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琅琊榜】冯小芳(小说)

精品 【江南·琅琊榜】冯小芳(小说)


作者:王玉兰 童生,846.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5发表时间:2016-09-13 14:54:02


   小芳放下电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这五万一千块钱,即使小华这边要不到钱,各个作坊的帐也能付清。可以舒舒服服过个年啦!一路遇到两个来打听消息的人,小芳告诉他们,明天傍晚来结账拿钱,一分钱不会少大家的。
   好消息一阵风传遍了大沪庄,做粗纸的农户都把自己记的账目翻出来,等着明天去结账拿钱。
  
   十二
   腊月二十五的早上,小芳一大早就起来,拆洗了两床被子,把家里里里外外掸了尘。这些事过了腊月半就该做了,可是小芳担心小华和爸爸在外面收帐的事,哪有心思做家务活呀!这不,昨天接到电话,提着的心才放下,趁着今天太阳好,脱掉大棉袄,挽起羊毛衫袖子,风风火火干起活儿来。
   巧锁带着家宝,早上在大沪庄中心街玩了一圈,顺便买了些蔬菜鱼肉。老头子离家半个月了,在外面能有什么合口味的东西吃,今天晚上好好犒劳犒劳他。
   小芳忙完了,已经是中午时光,就跟妈妈说:“我们俩和家宝就将就一下吧,下碗面条吃。早点煮晚饭,爸爸傍晚就回来了。”
   下午两三点钟,就有做粗纸的农户陆陆续续来到小芳家,等长顺回来。小芳把炒了过年的花生蚕豆倒在一个小匾子里,端到桌子上,请大家尝尝,打发时间。众人吃吃谈谈,便不觉得时间过得慢。
   巧锁已经把饭菜都做好了,长顺没有回来。
   小芳去村头望了四五趟了,长顺没有回来。
   天已经黑下来,大沪庄人开始吃晚饭了,长顺还是没有回来。
   一屋子等候的人不耐烦了,有人说,先回家吃晚饭吧,长顺可能到了凤城,没有赶上回大沪庄的车。明天再来吧。
   大家就都散了。
   天已经完全黑下来。巧锁把饭菜热了热,家宝等不及了,再不吃晚饭,孩子就要睡觉了。
   三个人草草吃了点饭,巧锁带孙子睡觉,小芳又走出门,站在路口,漫无目的地看着,天冷,大路上没有一个人,大沪庄的人这会儿都在家里看电视,谁没事在外面冻啊!
   小芳心里急也没有用,爸爸说傍晚回来,可能真的没有赶上车,自己也不等了,关门睡觉吧。
   才关了门,洗漱完,小芳听见有轻轻的敲门声,心里一阵兴奋:一定是爸爸回来啦!
   打开门一看,果然是长顺。
   可是情况不对劲,长顺闪身进门,立即回头把门关好,倚着门,人往地上一瘫,双手捂着脸,压低了声音,伤心地哭起来。
   小芳吓坏了,连忙把爸爸拉起来,让他坐到堂屋里,焦急地问:“爸爸,别哭。你先说,发生什么事了?”
   长顺捶打着自己的胸口,“我在火车上打了个盹儿,放钱的包就不见了,五万一千块钱,一分也没有啦!”
   小芳听了爸爸的话,如遭了雷劈,头脑里一片空白。
   这时候巧锁听见哭声,也出来了,正好听见长顺的话,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老夫妻俩的哭声惊醒了小芳,小华不在家,爸爸妈妈已经没了主意,自己不能再乱。事情已经发生了,哭解决不了问题。于是跟爸爸妈妈说:“不能哭,别人知道了,我们现在无法面对。把情况理清楚,该咋办就咋办。”
   长顺和巧锁听了女儿的话,想想有道理,两个人擦干眼泪,眼巴巴地望着女儿。
   “妈妈,你先把饭菜热一下,爸爸可能没有吃饭呢。”小芳一边打发巧锁去弄吃的,一边问长顺具体情况。
   原来长顺在安徽到南京的火车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打起了瞌睡,一觉醒来,装钱的黑皮包就不见了,乘务员满火车帮着找也没有找到。连账本子一起,都被小偷拎走了。好在身上还有几十块钱,不然还不得到家哩。
   “不要哭了,五万块钱不是个小数目,但也不是一辈子还不清的债。谁都不想出这样的事,你毕竟年过半百,以后不能指望你了。我和小华会撑起这个家。”
   小芳连夜跑到妹妹家,把小兰喊起来,吩咐她明天去常州遇小华,把要到的钱存起来,账本子带回家,人口如飞,这消息是瞒不住的,大家知道了,谁不想拿回自己的钱?这点钱不够分,只好说一个没有要到钱,一个要到钱的被小偷偷了。
  
   十三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天一亮,长顺出事的消息就传遍了大沪庄。
   人们三三两两地聚拢来,长顺家里家外挤满了人。有亲朋好友来关心安慰的,有拿着账本来要钱的,还有纯粹看热闹的。
   长顺呆呆地坐在方桌边,这一夜老了许多,头发一下子白了一半。他的身边围着长安夫妻俩和他妹妹,面对弟弟妹妹的询问,长顺目光呆滞,一句话都不说。巧锁哭着把事情告诉了:所有的粗纸货款,都装在一个手提包里,就打了个瞌睡,包就没有了。
   要帐的就有人说:“小华还没有回来呢,小华回来就有钱跟我们结账了”。
   “小华出去收的石灰帐,与我爸爸不搭界。”
   小芳对他们说。“但是收到钱,肯定先给你们。”
   有几个人就吵起来,闹着要钱。有个姓丁的兄弟俩,吵着说不给钱就搬东西。旁边就有几个人附和。巧锁跟他们说好话,保证以后会还大家。可是这些人不听她的。
   二大爷来了,他四个儿子都做粗纸,都是给长顺去卖的,这会儿四个儿子都站在外面呢。二大爷站在长顺家门口,对四个儿子发火:“你们是不是准备跟着人家抄长顺的家?他出了这么大的事,你们不能落井下石,他又不是有钱不还,你们就是拿刀杀他,也是淌血不淌钱。”这最后两句是冲着丁老大丁老二说的。
   丁家兄弟俩听了二大爷的话,愣在那儿,也不喊了。只是说,我们的钱不能不要啊!
   “长顺有子有孙的,不会少你们的钱。只不过暂时没有吧”二大爷对长顺说,“你以后有钱了,先尽着人家还,我那四个儿子的,放到最后。”长顺一直呆坐着的人,听了二大爷的话,呜呜大哭起来。
   这时候小芳见众人乱得差不多了,站到门口,高声说:“各位叔伯大爷大婶,我爸爸出了这事,也不是他有意不还大家的钱,现在别说钱,连帐本子都没有了,和钱一起被偷了,大家把你们各家的帐,报个数给我,我们一定尽快还。”
   有人说,你答应还有什么用,小华没有回来,他答应还,我们才放心。
   正乱哄哄地闹着,小华回来了,小兰已经遇到过他。把小芳的意见都一一转告了。这时候看见里三层外三层的人,都冲着小芳说不答应,就站到小芳身边,说:“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大家放心,我们夫妻俩保证,在三年之内,一分不少还清大家的辛苦钱。”
   人们都安静下来,有几个人就准备把自己的帐报一下。小华说,今年帐难收,我出去收石灰钱,一分也没有要到。爸爸的帐本子,应该家里还有一份流水账。大家先报给小芳记一下吧
   丁老大又发难了,“报个帐有什么用!你要写个条子给我们,还要写上什么时候还。”丁老二也跟着说。
   “有点嫌过份了。”有人小声和别人说。
   “你们一定要写,我就写个条子给你们。小芳,你写,写好了我签字。”小华说。
   “她写没得用,要你写!”丁老大歪着头说。
   “日你妈妈的!我为写你这个条子还要去上学呢!哪个不晓得我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啊!”小华发了火,嘴里骂起人来。
   旁边看热闹的就有人偷笑起来,这个丁老大,讨骂。逮住个丫头割卵子,不晓得他不识字啊!
   小芳撕了两张纸,写了两张欠条,欠到丁某人粗纸钱多少多少,保证明年年底还清。让小华签上名字。交给了兄弟俩。也没有人再吵闹,一个个把自己的粗纸数量,多少钱,报给小芳,一一登记在本子上。
  
   十四
   看热闹的人见没有热闹看了,便渐渐散去。报完帐的也三三两两地走了,还有三四天就过年,谁家里没有事忙啊!
   剩下自己一家人,小芳关了门。连忙询问小华的情况。
   原来小华上午就到大沪庄了,账本子和收到的一万八千块钱,放在行李包里,小兰拿回她家去啦。自己猜到门口肯定挤满要钱的人,这点钱拿回家不够分,弄不好打起架就无法招架。自己就到姐姐家去避一避。
   小华跨进大梅家,见大梅和有才在家里坐着,愁眉苦脸的,见到小华就告诉他,老长顺要的钱被偷了,你有没有要到账?我们家的粗纸也是卖给长顺的。家里等这个钱买年货呢!
   小华看姐姐愁苦的样子,就把身上的六百块钱掏给了大梅。自己不放心小芳,怕她应付不来,才回家的。
   小芳心里就有点不高兴,出了事,自己姐姐也跟着要钱,昨天在她家玩,还看到卖木材的肖三老婆,去还借的她家的钱,利钱就给了八千多,怎么过了一夜就穷得没钱过年了?唉!落难的时候才看得出人心。
   小芳去弄了晚饭,劝爸爸妈妈每人吃点儿,不要再瞎想,以后在家里带好孩子上学。赚钱还债的事有我和小华呢!
   一家人正在吃饭,小兰来了,送来小华的包。小芳连忙放下饭碗,把账本子拿出来,和今天大家报来的数字一一对照,只有金步震家报的一笔400块钱的帐,小华带回来的账本上没有。其余都没有差错。
   小芳就问长顺。长顺想了想,说可能秋天金步震老娘生病住院,他来要钱就付给他了。家里记的流水账上应该记过。
   长顺就去把流水账找出了,一翻,找到了,这笔帐已经付款了。嘴里就骂:“这怂心黑,肯定是听说我账本子也被偷了,想浑水摸鱼。”
   “不会吧?他可能记错了,明天我去问问他。”小芳说。
   小芳和长顺就商议,明年粗纸生意还要做,今年没有钱还的人家,明年泡稻草的石灰,肯定都卸我们家的,人家也不要给钱,从粗纸帐里扣,所以明年装石灰,本钱会越装越少,这一万八千块钱,只能先还两个儿子女儿结婚的人家,一家三千块钱,一家四千块钱。其余的人家,慢慢还吧。遇到这种倒霉事,只能对不起乡亲们。
   小芳一家子在心里感到对不起乡亲,大沪庄的人们也在到处谈论。谈老长顺一辈子精明,咋就出了这么大的豁子!谈长顺还是有福气的,女儿女婿关键时刻挑得起担子;谈那些空了钱不还拿脚跑路的人,还是人家老冯家义道,硬铮……
   第二天一早,小芳就去那办喜事的两家,还了钱,打了招呼,这是我们船上的本钱,不能耽误你们的大事。明年生意还要做,明年再想办法吧。人家就都说,小芳你放心,明年我们把粗纸还卖给你,你还是到年底给我们结账都不要紧。
   小芳找到金步震家,才说了一句帐不对,金步震就跳起来,“你家以为账本子没了,就不要还我的钱啦?我帐记得清清楚楚,我会讹你400块钱!”
   小芳耐心地跟他说,账本子小华有一份,家里还有流水账,长顺也记得这400块钱付给你了。
   金步震怎么也不听,吵闹声几条巷子都听见,说长顺家想赖他的帐。小芳知道他是成心讹诈,就当着众人的面,给了他400块钱,气得流着泪说:“你要了我们家两回钱,你自己记着。”
   金步震当时就愣住了,他没有想到小芳这么轻易就把钱给了他,看着小芳哭着走了,他拿着钱,心里充满了矛盾,但一丝丝良心发现很快被贪婪压倒,他把400块钱揣进口袋,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躲进了自己家门。
  
   十五
   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从初一下到初四。整个大沪庄掩映在厚厚的积雪中,老天仿佛执意要掩盖掉一切不美好的人和事,在雪被下孕育出新的希望。
   正月初五,大沪庄的人们还在过年的氛围中,走亲访友,吃喝打牌。小芳和小华放了鞭炮,敬了财神菩萨,把东西收拾收拾,准备开船上山装石灰。巧锁早早就拎了篮子,去田头扒开积雪,铲了满满一大篮子青菜,送到船上。她知道小芳的脾性,空这么多债,舍不得买菜吃了,就带点青菜去炒炒吧。
   小芳站在船头上,接过巧锁手里的菜篮子,说:“你不能上船,船上结了冰,滑得很。”自己把菜倒在后面舱棚上。小华已经摇响了两台柴油机,船渐渐离了岸往后倒,小芳连忙跑到船头,把空篮子甩到岸上,看巧锁捡起了篮子,她急急忙忙拿起大竹篙,把船头往左戗,水泥船转正了头,飞快地向西奔唐港河而去。小芳远远地回头一看,巧锁还站在后大河岸上,目送着女儿女婿的船远去。
   因为是过年期间,河里的行船很少,一般人家都要过了元宵节才会出去做生意。所以小芳不需要守在船头上瞭望,就到后面把炉子拎到船帮上,点上一块沾了废机油的木柴,上面再加上五六块二三寸长的,等火燃起来,放上一块蜂窝煤,顿时一股浓烟冒出来,拖着长长的尾巴,向后飘去……
   过闸也很顺当,这一闸只有五条船,不像以前挤挤挨挨的。出了高港闸到了江面上,水面宽阔,风平浪静。小芳换小华掌舵,让他去吃午饭。两个人的饭简单:两碗米,几棵青菜,切细了,和在一起,放点儿油盐,煮熟了就是菜饭。小华一连吃了两碗,在船艄后撒了一泡尿,活动活动腿脚,赶忙换回小芳,“快去吃饭,马上冷掉了。”这种天在江面上行船,饭出了锅冷得很快。
   小芳一边吃饭一边和小华商量:收了小河口过了闸,要不要去几家鞭炮厂打个招呼,下一趟带粗纸过来。
   小华在“突突”的机器声中,大声说:“不要去打招呼,去年结账的时候说好了,人家正月十六厂开工。直接送去!”

共 26452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结构不落俗套,开篇并没有从矛盾冲突开始写起,而是另辟蹊径,从故事背景入手,选取了大沪庄的冯长顺一家为生活横截面,不急不缓,娓娓展开。冯长顺一家是众多贫穷家庭的缩影,又不同于平常的家庭,他们没有安于现状,有头脑,会过日子,一家人齐心协力增砖添瓦,将运输、造纸的生意越来越大,生活也过得红红火火。“家和万事兴”,此情此景,正是映了这句话。冯长顺的深思远见,巧锁的精打细算,冯小芳的精明能干,冯小华的知恩图报,冯小兰的雪中送炭都在全文中彰显无疑,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这个家有他们筹谋划策,又何愁不兴?该小说激烈的矛盾冲突从冯长顺收五万块钱的账被偷写起,小说开始走向高潮,真善美,假恶丑开始显露无疑。冯小华和冯小芳替父亲承担起债务,敢于担当,决不失信于人,这种高尚大义令人感动。相反,丁老大只认钱不认人,逼冯小华打欠条。大梅说谎和冯家撇清关系。金步震报假账,趁火打劫……这些细节描写,将落难时候人心的转变鞭挞无疑,极具讽刺意味,好在结局基调由阴暗转向明朗,故事圆满结束,令人欣喜。很精彩的小说,立意高远,内蕴丰厚,细节描写丰满到位,人物形象鲜明立体。最大的亮点,就是用词精准凝练,人物对白融进了一些地方方言,读起来亲切富有特色。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倾情推荐!感谢作者呈现的精彩!祝创作愉快!【编辑:颜夕溪】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092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颜夕溪        2016-09-13 14:55:25
  兰姐的小说真棒,按语不到位的地方见谅哈!
颜夕溪
回复1 楼        文友:王玉兰        2016-09-13 15:13:31
  谢谢社长的按语
2 楼        文友:颜夕溪        2016-09-13 14:57:24
  人物传记类的小说是最难驾驭的,兰姐的却是篇篇精彩!向你学习!
颜夕溪
3 楼        文友:来日方长        2016-09-13 15:32:28
  玉兰老师的小说有汪曾祺老先生的影子,平实见丰腴,还有点像水乡芦苇根儿,越嚼越甜。
回复3 楼        文友:王玉兰        2016-09-13 15:53:53
  好多读者这样说过。我哪儿敢跟汪先生比啊!以前都没有读过他的书,最近才看的,我真的孤陋寡闻啊!
4 楼        文友:樱水寒        2016-09-13 17:11:02
  小说很精彩,感谢玉兰姐带给江南的精彩,祝创作愉快!
樱水寒
5 楼        文友:樱水寒        2016-09-13 17:14:27
  玉兰姐出手不凡,期待更多精彩。问好,提前祝姐姐中秋愉快!
樱水寒
回复5 楼        文友:王玉兰        2016-09-13 20:17:55
  祝社长中秋愉快!
6 楼        文友:杨花        2016-09-13 17:46:20
  小说中各种人物的人性剖析得很到位。
杨花
回复6 楼        文友:王玉兰        2016-09-13 20:17:17
  谢谢花编辑赐评!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