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汉朝的开国大管家---萧何(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汉朝的开国大管家---萧何(随笔)


作者:惠风 白丁,8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24发表时间:2022-11-29 11:31:45


   韩信困顿,得遇汉王而展其才。汉王拜韩信为大将,成事于萧何的力谏。韩信拜将后,果然不负萧何的期望,在楚汉相争中屡建巨勋,并最终决定了项羽垓下之败的命运。
   被逼诛韩信
   西汉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对封建割据势力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巩固了统一的基础。
   早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打败项羽,曾分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一些重要将领为王。汉初,被封的异姓王多达7个,除此之外,还封了功臣萧何等140多人为列侯。
   这些异姓王的存在,对中央政权是个严重威胁。有一批楚汉战争中的功臣,凭借自己手中的武装和战争中所得的既有地盘,企图保留战时的割据局面,反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的集权。其中势力最为雄厚,足以对汉王朝统一构成威胁的是割据着山东淮北一带的齐王韩信,割据着今淮南一带的淮南王英布,割据着今山东、河南、江苏交界处的梁王彭越。此外还有燕王卢绾、韩王信、赵王张敖和割据今山西河北一带的陈豨等。刘邦对这些割据势力采取了坚决消灭的做法,这在历史上叫做消灭异姓王的斗争。刘邦的这一行动,是有助于历史向前发展的,使汉王朝形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对组织全国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及对北方匈奴的斗争,都是大有益处的。在这场斗争中,萧何积极地站在刘邦一边,帮助他剪除异己,统一全国。刘邦平定英布的谋反,萧何也是参与谋划的,他曾帮助刘证明了英布的反状,然后审慎采取行动。
   但是,在韩信的被杀事件中,萧何却是违心的,甚至是落入别人设计的圈套中而无能为力,并不是他主动和吕后设计,诱捕韩信的。从月下追韩信、筑坛拜将开始,萧何与韩信就成为莫逆之交,他二人一文一武决心辅佐刘邦,建立汉朝。韩信的死,可以说并不是萧何的过错,而是刘邦的猜疑和韩信自己功高自傲的结果。
   刘邦生性多疑,他常常怀疑自己的手下,生怕他们对自己不忠。当年,萧何留守关中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一心为前方抗楚的刘邦着想,刘邦居然对他起疑心,屡次派人以慰劳之名打探情况。对于韩信这位出生入死的三军统帅,他也是常常疑心重重,对他放心不下,总是怀着戒备之心。因此,刘邦常常口中说的与实际做的很不一致,他为了笼络人心,常常甜言蜜语,但又不断地从别人手中削弱权力。
   他见韩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权,就几次借故削去韩信的兵权,最后降为只有虚名的淮阴侯。
   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豨谋反,自立为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于是,韩信的一个门客求见吕后,告发韩信本是陈豨的知交,这次陈豨谋反,韩信是内应。准备在一天夜里,假传圣旨,把奴隶和犯人释放出来,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
   吕后一听,认为事关重大,便秘密召见丞相萧何。他们两人商量出计策,由萧何参加执行。第二天,萧何就让人去请韩信到相府赴宴。韩信自称有病,婉言谢绝了。萧何就亲自到韩信府上,以探病为由,直接进入韩信的内室。韩信再也无法推辞,只得与萧何寒暄一下。萧何说:“我和你向来是好朋友,请你去赴宴,是有话对你说。”
   韩信忙问有什么话。萧何说:“这几天皇上从赵地发来捷报,说征讨军大获全胜,陈豨已经逃往匈奴。现在朝中的王侯,都亲自进宫去向吕后祝贺。你自称有病不上朝,已经引起人们的怀疑了。所以我来劝你同我一起进宫向吕后道贺,消除人们的怀疑。”
   萧何说的话,让韩信不得不信,所以就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哪里知道宫中早就埋伏好了武士,吕后一见韩信中计,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韩信见事情不妙,急忙呼叫:“萧丞相快来救我!”哪知萧何早就避开了。吕后不容韩信申辩,命令武士把他拖到殿旁边的钟室中杀死。随后,又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全部捕杀净尽。萧何辅助吕后,谋杀韩信,很符合刘邦巩固政权的需要,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
   虽然杀韩信并非萧何的本意,但这也与他的私欲相关。他怕开罪吕后和刘邦,给自己惹来麻烦,于是不敢违背吕后的旨意,而去让韩信铤而走险。这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月下追韩信、推荐韩信登坛拜将的是萧何,今日带韩信去未央宫被问斩的也是萧何!
   与曹参的关系:公不挟私
   创业艰难,也养育人们的品德。萧曹虽然因争功有隙,但萧何却还是以国家大体为重,临死之前举荐曹参继己为相,才使汉初的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复苏。
   功勋之争
   汉高祖五年(前202)二月初二,高帝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庆功酒会,宣布对文武功臣,论功行赏,次第受封。高帝亲自出马为汉三杰论功。其时韩信为楚王,高于封侯,不论。高帝评论三杰,以张良居首,要封张良三万户,张良谦退,则萧何第一,当列群臣首功。高帝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可是诸侯争功,岁余不决,封侯之事一直拖到了第二年的十二月。在一次朝议中,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们不服,大家都说“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以人功与狗功有别来谩骂群臣,说萧何发纵指示猎物处所,立的是人功,而攻城略地的诸将有如追狡兔的猎狗,立的是狗功。群臣不敢言。随后又讨论功臣封侯的位次,功臣们一致推举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高帝很不高兴,仍然想让萧何排在第一,可是已经压服了功臣一次,自己再不好开口。正在为难之际,关内侯鄂千秋看出了刘邦的心事,出来打圆场说:“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高帝闻言,大称其“善”。
   以今日的观点来看,鄂千秋之言,不能简单地看做是拍高皇帝的马屁,战功确实不能与治政之功相比。萧何固根本,创立汉家制度,功在万世,曹参等人之功,只在一时。萧曹相继为相,曹参逊色萧何远盛。并就楚汉战争来说,镇抚关中,非萧何不可。至于西汉建立,如何巩固汉王朝,既承秦朝,依成法治国,而又取前车之鉴,立万世之安,更非萧何莫属。萧何“从民之欲”,司马迁称为“顺流与之更始”,遵黄老之术,无为治国,“君臣无言”,“国家无事”,具体措施,约法省刑,开关梁山泽之禁,十五税一等等。萧规曹随,巩固了这一成法。萧曹有隙,而以国家为重,萧何临死推荐曹参,曹参遵循,继承萧何之法,才有西汉盛强的局面。曹参虽然没有什么创新,但他深切体会萧何顺民之欲的施政体制,以他开国战功第一的权威,认真执行,惠帝想要批评也无可奈何。史载,惠帝时筑长安城,一年只动用30日的民力,而且放在农忙间隙时进行。这当然是曹参之功。
   萧规曹随
   萧何在推行与民休息让步政策的同时,还采取了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治。萧何顺乎形势合乎民意的无为而治,在当时就被称之为美政。
   公元前194年,汉高祖刘邦病逝。萧何不顾身体衰老,毅然辅佐太子刘盈登上帝位,是为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迈的萧何,由于长期过度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惠帝亲临病榻前探望萧何,趁机询问即将辞世的相国以后事“您百年之后,有谁可以代您为相?”
   萧何回答说:“知臣莫若君。”
   惠帝猛记起高祖遗嘱,便问道:“曹参可好吗?”
   萧何在病床上,挣扎着向惠帝叩首道:“陛下所见甚是,陛下得以曹参为相,我萧何虽死,也无遗恨了!”
   这番话证明,萧何对曹参的代己为相抱有多么诚恳的赞许和期望。
   萧何与曹参虽曾同为沛吏,有过良好的交情,后来在创建汉业中,又是功业卓著的辅弼之臣。但在建汉后封赏之时,两人却相处得不太融洽。据《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曹参攻城野战之功甚多,而封赏每居萧何之下,因此与萧何未免有了隔阂,或许还发生过不小的冲突吧。但萧何素知曹参贤能,于病体垂危之际,还举荐这位与己“有隙”的同僚为相,甚至为此而向惠帝顿首,称之为“死无遗恨”。从中可以看出萧何的胸怀是何等的宽广啊!表现了一代名相宽宏大量、一切以大局为重的风度。
   继萧何为相的曹参,因循萧何成规一无所更。汉惠帝曾问曹参为何不治事,曹参没有正面回答。而巧妙地用高帝与萧何已制定了成规来予以反驳。《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了这段很有特色的君臣对话: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呼!”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正是因为曹参代萧何为相后,忠实地谨守萧法“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所以赢得了人民高度的赞誉。萧何以秦为镜确立无为而治的基本国策,经过惠帝、高后、文帝、景帝以及曹参等大臣几代人忠实的执行之下,终于使汉初的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井有条,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达景象。
   后世评价
   (汉)班固:位冠群臣,声施后代,为一化宗臣。
   (宋)周紫芝:何之守关中,可以为腹心之寄矣,犹且数加劳问,且赐以卫卒五百,微鲍生东陵之计殆于不免,则高祖于君臣未有不疑者。
   (清)钱泰吉:幸而遣子弟诣军所,以私财佐军,犹合乎人臣事君之道,及至买田宅自污之计行,而君臣相与之际,荡然无三代忠信之风矣。然而受贾人财物之疑,则即买田宅自污之事,有启之也。人必好色,天下始疑其窃妻,人必贪财,天下始疑其盗货。
   吾读《萧相国世家》,窃怪高祖视何如左右手,而鲍生、召平辈时导以避祸之术,何其君臣之际若是可危也。……夫其使使劳苦,及益封置卫,安知非出于诚心,而遣子弟诣军所,以私财佐军之适随其后而大说者,高祖亦未知何之以术
   自全也。呜呼,方汉之初,谋臣术士袭战国亡秦之余风,其所以处人君臣之际者,恒导以相疑、相忌之端,听者习而不察,虽受任如萧何相国亦用其说以自卫。
   萧何于汉臣才最高膺,任守关中既独立万世大功,高祖惧其脱自骄以取祸,故遣卒为卫,系之廷尉,痛抑折之,使自卑畏以保,令终非诚疑何也。借诚疑之,则必踵韩彭诛矣,然而何至自污以求免,是在其术中而不知也。三子皆人豪,役于高祖术中而皆不知,此汉所以取天下也。
   (宋)洪迈:汉高祖以萧何、张良、韩信为人杰,此三人者真足以当之也。
   (明)黄淳耀:高帝之于韩信,未尝亲见其状貌,孰察其计画,以萧何一言之故遂拜为将,将又不足而至大将,此类儿戏,然足用此得天下何也?盖帝不知信而知何,以何之不妄而知信之可用也。图天下者,岂能人人耳而目之哉,得数人可信者足矣。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这样评价的: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所谓“萧规曹随”,没有什么可称道的。
  

共 19814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叙述汉朝的开国大管家萧何,内容详实,内涵厚重,感悟深刻,文中引述了萧何的从政经历和业绩,说明了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内涵厚重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11-29 11:33:56
  内涵厚重的文字,叙述汉朝的开国大管家萧何,内容详实,感悟深刻。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