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听雪庐笔记(随笔)

精品 【江南】听雪庐笔记(随笔)


作者:决决流冰 秀才,2644.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2发表时间:2014-12-24 18:31:36


   而这些年,我曾经遥念的故土早就被一片灰茫茫的尘土覆盖。在白鸭山下的一个个小村落,烟树苍黄,流泉浑浊。大开发带来大污染,曾经的青山绿水,因为石材之乡已经面目全非,伤痕如割。人们在享受石材开发带来的就业机会时,也在享受因为污染带来的对土地、对庄稼、对地下水,归根结底对子孙后代带来孽债和愧疚。我常在惋惜之余,对凉亭的消失,感到庆幸:
   因为它生纤尘不染,去也纯洁干净!
  
   二十七
   我们终日为蝇头小利而奔波着。
   在疲惫的时候,常常有隐遁山林的想法。在天之涯,在海之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描写的这幅景象,是多么清幽绚丽啊,真是值得去的地方。谁说杜诗只有凄苦呢?但杜诗真的很凄苦,“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穿了,都是因为穷、因为病惹的祸。于是,世人因“欲利之心,日夜营营”。在这方面,自古以来,只有陶潜还算洒脱。“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那种大彻大悟、悠然自得、超凡忘物的境界,不是我辈凡人所能领会的。但陶公也有无奈的时候,“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这种乞食的窘迫,真是英雄末路了。
   苏东坡也算豪放旷达。在谪居黄州时,作了一首《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多么潇洒飘逸、旷达不羁。宋人在笔记中说,东坡作了上词之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可见,要跳出三界外是多么难啊。
   况我辈凡人!
  
   二十八
   从黄州打转时已近黄昏。
   车子在高速公路上飞快地屁颠屁颠着,像一头低头啃草的老牛,心无旁骛。冬末春初,原野上一片苍凉。光秃秃丝毫看不到一点春的绿色的气息。萧索中,我们还生活在深冬。按照从前的惯例,此刻,村庄正是炊烟袅袅的时候。现如今的农村,人们早已不再靠柴草生火做饭了。这个时代已经告别了原始的生活方式,在进化和进步中,有些仪式已经放弃。不过,如果你想远眺黄昏,遥望炊烟总还是感到一些失落。当然,一想到那些隔三差五的云霾,遥望炊烟其实是一种罪恶。透过车窗,在空荡的旷野中,最显眼的是公路两旁的乔木上,像白杨、柳树、杉木,梧桐,甚至是远处村落的枫树,安放于树杈处的一个个大大小小、方方圆圆,或不规则,有毛边的鸟巢,此刻,在春初的黄昏,这些悬挂在空中的鸟巢像火球一样在眼前闪亮。
   这些鸟窝啊,依靠无数参差不齐的枝条,依靠唾液焊接,建筑在寒流中的鸟窝,随着冷的风,安逸并且孤独地抖动着,默默地等待着远处寻觅的雀鸟归窠。
   是家,老屋一样的家。
   我仿佛置身于荒原上。
   苍黄的天际,随着慢慢下坠的夕阳而变得暗淡;云在空中慢舞着,清寒中有些沉滞。而鸟,有乌鸦,有八哥,有山雀,在黄昏的天空,像幼稚园的儿童在画板上凌乱地比划,“咕咕”“呱呱“,“唧唧”“啾啾”,这些人类不能领会的语言,此刻格外清晰,至少包含着呼唤,包含着告别。在其远处或身旁,矗立的就是巢,高挂在天空下,在寒枝中晃动的巢。“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家“和“妈”也是巢。我想:这些像水泥和钢筋的寒枝,从最初的放在树杈处的第一根枝丫,一点一点垒砌,繁浩的工程,为荒凉筑起暖意,到最后的建成其间该经历过多少磨难和挫折,也承载着多少对未来的希望,倾世而独立。甚至还要防止外来物种的侵袭。不是有句成语叫“鸠占雀巢”吗?而在这有些透风的房子中,一家老小挤在一起,用各自的体温温暖彼此,共同抵御这严寒的冬天。这也算团结一心,共度时艰吧。想起小的时候,爬在枫树上去戳一个又一个鸦雀窠,去享受鸦雀看着巢四分五裂而嚎叫的痛快,还真是一种罪过。与暴力拆迁一样都是罪过。
   这两年,央视喜欢搞一些不着调的事。去年问“幸福“,今年又说”梦想“。如果要说我的梦想,那就是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巢”。可是如果问到苏东坡,苏东坡还会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吗?
   在生命的孤独和飘泊中,如果还有一些暖意,定然不会去露宿沙洲。
  
   二十九
   冬天的早上,通常阴霾是很长的。
   当远处学校的号鸣声“呜呜”穿过寂静的城市的夜空时,所有人都明白,又有一群学子从酣睡中睁开了不情愿的双眼,懒洋洋将从单薄的床上翻起,新的一天鏖战又开始了。熹光微路,城市像没洗脸的女人睡眼蓬松,目光迷离。街道上稀少的车和人,被寒而冷的风,毫无遮拦钻进身体的某些角落,用温度对抗温暖。在我所生活的M市,在城市西边的一块的最高地,矗立着一座高高的烈士纪念碑,望夫石一样,此刻,正俯瞰城市的静寂。
   冬天的雾是沉浊的,没有春的曼妙轻盈,像一块不曾透明的手绢,从空中挡住大地。灰白灰白的霜花,疲劳如我终日土地上劳作的父辈,贪睡在草丛、花木、屋顶和枯的墙石,姿势放纵并且肆意。
   我时常站在那高高的烈士纪念碑下,远望东方,看城市从睡意中一点点睁开双眼。剑一样的光,像婴儿从安静毫无根由突然哭闹。而花木丛中、广场空地、林荫道上由三三两两变成熙熙攘攘,那些参加晨练的人或慢或急、或舞或唱。
   这年头,人们开始明白,神马都是浮云,只有身体是自己的。虽然砖家早有告诫:冬性收藏,不宜早起,应静待阳光……
   这熙熙攘攘、热闹纷繁、声音噪杂的感觉,往往让我想起中学时代学过的一篇节选自丁玲女士《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课文,文章好像叫《果树园》:
   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起了清朗的笑声。这些人们的欢乐压过了鸟雀的喧噪。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有甲的小虫,不安的四方乱闯。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的摆动,怎么也藏不住那一累累的沉重的果子。在那树丛里还留得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那些红色果皮上有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显得柔软而润湿……
   当年语文老师要求背诵的这一段景物描写还有些模糊的印象,那一群女人在果园摘果时打情骂俏记忆特别深刻,因为这像很久很久以前,母亲和她们那群娘们在生产队时干活一样。只不过,现在生产队早散伙了,母亲和那一群娘们先后都去同一个地方了。
   那里也有果树园!
  
   三十
   M市是一个革命老区。所谓老区,其实就是穷的另一种称谓。当年几十万泥腿子参加革命,说穿了,就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同时也顺带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活命。光脚不怕穿鞋的,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在M市的西边,俗称西山,大革命时血流成河,据说有整村整村的被杀得鸡犬不留,有国民党干的,也有共产党干的。其中,有一座白骨塔,因为张国焘先生的肃反,肆意疯狂,被害之人数以千计,尸骨堆积如山。站在塔前,我曾经唏嘘感叹:当年那些手持长枪大刀的革命者,面对曾经都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同志,需要怎样的戾气才能不至于手软?
   只是,历史终究淹没在岁月长河中,曾经的那种严酷、残忍,惨绝人寰的斗争,被时光轻轻流过,像一曲烟似的,在西山顶上冉冉然后没落。
   但愿这些陈腐的记忆不再困顿曦光时人们的思绪。
  
   (断续作于2011——2012年)

共 1816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看完这篇洋洋洒洒将近两万字的随笔,感慨万千,也非常佩服作者学识的渊博以及主题的深刻。这篇随笔,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作者谈人生,谈社会,说感悟,品世态,但其中,反映出来的,也是作者为人处事的豁达,思想境界的深远,同时,也渗透着作者的无奈和淡淡的哀伤。虽然作者最后提到此文是断续而作,但通篇给人的感觉,却是浑然天成一般。以同学母亲去世而引出全文,之间回忆和现实交错,有童年美好的记忆,有关乎友情的珍贵,有行医时的困惑和满怀的责任,有品书习文时的获益与感慨。思故人,说古事,看当今,语还休。一篇真情凝结的文字,道出了千般滋味。文章行文如流水,很多关于人生的彻悟与概括彰显着作者丰富的内涵,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其中对于行医之道的分析与描写,揭露的同时,也弘扬着一股凛然正气,彰显着作者的拳拳之心。欣赏佳作,推荐阅读!——责编:哪里天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225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4-12-24 18:32:50
  问好决决流冰,非常精彩地随笔,欣赏了,并感谢赐稿江南,祝创作愉快!
哪里天涯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4-12-24 18:33:33
  因为今晚要停电,按写的匆忙,不到之处,望勿怪!
哪里天涯
回复2 楼        文友:决决流冰        2014-12-24 18:51:37
  谢谢!辛苦了!写的非常好!平安夜快乐!
3 楼        文友:樱水寒        2014-12-27 11:30:25
  首届网络原创短文学大赛征稿启示http://www.vsread.com/bbs/topic-56-568664.html欢迎你的参加
樱水寒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