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关中女人(小说)

精品 【家园】关中女人(小说)


作者:张民胜 秀才,1047.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175发表时间:2013-05-28 07:19:43


   那时,乡村还没有拉电,没有电视,但已有收音机,能收几个频道。村上的干部、学校的老师还订有报纸杂志。听收音机,看报,也是那时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在报纸上,登有寻人启事:××,女,32岁,身高1.60米,圆脸,口吃,神经不正常。在××走失。有发现者,请与×××联系。人们看过,议论纷纷,一个疯子,找不到了。
   一村民说:“这报纸也是没事干了,疯子找不到了,赶快去找啊。疯子又不识字,也没钱买报纸,登到报上干啥。”
   又一村民说:“你说的不对。疯子不识字,也没钱买报纸,对着呢。但报纸不是让疯子看的,他是说谁发现了疯子,跟他家人联系。”
   又有一人说:“这样找人,恐怕有点悬。我们看了报纸,没见人。看了也白看。假如有人见了疯子,没看报纸,不知道跟谁联系,也就不管那事,也是白搭。”
   另一人说:“是有点悬。也不排除看了报,又见了人的。偏偏还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那人家这样做不就对了。”
   听着人们的议论,特别是最后那个人说的,觉得这种办法还有一点眉目。我回家把登寻人启事的是给父亲说了,看能不能也在报纸上登个寻人启事。奶奶的八十岁生日快到了,家里准备给奶奶过八十大寿。奶奶表示一家人吃个团圆饭就行,不要操办。父亲听了我说的寻人启事后,和家里其他人商议,认为可以作,把这作为给奶奶过八十大寿的礼物。
   由于以前所看的县报只在本县发行,地域很小。我们经商议后,决定在省报登,影响范围广。我是最初的倡议者,也就自然的成了这个任务的实施者。但我那时才十三岁,还没出过远门。父亲对这些情况也不知道。最后,我们联系了当时的公社的文化站的同志,他正好也有事要到省里。我们就一路同行,找到《陕西日报》报社,准备登寻人启事。来时,父亲姊妹六个已商量好,每个孩子给母亲登一天,总共六天,估计一次费用要一百块。父亲姊妹六个各拿一百块,我们这些成家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也凑了几百块,就作为路费了。
   我们到了报社,说明情况,想登寻人启事。负责接待的人是一小伙,听了我们的事后,向报社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开始建议给做一个专题版面,但是费用太高,我们承担不起,最后还是做寻人启示,按小块广告对待,一次一百元。启示的内容是报社的人和我们几个商定的。内容如下:
   寻人启事
   徐有义,1925年3月12日生,男。1929年灾荒时与母亲张秀英分开,之后杳无音信。母亲张秀英嫁给商县磨岔沟村刘根苗,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儿子。母亲现年80岁,希望有生之年母子相见。希望知情者相互转告,有消息和刘长磨联系。有酬谢。
   报纸登出来了。奶奶生日这天,报纸送到我们家。县报的记者还来采访,写了一篇通讯发了。他写的是《旧社会母子被迫分离,新社会寻亲路漫长》,这篇稿子很是煽情,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帮母子团圆,谱写人间温情。这篇稿件被评为当年的优秀稿件,作者受到表扬。日报的领导当时预见很准,想做专题,他已经料到这个题材的新闻价值,但却舍不得版面,又舍不得那几百块钱,错过了一次机会。
   报纸登了,还是没有消息。
   人还活着吗?看来活着的可能性不大了。如果活着,也该来找了。但没有任何消息。其实,大多数的人的认为人不在人世了。如果还活着,他会在哪里?在国外?当时中国已和许多国家通商通航建交,沟通渠道畅通,怎没会没有联系呢。例外的情况,就是人去了台湾,而且这种可能性很大。台湾与大陆还没有通商通航通邮,来往几乎隔绝。而在那段时间,国民党撤退,带走了一部分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也有一部分人到了台湾。还有后来的抗美援朝,一部分俘虏也被送到台湾。如果我们的假设成立,那个孩子还活着,并且到了台湾。那么,奶奶能否与他相见?
   如果徐有义还活着,并且真的去了台湾,那么这么多年又发生了那些故事呢?
   十八
   时间进入1992年,我已高中毕业,并且还自费上了大学。我们家寻找人的步伐依然没变,每年都要下麦场,去徐家庄。自从那次登报后,我们对这件事已经不抱希望了。因为我们连那个人是死是活都不肯定,寻到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如果人已死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徒劳的;人还活着,我们也只能被动的寻找。我们不相信人间奇迹,我们更愿相信“绳从细处断”。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特别是这么多年,一系列事件在不断的发生,有几人可以幸免。奶奶凭感觉相信孩子一定活着,但这个信念实在经不起论证。
   有一天,邮递员来到我们家,说有一封信,必须亲自交给我们家,信封上写着“刘根苗(先生)启”,收信地址为:中国陕西?商州?磨岔沟。寄信地址为:中国台北。邮递员来时,说“这封信的收信地址不详,且地址不对,所以领导特别重视,要求我必需核对。并且要我亲自交到收信人的手里。大陆和台湾通邮后,许多寻亲邮件都这样。根据我们的判断,这封信可能是解放前就离开这个地方的,写的地址应该是走时的叫法。”我们家被这个消息震惊了,特别是奶奶,似乎见到了儿子。
   邮递员问:“那位是刘根苗?你们家有什么人去了台湾?在台湾有什么亲戚?”
   父亲说:“刘根苗是我父亲,已经去世了。我们家没人去台湾,在台湾没有亲戚。”
   邮递员说:“这封信很重要,我必须要弄清情况,并做好记录。”
   “现在人对上了,磨岔沟也对上了。但是情况不对,你们家没有台湾亲戚。”邮递员接着说,“你再想想,还有那些情况。”
   奶奶说:“我们家有台湾亲戚,我儿子去了台湾。”奶奶继续说:“我和儿子已经分开五十多年了,我们一直在找。”奶奶说了儿子的故事。
   邮递员听后,确认这封信就是给我们家的,将信交给了奶奶。奶奶手颤抖着接过信,浑浊老泪挂满两腮。“快,快打开信”,奶奶把信交到父亲手里。父亲小心翼翼的打开信封,看了一遍。信不长,内容如下:
   尊敬的刘根苗先生:
   我叫徐有义,很冒昧的打扰你。我母亲叫张秀英,民国十八年逃荒随你而去。不知后来情况咋样?写这封信时,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还在人世,很是冒昧。不管怎样,你们在接到这封信时,恳请刘先生或者子女后人回信,告诉我实际情况。如果我妈还健在,我想办法回来相见;如果不在了,我也要回来给我妈上坟。五十多年,我时时刻刻都在想念你们。我父亲在我八岁时就过世了,如果你们后来生儿育女,那我就有弟妹了,我就不是孤儿了。
   恳请一定回信,拜托了。
   徐有义拜上
   1992年5月8日
   奶奶听完信,又让父亲把信给她,自己又看了一遍,放声哭了起来。“儿子,你终于来找妈了。儿子…儿子…,还活着。”我们尽力劝奶奶,让奶奶不要哭,说:“奶奶,这是高兴的事,不要哭了。奶奶应该笑。盼了这么多年,终于有消息了。”
   奶奶擦了擦眼泪,说:“奶奶是高兴才哭的。”我才知道,有的人高兴时可以哭,悲伤时却在笑。
   十九
   接到信后,我们全家都很高兴。终于来信了,奶奶的儿子还在人世,奶奶的坚信没错,我们这么多年的坚持没有白费。根据信的情况,奶奶让父亲回信。回信内容如下:
   尊敬的徐有义先生:
   你好!我是刘根苗的大儿子刘长磨,父亲刘根苗已去世,母亲张秀英健在。我们姊妹六人,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打听你的下落。收到来信,得知你的近况,我们都很高兴。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你,和你相见。母亲年事已高,我们希望在母亲有生之年你们母子相见,不要留下遗憾!下边是母亲给你说话:
   儿子,六十多年了,妈妈时时刻刻都在想念你。苍天有眼,在我八十五岁时终于盼来了你的消息。不要怨娘,娘只想见到你,就死而无憾了。
   接到回信,请想办法回来一趟,让娘见你一面。我们现在地地址:陕西省商州市磨岔沟村六组。
   刘长磨及弟妹敬上
   1992年6月6日
   当时,尽管两岸的政策相对和缓,还是要进行必要的检查。邮寄这样的信,在陕西必须从西安投递。信的内容经审查后,才装信封口交邮。并且邮寄人还要登记,并留下家庭的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回信后,我们就盼望奶奶母子相见。
   接到来信后,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了。奶奶的坚持也不再是凭空想象,我们也不用再去找了。原来的种种设想也不需要在作解释。这么多年没有消息,不是孩子不找,而是两岸的政治使然。我们是被动的找,不知道人在台湾,对这些政治的感触不深,身在台湾的游子,许多人的感触是深刻的。当我们家有了台湾亲戚时,我们开始收集关于台胞寻亲探亲的情况。
   二十
   解放后,蒋介石逃到台湾。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的三十年间,我们经常听到“解放台湾”的口号,也见到相关的宣传。大陆和台湾,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开始时,台湾方面准备反攻大陆,后来大陆准备解放台湾,双方磨擦不断,在金门岛进行长时间的炮轰。蒋介石去世后,他的儿子蒋经国继任,大陆和台湾仍然处于僵持状态,台湾坚持“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一九七九年,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和平统一”代替了“解放台湾”,后不再炮轰。台湾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官方没有直接接触。大陆方面,自从确立“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后,已研究通过台胞探亲的相关规定。一九八六年,一架台湾飞往香港的飞机,改道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机长要求在大陆定居,其他人要回台湾。这次事件打破了台湾方面不接触的原则,由两家航空公司出面解决,签署两航会谈纪要。由于两岸长时间的僵持,许多去台人员想念大陆的父母亲人等,纷纷要求探亲,以各种方式表达诉求,甚至公然对抗。回归探亲已经是岛内民众的头等大事,亲情的召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台湾当局对这一问题进行调研,研究对策。压制,只可能使问题更复杂,事态更严重。通过一系列的商议,台湾当局终于妥协,迫于压力,于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四日,台湾通过“关于赴大陆探亲问题研究结论报告”,规定“除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等亲以内的亲属者,经登记后可以赴大陆探亲”。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台湾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一个叫周纯娟的女士拿到第一号《台湾同胞回乡探亲证》。此时,距离一九四九年,已经过去三十八年了。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九日,一个由二十五人组成的老兵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这之后,寻亲探亲才走入正常化轨道。
   人人都是人生父母养的,父母尚在,相见奉茶;父母过世,祭坟上香。这样的事,对平常人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但是对大陆和台湾来说,这个过程走了四十多年。据后来的一些回乡探亲的人说,政策允许了,还要履行一些审查手续,登记后能否探亲,还要审批。“经登记后可以赴大陆探亲”,用的是“可以”。而“可以”在中文中,可推出“可以”、“不可以”两种情况,视情况而定。学习法律的人,对“可以”的理解是有深刻体会的。
   一九九零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台湾方面成立了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一九九一年十月十六日,大陆方面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之后双方的好多事务,都是通过两会来协调解决。台湾有一位叫张至璋的作家,写了一部《镜中爹》的作品,反响很大。作者四九年与家人分离去台湾,回大陆探亲时,父亲已离世十二年了。象作者的情况,他知道大陆有爹,也是成人后离开的,大陆这边亲人也知道他去了台湾,回乡探亲经历了四十多年。而象徐有义的情况,他知道有一个母亲,在他五岁时就跟一个叫刘根苗的人走了,是死是活不知道,到哪儿去了不知道。六十多年时间,这一切都是迷。他首先要寻亲,再根据寻找的情况决定是否探亲。而他本身就是一个谜,他是怎样到了台湾的?又有着怎样的经历?我们认为,他的寻亲路,比别人更艰难,更曲折。
   二十一
   世上许多的事,都是人为的在制造这人间悲剧。为了利益,为了信仰,为了集团的政治目的,不惜牺牲广大民众的利益,甚至扭曲人性、人格,这样的情况历朝历代都在上演。
   小时候听人讲故事,说到李自成和河南人结怨,后来起义,三出三进河南,杀人无数。故事说,李自成讨饭到河南,饿得不行,有人吃西瓜,把瓜皮扔掉。李自成拣瓜皮吃,扔的人有人看见了,在瓜皮上又踩了几脚,不让其吃。李自成很生气,你吃西瓜,扔的瓜皮都不让人吃,真是可恨。李自成想,有朝一日发达了,定杀不饶。李自成就这样恨上了河南人,起义后杀得最多的就是河南人。后来查看历史及小说,得知李自成起义并没有这个原因,而是李自成杀人后逃亡,投奔了高迎祥。我倒愿意相信,李自成就是因吃瓜皮一怒而起义的。你想,有钱人吃西瓜,扔的瓜皮都不让人吃,多可恨。人性可恶已到极点,真是该死。

共 36411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78
转到
【编者按】一次灾荒,我的奶奶被爷爷搬席筒背回商州。奶奶这位关中女人,一生充满苦难和悲伤,屈辱、自责和期盼。奶奶的愁苦和无奈,在灾难面前的屈辱生存,苟且偷生的悲哀活着!而活着,就要承受一切苦难,承受人们的非议和指责,内心还要承受道德的审判煎熬。这样活着,需要有巨大勇气和强大的精神支撑力。作品故事性强,一波三折,文笔流畅,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小说!期待江山加精共享!【编辑:关中赤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284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关中赤子        2013-05-28 08:42:19
  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总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故事情节、甚至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等等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和见解,而不是直接发表议论。文中涉及个人观点的议论部分编辑时已做改动。以上观点与作者探讨共勉!
一个文学修炼者。
2 楼        文友:关中赤子        2013-05-28 08:46:18
  个人观点、见解在小说中不显山露水地自然流露出来,应该才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创作。问好作者,笔健!
一个文学修炼者。
3 楼        文友:伊蕊        2013-05-28 10:55:31
  奶奶的老故事,一生坎坷艰辛,其中的曲折与辛酸,亲情与离愁,经历跨越六十余载,所有的感触只有在作者的文字当中,给后人一个感动和启迪的机会。人生苦短,生活的道路都会经历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和痛苦的抉择,期待和美好的希望。小说感染力强,值得品读和学习!张老师创作辛苦了!伊蕊不会多说,只有感动!问好!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4 楼        文友:张民胜        2013-05-28 16:15:22
  谢谢编辑和文友的关注!
执业律师,业余作家。
5 楼        文友:罗档云        2013-05-28 20:37:53
  作者是写这面的专家,祝贺加精!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6 楼        文友:水之影        2016-11-24 19:44:56
  描写出了悲喜交加的现实生活,佩服作者的积累和功力。
7 楼        文友:雪梨之秋        2019-11-24 05:49:18
  命运,生存,道德,人性,都很好的诠释!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