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尖担打杵门神(小说)

精品 【看点】尖担打杵门神(小说)


作者:王能伟 进士,6257.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43发表时间:2017-12-14 01:25:49
摘要:尖担、打杵是山里人使用的远古农具,贫穷、落后的杜家凹还在延续使用。我叫杜金,杜金娘便是我的阿娘,她的一生都与杜家凹南凹阴沟老杜家的四个男人有关,与老杜家那副千年涯桑尖担、打杵有关,这副千年涯桑尖担、打杵诠释着杜金娘凄苦的一生……

【看点】尖担打杵门神(小说)
   这个放羊娃儿就是后来的杜大妈。
   小驼背的崽子生下来皮肤黝黑,他就给他起名杜黑子。至于杜大妈的乳名,小驼背没有取。他是心痛他那每年要给孙老上贡的十只羊,至少十五年才能圆房,一百五十只羊呀!眼前羊圈里只有四十只。但他不怕,羊生羊,还怕生不出一百五十只来!他没取名,就直接把儿时的杜大妈叫起了“黑子婆娘”,早叫晚叫,都是黑子的婆娘,反正她也跑不了。
   聋子婆娘左奶奶着杜黑子,右奶奶着杜大妈。奶到三岁的时候,在一个风高月白的夜晚,她咳嗽不止,以至于口吐鲜血,终于被无情的痨病夺去了生命。
   聋子婆娘的离去,家里少了两双手。小驼背的家庭塌了下来,他又当爹又当妈,把杜黑子、杜大妈拉扯到十五岁的时候,家庭条件慢慢有了好转,他没有到阳坡盖瓦房,因为阳坡的地基贵、不划算。他就把茅屋拆了,盖了三间瓦房。这十五年中,孙老大一只不少地拉走了他的一百五十羊,所以,杜大妈就没有再认他这个爹。
   杜黑子为了让下半年的婚礼办得隆重些,正月十五一过,就去了挣大钱的煤窑,成了真正的煤黑子,大把的票子倒是给杜大妈邮回来了不少。原定的婚期是山里人时兴的小年,也就是腊月二十四,而这一天,杜大妈竟捧着杜黑子的遗像结的婚。孙老大也阻止过,可不认他这个爹的杜大妈坚决这么做,一是她与杜黑子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二是为了报恩,报杜家父子的恩情,她愿意要这个有其名无其实的名分。
   小驼背是在杜黑子死去的第二年,整天郁郁寡欢,加上痨病严重,在一个满天飞雪的夜晚追随他的聋子婆娘去了另一个世界。
   杜青水的一家只剩下杜大妈了。
   杜家凹的北凹阳坡的人都说,南凹阴沟的婆娘阴气重。
  
   三
   杜家凹的人是山里的山里人。可以这么形容:它是大山里的西伯利亚。
   有时,我真不知如何来形容我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感情。如今,我已在县城里生活,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来源,过上了山里人羡慕的城里人的生活,但我不能忘记孩提时代在凹里用过各种远古农具,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些古老的农具依然凹里人手边的工具。光锄头就有好几种:角锄、板锄、镐锄、耙锄。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还是那尖担、打杵,山区道路崎岖不平,尖担、打杵配合使用就成了特殊的工具。
   尖担同扁担,水担,钩担一样,同属于用肩挑来运送东西之农具。后三种是用于运送农家肥、土石块、生活用水、粪水、潲水、洋芋、红苕、芋头、瓜果、蔬菜……等物,惟尖担专用来运送秸杆类植物、挑运柴禾,如小麦、稻谷、荞麦、黃豆、小豆、绿豆、柴草、油菜……等草本植物。
   我用尖担、打杵主要是用于砍柴。
   凹里的乡亲们也都用尖担、打杵挑柴,而且做工精致、讲究。
   尖担,两端半圆锥型且上翘,上平下曲,一尺五长;中间部位三尺长与扁担相似比扁担稍厚,尖担身和两头交界处如同剑柄与剑身联接处的形状一样,可防止两头挑起的物品滑向中间。两头上翘可使所挑物品,在运送中不至于滑落。做尖担的木材常选用木质细腻,轫性好,不易变形的崖桑树,小碗粗六尺多长一段方可做成一根尖担。崖桑树一般长在山上石崖缝隙中,攀爬于石崖上,砍回的崖桑树,将其阴干,找专职木工,做出一根尖担,这是很细致的木工活,要用锯、斧、锛、锉、刨等工具;在尖担两端上再包上铁皮尖,这样以来,再插入麦秸捆或柴禾捆时,不至于插不进,这就是最精致的尖担了。
   如果是柴禾,那尖担就是最适合的工具了,如果担累了,在小路上找个平直的地段,用木棍把尖担一支,可以空出肩膀休息一会。这支尖担的木棍叫“打杵子”,有的人爱好,专门制作一根“打杵子”,一头装上铁制的“卡码”,山里人把它叫做“打杵帽”,类似古时的金元宝形状,卡住尖担,杵在地上就不打滑了。进山时,“打杵子”与尖担拴在一起扛上,这两个配套的装备让山里人显得很威武雄壮,像战士肩扛一挺机关枪。
   扛着尖担、拄着打杵砍柴的山民们,走在那笔直、陡峭、崎岖的山脊梁上,从不怕自己被摔倒,并唱起了不着调的山歌、情歌:
   “高山岭上逗凤凰,
   大树脚下逗阴凉,
   茅房瓦屋逗燕子,
   三月青燕逗牛羊,
   十八幺姑逗情郎。
   姐儿住在花草坪,
   身穿花衣花围裙,
   脚穿花鞋花上走,
   手拿花扇搧花人,
   花上加花爱死人。
   天上乌云赶白云,
   地下狮子赶麒麟,
   白鸽单赶长江水,
   乌鸦赶的黑松林,
   姐儿单赶有情人。
   郎在高山打柴来,
   姐在房中绣花鞋。
   ……”
   我不会唱这些富有情趣的山歌、情歌,只会唱一些现代流行歌曲,什么妹妹坐船头、哥哥岸上走,还有就是《同桌的你》。那会儿,我正在凹外的集镇上上中学,学校里流行这些歌,同学们的嘴里哼的都是这些充满朦胧情感的歌儿。我在不经意间也学会了这些歌,自从去凹外的中学上学之后,学校是寄宿,每个星期只回一次家。每个周未回到家,铁打不动的两担柴,我就跟着凹里伯伯、叔叔们一起扛着尖担、打杵去凹里面五里的野猪岭砍柴,在这伙人中,我算是一个知识分子吧。那些发小、伯伯、叔叔们帮着我砍柴、插尖担,怎么使打杵最省力。我也慢慢学会的砍柴、插尖担、挑柴、使打杵,不仅对尖担、打杵有了深厚的感情,而且对这些帮助过我的父老乡亲有着无限的感激之情,把这些感情融入在一起,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那是含泪的微笑,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些拙诗,来表达我对乡亲们及尖担、打杵的热爱之情:
   “黑黝黝的皮肤,
   在镰刀锃亮的光芒中闪光,
   贫瘠的黄土地,
   在父老乡亲的汗水里浸润。
   远古时代的农具,
   在你们的手中磨得溜光。
   尖担、打杵,
   是一对永不分离的情侣,
   你扶着我,
   我搀着你,
   将一生的爱情诠释大山的情怀。
   ……”
  
   四
   杜青山驼回的婆娘婆娘是个哑巴。既然是哑巴,当然不会说话,你能问出个姓啥名啥来吗?凹里人都叫她“哑巴婆娘”。哑巴婆娘就是大驼背的婆娘。
   哑巴婆娘胸大、腚大、盆骨大,是个坐墩子,按照凹里人的说法,是块生娃的料儿,而且还是生放牛娃儿的料儿。
   这些话传到了大驼背的耳朵里,他当然是喜上眉梢,乐开了花。
   那年,他的壮公牛不知那里来的使不完的劲儿,每天晚上都牛圈里爬上母牛的后背上呼哧呼哧地扒灰,整得母牛夜夜在牛圈里哞哞地叫着。
   大驼背自从自己十五那年见了牛干那事儿之后,晚上睡上稻草垫子上跑马之后,日日夜夜都在想身边有个婆娘。
   哑巴婆娘虽然不会说话,但却也风情万种,加上大驼背有使不完的劲,又是如狼似虎的年龄,牛圈里母牛的哞哞声刺激着他俩,每天夜里差些把破屋顶都震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驼背把哑巴婆娘背回的次年秋天,牛圈里的母牛一下子给他产下两头公牛犊子。在母牛产崽的同时,哑巴婆娘也在产崽,生出第一个崽仔,大驼背往屁股丫子一看,是个带把的,他喜上眉梢,乐得哈哈大笑起来,大声叫道,俺老杜家终于有后了!让他没想到的是,哑巴婆娘又给他咕噜一下生下了第二崽子,又是一个带把的。他惊得叫了起来,娘呀!这是咋回事呀?他的娘早已成灰了,当然听不到他的叫声。在他抱起第二个崽子时,哑巴婆娘又咕噜一下给他生下第三个崽子,还是带把的。他把三个带把的放牛娃搂在怀里,瘫在地上,只听说过一胎生两崽,龙胎、凤胎、龙凤胎,而他的哑巴婆娘一口气给他生下了三个崽子,就像母猪、老鼠生崽一样,一生一大窝。难道生下的是妖怪?他又正眼瞅瞅三个毛茸茸的小家伙,确实是三个带把的放牛娃,模样挺像他的,都在哇哇地哭,拱着嘴巴四处寻奶了。他忙把放在哑巴婆娘身边,让她喂奶,自己也忙到厨房给哑巴婆娘弄吃的去了。
   哑巴婆娘一胎生三崽的消息在凹内不胫而走,凹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到阴沟看稀奇,看罢之后,都啧啧称赞哑巴婆娘了不起,同时,也夸大驼背的物件厉害,一炮竟能轰出三个带把的放牛娃。
   大驼背是喜在脸上,愁在心里。家里添丁加口,预示着人丁兴旺,这是凹里的各家各户求之不得的事情,然而,大驼背喜了一阵子,脸上就布满了阴云似的忧愁。一下子家里增加了五张嘴,是嘴就是吃东西,哑巴婆娘要奶娃儿,家里就他一个劳动力,他得拼命地干活儿,来满足五张嘴的需要。
   眼前家里急缺人手,大驼背希望三崽子都能像牛一样干活,便给三崽取名:杜大牛、杜二牛、杜三牛。
   哑巴婆娘带着三个崽娃儿,还要伺候两个小牛犊,整天也是忙得喘不过气来。自己那硕大的奶子尽管丰腴、奶水充足,但还是满足不了三个崽子的嘴巴。大牛个儿大,总是先把哑巴婆娘的右奶噙住不放。三牛会哭,肚子一饿,就哇哇地哭个不停,会哭的娃儿有奶吃,他总把哑巴婆娘的左奶噙住不放。只有二牛实诚、憨厚,不哭不叫,饿了也只瞪着眼睛瞅着两个哥哥吃。哑巴婆娘看不过去,只好把两头牛犊子赶到河边吃草,把母牛的奶子挤下来给二牛充饥。当然,在三个崽子争食的过程中,哑巴婆娘的两只鼓胀的奶子也被争抢的瘪瘪的。没办法,在阴沟这边,离她家最近的也只有小驼背一家。
   聋子婆娘与哑巴婆娘同是一个山里村子的女人,村子由于水涝闹饥荒,被迫出来乞讨,走着走着,与乡邻们走散了,好使黑灯瞎火地撞到了阴沟,俩人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每当哑巴婆娘怀里抱一个、背娄里背两个来到聋子女人家的时候,聋子女人由于娃儿少,只有杜黑子一个,负担轻,家庭条件与大驼背相比,好了许多。她把自己的奶水经常救济大牛、二牛、三牛。这里吃的最多的要数三牛了,只要他一哭起来,聋子婆娘就把怀里的黑子往床上一放,把奶头塞进了三牛的嘴里,也许是这个原因,三牛在孩童时代与杜黑子最要好,胜过于大牛、二牛。有时,聋子婆娘的奶水也不够,但她羊圈里的羊很多很多,她就挤出一葫芦瓢又一葫芦瓢的羊奶给五个崽娃子喝。
   过度的疲劳致使哑巴婆娘急火攻心,在三个牛娃五岁的时候,她口喷鲜血,赴聋子婆娘后尘,去了那边,继续与她的姐妹结伴去了。
   这下子可真苦了大驼背,与小驼背相比,他的日子还真苦了许多。他在既当爹又当妈的同时,还要搞好经济收入,把牛喂好,他的驼背就是那时候落下的,尽管如此,全家四口还是过着饥不裹腹的生活,而且大驼背还落下了一身的劳伤,每逢变天下雨,他就腰酸背痛的厉害,佝偻着身子,并且咳嗽得厉害。
   人这一生真不知图个啥?特别是山里人,一生都在为儿女奔波,娃儿的时候盼着长大,长大了又得盖房子、娶婆娘,一个婆娘下来十来万,就是把自己卖了,也凑不够这么多钱财。哑巴婆娘狠心地走了,把这副重担扔给了他一个人来挑,即使他有山一般的脊梁,能挑得动吗?
   穷人的娃儿早出力,三个牛娃儿自哑巴婆娘离去后,他们就拿起了弯刀上山砍柴,把柴帮成捆儿,驼到凹口外的集镇上卖了换油盐。长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大驼背管牛圈里的牛及田地,砍柴、卖柴的任务都扔给了三个牛娃儿。他专门请北凹阳坡的杜木匠做了三根尖担、打杵,用于大牛、二牛、三牛砍柴、卖柴。
   三副尖担、打杵中,要数大牛的那副最精致,最好使。这副尖担是大驼背以前砍柴在母狗岭的峭壁上砍下了的一根千年“崖桑”做的,有两柞头粗,只能够做一根尖担和一根打杵。崖桑做出的尖担比普通桑树做出的尖担的柔韧性强上十倍,插上入两捆柴禾,再配上打杵撬头儿,上、下闪动动适度,且两捆柴禾不滑溜,两个肩膀一点儿都不感觉到累。比如说,普通尖担挑动一百斤柴禾就感觉到累断了腰骨,而这千年崖桑做出的尖担能挑上一百五十斤都感觉不到累,还能随着其闪动的节奏喊出了两声山歌、情歌。
   大驼背还专门将这副千年崖桑尖担的两端配备的铁伢子,打杵的脚下也配备了铁尖脚。在三副尖担、打杵中,它最威武,起着领头羊的作用。而另外两副尖担、打杵则是刺槐树刨制而成,结实,实用,但压在肩膀上是一种硬硬的感觉,会把肩胛骨都给磨出来。
   在哑巴婆娘健在的时候,这副千年崖桑尖担是大驼背的专用,他从未外借给其它人。自从哑巴婆娘离去之后,他的心气儿没有那么高了,家里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必须分担出去。于是,他专管田地里的营生,把砍柴、卖柴的重担分派给了三个牛娃儿,理所当然,大牛接了他的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那副千年崖桑尖担就归他使用,另外两副刺槐尖担就分别给了二牛、三牛使用。
   三个牛娃儿在大牛的领头下,砍柴、卖柴都很卖力,家庭条件有些好转。大驼背整天还是唉声叹气,他常常坐在田埂上发闷呆,悔恨自己当年不该要了哑巴婆娘,给自己生出了三个放牛娃儿,传宗接代绰绰有余,但到底能不能把代传承下去?那还是个未知数,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也许三个牛娃将会赴他的后尘,当光棍条子,也许会像他一样,坐等着乞讨的不要钱的女人讨上门。

共 67738 字 1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1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充满浓郁乡土风情的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偏远山区,一个名叫杜家凹的村庒,空间没变,山还是那座山,坎还是那通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演绎岀一则男人和女人之间说不明,扯不清的故事,就像一曲唢呐,在旷野里吹奏,那久久守候的回音,在文字间绕来绕去,不肯停留,令读者失魂落魄。小说采取倒叙的手法,点出了杜家凹后,分明线暗线,直奔主题。杜家凹有一对同根同祖兄弟,大驼背叫杜青山,小驼背叫杜清水,二人都住在人们认为阴气很重,发不了家,娶不到婆娘的南凹,几乎是与世隔绝,过着艰苦贫穷没有女人的孤独生活,也许是老天发了慈悲之心,让他两遇到乞讨饿昏在路上的两个女子,被他们扛回家做了老婆。小驼背驼回的女人是个聋子,给他生了个儿子叫黑子,而且还领回了一个指腹为婚的杜大娘一起由聋子婆娘奶大,聋子婆娘死后,小驼背一手把他俩拉扯大,就要结婚了,黑子却死在煤窑,从此小驼背一家只剩下了一个杜大娘,因为命硬,克婆婆,克丈天,克公爹,虽然长得貌美如仙却无人敢娶,只好在村里为乡亲们压面条过着孤寡的生活。大驼背驼回的是个哑吧,一口气给他生了个三胞胎,大牛、二牛、三牛,因劳累过度在孩子们五岁时死亡。三个儿子都到了娶婆娘的年龄,大驼背就差点没愁死,没想到故事重演,他在路上又捡到了一个要饭姑娘,给大牛做了媳妇,没想到祸从天降,好不容易有了个叫豆金粮女人的大牛被抓了壮丁,等于是走上不归之路,大驼背又做主把她说给了二牛,三牛认为父亲偏心,为了得到豆金粮,施计杀了二牛,这一切瞒不过大驼背和豆金粮,为了传宗接代,他放过三牛不追究,以沉潭自杀的代价给三牛下了死的诅咒,不许三牛碰豆金粮,不管她肚里的孩子是大牛还是二牛的,他都必须以叔叔的身份照顾她母子两一辈子。豆金娘原本是个富家人的闺女,因被土匪头子看上要抢回山上当押寨夫人,她家人宁死不从,全家被杀,只有她独身逃出虎口,从此走上了苦难的人生…… 小说故事迂回曲折,一波末平—浪又起,且缓而不急,在撞击读者内心的同时,又留给人们思索的空间。一个苦难的民族留下的反思是深刻的,贫穷?落后?愚昧?可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如此的纯朴和真实,我们除了改变,又有什么理由和权利去指责他们那丑陋的一面,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民族曾经经历的历史,它们的确真实地存在着。欣赏佳作,力荐赏阅(编辑:专业补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16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专业补漏        2017-12-14 06:32:31
  学习佳作,祝作者创作愉快。
文章从来无中求, 耻踩他人脚印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无新意不出手。 文如新柳看新绿, 莫折旧枝送他人。 练意练句他山石, 惜墨惜名自重情。 老树开花最为奇, 旧题贵能翻新声。 文海后浪推前浪, 还看潮头弄旗人。
2 楼        文友:王能伟        2017-12-14 08:44:23
  感谢专业补漏老师辛勤编辑,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看点文学社团,一齐努力,加油!
3 楼        文友:王能伟        2017-12-14 09:28:55
  看到专业补漏老师编辑到晚上一、两点钟,这种敬业精神令人钦佩,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
4 楼        文友:月公子        2017-12-16 17:40:34
  祝贺老师获得精品。看点有你更精彩。
快乐写作
5 楼        文友:空城深深        2017-12-16 17:49:29
  恭喜获精!慢慢欣赏!
6 楼        文友:专业补漏        2017-12-16 17:53:38
  祝贺佳作加精。
文章从来无中求, 耻踩他人脚印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无新意不出手。 文如新柳看新绿, 莫折旧枝送他人。 练意练句他山石, 惜墨惜名自重情。 老树开花最为奇, 旧题贵能翻新声。 文海后浪推前浪, 还看潮头弄旗人。
7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12-16 18:11:50
  祝贺获得精品!看点有你更有看点。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8 楼        文友:王能伟        2017-12-16 20:06:06
  感谢所有文友的支持和关注,一起加油,让看点成为真正的看点!
9 楼        文友:石寸雨        2017-12-16 20:29:21
  好长的小说,坐上沙发,慢慢拜读学习老师佳作。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10 楼        文友:诗情划意        2017-12-16 21:28:10
  先问候王老师,长的小说坐下细细品读学习。
-我诗我心,写意人生!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