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徽州:八千祠堂五千村落(文化散文)

精品 【流年】徽州:八千祠堂五千村落(文化散文)


作者:潘小平 秀才,146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30发表时间:2016-10-29 07:57:19

【流年】徽州:八千祠堂五千村落(文化散文)
   明朝万历年间,在扬州的盐商资本不下三千万两,从盐业经营中每年可获子息九百万,其中绝大部分,用于盐商的奢侈性享乐。及至清代,康、乾二帝多次南巡,造成盐商奢侈之习日深。由于盐商居于闭关时期三大商盐、典、木之首,其举手投足都有很强的示范性,其他行业的有钱人竟相效仿,纷纷拥赵女、衣轻裘,加上新安商人足迹遍于天下,流风所至,整个社会风气大变。扬州八怪的出现和活跃,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八怪为什么出现在康乾之际?为什么出现在扬州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它和扬州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是什么关系?关系有多深?都值得深入探讨。
   考察中国近世社会的转型,商人是、世界发生变化的起点。所以徽商对东南社会的影响,还不仅仅在于市镇的形成。通过模仿、消融苏州文化的特质,掺以徽州的乡土色彩,扬州最终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今天,进入这座城市,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几百年前徽州商人留在一些古老建筑中的气息,和繁华悠闲的世风。
   清代十大菜系中的两大菜系,徽菜和淮扬菜,都属于徽州文化的范畴。由于徽属六邑,各有所重,所以徽厨大部分出自绩溪。绩溪人自唐代起,即设酒肆于长安,宋代设菜馆于徽州府,明清时期发展到大江南北,民国时期徽菜馆更是遍及海内,据不完全统计,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绩溪人在全国14个省、市的百余个县、镇,开有徽菜馆500余家,从业者近万人。直到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饮食业中徽菜馆的数量,仍然仅次于扬州菜馆。其中上海的大富贵、大中华,武汉、兰州的大中华,太原的鸿运楼,屯溪的富春园,芜湖的同庆楼,杭、嘉、湖的聚乐园、大中国、益乐园等等徽菜馆,皆历经久而不衰,至今仍是当地有名的徽馆老店。
   11、弥天花雨唱徽州
   为了取媚南巡的康乾二帝,当时淮扬一带的大盐商,人人蓄养家班,致使“苏班名戏淮扬聚”,苏、扬一带成为当时全国戏曲的中心。汤显祖的《牡丹亭》卜一问世,徽商吴越石的家班就把它搬上了舞台。为什么京剧是在徽剧的基础上而不是在其他什么剧种的基础上形成?是因为一个伟大剧种的形成,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没有徽商巨大的财力物力支撑,就不可能产生京剧这样博大精深的戏剧艺术。
   大约从明万历朝开始,徽州出现了大量专供演出的戏台,今天,在祁门县新安乡和闪里镇一带,我们仍能看到很多保存完好的古戏台。各村的戏台虽然规模不一,风格各异,但都以“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令世人惊叹。位于祁门县新安乡珠林村的余庆堂古戏台,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经130多年的历史了。珠林村四面环山,林木深秀,一条名叫龙溪的小河蜿蜒绕村而过,“余庆堂”就坐落在村子的中间。“余庆”是赵氏宗祠的祠名,取“积善人家,必有余庆”之意。和徽州大多数祠堂一样,这是一座前后三进的建筑,所不同的是,祠堂的大门就是戏台的后台,人们进出祠堂,须从低矮的台板下穿过去。古戏台一般都建在祠堂的前进,与享堂遥遥相望,这样的设计,一是出于维系宗族血缘关系的需要,二是体现宗族的威严。徽州人讲究忠孝节义,尊祖敬上,演戏时打开享堂的隔门,既可与祖宗同乐,又可强化宗族男丁的宗法观念。
   在徽州现存的古戏台中,余庆堂是最富丽堂皇的一座,在戏台的台檐部分,布满了装饰性极强的人物、花鸟和戏文图案。它的天花为藻井式,具有很好的传声效果。
   徽州戏台上演出的,主要是徽戏,而徽戏是一个大概念。它与其他戏种的主要不同,在于它别具一格的声腔,俗称“徽州腔”,使用徽州本地的土音演唱,以鼓击节,锣鼓伴奏,音调高亢激越。和同时期雄踞于中国商业舞台的晋商相比,徽商对历史的独特贡献,在于它以巨大的商业利润,滋润出灿烂的徽州文化。乾隆五十五年,高宗八十大寿,安徽众多徽班进京祝寿,天下轰动,九城沸腾。到了嘉庆末年,安徽先后进京的六大徽班合并而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京都剧坛出现了徽班雄霸、鼎盛一时的局面。这之后才有程长庚的取精用宏,博采众长,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吸纳京腔、秦腔、昆剧等等精华,最终形成了伟大的京剧艺术。
  
   四、徽州古村落
  
   1、西递
   东水西递其地主富
   2006年5月的一天,蜚声海外的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之一的西递村,以异常明净的天空,迎来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穿行在西递古老的街巷之中,欣赏着让他感到陌生而又亲切的明清古建筑,安南感谢西递村民为全人类保护了世界文化遗产。
   西递村地处黄山南麓,黟县盆地的东北一角,村落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高处俯瞰,鳞次栉比的明清古建筑群,呈现出一只船形。徽州村落的建造,大都有着风水方面的考虑。走进西递村,但见屋宇错落,街贯巷连,醒目的粉壁黛瓦马头墙,起伏顿挫于山区明丽的高天之上,仿佛流动的音乐。对于西递名称的由来,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西递古名西川,很早就为交通要道,设有驿站,以传递公文,和供往来的官员休息。古时候,驿站又称“递铺”,所以西递又名“西递铺”,简称西递;另一种说法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面蛇身的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不幸战败,一怒之下,头触不周山,造成天塌地陷。从此,天倾西北,使天上的星辰集中于西北方向;地陷东南,使地上的流水均由西向东流去。然而流经西川村的一条溪流,却超乎自然力地从东向西流淌,“东水西递”,西川也因此被称之为西递。
   西递村中,有大小三条溪水流淌,它们分别是前边溪、后边溪和金溪。三水并行,自北而南,汇合于村口,而后便开始了它违反常规的“东水西递”。我们现在看见的,就是那条三水汇合后的小溪,古名西川,今曰“西溪”。
   但是不论何种说法,递铺在西递这个地方,原先却是切切实实存在过的。西递古铺,位于长演岭北麓的宁池古道上,在这里,宁指宁国府,池指池州府。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桃源洞未开凿之前,宁池古道由渔亭经栈阁岭、石墨岭、长演岭,石羊山而至羊栈岭,是古徽州一条重要的驿路。宁池古道久已废弃,但是石桥、石径尤在。
   西递成为胡氏聚居的村落,是在北宋元丰年间,据《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记载,胡氏壬派五世祖胡士良,有一年因公务由婺源赴南京,途径西递铺,见其地山多拱秀,水势西流,缘西溪上溯数里,更是土地肥沃,豁然开阔,不由得心生欢喜。后来,他请了一个“地师”也就是风水先生前来勘测,先生称此处有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且东水西递,其地主富,胡士良遂举家从婺源迁到了西递。
   西递明经胡氏900年繁衍生息的历史,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西递本是李改胡。
   在今日徽州,人们众所周知,西递是胡氏的聚居之地。但据《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上记载,现居于西递的胡氏宗族,其始祖并不姓胡,而是姓李,本是唐昭宗李晔的小儿子,唐朝末代皇帝李祝的弟弟。
   这事说来话长。公元904年的春天,企图篡位的梁王朱温,胁迫唐昭宗李晔,从长安迁都洛阳。李晔当然不想去,但迫于朱温的兵权在握,只得仓皇辞庙,狼狈东行。在经过河南陕州时,皇后何氏生下了一个男孩。朱温篡位在即,前程凶多吉少,为给李唐王朝保留一点骨血,皇后何氏匆忙间,将这个男孩以帝王衣物包裹,而后塞进几件皇室珍宝,藏匿于陕州民间。
   当时,歙州婺源有个叫胡三的人,正在陕州做官,为皇室分忧,也出于一腔激愤,他丢官弃职,秘密将孩子带回家乡考水,改李姓胡,取名昌翼。昌是平安吉祥,翼是翅膀,是希望他“大得覆翼”,平安躲过这一劫难。
   在一片风雨飘摇之中,名存实亡的李唐王朝,勉强撑到了公元907年。而后朱温篡位,自立为梁,昭宗李晔一家全部被害,惟有昌翼一人幸免。
   公元925年,后唐同光三年,胡昌翼进士及第。此时胡三公已经垂垂老矣,这天晚上,他取出御衣和珍玩,对儿子细说身世。长夜漫漫,一灯如豆,21年前尘如梦,胡昌翼从此绝了仕进之念。他后来隐居于婺源考水,潜心经史,世人称为“明经公”,其后世子孙也大都以经学传世,所以其族人名为“明经胡氏”,又称“李改胡”。
   徽州的胡氏比较复杂,一共分为四支,分别为金紫胡、明经胡、遵义胡和尚书胡。胡适与西递胡氏同宗,同是属于明经胡。而清朝乾、嘉、道年间,以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为代表,因精于“三礼”被世人尊崇为“三胡礼学”的绩溪胡氏,则是属于金紫胡。
   在追慕堂的后厅享堂里,供奉有李世民的画像,以追慕胡氏远祖,使后人牢记李胡的渊源。追慕堂位于西递小邮局的上首,供奉的是壬派胡氏荣祖公后裔二十三世祖应海公,是胡氏支祠。追慕堂的八字门墙,以两块完整的青石制作,精美壮观,为黟县一绝。
   西递胡氏公祠名本始堂,坐落在西递村口,正对着胡文光牌坊。由“本始”二字得知,它是供奉“明经公”的祠堂,所以又叫明经祠。据说明经祠的阶下,原先有一对石狮子,一人多高,威风凛凛。在过去年代,每逢庆典,族中男丁聚集,本始堂六门大开,张灯结彩。上个世纪的50年代,本始堂改为东源粮站,周遭森森古木被砍伐殆尽,唯祠前那一对石狮,几经流转,传到东瀛,为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所收藏。
   三千烟灶九千丁
   在徽州的低山丘陵地区,新安江谷地沿着东西方向绵延伸展,它包括歙县、休宁和绩溪的各一部分,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在山区,它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望平畴了。这里土层深厚,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缭绕着久久不散的烟火。而西递村,是这块盆地上最大的村落。
   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大约200年间,是西递胡氏宗族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胡氏族人,多是以经营钱庄、典当为主,仅24世祖胡贯三一人,就经营有36家典当和20余家钱庄,资本遍及长江下游各大商埠,资产折白银500余万两,财力居江南第六位,号称“江南巨富”。他与当时的宰相曹振镛结成亲家后,财源更加广进,其地位也愈加稳固。我们面前的这座建筑,是俗称走马楼的“凌云阁”,是胡贯三为迎接他的宰相亲家、太傅大学士曹振镛所专门修建。“凌云阁”的规制十分浩大,以至让一向玉堂金马的朝廷高官曹振镛见了,也吓了一大跳。且说曹振镛在胡贯三的陪同下,登上凌云阁后,凭栏眺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八面来风,胸襟为之一阔。他不由得感慨说,此阁阔大,可以走马,我看就叫走马楼好了。
   从此,当地人就把凌云阁,叫作走马楼。
   明清以来,西递胡氏进入仕途的,仅实授官职的就有115人,这对西递的发展,无疑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位于村口的胡文光牌坊,旌表的就是明嘉靖年间,实授四品衔的胶州刺史胡文光。胡文光在江西万载县为官时,革除弊端,清理积案,修整城垣,兴办学校,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朝廷擢拔为胶州知州,荆王府长史。如胡文光一类的朝廷官员告老还乡后,都十分热心地方。那一时期的西递建筑,多为前店后铺、前铺后户的传统格局,直街与横街交错延展,店堂老铺,酒肆茶馆,一家挨着一家,一户连着一户。可以想象那种车水马龙,商潮如涌的繁华。据史书记载,西递最鼎盛时期,有600多座宅院,99条巷子,90多口水井,以至有“三千烟灶九千丁”的说法。
   在封建社会中,只有成年男性才可以称“丁”,由此推算,当时的西递胡氏宗族,大约有近万人口。
   十多年前,在轰动中外的首届黄山国际旅游节上,一位权威人士说,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去故宫;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民间建筑,去西递。
   西递就这样声名鹊起,越来越吸引现代人的目光,并于2000年12月2日,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宏村
   雷岗山下牛形村
   在黟县,以皖南古村落的名义,和西递一起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著名的牛形村落宏村。这也使得黟县在古徽州的一府六邑中,备受世人瞩目。
   宏村位于县城的东北方向,黄山余脉雷岗山下,为汪氏聚居的村落。徽州素有“四门三面水,十姓九汪家”的说法,汪氏的祖先,是徽州最负盛名的地方神汪华。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它的建造,是一篇有关风水的大题目。12世纪初年,宏村的汪氏祖先定居于雷岗之下,仅13间茅屋。雷岗后有“幽谷茂林”,前有流水潺潺,但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却不断遭受火灾的侵扰。这让汪氏家族十分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请来了名满古歙的风水先生何可达。何可达先后用了10年的时间,走遍了远山近川,反复审视了山脉河流的走向与形势,才认定宏村的地理为一卧牛形状,必须按照牛形进行村落的总体规划,宗族才能兴旺发达。
   我们今天看到的宏村,即是按照海阳何先生的设计所建造,如果用较为简洁的表达,就是“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从高处往下俯视,整个村子仿佛一头斜卧在雷岗前的青牛。走近村口,但见古木蓊郁,绿意弥漫,尤以被称为两只牛角的两株古树,最为引人注目。古树一为红杨,一为银杏,红杨树高21米,树围6米;银杏树高20米,树围3.2米,树龄均在400年以上,在乡村,被村民们目之为“神树”。

共 61999 字 13 页 首页上一页1...45678910...13
转到
【编者按】很多画家,都喜欢去西递、宏村等地写生,不需要刻意找,随意停留在一个地方,就是一幅极美的画卷。《徽州:八千祠堂五千村落》一文,就好似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长卷。黄山水,新安源、徽州民俗、徽商、徽州古村落则是水墨画的四个层次。而有缘依次走过的作者,则是这幅图中,被古民居、祠堂、牌坊掩映的那一个。她并不期许在走过的地方留下什么,而是一直在思考,可以带走什么,反馈回来什么。每次走入徽州,这个古老的地理概念,作者都会被徽州昔日的辉煌震撼,她用文字一笔一笔用心描绘,将对她所有的喜爱和尊敬,都跃然纸上。 先说水。水是这幅图的脉络,“黄山水、新安源”一章节,顺水流动。新安源头六股尖、九曲率水几流转、世外横江有桃源、丰乐水下岩寺来、有水若绩扬之水、大徽岭下大徽村、新安江口汇三江七小节,描写徽州之水“缭绕变化,浮光摇影”。同时,也为下一层描绘,搭建好忠于事实的极为精准的框架。每小节之间,作者书写“现在,让我们进入……”读者会有一种感觉,我们并非在阅读文字,而是真真切切地走入徽州美景,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丈量那里的每一幕风景。作者常用独立的段落:毫不过分;这说法很诗意。以表示她的惊叹之心。 写过水,继之写这里的民俗。“徽州是个独立的民俗单元”,道出这里的独一无二。同时,深层次挖掘出之所以如此的缘由:徽州是一个移民社会、聚族而居烟火万家、百年不乱谓为纯族、傍水结村依山造屋、风水咽喉水口财神、街巷勾连形似迷宫、马头花墙五岳朝天、有堂皆井无宅不花、祠堂连云远近相望、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寂寞青春风雨牌坊、汪公崇拜岁时俎豆、烟雨廊桥寂寥古亭、打目连嬉龙灯等十四小节,顺着各自的纹理,呈现徽州独特民俗,描绘画卷独特的底色。 框架底色绘制之后,人物悉数登场,“徽州与徽商”。徽商可以说是徽州文化的经济基础。身背包袱、夹着雨伞,行走在山间宽不过一庹小路的徽商,每一个都会有自己的血泪史。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徽州古道商路迢迢、走到深渡丢了家务、北达燕京南极广粤、东南无徽不成镇、扬州繁华以盐盛、海上贸易亚欧通商、一世夫妻三年半、儒贾不分亦儒亦商、绩溪厨徽菜馆、弥天花雨唱徽州等十一小节,若十一根线条,将徽商勾勒,虽并不精细,但个性分明,栩栩如生。 框架、底色、人物都有了,就有了家。“徽州古村落”。西递、宏村、龙川、棠樾、呈坎、唐模、篁墩、浯村、上庄、雄村、万安、渔梁等12个古村落,是徽州数不清的古村落中代表。有的诸如西递、宏村已经享誉中外。有的则依然在徽州山水中静默。村落中的祠堂、牌坊、街道、桥梁、谜窟、水坝大多还保留着最初建造的模样。 作者用文字描写的惠州水墨长卷,似有訇訇水流之声,将我们环绕的同时,让我们不受赞叹作者为了书写此文,而查阅的大量资料,以及缜密、详尽、精准、客观的描写,都彰显作者严谨的行文作风。这些,亦是徽州文化精神的传承。作者此刻好似背着包袱,夹着雨伞的徽商一般,行走在古老而仍灿烂的古徽州之间,脚印里,是作者的领悟,双眼所及之处,是对这里一草一木,一房一屋的敬重和珍爱。 此文,作者用细腻的描写,清晰的层次,徐徐展开这幅水墨长卷,读过,仿佛置身其中,移步换景,流连忘返,受益匪浅。此文,具有深厚的现实指导意义,是一篇厚重的文化散文。可谓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03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6-10-29 08:05:17
  细细品读了好几遍,从来没有去过,就仿佛真的跟着您走过一遍似的。一幅幅美景交替呈现,一幕幕场景穿越时光重现。真的好喜欢。有机会去,一定带着您的文字,重游故地。
2 楼        文友:醉吟烟霞        2016-10-29 11:44:01
  作者的笔触,灵魂的邀约,就这么一步一步走进去了,单就徽州二字就会让人联想,村落,花海,民居,还有那些在语言里,服饰上,饮食中的淡淡思绪。
   编按的洋洋洒洒没有简单的复制,编辑与作者的共鸣,给读者当然也是同样的烟火味道。谢谢!
用腳步丈量北大荒這片神奇的土地,用相機記錄身邊的故事。
3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6-10-29 22:21:57
  读后
   1、那些在漫长而黑暗的徽州古道上亮起的一星两点的火把,该是多么温暖而美丽的意象啊。
   2、鸿篇巨制,学识储蓄,隽永见识,深邃思想,如排山倒海,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读之如饮甘泉!
   3、感谢作者无私分享!真真辛苦!【敬茶】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6-10-31 17:34:2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