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小村乡邻全景录(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小村乡邻全景录(散文)


作者: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童生,854.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78发表时间:2018-08-14 15:35:35


   万成舅舅婚后,二姥方六十岁,再次结婚。农村叫“走道”,嫁与小赵家屯李氏家族的老大老李头,并一起在村委会旁开饭店。当年女人屯内再婚的甚少,二姥也是一时风云人物。饭店曾红火一时。再后来,万成儿子陆欣出生,老李头过世,几年后,万成舅舅重新接回二姥,但因陆欣结婚,房间紧张,安排二姥住在耳房小厦子中。多年来,我们兄弟回乡,必去看望二姥,给点钱。最后一次,见到老人佝偻炕上,我们给了点钱。问询舅妈,告知二姥乱走乱说,只能呆在家里。回家后,妈妈告诉我们,给钱会被要走,再看直接带些吃的吧。不久,八十九岁的二姥病逝。二姥生有三个闺女一个儿子,过世后,陆青和陆华两个女儿未能及时赶回来。二姥一生,艰难困苦,在最底层奋斗求生。好在最后儿子还算养老,归宿还算良好。在小赵家屯,也算是人生丰富了。望老人家在天之灵安息。
   关于大头舅舅,家兄三哥有更为详细的描写。
   三哥写道:陆万奎本姓张,辽宁台安县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台安县闹水灾,老张家两口子带几个孩子逃荒要饭,路过小赵家屯。他们实在无力抚养这么多的孩子了,就把其中最小的孩子送给了我们村里的老陆家。老陆家当时没有儿子,家境还算不错,就很勉强收养了这个娃。那年陆万奎才两周岁,由于严重营养不良,身体干瘦干瘦的。因为瘦,脑袋反而显得特别大,老陆家于是就给孩子起个乳名,叫大头。
   大头来到老陆家后,吃的饱,穿的暧,还算是过了两年好日子,但是随着养父母家的儿女接二连三地出生,他的地位和吃穿就开始一年不如一年,一日坏似一日。甚至在一次吃饭时,大头多夹了两口菜,养母一双筷子打下去,顿时,他的前额就出现两道血印子。从此,大头就留下了一个病根,不论和谁一起吃饭,每当夹菜前,都要先抬头看一眼同桌的人的脸色,然后才放心地动筷子。儿时的大头常常挨打,常常吃不饱。他没有游戏的伙伴,没有欢乐的童年,心里只有自卑,只有无奈地承受这种似乎命中注定的生活。
   大头的身边,并不是没有疼爱他的人。东邻是他养父的弟弟,也就是他老叔的家。叔婶是村里有名的好人,声名远播,甚至外地来要饭的,都纷纷到他家找宿住。大头有这个叔叔,毕竟在阴暗的生活中注入了一线阳光。饿了,就到叔叔家吃个饱;挨打了,就到叔叔家哭个够。在这种环境中,大头就像村边路旁的车轱辘菜,顽强地长大了。
   大头没上学读过书,后来只在生产队的扫盲班学了几天识字课本。斗大的字认识不了一罗筐,天底下会写的就只有陆万奎这三个字。但大头对识不识字不感兴趣,大头最感兴趣的就是干活,不知疲倦地干活。在生产队,大头年年被评为生产积极分子,每次的奖品都是一副槐树条编织的土蓝子。老陆家的土蓝子全村最多,多得让全村人羡慕。大头的工分也年年挣的最多,对家庭的贡献也最大,简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大头的脸上开始挂上了笑容,也偶尔有了的笑声,尽管这种嘿嘿的笑声很难听,似乎有点哭腔夹杂在里边,但毕竟是他发自内心的笑,是童年里没有过的笑。
   如果养父能够多活几年,如果养母没有改嫁,如果弟弟能够容纳他,大头还会一直在这个家中生存下去的。他不梦想娶妻生子,不奢求吃香喝辣,他只求过个平安日子,不挨饿,不受欺。但是这一最低的企求最终还是被命运击得粉碎。
   大头四十岁那年,弟弟当兵复员。有媒人给弟弟介绍对象,可女方一听说有个光棍哥哥,就连连摇头拒绝了这门亲事。后来终于又处了一个对象,临结婚时,女方提出最后一个不容妥协的条件——让大哥离开这个家。
   大头舍不得离开这个家。在这个家中,他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这个家,凝结着他的汗水,寄托着他的希望。家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是那样的熟悉而亲切。而此刻,他忽然觉得这个家不再属于他,好像本来就不属于他,他只是一个勿勿过客,只是因为住的时间久了,才误以为是自己的家。可是,这不是自己的家,自己的家又在哪里呢?
   他终于想起来了,早年恍惚听人说过,自己的亲生父母住在台安县。
   大头对弟弟说,如果台安县的亲人还在,并且愿意收留他,他可以离开这个家,去那里生活。
   弟弟千万百计,终于在台安县打听到了当年的老张家。大头的亲生父母早已不在人世,只有一个大哥健在,是当地的养牛专业户,日子过得还不错。
   大哥曾经听爹妈说过,当年逃荒时,送出去一个弟弟。但送给哪里了,却没有说清楚。大哥一听说弟弟的音信,赶着马车走了一整天,到了小赵家屯。分别三十八年的兄弟俩见面后,抱头痛哭。
   第二天,大哥赶着马车,把大头带走了。临走,老叔往大头手里塞了二百元钱,流着泪说,老陆家对不起你啊,你要是在那里呆不下,就回老叔这里来吧。小赵家屯的人几乎都来送行,大头哭了,很多人都落下了同情的泪水。
   大头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和人红过脸,没和人吵过架,谁家有活计一说就到,不讲价钱,不要吃喝。大头走后,村里人每每想起大头平时的好处来,就会唏嘘不已。大家都想知道大头在那边过得怎么样,累不累,受不受气。还真传来消息说,大头在老张家放牛,穿上了新衣服,可精神着呢。
   一晃十年过去了,一年冬天,大头忽然顶着大雪回到村里来了。大头没有去弟弟家,而是直接来到老叔家。大头回来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了,大家纷纷来到老叔家,争先恐后地问寒问暧。只见大头已经苍老了很多,才五十岁,脸上满是皱纹,头发几乎全白了。一问起在那边过得怎么样,大头只是重复着一句话说:挺好的,挺好的。夜里,大头住在老叔家。听说老婶不在了,大头痛哭一场。大头说,老叔,我想你,总想来看你,可就是道远,天天放牛又没时间,就才来。大头又哭着说,老叔,我不想回去了,我想和你一起过日子,给你养老送终。老叔说,傻孩子,老叔也舍不得你走啊,可现在我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活几天,你总得有个靠山。台安有你的亲哥和侄子,都对你不错,还是回去吧。大头在老叔家住了三天,才流着泪依依不舍地走了。
   大头六十一岁那年,台安那边传来消息,陆万奎放牛回来,饭也不吃,话也不说,一头扎到炕上就睡,从此就再也没有醒来。
   陆万成的西邻,第一家是王振东家,他是王老扁的大儿子,小名毛秃。王老扁的二儿子小名叫毛嘎。这里原来是于振铎的老宅,搬家后给了他的姑爷李国兴,在北趟街盖了新房后卖给了王振东家。后来,王家又占了我家外祖父的宅基地西半部分,盖成了北京平房。家兄三哥在《往事如烟之老扁铲地》中写道:王国忱,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小赵家屯生产队长。因脑袋扁平,貌似没有后脑勺,所以人送外号王老扁。值赵家小学夏季农忙假,我和吴大春、赵志双等同学在王老扁的带领下,到北壕铲地,铲地即古人所谓锄禾。我们几名小学生年纪尚小,对锄禾还不得要领。老扁就手把手地教我们,然后他又做个示范。只听得老扁口中念念有词:“左边搂一下,右边搂一下,苗中间再这么铲一下……”话音未落,只听老扁“哎呀”一声,原来是他一锄头跑偏,把一棵独苗大苞米拦根斩断。老扁一脸羞赧,尴尬之至。
   王振东家前以西,隔一条南北向的屯路,是第二家老齐家。老一辈人叫齐三,做了一辈子的豆腐,白豆腐嫩,干豆腐香,四面八方,数他做的豆腐好吃。大伙却故意说他做的豆腐糟,戏谑地称他为老糟头。生产队那时候,老糟头吃住在豆腐房,每天晚上就开始赶着毛驴磨豆腐,忙半宿,眯一觉,然后起早过豆浆,赶在社员出工前把豆腐做好。后来生产队解体了,他回家开豆腐房,早晨做白豆腐,白天做干豆腐。卖干豆腐时,豆腐板往左肩一扛,再用一块木板在右肩一支,边走边用那苍老的嗓音呦喝:“干豆肥——”把豆腐的腐故意发出肥音来,为的是音节响亮,传得远。老糟头耳朵背,接近于聋,除了卖豆腐,没人和他说话,说了也听不见。他一辈子也除了卖豆腐时呦喝几声,也很少说话。做了一辈子豆腐,一直到八十多岁逝去那年为止。儿子儿媳是齐恩余和陆兰大姨夫大姨家,陆兰大姨是母亲的叔伯妹妹。除老俩口外,老儿子老梆子,至今单身,与他们一起居住。
   齐家几兄弟被他奶奶取的“好养\\\\\\\'的小名,分别是茄子,窝瓜,辣椒,老梆子。二老窝瓜就是我的同班同学,冬天鼻涕不断,一言不合就开玩笑甩人身上,好像永不枯竭的鼻涕井。长大后二老窝瓜学了瓦匠,但快三十了还没娶到媳妇。后来一次到邻乡帮人盖房,与帮厨的一个漂亮姑娘相好了。那个姑娘已与乡里小伙订了婚,差点打起来。姑娘坚决跟定二老窝瓜。经村里派人劝和,退还财礼,二老窝瓜就领了漂亮姑娘回村了。从此,大家都对一直窝囊的二老窝瓜刮目相看起来。后来,他们有了可爱的女儿。可是二老窝瓜好喝几口,不醉不休,但醉后睡觉,从不闹人。一次得了酒精肝住了院,回来后依然忍不住喝酒,但家人左拦右拦。及至闺女出嫁,办喜事剩下一箱白酒,爱人回娘家几天。他顿顿喝酒。亲戚劝他,他不在乎,”宁可喝死,也不馋死“成了二老窝瓜的口头禅。终于长睡不醒,医生检查已是重度肝硬化了。二老窝瓜大名叫齐春武。
   他们老齐家族,曾是我们屯首屈一指的富户。解放初期,老齐家养马,与小屯王恩友家、房廷柱家,是三个富户。老齐家或当乡医院医生,或在乡砖窑厂负责,或卖干白豆腐,买了屯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和第一辆大货车。后来因买车,跑长途拉货,几次肇事赔了进去。陆兰二姨负责经营,两个儿子负责开车,后来又雇了个司机,车辆成了无底洞,把整个家都拖垮了。欠了十几年贷款,后来都黄了。那时农村有几家都是养车败家的。尚驿站陈柏山,当过小队会计;官营子裴志才,当过大队会计,都养车败家了。那时公路收费高,养车油耗高,加上农民不会管理,进城揽活关系不到位,消费过多,每天都在赔钱,最后都是负债累累。
   跑车失败后沉迷赌博,终于一蹶不振。二老窝瓜去世后,陆兰二姨和二姨夫在自家开了麻将馆,聊以为生。那次回老家,我和四哥去陆兰二姨家接在那里打小麻将的父亲,时隔多年后又到了老齐家,又见到了陆兰二姨和姨夫,竟未显老。母亲讲,以前陆兰二姨常来我家,母亲经常送菜送物接济。开了麻将馆后就缠住了,难有时间再过来。老齐家的奋斗,发达,败落,维持生存,几十年的家族历史,在我们屯是颇有代表性的。
   再往西第三家,依次是鄢友家,原来是王中海家,王中江的同父异母哥哥,王中华和王中山的叔伯哥哥,搬离小屯后房子卖给了鄢友。王中海是柳家中学的物理老师,教过我们兄弟五人。印象中他写“克”这个数量单位时,总是左下一撇不写,却写右下一捺很长,像长了个尾巴。王老师外号“王大麻袋”,外号来源不详。我曾在某天下午去他家找他儿子玩时,碰见他和夫人正行夫妻之事,被我敲门甚急,匆忙躲进里屋。我那时人事不知。他的儿子王镜是我的同班同学,小时候,我无数次到他家去玩。王镜外号“掉碟”,可能与他小时候得的病有关。据说王镜现在盘锦油田三产部门上班。又有人说他在给私人开车。我们曾在孙家排水站,见到了看站的王镜的姑姑和姑父一家,说春节前来看过他们。
   再往西第四家是曾下放农村插队的老韩家,他们家因为成份不好落到了赵家屯,是七十年代初来自沈阳的下放户,家主姓名韩文贵,因为有历史问题,伪满时给日本人当过翻译,所以全家被下放到农村。下放那天,到生产队报名,说的沈阳口音,生产队长没听清,听成了韩猛灌,从此,这个外号就传开了,真名反倒很少有人叫了。叫他外号,他痛快答应,从不反感。给人的印象老实厚道,从不说东道西,只是规规矩矩地干活。
   韩文贵的大儿子韩德新有文化,有能力,1977年被推举当上了生产队长。当队长不到半年,全家就回城了。他的小儿子韩德裕,是我家三哥的小学同学,因为他爸叫韩猛灌,同学们就给他送个外号罐头瓶子。我曾经到他们家串门,平生第一次吃到了小孩耳朵大小的饺子,还是鸡蛋馅的。我们屯里的饺子都是老韩家饺子两三个大,并且全部是肉馅的。老韩家与我家及我外祖父家走动很多。父亲虽然在大队工作,但为人公道正派,厚道包容,不像干部们普遍排斥这种类似黑五类的知识分子。韩家的大女儿叫韩春梅,我多次吃过她的饼干,后来招工去了锦州,并在多年后由她的丈夫给大哥介绍了对象,就是我现在的大嫂。韩德裕常常到我家来玩。记得一次他和三哥、四哥在供销社“拉脚”丰收汽车上要了好几个苹果。主要是他们帮助司机抬苹果筐,司机看他们干活下力气,想吃苹果又不好拿,就出主意让他们把筐使劲向地上颠个几下,滚下来二十几个苹果,他们回来后分给我们一人一个,那是一个晚上,吃起来十分香甜,那是我吃过的最甜的“国光”苹果。据四哥说,还给姥姥送去了苹果,她老人家也吃了一个。最近大哥与韩德新通电话,健谈,77年入本溪钢铁学校读3年中专,毕业后分入沈阳钢管厂设备科,这个厂当时是沈阳纳税大户,2017年底退休,精力充沛。

共 29572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作者历时三年,在父兄协助下,将自己的故乡小屯全部乡邻七十四户按住房位置一趟一趟初步扫描全貌,为未来可能消失的小屯留下历史之印。小编细细品读下来共花费五个多小时,身为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奉献精神所感动。洋洋三万言,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乡亲都是有故事的人,只有很少家户是一笔带过的,而在讲述那些人的故事时,可以深深感觉到作者所寄予其中的浓浓情意。这是小编第一次看到有心人为自己的故乡写下的村志,难能可贵,令人折服!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8-14 15:36:37
  这是小编第一次看到有心人为自己的故乡写下的村志,难能可贵,令人折服!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018-08-14 16:25:10
  问好文友,感谢荐评,感谢费时阅读拙文。
3 楼        文友:陆屿璠        2018-08-14 18:47:07
  看着看着看成了一小段历史,一段困难重重缺吃少穿的历史时期,人物事件贴切时代,在一个大框架中做了些细致的描写。你写的真心不错!
回复3 楼        文友: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018-08-14 19:21:27
  视好,谢谢!
4 楼        文友:断肠崖居士        2018-08-14 21:47:00
  真的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村志!作者不愧是北大高才生,真是做学问的有心人!并且兄弟几个都写作,真是诗书之家,令人羡慕!为你点赞!
情动便近断肠崖 无情真乃大丈夫
回复4 楼        文友: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018-08-14 22:32:07
  感谢,问好。
5 楼        文友:竹林夜画        2018-08-19 10:09:33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篇文章价值无量。为小村的后代子孙留下珍贵的回忆。
6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8-19 21:19:59
  再读全文,依然很是佩服作者的才华,将全村的景貌人物一一道来,实在是有心之人,更是佩服作者的这份耐心,令人崇敬!
梦锁孤音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