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玛茹花

绝品 玛茹花 ——永远不要忘记历史


作者:陋石 进士,605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145发表时间:2009-05-07 22:04:21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一个中国男人和一个日本女人,在一个特殊环境里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的故事。

玛茹花

共 26168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
转到
【编者按】【责任编辑:寒鸦】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6083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絮如棉        2009-05-11 21:01:02
  大致读了一遍,问好陋石先生,细看后再下评!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
2 楼        文友:柳絮如棉        2009-05-12 16:24:50
  小说的内容很丰富,涵盖的社会面也较为广阔,即有大的场景的描写,亦有生活细微的叙述,张弛有度。永远不要忘记历史,这是作者对历史的一个肯定,这种态度是理智的。作者将历史再现,插叙与顺叙交错使用。作者的作品很耐看,质地厚实,特别是对人物的画更是惟妙惟肖。日本人的罪孽是深重的,他们在历史抹下的晦涩一篇,是很难撕去的。虽然有很多日本人矢口否认其民族曾经留下的污点,但还是有部分日本人忏悔不已。作者的立意很深远,有一定的价值。当然,文中的极大特色就是语言的流利和简炼,不累赘,不拖沓,值得学习。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
3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09-05-12 20:53:43
  小说放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中来写,显得较为在大气。小说带着对那段历史的反思,通过一个慰安妇与中国憨厚老实农民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出中日人民之间有着真挚的友谊。也就是应把统治者与人民分别开来。我认为如果把不紧不惠子写成是应召来的或是受骗来的会好些。我想日本军国主义在与这些少女宣传时,不可能是叫她们去出卖肉体的。小说中惠子明知是去当妓女却愿意,这可能有失史实的呢!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4 楼        文友:陋石        2009-05-12 23:00:40
  回复月儿常圆
   “大东亚圣战”本身就是对日本人民的欺骗。而那些战争狂热分子,把用自己的肉体为“圣战”服务,恰恰视作无限荣光。从“女子挺身队”这个名称就不难看出是自愿的。
   以历史的眼光对待历史才能发现历史的真实。在十年动乱那个疯狂的年代。既是打个点话,一方必先说:革命无罪。另一方也必然回答:造反有理。今天看来近乎神经,然而在当时却是千真万确的“自觉行为”。思想意识的疯狂,势必导致行为的失常。日本投降后,本可以回归本土,不少日军却刨腹自杀。日本“冲锋队”开着飞机撞美国人的军舰,他们不会不知道后果。但对于那些战争狂热分子来说,却是效忠天皇的义举,明知是死也心甘情愿。惠子在日本军国主义蛊惑下,为“圣战”献身并不有悖历史的真实。
   文明被利用、被扭曲,就会变得更加丑陋。日本政府鼓励国内年轻女子去南洋卖淫为大和民族蓄积国力,电影《望乡》就可见一斑。军国主义为达到其目的,什么无耻的事都干得出来。
   惠子由一个战争狂热分子到背叛自己的信仰,比受骗上当而最终叛逃,对主题的揭示是否更深刻一些。
山西省作协会员,中、短篇小说多次发表于山西《黄河》及《小说选刊》73109
5 楼        文友:李荣        2009-05-14 11:21:23
  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小说语言精炼流畅,对人物刻画惟妙惟肖!
喜欢文学、音乐
6 楼        文友:槐花乡人        2009-05-14 18:09:20
  创造精神难度与作品的震撼力
  
   又读陋石的小说,加深了我对他作品的那份厚重。他的小说语言明快,叙事晓畅,有着可读的小说外壳与内在的充实。特别看中的是小说叙事的冷静,大气,以及文字后面对世事洞明的警觉。
   小说打开了那段沉重的历史,狂热的战争机器摧残了人性。战争带来的伤害,不仅是中国人民。同样,日本人民也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日本“慰安妇”,这是不争的事实。日本女性是受日本军帝国主义当局的蒙骗,受蒙骗的不仅仅是“惠子”还有充当那场战争的“炮灰”们。发动那场战争的前题,是中国人占据了东三省,东三省是他们的国土的谎言。可以说,上野惠子只是慰安妇中的一位。小说人物,无论是惠子还是五成,他们内心的善良是人性的佐证。作品对人性的摧残与人性的唤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作品除个别白字外,美中还存有不足。人物的塑造上,五成的性格产生了断裂。五成——憨厚,淳朴,缺心眼。但在后文中出现了五成的“讨好”之说。讨好一词,示意了人物思想的灵动性。我们看到作者给予了人物性格的定格,所以五成在读者的心中一直是个憨子。如果作者对这段描写上依然是描写五成憨厚就好了,他不知道讨好,只晓得谁对他好他就对谁也好,这样人物的性格才能吻合不断裂。
   小说就是小说,和陈述故事存在着根本上的区别。对于文学作品,无论是苦难,还是幸福,都要提高精神的难度。苦难让人内心震荡,幸福就让人感动。让人物走近生活,实实在在地去演绎故事。读完小说,第一感觉写得很不错。但回味中,还是缺少了“事件”给予读者阅读上的激情与震撼。小说的构思,布局,语言都到位了,唯一缺少的就是没有把可读性与趣味性区分开来。所以,作品显得平庸了。我一边读一边期望着,期望作品能提起读者的味口,给予读者心灵上的震荡。我更希望看到五成被残杀时,让惠子目睹这一切,让她看到善良憨厚的恩人死在她同胞之手,这样就达到了精神的难度,远比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强了百倍,它的震撼力就能彻头彻尾地暴发了。然后,从始至终就像清水流过。读完《玛茹花》,我不得不想起日本电影《望乡》。《望乡》能抓住人眼球的,并不是人们对性的窥视,而是在影片人物——女记者和阿崎婆一问一答中进行,更重要的是,现实,历史;历史,现实的不断重叠。这一形式把后文悬起,紧紧地抓住人们的“知晓”的欲望。从阿崎婆的痛苦表情,再回到那段历史,让人们看到了阿崎婆的遭遇与那场战争的所带来的灾难。
  
   槐花乡人,09年5月14日于听潮阁
一个行走在梦中之人,喜欢从文字中寻找乐趣。
7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09-05-18 17:55:10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中国的抗日战争长达八年,政府与人民之间有着太多纠缠,真是难以说清的。这篇小说就是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显得较为在恢弘大气。小说截取了战争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断,带着对那段历史的深沉的思考,通过一个慰安妇惠子与一中国憨厚老实农民五成之间发生的故事,小说的主旨不是揭露战争的残酷和对中国人民带来的深悲巨痛,而为为了表现中日人民之间真挚的友谊。惠子作为一个军国主义的狂热分子,宁愿为帝国梦献身,用自己的肉体去安慰那些帝国军人,后来却背叛了她的信念。然而这个人物的的转变似乎没能写好,她既然愿为帝国献出自己的一切,那她又何必畏惧死亡呢?她不可能苟且贪生的呢?
   立意:26分、小说指向:16分、谋篇布局:32分、叙事表达:16分、标点语法:8分。总计:98分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8 楼        文友:陋石        2009-05-19 17:02:17
  回月儿常圆:
   首先感谢您为拙作《玛茹花》指正,能与编辑交流,我求之不得,也是《江山》吸引写手们最主要的原因。在此仅表谢意。
   您对拙作所指出的惠子“畏惧死亡,苟且贪生”一说,我是这样考虑的。
   小说中曾两次写到惠子自杀未遂。一是她对生存完全绝望的时候(被五成救下)。二是逃走时被抓(她只所以没有开枪自杀完全是为了五成)。惠子在背叛自己的信仰后并不畏惧死亡,而是以死抗争。或许由于我描述的不到位,给读者造成了误解。我当注意。
   您所说的惠子“苟且贪生”,可能是指惠子没有因为五成的死而了结自己。
   旦凡有一线生存的的希望,人就不会去死,这是人的本性。梁、祝只所以化蝶,不过是对人生的一种美好向往。陆游思念前妻,郁郁终生,才有《钗头讽》千古流传,为世人留下不尽的遗憾与悲伤。《泰坦尼克号》的女主人翁并没有死,还嫁了人,生儿育女。而她把“海洋之星”扔进大海就证明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人死了也就不再痛苦了,而真正痛苦的是那些活着的人。如果在五成死后,惠子也死了,小说只是讲了个故事。50年后惠子再次来到中国,足见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里她不曾忘过五成。有什么比50年思念一个人更痛苦的?
   惠子在50年后的8月15日来到中国,不但是悼念她的五成哥,更主要的是把玛茹果带回国,她要让码茹花开遍日本。这才是《玛茹花》的立意所在。倘若五成、惠子都死了,反战这个中心议题也就不明确了。
   很高兴能与您直接交流。远握,祝好!谢谢!
山西省作协会员,中、短篇小说多次发表于山西《黄河》及《小说选刊》73109
9 楼        文友:陋石        2009-05-19 17:24:18
  回槐花乡人
   仔细、认真地拜读了您对《玛茹花》的点评。从您的这一段文字:“我更希望看到五成被残杀时,让惠子目睹这一切,让她看到善良憨厚的恩人死在她同胞之手,这样就达到了精神的难度,远比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强了百倍,它的震撼力就能彻头彻尾地暴发了。”启发了我;
   日寇残暴众所周知,因为杀人者是日寇,也就不足为奇了。倘若是惠子不忍五成被活活折磨而死,亲手开枪杀死了她的恩人呢?
   谢谢!真的谢谢您!
山西省作协会员,中、短篇小说多次发表于山西《黄河》及《小说选刊》73109
10 楼        文友:槐花乡人        2009-05-20 08:11:39
  说对了,先生!要的就是这效果。把人物从情节中突出来,让读者读后忘不了那个“五成”把五成被日本鬼子一次次地刺杀,血在流,在惨叫,那惨叫声震荡山野。惠子不忍,举枪,这时不要让人物说话,惠子闭起双眼,扣动板机。多少年了,惠子每当看着自已的双手,心就不停地颤抖,时时刻刻地想着五成,那个爱她,救她的五成……
  
   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并不一定要作者通过自身的意识却演绎文字,有时无声胜有声,让肢体说话,让人物表情说话。
   问好先生!
一个行走在梦中之人,喜欢从文字中寻找乐趣。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