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那些年走过的青春(小说)
一
从民政局里出来,小县城上空投下的一抹橘黄色夕阳光懒洋洋地拥向了小雅。小雅将紫红色的离婚证小心翼翼地放进了挎包,然后惬意地伸伸胳膊,使劲深呼吸着,在这个瞬间,她如释重负,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冬天的暖意。
直觉告诉小雅,小刚一直跟随在她身后,因为他发出的沉重脚步声和喘息声是那样的清晰可闻。小雅扭转身,冲着小刚微微一笑,并大方地伸出手:“小刚,祝以后我们各自安好吧,再见!”
小刚紧盯着小雅,眼神无助而绝望,这让小雅有些害怕而恐慌。突然,小刚上前伸出双手使劲按着小雅的双肩摇晃:“小雅,这么多年了,我从来没有看到你像现在这样开心地笑过,你和我离了婚真的就这样开心吗?”
“是的,此时我就是开心!好开心,好开心!去成都整整十年了,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笑过。此刻,我是真正由衷地为自己笑了……”
“小刚,你的手把我捏得太疼了,怎么,你还想像以前那样打我吗?我们现在没有一点关系了,再对我动手我就要报警了……”
在小雅的呼喊声中,小刚慢慢恢复了平静,他拽着小雅的双手慢慢无力地滑落下来。接下来,他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瘫软在地上。小刚抱着小雅的双腿,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小雅,我突然后悔离婚了,别离开我好吗?我真的好爱你!我一定痛改前非和你好好过日子!小雅,别离开我,求求你……”
“爱我?真可笑!你爱的一直是我的身份吧!只是当初你不知道我这样的身份却一直是一个笑话,对吧……哈哈!”小雅笑凄然而心酸。
而对于小刚的这些招把式,小雅也已经司空见惯了。以前只要犯了错,他都是用这样可怜巴巴的祈求。心软的小雅一次次地原谅他,可是事后,小刚又是一次次的犯错。是的,犯错。他不仅嗜赌月月输光了工资,他还凭着自己高大英俊的外表,经常出轨背叛了当初对小雅许下的誓言。一次次的伤心绝望后,小雅越来越看不到与小刚以后生活的未来,于是小雅一次次提出与他分手,可是小刚坚持提出只有小雅弥补他十万块钱才同意离婚。
十万元,对于小雅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她知道,能借出这笔钱的只有自己的二姨,二姨父钱宝和小姨小凤。二姨的日子这么多年一直过得暗无天日,小雅不想让她再为自己的事情烦心。接下来是小雅的二姨父钱宝,他是成都市某建筑企业的董事长,要拿出十万块钱是小菜一碟,而小姨小凤是一家装修公司的老板,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可是,这两个人都被小雅狠毒地大骂甚至诅咒过,他们会借给自己钱吗?不过小雅知道,除了向他们开口,在成都没有谁能借她十万块钱了。
曾经,小雅在二姨父面前赌咒发誓不迈那个地方的门槛。可是,为了借到十万块钱离婚摆脱小刚,那晚,她像往常一样在二姨家里料理完一切家务,准备回出租屋的时候,小雅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决定叫了一辆出租车,直奔二姨夫钱宝的住处。
开门的却是穿着睡衣敷着面膜的小姨,在二姨父的住处碰见小凤,小雅也是见怪不怪了。见是小雅,小凤很意外也很尴尬,讪笑着问:“小雅,你怎么来了,有啥事情吗?”
“我找……二姨父有点事情……”
两个人的话虽然很轻,但是显然被里屋的人听见了,就听一个男人的声音传来:“小凤,是谁来了?”说话间,一个穿着睡衣,身材魁梧的男人来到门口:“哦,是小雅。你几年不登门了,登门肯定有啥难事情,说吧?”
钱宝口口声声的“我们”在小雅听起来就特别讽刺。二姨父,你和小姨是“我们”,那可怜的二姨算啥呢?在法律上,二姨与你至少还是合法的夫妻。原来时间真的无法淡忘一切,这一刻小雅终于明白,她真的无法面对他们,也无法原谅他们。
小雅打消了借钱的念头,不再言语,转身离去了,只留下钱宝和小凤在门口面面相觑。
二
小雅没有筹到十万块钱,也就无法满足小刚提出的离婚要求。这一拖,就是三年。三年后的今天,一切都变了。钱宝因为偷税漏税和贿赂被人检举锒铛入狱,二姨闻讯遭受打击瞬间苍老了许多。赢家最大的是小姨小凤,她凭借姐夫钱宝的关系,利用这十多年的时间打造出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在钱宝事件发生后还做到了独善其身。
唯一不变的,就是小雅和小刚离婚,她还是支付了他十万块钱的青春损失费。在成都十年,她洗衣拖地买菜做饭,伺候了二姨差不多十年,可是小雅从来就没有看到过自己的工资。因为她的工资都让二姨寄给老家的母亲了。母亲用这些钱家庭开销,用这些钱修了一幢小洋楼……母亲时常在电话里提醒小雅家里用钱的地方还很多:父亲的身体远不如从前,时常毛病缠身要花钱看病;弟弟在读高中成绩优异,考个名牌大学没有问题,读书也得花上一大笔钱;后面,弟弟就是成家,哪家讨个媳妇不给一大笔彩礼,这又是很大一笔钱……
十年前,小雅背着一个行李包走出了家乡的小县城。那时候,她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宛如一朵芙蓉出水的青春少女。那个年代的她,爱扎着一条粗黑的马尾辫子,爱跳爱笑。那时候,子墨最爱给小雅唱李春波的那首歌《小芳》,他经常夸小雅,她的辫子像小芳,她的朴实更像小芳。当初两个人在读大学的时候同班,因为有对文学共同的爱好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随着了解的深入,原来两个人的家乡竟然是同县不同镇,也算是老乡了。因为志趣相投,青春爱恋的种子在两个人心里开始生根发芽,最后肯定水到渠成谈起了恋爱。假期的时候,两个人还带着对方见了各自的家长,两边的老人都十分喜欢。
一段恩爱的恋情能得到家人的认可和祝福,那走向和谐美满的婚姻想来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吧?可偏偏就在两个人大学毕业的前几个月节外生枝了。
有一天,远在一千多里之外的二姨和钱宝坐着一辆越野宝马回来老家祭祖,还带着随从司机和保姆,那个风光啊!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出现这样的豪车,瞬间小山村就炸开了锅。
二姨和钱宝都是本村人,两个人是青梅竹马的同学,二姨长得水灵灵的漂亮,钱宝长得英俊魁梧。小雅听母亲讲过,当时二姨和钱宝的成绩都非常好,可是作为农民家庭,两边的家境都很困难。后来,二姨为了供钱宝读书,高中读了两年就辍学去深州打工了。可能时运不济,一向成绩优异的钱宝高考居然落榜了,在二姨的鼓励下,钱宝又复读一年,居然还是落榜了,钱宝再无斗志。那时候,钱宝也算得上一介书生,细皮嫩肉的他既承受不了农村土地上的辛苦劳作,也不愿随二姨去深州打工,他就窝在家里待着,他难得上山下田帮父母干农活,即使偶尔去帮忙一下,因为畏手畏脚磨磨蹭蹭难免时不时受到父母的责骂。平时,钱宝衣冠不整,头发也不理,乱糟糟的。钱宝经常睡到半晌午才起床,不洗脸不刷牙,拿上一本书一边埋头翻看一边围着田埂和山路转圈圈。有时候呢,钱宝也去村口的刘大娘店里买上一两块豌豆酥饼或称几两花生,打上一杯烧酒一坐就是半天消磨时光。他也不和谁说话,就独处着发呆,谁也不知道钱宝的脑子里在想什么。那花销的钱哪里来呢?当然是二姨寄回来的。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多,突然有一天,钱宝收拾了些衣物装进一个背包就离开了村子,谁也不知道他要去哪里。钱宝从此销声匿迹了,连钱宝的父母,包括小雅的母亲也得不到钱宝和二姨的一点点消息。
约莫过了五六年,钱宝家突然放出消息要大摆宴席请客举办钱宝和二姨的婚礼,家家户户都无需送礼。全村的妇幼老少都去了,整整摆了八十桌,那个场面才壮观哟。后来母亲才从二姨口里得知,钱宝当年去了外地辅助他的一个同学做工程,颇有头脑的钱宝从小管理做到了小包工头,再从小包工头一步步扎扎实实做大了自己的事业,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当事业稳定下来了,钱宝和二姨才商量好回老家完婚,举办了这场隆重的婚礼。
三
小雅拉上了所有的窗帘,依然能在酒店的房间里听到楼下那些人来人往说话的嘈杂声音,这些熟悉的乡音扑面而来令人沉醉,让小雅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觉到了踏实和心安,她的内心异常地疲惫,就这样昏沉沉地睡着了。
睡梦中,小雅仿佛置身于当年这座小县城的火车站。她背着行李在检票口外徘徊,焦急地四处张望,她盯着人群,搜寻着目之所及的角落。小雅从来没有怀疑过子墨对的她承诺,子墨要到车站接她,然后他们去深圳、广州或上海,哪里都行,就是不去成都二姨那里。可是,本该早到的子墨一直没有出现。小雅在一步一回头中,走向了检票口。那个入口,就是通往成都的起点……
夜幕降临了,醒来的小雅拉开窗帘,一阵凉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算算时间,冬月即将过去很快迈入腊月了,距离春节已然不远了。
县城的街头巷尾都亮起来了明亮的路灯,家家户户的窗户也陆陆续续透出来了无比柔和的亮光。小雅觉得,十年后的县城比之十年前已经脱胎换骨,到处都是新楼林立。此时的大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到处华灯溢彩,到处霓虹灯闪烁,街道的各种美食香味伴随夜风飘散,空气里氤氲着刺激着鼻子无比的香味,那些KTV扯着喉咙唱歌的,一个比一个声音大,将这座县城折腾得太不安宁。
小雅知道,自己站立窗户的前方,一直一直向前延伸,穿过这座县城的大路和楼房,然后再穿过几座山峦和几条小河就是自己的家乡,自己生在那里、长在那里的地方。前几年,父母修了新楼房,可是它是什么样子的,小雅不知道,对于家,小雅还停留在以前。记忆中的家是清贫的,几间土墙茅草屋,父母仅靠耕种几亩田地养家糊口。虽然自己有个弟弟,可是父母从来不重男轻女,只要弟弟有吃有穿,小雅就有一份。小雅读书成绩好,父母表示砸锅卖铁也要供养她。小雅的父母能做到这些,在这样封闭落后的农村已经很难得了。可是随着弟弟长大入学自己又进入高中开销也越来越大,捉襟见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紧急关头,远在深圳打工的二姨慷慨解囊,她表示愿意支助小雅当前读高中的一切费用,如果能考上大学还得继续帮助。小雅的父母当然是感激涕零,母亲不止一次告诫小雅:”二姨就是你的再生父母啊,这个恩情你不能忘,以后一定要报答!”
只是这份报答小雅还没有想好,二姨就已经为她安排了。就在小雅快毕业的前几个月,二姨和钱宝带着司机和保姆开着越野宝马衣锦还乡祭祖,那场声势浩大的新闻也传到了在校读书的小雅耳里。只是她不知道,那次二姨回来还和父母做了一次交谈,说是交谈,其实二姨就是告知父母她的安排。二姨的意思是,希望小雅大学毕业了就去成都发展,他们现在的事业蒸蒸日上,可是那边没有什么亲人,小雅有文化,过去可以在生意上帮助他们。对于妹妹和妹夫的要求,小雅的父母当然喜出望外。其实原本是小雅父母想开口的,不曾想他们倒先说出来了。等妹妹妹夫走后,老俩口抑制不住心中喜悦,迫不及待给小雅打去了电话。
“什么?毕业了去二姨那里,他们给我安排工作?妈,我不想去,毕业了我就在我们县城找个工作吧,这样离家近,有空回家照顾你们也方便……”
“我和你爸要你照顾啥?只要你有前途挣得到钱,走再远都行。守到我们再近挣不到钱有屁用,还不是只有喝西北风!小雅呀,听话,现在你的二姨父飞黄腾达了,你只要攀上他们肯定一片前程……”母亲依然在苦口婆心地劝。
还在小雅头脑蒙圈的时候,电话那端又传来了父亲的声音:“还有哈,小雅!你去成都了,算是凤凰落在高枝上了。你和那个子墨已经不是一个档次的人了,你得赶紧和他分手!”
父亲的话倒像一锤子敲得小雅一激灵,她赶紧争辩带着嗔怪:“爸,你咋这样啊!……”
电话那端的父亲打断了小雅的话:“为了你过得好,爸就是这样的人!赶紧和子墨说清楚,没得商量!”
……
去成都十年,小雅过得特别漫长,那种牢狱之灾的感觉一直桎梏着她的身子,甚至是灵魂。当初离开这座小县城,她正值风华正茂,带走的是一个塞满衣物的背包;十年后她又回到这座县城,和小刚办理离婚成了一个离异女人。她甚至连十年前的两手空空都不如,为了离婚背负了十万块钱的沉重债务。
小雅至今还那么刻骨铭心地记得,那个早晨,为了不去成都小雅哭红肿了双眼。可是,小雅的哀求是那么无力,父亲铁青着脸不为所动,冷冷重复着那句话:“你虽是一个大学生,可是在这鸟不拉屎的破县城有什么出路?成都是四川的省城多好,那么大个城市,现在你的二姨那么有钱,他哪怕给你一点点照顾你以后的日子都一片亮堂!你去了那里有了前程,我们才能真正的享福。我和你妈辛辛苦苦一辈子,全家人都指望你了,不要让我和你妈失望……”可是,在父亲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的情况下,小雅依然倔强地不断流泪、摇头。父亲终于发飙了,小雅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看到父亲发那么大的火,父亲将手里的烟斗使劲拍打在桌上,一下子就折断了。他扔掉残存的半截烟斗,将母亲手里沉重的行李包夺过来塞进小雅的怀里,使劲把她往门外推。一边推搡父亲一边骂骂咧咧,摆出了一副毅然决绝:“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否则你就不是我的女儿。你哪怕要死,也去成都死吧!”父亲一副铁石心肠的态度严重刺伤了小雅。他狰狞的面孔还是那个曾经疼爱自己的父亲吗?还是那个,自己小时候犯了错误,总要被母亲训斥,他总是站出来不分理由和对错都要维护自己的父亲吗?怎么一切都变了?那个瞬间,小雅心如死灰,恍恍惚惚中,她失魂落魄地背着行李离开了家。这一走到至今,小雅就再也没有回到那个地方。
小雅的父母是可怜又可悲的,作为农民的夫妻俩,供养不起自己的女儿,幸好得到二姨的资助。大学毕业的小雅有了知识文化,哪怕就是自己去找工作也可能谋得好前程。可是,急功近利的夫妻俩不惜以断绝儿女关系为要挟,逼迫自己的女儿去攀高枝。结果害了小雅,事实说明,幸福的获取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也不是谁能给的,幸福只能自己去创造。这个道理也在小刚那里得到了应验,当初小刚看重的不是小雅这个人,而是小雅有一个有钱的二姨夫钱宝。于是小刚选择了和小雅结了婚,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小刚也没有搭讪上二姨夫钱宝飞黄腾达。其实小刚本性不坏,他有点类似路遥笔下的高加林,攀龙附凤不成后懂得了忏悔,可是当他真正在乎小雅的时候,却是爱到尽头覆水难收。他最终选择回老家农村未尝不是人生新的一个开始,祝福他吧,我们哪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虚荣过势力过呢?
我觉得人物中最坏了良心的就是二姨夫钱宝。当初为了让他考大学,二姨不惜辍学打工历经艰苦,从来没有嫌弃过钱宝的游手好闲和贫穷。可是钱宝飞黄腾达后,却抛弃二姨与小姨子小凤苟且,乱伦不说,活脱脱就是一个当代陈世美。后来他犯法锒铛入狱应该就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希望他在监狱里好好反省吧!
小说里,我觉得最善良的就是二姨。她打工资助了侄女小雅,无私为爱人牺牲,钱宝功成名就后,她还不忘带上小妹小凤。可善良的二姨哪里知道,她是引狼入室。她付出最多的两个人,都背叛了她。如果没有小雅的照顾,可能二姨已经死千百遍了。其实真正能走出心魔的只能靠二姨自己,或许学佛让二姨放下了恩怨和世俗,真正走向了重生。
错综复杂的故事里,小雅背负的东西最沉重。为了父母的期盼,为了报答二姨的恩情,她失去了爱情,失去了青春十年最美好的时光。小雅与子墨的爱情也就这样阴差阳错。两个相爱的人错过了十年,最终爆出子墨的爱人得了绝症,最终两个人是否还能走到一起,小说的留白或许只能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对了,还有丽丽这个人物我是觉得刻画得特别鲜明。这个女孩时尚激进能干漂亮,还敢爱敢恨。因为美容院遭遇别人的骚扰,同学刚明冲动之下犯了命案。丽丽为了报恩,担负起照顾刚明和他父母的责任。但这不是爱情,在面对刚明一家人,丽丽是报恩嫁给刚明呢还是拒绝都是两难,丽丽的爱情和婚姻最终何去何从,太棘手的抉择啊?
总的来说,这篇小说里的这些人物故事的命运都很令人唏嘘,他们都经历了青春的坎坷挫败,令人体会到的是酸甜苦辣的百态人生。作者通过他们的命运故事,剖析的是人性,人性有恶,不过人性更过的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