没有在江山文学网发稿子了,再次发稿子有点“近乡情更怯”的感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