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蜀秀蓉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蓉城】大散文《桂阁通城》

编辑推荐 【蓉城】大散文《桂阁通城》 ——《桂阁通城》


作者:张九紫 童生,80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39发表时间:2019-05-12 21:27:42


   三墙。皇帽山帽冠龙王。皇帽山位于岳阳县月田镇,与通城县马港镇接壤。一棵千年古松,如苍翠巨伞张在山顶。古松主干有两人合抱,顶端2条枝系,虬枝攀延,冠枝伸出,冠幅如苍龙扑地,似猛虎下山,远观如扇形皇冠,具有傲然风骨的雄姿。相传,刘邦念张良忠心,决意寻他回朝,重振国家与皇族太平。寻访到白石,人困马乏。左右见张师山半腰有个采药老人,仙风道骨疑是张良。刘邦立即追赶,帽子遗留在村前山头上。等刘邦赶到张师山时,怎么也寻不见采药老人。受命返回寻找皇帽的随从,赶到白石山腰时,皇帽已化作石帽,躺在古松皇冠附近山头上。纪念君臣为天下太平相会山野的胸襟,白石山叫成皇帽山,古松叫成皇帽松。皇帽山主峰龙王尖,边缘有巨石,如雄狮仰天长吼。龙山虎岩,龙振八面,虎威四周,天地呈现太平景象。白石山峰顶,坐立龙王石庙。条石刻字“龙王尖白氏庙”,两根立柱刻联“龙王尖上名千古,白氏山前坦万丘”,两侧角石刻联:“……,风颂太平岩”,庙内供奉“灵应大观”男女两尊菩萨。传说龙王三太子师从白氏山娘之父学法,与白氏山娘相爱遭师傅反对,私奔到此过上太平生活,利用法术和医术为百姓除病消灾。千年古松皇冠的地神,奇石皇帽的皇灵,神奇龙王庙的天地之精,君臣相会的龙虎相会,为了天下苍生的太平,君以臣为师治国,龙王以人为师治病,就是避祸山腰石洞的三十六洞,洞洞相通,联通湖南湖北(荆楚与杨越)的太平洞。
   四墙。张良道冠与匾额。幕阜山四周有大江大湖围抱,突起于湖田之上,云雾蒸腾为仙气旺盛之地。加之本身沟壑纵横,洞冲连环,自古是江南求仙,隐居的最佳地域。相传周时匡姓隐居庐山,叫匡庐,开幕阜山隐居求仙之风。秦末商四晧之一绮里季吴实就是幕阜山今通城人,曾隐居故乡,开辟了幕阜山成为隐士居住通往仙人心境,达到天宫城阁的圣地。西汉时期,初汉三杰张良寻退隐通城张师山的师父黄石道人,隐居张师山相师后,又隐退黄袍山的大盘山下大埚村创办伐桂书院,在黄袍山润田半山腰台地处修建良山道观,修道讲学,师天地之技法,制天下之阴邪,其八世孙张道陵于龙虎山创立中国道教天师道,为中国四大天师之一。晋时陶渊明隐居幕阜山的庐山,葛玄、葛洪隐居黄龙山修炼,还有吴猛、许逊等隐居幕阜山中,还有唐代七相隐居幕阜山。黄袍山张姓为了纪念张良的谋国谋族谋己和开启后代创立道教的功德功绩,制有“圮直德临”古匾,彰显谋师之礼,表率师天、师地、师人而兴盛国家、安康民众、太平天下的品格与智慧。
   (五)、耕读致用
   一墙。匾:养命经邦。联:种稻锄蔬知命始,谈经论史济生终。图:润田大屋。文字:致用之理。晋前儒生专啃经书,空谈理义者居多,务实致用者少,远离实际生活,不知人民苦难。幕阜山区九江傒人陶侃关心民众疾苦,安定江南多民族共存的局面,出现多民族相安的仁政大同社会。陶侃,字士行。江西都昌人,后徙居江西九江西部。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出任郡守。公元311年,任武昌太守。公元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加授都督交州、广州、宁州等江南、西南多民族地区的七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鼓励农耕,严于吏治,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曾孙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隐居幕阜山庐山脚下,自耕自养自足,开辟儒生生存的新理念,开创儒生边耕边读的学习风气。读书明理,耕田致用,理论与实际相联,最后明确为经世致用文化,开创出中国田园诗的领域,写出了光耀千秋道出各民族人民心声的理想社会《桃花源记》。幕阜山自此成了耕读之乡,江西修水明月湾黄庭坚故乡黄姓亲民先后培育出了四十八进士,湖北崇阳金塘镇廖姓一时培育出了为民的八进士,通城隽水镇杨姓培育出近民的状元,塘湖一乡镇出现为国为民的五里三进士,一门三尚书的仁政儒官。
   二墙。清廉公正刘塘湖。梁时(公元539年),废上隽县,复下隽县,从下隽县分立乐化县,在于以乐教化民众,因为大盘山多蛮民。塘湖为乐化县城,塘湖何时而名,无史书记载。明代,狮子山大屋刘家媳妇,怀孕后,父母居住的房内夏天无蚊虫,三冬地不寒冷。公公夜里常梦见有官服人员出入房内,就常入庙进香,祈神灵保佑之。夜里,太白金星托梦说:“此儿出生之时,是天上文曲星出世之刻。”第二天午时,狮子山大屋霞光万丈,一声啼哭如屋后狮子吼叫。屋后地形多狮形,出人威严,有杀生权。取名仕昌,望仕途昌发。仕昌自幼有神祈保佑,三伏天,人们汗流夹背,他却有值日功曹打扇吹风。上学时当马骑的竹梢放在城隍庙前,托菩萨看管,放学回家时再骑,城隍菩萨成了马倌。城隍托梦给他母亲,一再嘱咐请仕昌将马寄至土地庙。后来土地公公成了仕昌的牧马人。仕昌边耕边读,读遍五经四书,读完诸子百家,于明时(公元1424年)中甲辰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升任浙江副使。办案公正,除恶锄奸。为官清正廉明,皇帝御赐“绣衣”,人称绣衣御史。为民请命,开罪皇亲国戚,被暗害而死。明宣德皇帝为刘塘湖题字“清朝鸣凤”。自此,刘姓用故乡塘湖之名纪念他。
   三墙。金阁壁汪润田。金日磾,南匈奴王的儿子,随母亲归顺汉武帝,被赐金姓,研读汉学,经邦国家。远见卓识,功拜车骑将军。尽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破坏和分裂行为,多次识破挫败叛乱,维护汉王朝统治和社会安宁方面,建立不朽公德。唐时因奸臣陷害迁往通城塘湖镇。金兴政,唐朝御史累任侍郎,勤习儒学,仁爱民众。体恤市民饮水之苦,请风水先生觅泉踪迹,在古龙山龙唇坡找到泉眼,率家人掘井,人们称金家井,蓄水约二十方。金同庆,金兴政之子,登第第十一名,官郡守,继挖金家井,供半城民众公共饮用,滋养民众1200多年。金阁背,明(公元1420年)科进士,任福建布政司副理问,后升山东巡按,阁背村以他名字命名。
   防风氏,远古夏王朝古防风国创始人,又名汪罔氏,天下汪姓始祖。据载,元末汪氏先人由崇阳迁入通城。汪润田,黄袍山润田湾人,苦读数载,明(公元1390年)中进士,任南京应天府上元县知县,由于剖事立明,升四川省按察使司,官至驿盐道。开荒课读,族人繁盛,润田村以他名字号命名。润田大屋正大门高悬“吏部主政”。汪宗翰,公元1890年中进士,调补敦煌县知县,携老母幼子出关任职,官至吏部待郎、内阁学士等,诰封奉政大夫。是第一位真正发现懂得敦煌藏经洞经卷、画像重大价值的官员,是第一位对敦煌藏经洞佛学进行研究的学者,是最先对敦煌藏经洞经卷、画像作出保护封存、申请政府保管的官员。
   四墙。一门忠义方尚书。图:忠臣庙。方氏祖居多雷公除邪的雷吼村,坐伍子胥去吴国走到此岭正好鸡鸣的鸡鸣岭,朝张十万驻兵的华罗寨。自然文化环境,由于耕读家风,孕育出一门三进士、祖孙三尚书”。方迪(公元999-1091),号懋德,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左阁丞相。子方琳(公元1034-1121),宋进士及第,历任知县知府、资政殿大学士、官至户部尚书。为官清正廉洁,家风甚严。一根用藤条编制,长1米粗壮结实的家教鞭,惩罚家族中作奸犯科的人,告诫子孙后代积善从德。方琼,宋朝(公元1068~1127年),原名端正,习武从文。公元1087年,中举人,公元1091年登进士,公元1099年筮仕,累官兵部尚书。访好友周同赠书岳飞,成为岳飞之师。丁忧守制远离政治,隐居家乡。公元1125年金人入侵,东路由北京南下,过黄河进犯河南开封。创办书院开设武学,招募乡勇。公元1126年,金兵泊近畿甸,方琼提师勤王。次年夏天,金兵又至,二帝北辕,京都危急,年近六旬的方琼率军奋勇御金,力战救驾,壮烈牺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罢免丞相贬居鄂州的李纲由江西分宁经苦竹岭过通城,曾亲临通城黄袍,祭拜方琼坟墓,赠刻“忠义英雄”四字的石碑立于墓侧,参访施工的忠庙,代书庙门联“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六)、奇人侠士
   一墙。匾:天地特表。联:奇天奇地奇行事;异品异格异立功。图:张五郎。文字:生存之义。翻坛倒峒张五郎。张五郎又名陈十五郎,湘西南梅山教以木雕神像供奉的神祗,冠以“翻坛倒峒”,或称“翻坛倒洞张五郎。”是双手撑地,两脚朝天的倒立神。张五郎的传说一。猎人张五郎,向太上老君学法与才能君女儿姬姬相爱。太上老君极力反对,驱逐张五郎。姬姬邀约张五郎私奔,将他遮挡在神伞之中。太上老君大怒,追至路途。太上老君放出神伞无法遮挡的第三剑时,姬姬危急中生智,将月经布抛上云头,玷污父亲的飞剑。姬姬张五郎让身子倒转,头手着地,两脚朝天躲过追杀。张五郎将法术在猎人中流传为梅山之法,成为猎人敬奉的梅山神。梅山教苗瑶族宗教,龙窖山梅池有猎神张五郎传说,通城梅港某庙里敬有张五郎神的牌位,是本庙法术最大的神灵。有人认张五郎倒立之象是婴儿出生之象,是生命是胎里生出之形,犹如盘古从蛋壳出生一样,盘古就是张五郎。
   二墙。张昌与张十万。张昌(公元?—304年),河南新野人,汉化蛮族。武力过人,好论攻战,曾为平氏县吏。公元301年,晋王朝镇压流民李特起义,在荆州强征的“壬午兵”,到处受到驱逐,纷纷屯聚反抗。张昌公元303年在安陆石岩山起义,不愿远征的丁壮和就食江夏的饥民,踊跃参加。首先攻克江夏郡,大败朝庭军,立县吏丘沈为天子,更名刘尼,冒充汉朝后代。张昌为相国掌实权,兄弟三人皆领兵。建筑宫殿,造凤凰,立年号为神凤。一月之间,众聚三万。头著绛色巾,上插羽毛,四路进攻,迅速占领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徐、扬、豫五州大部分地区。后,张昌大败于陶侃,逃窜到下隽山居槐头寨,于清水塘被擒获,现东岳庙敬的侯王故事是张昌事情的反映。
   张十万,相传生于通城县塘湖镇。唐末,民不聊生、国家动荡,为保乡邻一方平安与温饱,率领乡亲揭竿而起,抗税反奴,周边十数县纷拥其为王,号称“兵马十万众宅舍十万间粮食十万担金银十成斤”。黄巢起义,保持中立,不应腐唐招纳,也不应黄军反唐。在黄袍山主峰华罗寨立山寨为王,建立江南一国-----华罗国,控制整个幕阜山区,故事在楚吴交界十数府县流传。《同治通城县志》中载“大盘山,南界义宁,东北界崇阳,唐有张十万团义保境立寨其上,名曰槐寮寨,古迹尚存……”。《同治崇阳县志》载,张十万“俗呼张八蛮王”。《同治崇阳县志•山水》:“槐头寨,一名回头寨,在黄茅山绝顶。……据传,昔张姓蛮王据此,官兵攻下之。……今俗呼张八蛮王。又新塘通津桥、张家冲,传说是蛮王筑垒处。”相说的唐朝张十万实为晋朝张昌。
   三墙。张家十伢与白马庙。张家十伢出生的故事在通城崇阳家喻户晓,在赤壁、临湘、岳阳有类似的故事。相传通城爆竹岭有个民妇,怀孕三年零六个月不见孩子出生,日急夜愁地对肚内孩儿说:“冤孽啊,你什么时候才出来?做娘的受不了啦!”腹内传出声音:“娘,你别急,我快出来了。请记住,某月某日有一个骑白马的到家门口时,你唤儿一声,我就出来。有一骑牛的从门前过,可千万不要叫!”一天半晌,远处奔来一个白动物,民妇急忙呼喊:“孩子白马到了!”孩儿破腹而出,见风就长,变成彪形大汉,奔出门寻找白马,只见一头白牛从家门口走过,大吼一声:“气死我了!”当骑白马的人到时,见良好时辰错过,骑白马狂奔,一头撞死在石头上。现肖岭、沙坪一带有白马狂奔死后的地名与白马相公撞死龙窖山的皇帝垴。故事原型来自张昌起义。张昌起义从“公元301到303年5月”刚好与十伢在娘肚里“怀孕三年零六个月”相符,天子刘尼与白马“天子”相符,张昌为军师与十伢可能为“相国”,相符。刘尼死于龙窖山皇帝墩附近,等于“天子死了”,等于张昌起义失败。《同治崇阳县志》载通城辖内界崇阳白马畈有座白马庙,碑记“天子出世”以及“白马相公”的由来。民间将张昌故事安在通城张家十伢身上,因为他曾侍服于朝廷,任皇帝“参谋”。张家十伢笑话故事的伸张正义、替穷人抱打不平,对恶势力嫉恶如仇,正是农民起义的反映。民间俗成将此类正义笑话故事安在张家十伢身上,借此讽贪官。
   四墙。李自成与徐寿辉。图:李自成。李自成陕西榆林人,西夏奠基者李继迁后人。据《荒书》记载,出生时,父亲梦见黄衣人进入土窑,取小名黄娃子。童年给地主牧羊,喜好枪马棍棒,曾为银川驿卒。崇祯(公元1629年)借克扣军饷之事,发动兵变,为闯王高迎祥部下闯将,勇猛有识略。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中原灾荒,李岩提出“均田免赋”,部队达百万人。襄阳称新顺王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公元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随后败退,进入通城。《明史》记载:闯王单骑上九宫山元帝庙拜谒,被姜家寨姜氏二兄弟用耙耜碎其首而死。民间至今尚有“闯王坟,似蛇形,越长越长,墨青墨青的谚语。徐寿辉,罗田县人,身格魁伟,为人正直勇义,在大别山天堂寨起义。头裹红巾,称红巾军,信奉弥勒佛,烧香集众,又称香军。攻取罗田县,蕲春和黄州,称皇帝即位,国号“天完”。提出“摧富益贫”口号,挺进江西、湖南。纪律严明,归附人登名于户籍,余无所扰。民谣说:“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四次争夺湖南、江西,牢牢控制幕阜山而控制江南,“统军元帅府印”遗留在通城四庄乡。建都汉阳后,改年号为太平。后,陈友谅捕杀企图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的倪文俊,掌管军政大权,自称汉王,暗将徐心腹部将逐一杀害。公元1360年,徐寿辉被陈友谅诱骗到安徽当涂采石镇杀害。

共 24922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一篇桂阁通城大散文,可谓是贯穿了古今历史文献大全,作者以通今博古的海量深厚文化底蕴广播密布,把通城的历代醇绵隽永的文化图腾信仰,耕读。禅宗,佛教,儒风,奇人侠士,的形成和发展方式,流传情况,表现方式,以及各个文献内容类别演变繁荣阶段的脉络,环环相扣。我华夏泱泱大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人文复杂,单说原古人的诞生与继承都不一定相同,所谓炎黄子孙,这只是个概括,其实作为我们一般百姓生活在某个地方,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我们的祖宗在什么地方,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图腾,不一定都摸得清楚。但是,总之,有证考察的各民族详细文献还有待深挖。不过,在现代的三维空间,还能保存的那些图腾文化和信仰,那它必然是有相当大的哲理精神所在。请欣赏作者的大散文《桂阁通城》你会在其中领略这个地方民族的诞生和文献的聚成!(编辑:上官蓉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蓉儿        2019-05-12 21:28:37
  请欣赏作者的大散文《桂阁通城》你会在其中领略这个地方民族的诞生和文献的聚成!
2 楼        文友:上官蓉儿        2019-05-12 21:29:25
  感谢老朋友一路支持!
3 楼        文友:山鹰孔祥生        2019-05-13 07:30:26
  该散文阐述了通城的来龙去脉,阅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作为湖北人了解一下通城很荣幸!为佳作点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