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染血的杜鹃花(散文)

精品 【山水】染血的杜鹃花(散文) ——报告文学


作者:清风醉明月 布衣,14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32发表时间:2017-02-23 08:48:28
摘要:写这篇报告文学时,我的母亲还劳动在人世间。文章写好后寄给东北作家杨臻老师,受到了杨臻老师的赏识和极力推荐,因杨臻老师1995年3月15日不幸去世,发表未能如愿。因为此文,我第一次走出山窝开始了数千里之外艰难的东北之行。写作的苦旅是人生的一种追求和过程,更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和体验。 如今,我的母亲早已离开了人间。借助网络将这篇报告文学整理出来,心灵的感受如同一位母亲找回曾经遗弃的孩子禁不住热泪潸然。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两位母亲:一位是已长眠在黄土地下我敬爱的生母;一位是我全心爱着的亲爱的祖国!


   尽管我是月姑的儿子,但并不熟悉她与我的父亲如何走到一起的生活经历。
   月姑六十八岁生日那天,回家看望月姑的玉珍姐告诉我:“你别看妈没文化,她与爹相爱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建立了感情!一次,村里送粮到凉水口,爹见妈的粮无人送,主动帮了忙,从此妈对爹便产生了好感。”
   口快的金玉姐告诉我:“听人说,爹爱上妈是因为妈年轻时好看。”
   两个姐姐的回答无疑把事情说得很简单。
   一天趁着月姑和父亲高兴,我试探着问及此事,他们道出了我无从所知的一隅。
   一群孩童正在宋家坡放牛戏耍,月姑夹在村里的几个姑娘中去山里打柴割草,不免引起了这群孩童的好奇。年龄稍大的孩童唆使一位年龄较小的孩童唱山歌逗骂从山路经过的那几个小姑娘。于是,年龄小的那位孩童站在草丛里亮起清脆的童嗓唱起了骂人的山歌:
   “哎——!对面的姑娘你听清:
   前面走的是阿妹,
   后面走的是阿姐,
   中间夹着我的妻。
   ……”
   虽然童言无忌,但这种占便宜的挑逗,自然引起几个姑娘的不满和回骂并要赶过去撕裂那个孩童的嘴。那位孩童逃进树丛里躲了起来。谁知夹在几位姑娘当中的月姑后来真的做了那位唱歌骂人孩童的妻子。
   那位骂人的孩童便是我的父亲。
   这当然有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姐姐给我说的那么简单。
   过去,男儿十五立父志。这样说来,在家中作为长子的父亲年满十六岁,早该成家了。可是,有村民背地里说我的爷爷:“搬家客刘光清家穷得没盖房的屋场塔。儿子养了那么多,到哪里去讨媳妇。”
   虽然对贫穷的鄙视令爷爷一家人心中不快,但这也说的是实话。
   动荡的年月,婆婆爷爷苦于家族的矛盾,为图安宁挈带家小从一个山窝迁至另一个山窝在别人的地上开荒种地谋生,最后得利于亲戚的帮助在自生桥头客居下来,省吃俭用也只能住上土墙挡风,茅草盖顶的土草房。
   草房低矮、阴暗、潮湿。全家八口再加上两个自幼失去父母的女孩由婆婆爷爷收养,总共十人住在草房自然显得拥挤不堪。家境的贫穷,一年四季,稻草铺地就是“温床”,蓑衣、补丁累补丁的一件大衣也可当作“棉被”;冬天盖蓑衣的,为了御寒,还在上面盖上木板以增加重量,或者在火坑里烧着柴火,蓑衣铺在火旁取暖睡觉。兵匪与饥荒严重的岁月,要么种不安,要么无收成,全家人只能挖野菜拌着收藏一点荞麦做粥充饥,甚至枇杷树皮也用来度荒。谁愿意把姑娘往火坑里推,让姑娘走进穷搬家客的土草房呢?婆婆爷爷早做打算,其中收养的一个女孩便是童养媳,以备解决父亲的婚事。
   父亲在婆婆爷爷的期盼中长大,收养那个女孩也已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可是,婆婆爷爷磨破了嘴皮怎么也打不动父亲的心。做长辈的逼儿成家;当儿子的奋力抗争,两辈人没少吵闹和冲突。
   月姑丧夫的这年,父亲已有十八岁。有人见婆婆爷爷有四个儿子,便走进土草房对他们说:“把你们的大儿子借给宋家,这样,大儿子的房子、媳妇都有了。”
   婆婆爷爷自然是满心欢喜,把这种想法说给父亲时,报以沉默的父亲不由羞得满脸通红。
   尽管父亲没有说话,但只要懂得并理解青春的人,自然明白:那是花朵投映在心河,一阵春风捎来的春讯苏醒了青春的潮声,河里的石头无法控制地开始骚动与不安。
   父亲对婆婆爷爷给他养的小媳妇无动于衷,却对已有一个孩子的月姑无法抗拒地心生爱慕。爱情往往就是这样,身边盼着你爱的,你偏不爱;有一定距离的似乎能产生一种美并无可抗拒地吸引着对方。生活,往往就这样阴差阳错地造就了一对对痴男怨女,上演着人间一幕幕爱的悲喜剧。
   确切地说,父亲对月姑产生好感是有缘由的。
   自生桥离宋家坡只有几里路,父亲去宋家坡放牛,月姑去山里劳动,也可以说是互相看着长大。婆婆爷爷离祖能够客居他乡,离不开他们的仁义,良善与和睦邻里,月姑早已耳闻。另外,婆婆一家在宋家坡开荒种地,时间久了,月姑很自然地与这家人熟悉起来,并很快产生了好感喜欢上了这家人。婆婆姓张,月姑幺姑前幺姑后叫得甚是亲热。月姑当家后,这一家人来宋家坡种地,月姑有时间,总要做上可口的午饭叫这家人去吃。如果婆婆爷爷一家人不去,月姑会将饭菜盛好后送到地里来;每当宋家屋前屋后的果树结实成熟,婆婆爷爷一家人来种地,月姑会叫他们自己去摘,如果他们不去,她也会摘了送到地里去。月姑的容貌,月姑的勤劳贤淑与聪慧,自然在父亲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跟着婆婆爷爷去种地,月姑的仁义与热情不经意间烤化了父亲那冰封的内心。这是爱的基石!
   媒人带来的消息无疑在爱的基石上敲出了爱的火花。
   父亲的生活仿佛一下子有了希望,像解冻的大地,那爱的火花在他的眼前幻化成诱人的花朵,烟花一般绽放,漂浮在空中,因为缺乏根植的土壤,那花朵只是昙花一现便凋落了。
   媒人把父亲与刘正凡都愿意借给宋家的想法同时说给宋父,宋父千思万酿考虑到刘正凡有家有势,借他做儿配媳能有所靠;刘正凡对媒人说过,即使宋家不同意,他也会带人去抓;媒人很能见风使舵,权衡利弊,自然乐意做顺水推舟的人情。就这样,父亲作为搬家客的儿子,他的希望只能化为泡影。
   这一切,月姑并不知道,既便知道,她也没有自主的权力。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鲜艳的五星红旗插满了谷罗山的山川,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敲锣打鼓的谷罗山乡人民载歌载舞,到处洋益着热闹喜庆的气息。曾经冲洗过烈士身上的血污,在鹃啼悲鸣声中呜咽的谷罗河水终于迎着金色的阳光开始欢歌了;对面宋家坡上的阳光也一片和煦。暖暖的阳光逐渐驱散了雾霾,温暖着月姑那颗痛苦的心。
   在外漂泊了几年的父亲于这年回到了故里,但依旧孑然一身。
   人民政府带领人民减租、反霸、剿匪等一系列维护劳苦大众的举措无疑大快人心。
   1953年,年满26岁的月姑仍然出落得冰晶玉洁,尽管生活的不幸令她的脸上常常写满了忧郁,像春寒里迎风绽放的红杜鹃鲜得令人心碎。
   有人状告宋正凡在解放前依仗权势强行霸占宋家的房产与儿媳。说依仗权势,有一点;说强行霸占谈不上,他虽然当着别人说过要抓月姑,但并没有实施。解放前,他不慎打破了别人的油锅,别人要赔不成反而挨打。这种在解放前的霸道,无疑会招来受欺压之人的怨恨和报复。如果站在阶级的立场来分析问题,无论从他的身世和他的为人,当时的人民政府对他进行劳动改造并没有冤枉。
   宋正凡坐牢了。公婆早逝,此时,已有三个孩子的月姑在宋家要赡养的老人只有宋父。
   月姑养老抚幼,风里来雨里去地劳动形只影单尝尽了生活的辛苦。正是在这时候,生活的激流以翻身农民欢欢喜喜送公粮的场面将父亲与月姑推到了一起。
   爱,如同在严酷的寒冬不得不休眠的种子,一遇春天的温暖便会生出新的嫩芽。只要月姑有难,父亲便主动帮忙。经过不同寻常的交往,月姑对父亲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出身寒门的父亲,不仅有一点文化能写会算,而且品性温和有礼。在那个年代,有文化能够识字的青年,在整个乡里不多,加上出身寒门,没有宋正凡的那种霸道和不良气息。已有过几次婚姻的月姑自然能够明白这样的后生更适合居家美美满满地过日子。换句话说,父亲的形象已在月姑的内心得到了无法抗拒的认可。
   这一年,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谷罗山乡到处贴满了《新婚姻法》的宣传标语。
   然而,父亲托媒将爱的心语向月姑表白时,月姑矛盾的心却痛苦地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月姑的内心对父亲产生了无可抗拒的爱;另一方面,三个孩子成了她放心不下的牵挂。与宋正凡的婚姻,解放前实属无奈,可毕竟又有了两个孩子;自己将孩子带上,可新的家庭孩子没了亲父会生活得好吗?将孩子留给宋家,孩子没了亲妈,月姑没少听过后娘虐待孩子的事。这样想着月姑还是觉得维持现状好,她索性决定去询问村干部看宋正凡是否有回家的可能。按党的政策,对宋正凡是劳动改造还是怎样,村干部也无法具体回答结果。
   月姑不禁茫然了。从感情上说,自己与宋正凡的婚姻实属无奈,她现在还在宋家做一种无望而渺茫的等待完全是为了孩子,她希望从村干部那里得到一个具体的结果,从而在婚姻上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村干部的回答等于没答,月姑仍然解不开心中的结。
   宋父并不理解月姑,他害怕婚姻自由会成为月姑走出宋家的条件,依然以过去的家长制作风管束着月姑。他百般阻止月姑同任何男女青年来往,更不允许月姑同父亲交往。
   实际上,宋父的这种阻适得其反地在月姑苦闷的心中积蓄着感情的冲决之势。
   月姑风里来雨里去形影只单地劳动,有时会遇上心生邪念的龌龊之徒,月姑总骂得他们狗血喷头。月姑不可避免地要招来他们的打击报复。这样的龌龊之人不会成全别人美好的姻缘,而是想办法去拆散一段美好的姻缘。他们见父亲与月姑频繁交往,便撺掇了宋父一起将父亲与月姑捆绑起来解往乡政府。给他们的罪名是有伤“风化”。
   父亲被绑的消息传到自生桥头,婆婆爷爷全家人是又急又气。
   解放前,为了房子,婆婆爷爷乐意长子借给宋家来配媳,现在却不愿儿子去找已有三个孩子的月姑娶进家门。善于持家的婆婆不缺乏心计和精明;爷爷只懂得勤恳苦作,家里的一切安排全听婆婆的。所以,在家庭的生活中,爷爷是典型的妇唱夫随。自从长子从外面回来后,他们的心思一直放在如何让他尽早与那位童养媳完婚,这样即没有什么花费,又没有给别人养孩子的负担;另外,自小养大的儿媳,生活的不易,婆婆爷爷在感情上难以割舍。无奈儿子不听话,不顾他们的反对,却对已有几个孩子的月姑铁了心。如今,儿子出了事,老两口一个劲骂骂咧咧地埋怨儿子的不争气,因为心疼儿子,又觉得该想办法解救儿子,不能让别人那样欺负他。听说儿子被捆绑到乡政府,如何解救儿子,老实的爷爷因为怕见官,除了把无名的火气对着婆婆发泄外,只能是愁眉苦脸一筹莫展了。自然,遇上这样的事,只能让婆婆出头露面。
   过去,土匪牵去耕牛,婆婆有胆量想办法从土匪那里将耕牛取回;现在共产党的政策为咱穷苦人做主,她相信决不会把儿子怎样。婆婆带着刘家的亲人来到乡政府论理。党的政策提倡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凭哪一条要捆绑他们?的确,如婆婆所料,政府的相关领导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把她的儿子怎样。并说凡是过去包办的婚姻,如果不原意,政府会替他们做主。宋父听信没安好心之人的怂恿,反而与月姑的矛盾升级,生活的压力令月姑无法在宋家继续呆下去,最终决定跟着我的父亲去自生桥头安家。
   婆婆虽然解救了她的儿子,却无法阻止儿子与月姑的婚姻,内心不满意,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来默认。解放前,婆婆爷爷没有文化,与别人买卖时写契约,被别人耍了笔头;给国民政府运送从桑植到龙山的公粮,本为一包的任务,保长坑人,给爷爷开了三十包。因为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婆婆爷爷省吃俭用想尽办法让儿子读完了高小;尽管未能如愿出人头地,但长子是他们的期盼。
   月姑要去自生桥安家了,此时,唯一的亲人只有妈妈受姑了。
   弟弟军虎在覃家台与妈妈和继父一起生活。可是,十六岁那年,覃家台的同族之人互相仇杀。与覃章云所在宗族有仇的另一房族人准备连同月姑的弟弟一起杀掉,找的理由是弟弟帮那房人的一个女孩捆了牛草,男女授受不亲,有不正当的关系。弟弟得到消息,被迫深夜从覃家台逃了出来。逃出来后,打着火把匆匆忙忙地见了月姑一面,然后含告别月姑投奔了贺蕴辞的队伍。贺蕴辞的队伍,也属于贺龙元帅的队伍。不知什么原因,他的队伍没有跟贺龙大部队去长征。而是依然活跃在湘鄂西一带。国民党的邬营长带着国军对他的队伍紧紧追剿,大青山的石头上,乡里的房舍到处写着“活捉贺蕴辞,赏大洋200元!”不知是不是迫于邬营长的追剿,也不知是哪一年,贺蕴辞的红军被迫接受了国民党一位不知名的师长收编。月姑的弟弟被编散变成国民党的士兵远离了家乡。南京临近解放的那一年,曾在南京给家里写过一封家信,大意是:国军临近崩溃,很可能随蒋委员长去台湾。从此,弟弟便一直杳无音信。
   月姑同受姑商量自已去自生桥头生活的事,受姑也不同意,原因同样是为孩子考虑。
   受姑不同意,月姑也要走。
   此时的月姑不再是听着妈妈口编的儿歌跟着幺姐走向宋家的月姑。在宋家坡,有人和月姑打赌,四个汉子负责抬一块巨大未碎的石灰上肩,如果月姑能从离家一里多地石灰窑背回去,石灰归她。结果,月姑一口气将它背了回去,用二十四两一斤的老秤一称是二百四十多斤。从小的劳动与磨砺,月姑的肩头能承受超常的负重,她的内心更能承受一座山。受姑不同意,月姑也要走,在《新婚姻法》的保护下,她瞒着妈妈与我的父亲悄悄去区法院办理了结婚手续。

共 62659 字 13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8...13
转到
【编者按】《染血的杜鹃花》这篇史诗般的文字,跨越时空的长河,用深沉缅怀的基调记录了母亲的生平。这是一部恢宏的人生经典,也是一个时代的代言,从中,我们会看到母亲苦涩的童年,母亲对苦难的不屈,母亲对生活执着的热爱。从中,我们会看到母亲一生的爱与恨;为女则柔,为母则刚,这是母亲性格的写照。如果把社会的发展看成是一个人的成长,母亲则成为一段历史的影子;如果把大地看作是一个人的肌肤,母亲则是饱经风雨的山河之魂!笔者以歌者的姿态以刻骨铭心的感受,用跨越时光长河的思维,深情饱蘸,凝练而又真实的以母亲的一生作为线索展开,围绕母亲的一生,一个个与母亲有关的人,血肉齐全地出现在文章中,不修饰,不做作;她的那些儿女或背叛或继承都一一呈现。但母亲博大的精神如一条长河从岁月深处汩汩流来,母爱的泪水化成人间细雨,如雨露洒遍大地,杜鹃啼声阵阵,催开血色绽放,杜鹃花红如群芳斗艳,烂漫在山河高岗。推荐欣赏。问好作者!【山水神韵编辑:青苔与岩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225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苔与岩石        2017-02-23 08:55:36
  拜读。为了尽快把该作品发出,编按有些仓促。但作品的精华之处不会因编按不济而失色,我是这么想的,相信读者也会这么想。非常感谢清风醉明月把大作赐稿山水!期待更多精彩!祝春安文琪!敬茶!
坐在一个炉灶的角落,烧出苦辣酸甜的味道!
2 楼        文友:清风醉明月        2017-02-26 23:16:32
  感谢青苔与岩石热情洋溢精彩的按语点评。忙于生存,许多感慨与感激之情无法在此一一言说。愿江山越办越好!即颂编安。
3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8-01-17 11:56:24
  看到大爱的母亲,泣血的杜鹃花,还有……祝福,送给坚强的作者和辛苦,尽责,温婉有礼的本栏目编辑。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