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徽州:八千祠堂五千村落(文化散文)

精品 【流年】徽州:八千祠堂五千村落(文化散文)


作者:潘小平 秀才,146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20发表时间:2016-10-29 07:57:19

【流年】徽州:八千祠堂五千村落(文化散文)
   青蚨是传说中的一种虫子,因为飞而复归,生生不息,古人以它代指金钱。老族长有些发愣,他一时想不起来兰姑是哪一个了。
   30多年前,美丽的徽州少女兰姑,远嫁浙江龙游的吴姓商人之子,亲事是父亲在生意场上订下来的。龙游位于浙江中部的偏西南方向,因为地处水陆冲要,南北环山,和徽州一样田地稀少,人们蜂拥而出,四处经商,形成了龙游商帮。龙游帮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十大商帮之一。吴家家境虽说富足,儿子却体弱多病,是个药罐子。兰姑嫁过去后,心中郁郁不欢,终日以泪洗面。所幸次年生下一子,取名小宝,兰姑的生活才开始有了快乐和希望。
   儿子一天天长大,不想小宝3岁那年,丈夫旧病复发,咯血而亡。封建时代,男人是女人的天,兰姑知道,自己的天塌了。但更大的不幸还在后面:几年后,7岁的小宝染上伤寒,经过几天几夜的担惊受怕之后,终于也不治而亡。
   这一年,兰姑才21岁。
   她不敢想象,自己的一生将如何度过。漫漫长夜,孤灯一盏,兰姑呆呆坐着,眼前浮上祖母愁苦的面容。祖母也是20多岁守寡的,她记得幼年时,有时半夜醒来,看见祖母蹲在地上,一粒一粒捡黄豆。
   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祖母就这种方式,熬过了最难熬的青春岁月。兰姑默默找出自己童年时玩过的九连环,黑暗里一柱一柱地套,一柱一柱地解,套过九九八十一套,再解开九九八十一套,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这副从徽州带过来的铜质九连环,在儿子死后第30年的那个冬天,于一个深夜里突然折断。兰姑将它们捡起来,仔细包好,又找出一百枚铜钱,随手一撒,然后蹲下身去,像当年的祖母一样,摸着黑,一枚一枚地捡起来。
   有谁知道,在徽州民间,这样折断的九连环和磨得铮亮的铜钱,有多少枚?多少副?
   5、呈坎
   在徽州,还有一个名气很大的村子,是呈坎村。呈坎的名气大,不仅仅是因为,它曾被南宋大儒朱熹赞美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而且因为它的村落建设形似八卦。呈坎古名龙溪,位于黄山南麓大约40公里处,是徽州历史最为悠久,文化积淀最为丰厚的古村落之一。该村为罗氏所居,《罗氏族谱》记载:“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盖地仰露曰呈,洼下曰坎。”这里原是一片芦苇滩,从地势上看,东临灵金山,南接丰山,西南倚龙盘山,北傍长春山,整个构造山重水复,众川河逶迤穿村而过,从风水学上说,呈“前朱雀,后玄武”之势。呈坎罗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朱熹所称“双贤”者,是他的挚友罗颂、罗愿兄弟,而最让罗氏后人骄傲的,则是前罗第十三世祖,宋元之际著名学者罗东舒。
   呈坎罗氏,有前罗、后罗之分。罗东舒以文章鸣于世而长隐于山野,罗氏后裔对他敬若孔子,私谥“贞靖先生”,建祠以崇其德。罗东舒祠按文庙规制建造,设唯孔庙才有的棂星门、左右碑亭、仪门、两庑、甬道、左右丹墀、两厢和拜台石雕栏板,后寝“宝纶阁”九楹十一开间,布局开阔,气势恢弘,为民间祠堂所罕有。
   呈坎罗氏自唐末由江西迁徙而来后,按罗盘八卦图式对整个村落进行大规模整治改造,突出左宗右社,即在村左建家庙宗祠,在村右建祭祀土地的社屋,将村庄定位于藏风聚气的最佳位置。整个村落坐西向东,以迎春阳之和,避肃杀之气。而它三街、九十九巷、两水圳的格局,也为其所独有,所以在徽州,呈坎又被人们称作八卦村。
   走进这个形似八卦的村子,你会觉得迷宫般缭绕。
   在徽州,历来有“宁为人立千坟,不为人安一门”的说法,而民居的大门,一般都是朝着东、西、北三个方向。偶然受地基限制,不得不面南而开时,也设法偏一点,宁可开成一道斜门。这固然因为古代以南为尊,宫殿、庙宇大门均朝正南,帝王座位也是坐北朝南,所谓“南面而治”,民间造屋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免得犯了忌讳;更重要的是,徽人以经商致富,而从汉朝起,中国就流行“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因为“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所以商家之门不宜南开;“征”为兵家,“兵”属火,北方属水,水在克火,北向象征失败,所谓“败北”,所以兵家之门不宜北开。今天我们见到的徽州境内数千幢古民居大门,极少有向正南开启的,更有甚者如呈坎村,将门一律开在东面,显示了风水强大的制约力量。
   6、唐模
   唐模有十桥,十桥连水街。唐模始建于唐,繁盛于明清,“唐模”二字的意思,是说此地有盛唐遗风,唐代规模。筠谷和陈村二溪在村西汇聚,合水而为檀干,穿村而过。在徽州,到处都是溪流入村的村落。唐模的牌坊很有名,俗称同胞翰林坊,一进唐模的地界,远远地就能看到。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唐模士子许承宣考中进士并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一年后,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许承宣的兄弟许承家,又考中进士并授翰林院庶吉士,被当地人称之为“同胞翰林”。
   唐模至今拥有水街溪流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同胞翰林之誉,据称是徽州地区水口园林硕果仅存的村落。村西“檀干园”,俗称“小西湖”,为该村水口。园名“檀干”的由来,是因为园内遍植檀花和紫荆。所谓水口,即徽州村落的公共绿地,多于村头之上,徽人在此广植高大乔木,点缀凉亭水榭,造成溪流蜿蜒,阡陌纵横的景致,为村民休憩娱乐场所。
   因此水口是徽州村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设施,与祠堂、庙宇一样不可或缺。在徽州,大凡百年以上的村庄,都建有经过精心设计规划的水口。我们前面就已说过,由于在风水理论中,“水口”决定着一个村落的兴亡盛衰,许多宗族往往在此处建造桥、台、楼、塔、堤、塘以镇之。所以在徽州,被认为有利于本宗族飞黄腾达的文峰塔、文昌阁等建筑,特别多。唐模的檀干园中,就建有蜈蚣亭、响松亭、灵官桥、玉带桥等等,因为是许氏富商为娱老母仿杭州西湖所建,园内还建有三潭印月、湖心亭和白堤。
   唐模水口融山水、田园、村舍为一体,在徽州水口中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徽州民间,有祭祀“水口财神”的习惯,有人甚至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徽州府就是因为山势环绕,水口严密,溪流遍地,才在明清两代,创造了难以企及的辉煌。
   还不仅水口,唐模水街在徽州村落中,也是独具特色。所谓水街,是指穿村而过的檀溪两岸的街市,溪坝以红石砌就,路面是茶源石板平铺,西北起自石头桥,东南延至蜈蚣桥,全长1100余米。两岸之间以十座石桥勾连,十桥风格形制各不相同,此即前面所说的“十桥九貌”。
   在这十座桥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第六座桥“高阳桥”。唐模为许氏所居,在歙县和祁门两县,四处比较有名的许姓村落,都建有“高阳桥”,而且据说在江苏宜兴,也有桥名“高阳”。我们前面就已说过,宜兴在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徽商寓居地,“高阳”是“许姓”的郡望。
   高阳古郡,即是今天的河南许昌。
   7、篁墩
   篁墩是程朱阙里,坐落在黄山南麓半月型盆地的中央,旧属歙县,今划归黄山市屯溪区。因地处冲要,据徽学专家王振忠考证,历史上进入徽州的移民,几乎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因此篁墩在徽州移民史上的地位,绝不亚于洪洞“大槐树”之于山西移民,宁化“石壁村”之于客家人的地位,在新安人的“寻根絮语”中,“篁墩”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地名。
   据明程尚宽所著《新安名族志》记载,历代由外地迁入徽州的家族有88个之多,其中,可考其具体迁徽时间、地点的有56个家族。历史上三大迁徙高潮,魏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唐末的“黄巢之乱”、两宋之际的“靖康难渡”,尤以唐末“黄巢之乱”为盛,一次迁徽的家族多达20个左右,而其中明确始迁篁墩的大家望族就有15个。新安各姓,程氏位列于《新安大族志》之首,而《岑山渡程氏支谱》上说,“新安程氏,自篁墩始,四十四派,悉在于此”。
   篁墩程氏始迁祖,为西晋末年永嘉丧乱之际起兵镇守新安的程元谭,他后来做了新安太守。大约200年后,南朝梁武帝末年,侯景叛乱,程元谭裔孙程灵洗再次起兵捍卫徽州全境,遂被梁元帝任命为新安太守。著名理学家程灏、程颐,就是程灵洗的后人。虽然在习惯上,二程兄弟被世人称之为“洛阳程氏”,但《祁门善和程氏谱》和元代婺源人胡炳文所作《婺源州学乡贤祠记》都认定,他们是徽州篁墩忠壮公的后裔。忠壮公是指程灵洗,他死后谥忠壮。另据明代歙县人方弘静说,他曾经看到过程灏写给“豫章唐氏”的一封信,信末就钤有一方“忠壮公裔”的印章。这表明,程颢自己也承认自己是篁墩人。这在程朱理学风行的徽州,有着特殊的意义。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出于篁墩,则无须考证。朱熹的出生地虽然是在福建建州的尤溪,父亲朱松却是婺源人,而婺源这一支朱氏,又是从歙县篁墩迁出的。据明修《程朱阙里志》记载:“祠基即古圣堂遗址,其地在岩镇佘翁桥北,旧所称吕湖。东距碣田,西连朱方,南接湖村,北抵后美,周围十余里。湖有山,名曰湖中山,今在后美者是。自湖蜃见毙于忠壮公,而湖淤为沃壤,仍一水泓然,长注如练。”所以清代篁墩建有“程朱三夫子祠”,皇上亲赐“洛闽渊源”匾额,篁墩于是堂而皇之地竖起了“程朱阙里”牌坊。
   所谓“三夫子”,指程灏、程颐和朱熹。
   篁墩的“三夫子祠”,香火一直很盛,而在孔庙偏东处建朱子祠,在徽州则成为一种惯例。
   8、浯村
   谜窟成群
   浯村是新安江畔一个半岛形的古村落,位于屯溪屯光镇的最东端。浯村之名,始自明朝正德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今日浯村的名喧海内,并不是因为它的山环水绕,而是因为在浯村左近的山体和河水中,先后发现了充满难解之谜的大型石窟群,浯村因此被世人誉为“谜窟成群的浯村”。
   如前所说,人们把北纬30度线称为地球的神秘线,世界上很多神秘莫测、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都处在这一地理位置附近,比如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和中国的黄山。浯村石窟群所在的屯溪,亦在这一区域范围内,是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又一世界奇观。
   石窟群呈线性,沿江密布于新安江屯溪段下游南岸的连绵群山中,分布线总长达5公里,其间石林山、营排山、石壁营、马头山、阳笠山此起彼伏,环溪绕行,迄今已发现的36处古石窟,就隐藏在草木繁盛,郁郁苍苍的群山间。与国内诸多著名的天然溶洞相比,浯村石窟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并非天然生成的溶洞,而是古代人工开掘而成,石窟岩壁上,当年凿痕历历在目,清晰可辨。它与国内其他石窟的另一个区别,是空间奇阔,结构怪异,形成群体,而又没有任何佛像和壁画。尤其是其中的两个石窟,洞口就开在新安江水中,成为水下石窟,留下令世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因之又被人名为“花山谜窟”。
   石窟所在的那座山,叫花山。
   石窟始建于晋朝,1700多年来,一直沉睡在古徽州的大山之中,无人知晓。上个世纪的60年代,当地一个农民进山采药,于荒草乱石中发现了1号窟,经他报告后,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此时的石窟,倒挂蝙蝠万千,地上的蝙蝠积粪竟达两尺之厚。后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这一带陆续发现了35座石窟,目前开发的是2号和35号窟。
   走过长长的环溪索拉人行吊桥,登上谷野流翠的花山,可以到达已开发的两座石窟。这是一座古代吊桥,横亘于环溪之上,给人地老天荒、千年一瞬的感觉。远远的,窟中的凉意已经一阵阵袭来了,放眼望去,大小石窟联成一片,高低错落,横无际涯,而35号石窟规模阔大,气势恢宏,纵深100余米,垂直深度近20米,面积竟达12000多平方米。窟中“碧水潭”,潭深数米,碧澈见底,有人推断,此潭可能与新安江相通。洞内6根3人合抱的方形巨大石柱,成两排阵势均布支撑窟顶,窟内水中游弋着红、黄、蓝、绿、白、黑等色彩斑斓的怪异鱼类。
   谜窟之谜难破解
   无数的考古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加入破解花山石窟之谜的行列,希望从一个个历史事件入手,寻觅关于石窟的蛛丝马迹。有说是东汉贺齐“屯兵于溪水之上”时的屯兵洞和武器库,就地取材,凿洞备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块作武器。石窟群的近水沿江密布,石窟内的矛、斧、灯盏和大量未运走的石块,似乎可以佐证这一猜测;有说是“花石纲”的,北宋末年,宋徽宗大量搜刮民间珍奇,装船运往开封,每十船为一纲,称为“花石纲”,前后持续20年之久。据手抄本《杏城广录》载,“浯村一带有奇石,天下称为三绝。”另据手抄本《环溪毓秀》载,“浯村对面营排山上还有些奇石、牛石、鸡母石、茶盘石等。”由此可以猜想,浯村石窟群一带,当年正是搜刮花石纲的重点地区,加上有临溪近水的便利,装船后可顺新安江入钱塘江,经运河直达苏州应奉局;有说是方腊洞的,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秋,歙县人方腊在浙江青溪起事,而反对“花石糜贵”的花石纲,正是他号召起义的主要口号。方腊率起义队伍转战于浙江、安徽各地,屯溪一带是他的主要安营扎寨之地。据史料所载,方腊历来偏好凿窟为营、踞洞为寨。和齐云山附近方腊洞相比,我们发现,两处均有人工凿造的痕迹;有说是临安造殿的,高宗南渡后,在临安大兴土木,广造宫殿,需要大量石料。花山石窟一带以石材优质、开采技术高超、水运便利等条件,有可能成为首选之地;有说是建造渔梁坝的,手抄本《环溪毓秀》上有这么一段话:“只因为渔梁坝造水坝,各处取石均难以建成,而采用铜锣山石则行。”铜锣山在烟村,属于石窟的范围之内。据歙县文物局的同志说,渔梁历代多次大修,所用石料包括花岗岩、白麻石、红麻石等,均与花山石窟石质相仿佛。此外,杀人坞说,越王钩践伐吴秘密战备基地说,巢居说,盐商仓库说,十三陵用石说,等等等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共 61999 字 13 页 首页上一页1...78910111213
转到
【编者按】很多画家,都喜欢去西递、宏村等地写生,不需要刻意找,随意停留在一个地方,就是一幅极美的画卷。《徽州:八千祠堂五千村落》一文,就好似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长卷。黄山水,新安源、徽州民俗、徽商、徽州古村落则是水墨画的四个层次。而有缘依次走过的作者,则是这幅图中,被古民居、祠堂、牌坊掩映的那一个。她并不期许在走过的地方留下什么,而是一直在思考,可以带走什么,反馈回来什么。每次走入徽州,这个古老的地理概念,作者都会被徽州昔日的辉煌震撼,她用文字一笔一笔用心描绘,将对她所有的喜爱和尊敬,都跃然纸上。 先说水。水是这幅图的脉络,“黄山水、新安源”一章节,顺水流动。新安源头六股尖、九曲率水几流转、世外横江有桃源、丰乐水下岩寺来、有水若绩扬之水、大徽岭下大徽村、新安江口汇三江七小节,描写徽州之水“缭绕变化,浮光摇影”。同时,也为下一层描绘,搭建好忠于事实的极为精准的框架。每小节之间,作者书写“现在,让我们进入……”读者会有一种感觉,我们并非在阅读文字,而是真真切切地走入徽州美景,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丈量那里的每一幕风景。作者常用独立的段落:毫不过分;这说法很诗意。以表示她的惊叹之心。 写过水,继之写这里的民俗。“徽州是个独立的民俗单元”,道出这里的独一无二。同时,深层次挖掘出之所以如此的缘由:徽州是一个移民社会、聚族而居烟火万家、百年不乱谓为纯族、傍水结村依山造屋、风水咽喉水口财神、街巷勾连形似迷宫、马头花墙五岳朝天、有堂皆井无宅不花、祠堂连云远近相望、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寂寞青春风雨牌坊、汪公崇拜岁时俎豆、烟雨廊桥寂寥古亭、打目连嬉龙灯等十四小节,顺着各自的纹理,呈现徽州独特民俗,描绘画卷独特的底色。 框架底色绘制之后,人物悉数登场,“徽州与徽商”。徽商可以说是徽州文化的经济基础。身背包袱、夹着雨伞,行走在山间宽不过一庹小路的徽商,每一个都会有自己的血泪史。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徽州古道商路迢迢、走到深渡丢了家务、北达燕京南极广粤、东南无徽不成镇、扬州繁华以盐盛、海上贸易亚欧通商、一世夫妻三年半、儒贾不分亦儒亦商、绩溪厨徽菜馆、弥天花雨唱徽州等十一小节,若十一根线条,将徽商勾勒,虽并不精细,但个性分明,栩栩如生。 框架、底色、人物都有了,就有了家。“徽州古村落”。西递、宏村、龙川、棠樾、呈坎、唐模、篁墩、浯村、上庄、雄村、万安、渔梁等12个古村落,是徽州数不清的古村落中代表。有的诸如西递、宏村已经享誉中外。有的则依然在徽州山水中静默。村落中的祠堂、牌坊、街道、桥梁、谜窟、水坝大多还保留着最初建造的模样。 作者用文字描写的惠州水墨长卷,似有訇訇水流之声,将我们环绕的同时,让我们不受赞叹作者为了书写此文,而查阅的大量资料,以及缜密、详尽、精准、客观的描写,都彰显作者严谨的行文作风。这些,亦是徽州文化精神的传承。作者此刻好似背着包袱,夹着雨伞的徽商一般,行走在古老而仍灿烂的古徽州之间,脚印里,是作者的领悟,双眼所及之处,是对这里一草一木,一房一屋的敬重和珍爱。 此文,作者用细腻的描写,清晰的层次,徐徐展开这幅水墨长卷,读过,仿佛置身其中,移步换景,流连忘返,受益匪浅。此文,具有深厚的现实指导意义,是一篇厚重的文化散文。可谓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03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6-10-29 08:05:17
  细细品读了好几遍,从来没有去过,就仿佛真的跟着您走过一遍似的。一幅幅美景交替呈现,一幕幕场景穿越时光重现。真的好喜欢。有机会去,一定带着您的文字,重游故地。
2 楼        文友:醉吟烟霞        2016-10-29 11:44:01
  作者的笔触,灵魂的邀约,就这么一步一步走进去了,单就徽州二字就会让人联想,村落,花海,民居,还有那些在语言里,服饰上,饮食中的淡淡思绪。
   编按的洋洋洒洒没有简单的复制,编辑与作者的共鸣,给读者当然也是同样的烟火味道。谢谢!
用腳步丈量北大荒這片神奇的土地,用相機記錄身邊的故事。
3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6-10-29 22:21:57
  读后
   1、那些在漫长而黑暗的徽州古道上亮起的一星两点的火把,该是多么温暖而美丽的意象啊。
   2、鸿篇巨制,学识储蓄,隽永见识,深邃思想,如排山倒海,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读之如饮甘泉!
   3、感谢作者无私分享!真真辛苦!【敬茶】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6-10-31 17:34:2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