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敏思】走进左步,时光为此停留(纪实文学)

编辑推荐 【敏思】走进左步,时光为此停留(纪实文学)


作者:情满珠江 举人,566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53发表时间:2020-07-20 23:14:53
摘要:(本文曾获“伟人故里宜居中山”联合国“人居奖”征文一等奖,并在广东省作协出版的《辉煌四十年》一书中刊发)

【敏思】走进左步,时光为此停留(纪实文学)
   方老却说:“我先去洗手间,方便方便啊。”引来又是一阵笑声。方老也就笑呵呵方便去了。
   一会,方老出来。他先洗了手,就来到刘总早已铺设好宣纸的案台旁,选择了一只中号毛笔,轻轻蘸了墨汁,挥动毛笔写了起来。我站在方老身旁,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九十四岁老人写字。
   只见他老人家神情庄重,平心静气,仿佛把全身的力气集中到了手上,握笔的手一点不抖,非常平稳,随着笔势游走纸上。点、横、竖等每一个笔画都苍劲有力。一会功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经字跃然纸上,笔锋力透纸背。书写完毕,老人又题写了落款:“九四叟方成”。
   然后苗生叔叔将方老的印章分别盖在前方、中间和落款处。
   我仔细欣赏着方老的墨宝,心想:我得到的何止是这几个字呢?方老的人格魅力都倾注在字里行间了。
   这一幅字画,成为我一个珍贵的收藏。
  
   五、孙家上灯
  
   “现在我们已经改变了内容:即孙氏族人之后,包括嫁出去的女儿,生了孩子,都要在这里记录。自然就出现了孙姓之外的姓氏了。然后一起在年初六这天上灯摆酒。而且这酒席男女一样参加。”我感慨于他们的与时俱进,不再重男轻女。他们孙氏祠堂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
   题记
  
   2017年正月初六上午,接到苗生叔叔电话,他说:“今天孙中山后人在左步举行家族仪式,请你们夫妇一起回左步看看吧。机会难得。”
   “好啊!”我们非常高兴。
   上午九点半便开车接了苗生叔叔一起前往左步。
   苗生叔叔是欧家后人,而他的妈妈是孙家后人。所以,苗生叔叔在孙家和欧家中间起着连带作用。
   我们夫妇开车走高速,一小时之后就到了左步村,我们随着苗生叔叔走进孙家祠堂,就见一行几人站在门口,苗生叔叔下车走过去和一位老先生握手。老先生身旁是一位夫人。我想这一定就是孙必胜夫妇了。
   孙必胜先生是孙中山长兄孙眉的曾孙。只见先生身材魁梧,看上去有一米七五左右,方形脸,面相有几分似中山先生。他目光炯炯,眉宇间透着睿智,嘴唇下面有一颗痣,头发黝黑,向后梳理得整整齐齐,看上去精神饱满,红光满面,一点不像七十多岁老人。他的夫人穿一件黑色薄薄的羽绒衣,随意披一条红色白花披巾,披巾上面的白色花蕊是紫色,几种色素点缀了夫人的黑色羽绒衣,看起来不经意的一搭,显示了夫人极好的审美价值观。她个子矮小,偏瘦,身材很好,一头黑色短发,面容白皙眉清目秀,面容和善,看得出这是一位修养很深的老人。
   大家在祠堂外面随意聊了几句,就进去举行仪式了。
   由孙家族人主持,收藏名家、中国文物保护金奖得主、中国战略研究会民间文化委员会理事民间博物馆推进委员会秘书长孙毅先生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灯酒是孙家历来坚持不懈的一种习俗。这个习俗来源于客家,原意是生了儿子便办酒席以示庆贺,因为男孩通“丁”的意思,“丁”和灯是偕音,所以生了儿子的人家,便在春节期间选定一个日子固定下来,同族人每年这一天举办仪式。有的家族选择初十,有的家族选择元宵节,然后这天就要在自家祠堂里上灯,即挂上一盏精美的灯笼,然后请村里有尊严的老人,抱一下男孩,并把他的名字正式写进族谱里,男孩就正式成为了这个家族的一员。之后摆下酒席,宴请全村。原来宴请的是全村男丁,而女人是不能前来喝酒的,如果是生了女儿就不举办上灯仪式,当然,名字也不能写进族谱。
   仪式结束后,我们与孙必胜夫妇合影。
   然后便去孙家祠堂与孙家族人一起共进午餐。这一次孙家上灯酒一共摆了二十多围。祠堂里十围,祠堂外面十多围。场面非常大。
   我们目睹了孙家祠堂上灯酒的全过程。午宴时候,我们坐在孙必胜先生夫妇同一围台,看到孙家人纷纷捐款,一位先生在一个厚厚的登记册上做着记录。
   “苗生叔叔,我们也过去捐吧?多少合适?”我问。
   “不用,我们今天是客人。孙家规定捐款的都必须是孙家后人。”
   原来如此。
   在得到孙必胜先生允许之后,我好奇地拿起那本厚厚的记录册,见上面写着:孙氏灯酒会开灯登记簿---一九九三元月初六立。
   我信手翻阅,见里面登记的都是孙姓名字。但翻到后几页就见到李姓和王姓等不同于孙姓名字了。
   我问负责此事的人:“为什么记录里面会出现李姓和王姓?”
   他说:“现在我们已经改变了内容:即孙氏族人之后,包括嫁出去的女儿。生了孩子,都要在这里记录。自然就出现了孙姓之外的姓氏了。然后一起在年初六这天上灯摆酒。而且这酒席男女一样参加。”
   我感慨于他们的与时俱进,不再重男轻女。他们孙氏祠堂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
  
   尾声:
   这个秋天,雨后微凉。再次走进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信步在这个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古村游走。在欧氏祠堂后面向左转过去,终于看到凤凰一巷那蓝底白字的牌子挂墙上,沿着这条小巷走进去,我站在凤凰一巷里面一户三层小楼门前久久凝望。上次同小姨到了这里的时候,小姨曾指着这个房子说:“这就是我们家的祖屋。”
   虽然现在早已转给欧家其他族人居住,但是我依然对这里情有独衷。
   每每走到这里,妈妈及欧家先人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共 1214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在伟人故里中山市,作者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历史的画卷。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是一个革命的摇篮,这里是国父孙中山的祖籍地,民主革命时期,欧氏家族追随孙中山投入革命洪流,修铁路,造枪炮。小姨欧丽霞14岁就逃出家门,跟随欧初领导的珠江纵队,人小鬼大,机灵过人,为部队传递情报。小姨离开家里的“这一箭”射出去,就是一辈子,成为了一个传奇,一个“我”的人生楷模。让人感慨。孙家上灯,讲述的是孙中山后人在左步村的家族仪式,值得赞许的是,孙氏宗祠、族谱中,有了嫁出去的女儿生的孩子的姓氏了,这既是独生子女政策之后的与时俱进,更是不再重男轻女的重大思想突破。这样一个村落,在作者笔下,因着欧姓母亲的血缘亲情而格外亲切,更因着欧初、小姨这样的革命者而倍感骄傲,还因着村落的秀丽、恬静、古朴而心生欢喜,因着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安逸、幸福而满足。作者呈现的历史画卷,有着当下最时尚的“穿越”技法,让读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仿佛置身于这一画卷之中,感受着村落的文化、政治、宗族、自然风光、老友重逢、社会发展与进步。文章行文自然流畅,人物生动真实,故事信手拈来,就像跟我们唠着家常。不愧为联合国“人居奖”的一等奖作品。倾情推荐。【敏思编辑 彭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彭楠        2020-07-20 23:27:09
  ?徐老师这样的优秀作品,老彭编辑起来也有点怯场。这是篇反映伟人故里革命、建设、发展的纪实文学,又是一等奖得主,不由得心生敬畏。编辑不当,还请包涵。
我只是想开辟自己的文字江山,能做到吗?
回复1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0-07-21 08:34:43
  我要怎样感谢你呢?对于这样一篇近万字的纪实文学,如果不是喜欢文学如果不是因为你的责任心,如何完成编辑?是文字让我们相识,离散之后有相聚,唯有好好珍惜,并继续努力!问候!
2 楼        文友:彭楠        2020-07-20 23:29:13
  这篇纪实文学的构思、行文方式很独特,这应该是得益于作者的得天独厚的亲情,更感慨于作者的用心至深。
我只是想开辟自己的文字江山,能做到吗?
回复2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0-07-21 08:37:14
  说起纪实文学,我们当地作协和广东省作协联系,还专门利用 一个暑假办了一个月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之后省作协和市作协便组织活动,在省里和当地各个部门走访,布置了一批作业。这篇就是作业之一。
3 楼        文友:绿袖子的田园        2020-07-21 10:53:52
  感觉到珠江也只有半颗心,还有半颗心给了文学,不然怎会有珠江风格的一篇篇诗章啊!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还是纪实文学,每一种文字里都有她饱满的激情,入骨的爱恋和满满的正能量。所以,读过她的文字,轻而易举会爱上。
我爱,故您在!
回复3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0-07-21 12:17:31
  我是边笑便看完的。我服了你,好吧,就半颗心吧,另一半在文字里,我接受你别致的表扬。:)))
4 楼        文友:绿袖子的田园        2020-07-21 12:04:30
  一字不漏一口气读完,舒畅淋漓,像读历史,又像读家史,左步,因有故事,故有风采!
我爱,故您在!
5 楼        文友:乞颜若风        2020-07-21 21:56:33
  实话实说,习惯了网络快餐文学,一看到洋洋万言的东东,一般都会感到头痛。不管文字本身得过奖还是没得过奖。但珠珠的故事要听。几乎从开始到现在,我喜欢听珠珠的本人的故事超过喜欢听她编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听他讲如何因为舰长父亲的执拗而得天独厚地在自己身上以及性格里,恰到好处地揉和了北方的阳刚、岭南的柔和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柔和中的阳刚,这在她塑造的很多人物,包括独具诗经性格的女性人物的身上都可以看见影子。当然,我从来不认为诞生过中山先生的岭南只有柔和,因为中山先生并不是非暴力主义者,或者开始是,后看就不是了。于是,我们看见白山黑水和岭南的珠江,孕育出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女作家妍冰。其实我一直喜欢叫她在我作品中的名字:珠珠。加油,珠珠,看好你~~
他们和她们去了哪里,我的族人……
回复5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0-07-22 08:23:21
  不过,你的文字也不是网络快餐啊!今天我觉得发一首简洁的诗歌,绿绿值班,诗歌求你编辑了。答应吗?好久没有看到你对我诗歌的应和或者评价了。期待~~~~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