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小村乡邻全景录(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小村乡邻全景录(散文)


作者: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童生,854.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75发表时间:2018-08-14 15:35:35


   落实政策回城后,韩大夫的房子卖给了老门家。当年老门家刚搬入小赵家屯,认为应充分利用好低洼多水的地形,曾在家园子里挖出鱼塘。后因窄小难养而作罢。老门家房主叫门占江,大家都叫他门老大。他媳妇在乡里当广播员,为了媳妇上班近些,才从小赵家南边七里路的卢家村搬到了小赵家。他有两个儿子,屯里人爱开玩笑,一见到他二儿子就问,你叫门老二,你爸叫啥。门二小小年纪,不明其中的圈套,脱口而出,我爸叫门老大。目前门老汉已搬到大赵家屯居住,二儿子居住此处,大儿子现在乡广播站管理有线电视,为一合同制工人。
   第八家为姚海凤家,姚海凤至今单身,为小屯出身的大学教授海鑫的二哥。每回小屯,常遇海凤并聊天。海凤自幼近视,眼睛常眯,人送外号“小眼”。家兄三哥在《往事如烟之小凤啮指》中写道:“小凤,因天生双眼细小,视物不清,人称小眼。一年春节前,屯北李凤春家杀猪请客,邀东邻吴庆富当屠夫并兼作饭的大师傅。海凤主动去捞忙。吴庆富正在厨房忙活,见海凤进来,就伸出右手食指,在他眼前晃动,戏弄他说:“给你一根猪尾巴,吃不吃?”海凤信以为真,上去就是一口,正咬在吴庆富的手指头上,顿时鲜血淋漓。吴庆富疼得嚎叫不止。”当然,以上是小小的笑话了。海凤人品好,行为正,干活也是把好手。
   第九家为陈双家。陈双为复转军人,头脑灵活。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大赵家屯看印度电影《奴里》,回来的路上,我走在他的旁边,听到他和媳妇及村民们一路议论,说要在中国,共产党早就把那个地主恶霸枪崩了。我对枪崩这个词感到很解气。现在看来,印度的地主问题还是没能解决。陈双现已病故,两个儿子都到凌海县了。房子空置。
   第十家为张大伟家,他是曾在锦州石油六厂工作过的张老大的儿子。张老大因从塔台上摔下致工伤回屯,后脊椎变形而成“罗锅”,可惜了一条能干的汉子。
   以上是包括我家老宅在内的第三趟的十户人家。
  
   四
   父母讲,现在小屯街上,闲了不少房子,几乎每趟街上,都有闲房。我家后面,正对着陆万成叔伯舅舅家,位于小屯第四趟。他们夫妻两人到柳家孟家屯打工,在四哥同学赵宏伟的养鸡场里喂鸡。舅的独子陆欣,已到义县居住工作,老宅常常空置。万成舅家西侧,是毛振东家,小时外号“毛秃”。当年,外祖父八十多岁迁入我家后,原老宅基地被西侧邻居王振东与东侧邻居陆万成分割,并与各自原宅基地合并,各自盖出了楼座子,并紧贴一起。
   留有我们童年无数美好回忆的外祖父陆春安和外祖母陆秦氏的老宅,再无任何踪影。但是,记忆永存。曾经,我出生后的三十年时间里,我家北门斜对面就是外祖父母家。他们家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因为母亲是独生女,我们几个外孙子,自小就长在这里。外祖母过世后,外祖父又独自自理生活近二十年,八十多岁,才在父母亲的多次请求下,搬到我家与他的女儿女婿同住。此时,我家祖父已经过世,我们五个兄弟都已经在不同的城市安家落户,家里只有父母两个人了。外祖父到近九十岁,安然逝世。我知道,老人生前,最留恋的除了五个外孙子,就是他的老宅。关于外祖父的草房,记述如下:
   每次回忆外祖父母,常常闪现一个个片段。冬日夜间,麻雀常常藏身于温暖的草房房檐缝隙,而春日又会到瓦房洞隙中孵养小麻雀。所以,我们常到外祖父家的草房,寻找夜宿的麻雀。
   方法是,踏足窗台,或脚踩携带的凳子,以手电亮光逼住麻雀,使其眼花而暂时的不敢妄动。在短时间内,上手抓到。这种方法,不论成功与否,都会吵醒外祖父母,何况还有弄掉檐草檐土和打碎玻璃毁掉窗纸的事情呢。
   每到夏日,我们的眼睛常会被草房前园子里的各种瓜果吸引,会从小花朵朵盯到半成熟。以至于,最机灵最调皮的四哥,总是捷足先登,将稍有成熟苗头的瓜果先行消灭。外形酷似瓜果的小葫芦,也有几次被误摘下来,或是被误碰下来。我们得空就到外祖父母家,悬在草房外屋地挂钩上的小筐里,总能变戏法地出现各种吃食,红透的柿子,变软的桃子,菜饼子,白面饼,菜包子,等等,在那食品馈乏的年代,小筐里的零食就是天堂般的美食啊。
   关于外祖父的草房,家兄三哥有详细的回忆。
   三哥写到:老家的住宅和外祖父家相距很近,只隔一条街路。我家住道南,五间平房;外祖父家在道北,两间草房。外祖父家是北方特有的老式草房,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石头砌的地基,泥土堆的墙,人字屋架,秫秸铺项,菱形图案的糊着窗户纸的木窗。在屋外房项抹上大泥巴,厚厚地镶上茅草。整个房子,既保暖,又防雨,虽然只有两间,但看着宽敞,住着舒适。
   母亲是独生女儿,我没有姨,没有舅,这在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是很少有的。外祖父母把我们几个外孙子,一直当作眼珠一样呵护。凡是有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都要留给我们。从出生一直到离开老家到外地读书、工作,我们几个外孙子,在外祖父家居住的时间,大概不会比在自己家少。夏季摇扇,冬天暖被,外祖父母对我们照顾的无微不至。小孩子难免要淘气,比如上房檐掏鸟,偷摘还没长成的小黄瓜、小茄子,将顶花的小葫芦摸下来,对此外祖父母从来不予责怪。
   也有外祖父母不让我们住在他家的时候,那就是家里来了特殊的客人——要饭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来此要饭的,以山东的居多,说话语速快,一半听不懂,我们都叫他们山东老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凡是来当地要饭的山东老侉,一般都来外祖父母家找宿。很多要饭的,知道小赵家有个陆老爷子,心地善良。口耳相传,知道的越来越多。要饭要到天黑,甚至不惜道远,也要赶到外祖父家来找宿。可想而知,那些要饭花子,吃得差,穿得破,大包小裹的,身上满是虱子,脏不可耐,外祖父母竟然欣然收纳,烧炕做饭,提供住处,不要半分报酬。曾有三个山东老侉,私下里核计,要去供销社称二斤肉来报答外祖父母,被外祖父听到,当即阻止。我曾问过外祖父,对那些要饭的,给点粮食打发走了就行了,没必要留宿啊。外祖父说:“穷的可交,富的可为。”外祖父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对屯里乡亲多有照顾,自己省吃俭用,对乡亲借钱借粮能来者不拒,帮助了许多人。就连临近小赵家屯的大赵家屯和刘大院屯,也有外祖父的两门干亲,有他的干儿子,因为他们认可外祖父的人品,在关键时期得到过他无私的帮助。
   不仅如此,从1968年到1980年的小屯知识青年们,有好几位都常常到外祖父家吃饭休息。每当营养不良的知青们来到他家,外祖父母就给吃给喝,不要任何回报。那时家家粮食不足,而外祖父却能过好日子,帮助别人。实际上,外祖父并非有大钱的人家,他有一句名言:“钱在手里是钱,钱不在手里就不是钱。”外祖父母清贫度日,除了老古董的几套家具,两件草房,不再购置任何多余的新家俱,也不再置办或重建房子,实际上是有这个实力的。外祖父在八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积蓄,已经是万元户了,到他老人家过世的2003年,手里的积蓄并未增加多少。而实际上钱已经不知道毛了多少倍。
   外祖父来自盘锦高升,早年在高升开染坊,据说小时候日子过得特别苦。外祖母来自盘锦三棵树。他们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攒钱,在早年积攒的几块大洋的基础上,基本不多花费,所以从未缺钱,从未向别人借过钱。反而是借给亲戚、乡亲无数次钱,在关键时期给予我家无数次的及时雨般的帮助。外祖父结交的几门干亲,都是他无私给予别人帮助而结下的超越血缘的感情。外祖父对干亲的帮助,做到了缺粮给粮,缺钱给钱,外祖母也和他一样。
   外祖父家里的西山墙上挂着一个小喇叭。那时各家各户上都有一个小喇叭,由公社广播站每天播送有线节目,听新闻,听革命歌曲,听样板戏。大哥在16岁那年当兵入伍,到渐江当海军。大家都很想他,外祖母尤其挂念。一到晚七点,外祖母是必须收听新闻和天气预报的,一听说南方暴雨、大风或者台风,就极度担心,叨叨不休。一听到天气晴好,就很高兴。大哥出生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外祖父母宁可自己挨饿,也要省下一点吃的给大哥,让大哥能够健健康康地活了下来。后来大哥在部队提干,找了对象,把照片寄回家。可怜的外祖母那时已得了眼疾,双目近于失明。她坐在炕上,用手抚摸着照片说:“看清楚了,挺俊的,还是圆脸呢。”其实我明白,外祖母什么都没有看到。
   西墙上还有一块黑板。当年下乡知青用水泥在墙上抹了一块半平米大小地方,涂上墨汁,就成了黑板,是用来书写毛泽东语录的。八十年代初,五弟上初中时,在外祖父家复习功课,用白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副对联,是毛泽东青年时代引用过的励志联: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五弟以此联自勉,考上了重点高中和北京大学。这副对联一直在黑板上保留着,一直保留到草房被扒掉那一天。
   2000年,外祖母早已不在人世了,外祖父年世已高,就把草屋卖给了邻居,搬到前院,和我父母一起生活。对于卖房的事情,外祖父是心有不舍,极不情愿的。因两家邻居地基较窄,一直等着外祖父能把房子卖给他们,才能翻盖大面积的房屋,就动员很多人来劝。外祖父坚持几年之后,终于碍不过情面,才忍痛割舍了。2002年,草房被扒掉,2003年,东西两家邻居各自盖上了宽敞明亮的北京平房。在那一年,外祖父去世,享寿89岁。前一年,外祖父的妹妹,我们的二姑姥去世。她与外祖父感情甚深,几乎每年几次从很远的盘锦三棵树,坐自己的马车过来看望哥哥。开始由二姑姥爷驾车,老人去世后由大舅驾车,每次大舅都会到我家和家父喝酒聊天到很晚。因为怕年事已高的外祖父伤心,二姑姥去世的消息没有告诉他。但是,亲爱的妹妹几年不来,他应该是猜测到了。
   外祖父母是有福的人——虽只有妈妈一个女儿,但女儿女婿出名的孝顺,五个外孙既孝顺又争气,通过从军和考学而成家立业,每每屯里人当面夸奖,他们都乐得合不拢嘴。每到新年里拜年的时候,差不多都能聚在一起,那一份热闹,那一份亲情,老人们会念叨多日。分别之后,看着皇历计算外孙们下次回来的日子。
   在我记忆中,我从小到大,知道外祖父母一年的粮食,都是自己生产的。外祖父每到开镰收割的时候,总在凌晨开割,当太阳升起,他已完工近半,回家和姥姥吃早饭了。屯里人把外祖父母这种拼命干活的行为,叫做“恨活计”,在我们老家,不误农时“恨活计”的人们还是不少的。外祖父母的辛勤劳作终生如此,从未懈怠。
   外祖父出殡那天,大雨瓢泼。全村人家家户户都出动了,从外祖父家,一直送到东边的墓地。外祖父的一生,得到了屯里人的充分认可,得到了上天的肯定。
   外祖父和他的二哥,我的二姥爷,毗邻而居。可以说,全屯除姥姥姥爷家,印象最深的,是二姥爷陆春林家。父亲在《乡村往事》中回忆道,二姥爷挺有本事,早年曾经从事过绿林生意。洗手不干后安居在小赵家屯。后来屯里的房家媳妇被绑架,他亲自出面解救出来。二姥爷的前妻是房庭柱的亲姨,所以可以说他是房庭柱、房庭贺、房庭勤的姨夫。二姥本是带孩子的寡妇,两人组成了家庭,并在连接南北街的路上打井一口。在无机压水井年代,这是全屯打水的主要井口。故这一带被称为井沿。二姥爷和二姥育有三女二子,其中二姥带来的陆兰大姨长大后嫁给了同街的老齐家,老齐家曾兴旺一时。二姨陆青嫁给村西刘福琴,老姨陆华外嫁纪家街一带,三十年未见了。大舅外号大头,本是养子。原因是,二姥与二姥爷婚后多年不生育,眼见除陆兰一个二姥带来的,膝下无子。于是从盘山前屯要来大舅。但是,一年后二姥开怀,连生了两女一子,大舅渐渐处于尬尴位置了。
   小时候,大头舅舅常在晚饭后无事时到我家玩,他只比我大哥长几岁。有时赶上饭点,让他一起吃饭,他有时不拒绝。渐渐我爹妈习惯,带出大舅一份,因为他在后院,他自己的家里,常常吃不饱饭。妈妈讲,曾有人亲眼见过,大舅吃饭时,夹了一点菜,就被兜头抽了一筷子。大舅自小受到虐待,性格渐渐发呆,喜欢傻笑。大头为人憨厚,遇事木讷,从不争执。无论是生产队时期,还是承包时期,都是屯里公认的好手。每日早起,将自家院子清扫彻底,连临街的路,我家和姥姥家的当街,也一并用竹枝大扫帚清扫得干干净净。他最喜欢的就是我姥爷家和我家,我们家的杂活,他无数次利用休息时间赶来搭手。记得小时候,他最会咯吱人,我看见他就要笑。大头三四十了,家里一直未帮张罗婚事。后来,井沿的二姥爷过世,我曾随父母看了二姥爷最后一眼,也平生第一次看到了死人和黑漆棺材。以此为标志,大头的地位更加每况逾下,遭到二姥姥和家里人的一致排挤。
   老舅万成入伍两年,还乡后姐弟更加集体冷落大舅,希望他自动离开。但大头是自小就在此处,无处可归。其间全屯只有姥爷和我家给予大头帮助。但是,为了让万成结婚,撵走大头成了他们的目标。大头几次被打,头破血流。那时,因为帮助说话,二姥家与我家形同陌路,对我们帮助大头,指桑骂槐。我曾经气愤不过,为大舅出头,孩子气的用弹弓射后院玻璃。终于,大头远在盘山前屯的大哥,辗转得到消息,亲来接送童年即来到小赵家的弟弟,兄弟相认,接大头回了老家。当时我在外学习,未及相送。后来听说,大舅回乡后帮助养羊,干活,一直没有结婚,十年后大头舅舅的大哥过世,后来他曾经来到小赵家屯看望他的叔叔我的姥爷。后大头舅舅进入了高升养老院,六十岁因病去世。我们兄弟五人,至今都很怀念他。

共 29572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作者历时三年,在父兄协助下,将自己的故乡小屯全部乡邻七十四户按住房位置一趟一趟初步扫描全貌,为未来可能消失的小屯留下历史之印。小编细细品读下来共花费五个多小时,身为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奉献精神所感动。洋洋三万言,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乡亲都是有故事的人,只有很少家户是一笔带过的,而在讲述那些人的故事时,可以深深感觉到作者所寄予其中的浓浓情意。这是小编第一次看到有心人为自己的故乡写下的村志,难能可贵,令人折服!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8-14 15:36:37
  这是小编第一次看到有心人为自己的故乡写下的村志,难能可贵,令人折服!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018-08-14 16:25:10
  问好文友,感谢荐评,感谢费时阅读拙文。
3 楼        文友:陆屿璠        2018-08-14 18:47:07
  看着看着看成了一小段历史,一段困难重重缺吃少穿的历史时期,人物事件贴切时代,在一个大框架中做了些细致的描写。你写的真心不错!
回复3 楼        文友: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018-08-14 19:21:27
  视好,谢谢!
4 楼        文友:断肠崖居士        2018-08-14 21:47:00
  真的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村志!作者不愧是北大高才生,真是做学问的有心人!并且兄弟几个都写作,真是诗书之家,令人羡慕!为你点赞!
情动便近断肠崖 无情真乃大丈夫
回复4 楼        文友: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018-08-14 22:32:07
  感谢,问好。
5 楼        文友:竹林夜画        2018-08-19 10:09:33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篇文章价值无量。为小村的后代子孙留下珍贵的回忆。
6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8-19 21:19:59
  再读全文,依然很是佩服作者的才华,将全村的景貌人物一一道来,实在是有心之人,更是佩服作者的这份耐心,令人崇敬!
梦锁孤音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