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春秋】追梦(小说)

精品 【春秋】追梦(小说)


作者:大漠飞雪e 进士,7572.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13发表时间:2016-04-11 15:29:37

【春秋】追梦(小说)
   虽说钱包里钱不多,出门在外,人家与她素不相识却肯这么帮她,她很感动,就想请郝建新吃顿饭。郝建新摇摇手,一桩小事而已,你别客气了。向玲说你的口音跟我们差不多,我们不会是同乡吧。郝建新说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原来他们是同一个县的,两个镇相距不过六七十里地。这在遥远的异域他乡,可不就是同乡么。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们都很高兴。出门在外,乡亲就是亲人。郝建新请她们吃了饭,交换了电话,说以后有事多联系。
   后来,向玲回请郝建新,艾丽临时给人拉去看小孩子的玩意,艾丽就说不能陪向玲去了。艾丽觉得自己不陪着去也好,白吃人家的怎么好意思呢,再说向玲谢郝建新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向玲也不多问。从那之后,艾丽发现,向玲紧锁的眉头打开了,偶尔脸上还会出现一抹红晕。艾丽断定他们一定好上了,但她并不因此而轻看向玲,同是女人,她知道向玲的过去,所以她特别理解向玲,甚至还替她高兴。向玲是个好女人,她需要关怀,哪怕这关怀并不是出于爱情,要不向玲这朵花就彻底枯萎了。
   女人跟男人在一起有的是为情有的是为钱,还有的是为性。安宁没好意思问出口,她说丽姐,你说玲姐怎么就选他了,他有什么呀。他跟我们一样,一个打工的,长相也不敢恭维。跟这种人在一起,图什么?
   我又不是玲姐,你问我她图什么,我哪知道。玲姐一肚子的苦水总该找个地方倒到,大约只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吧,反正他们的关系不是你我理解得了的。
   丽姐,是不是女人离了男人就不能活。
   艾丽正色道,说什么呢,学生妹。离了那些渣男,女人只会越活越好。玲姐的苦处你不明白,安宁,你给我记住了,这事千万别问玲姐。
   艾丽这么严肃,安宁是第一次见。我有那么傻吗,我也就私底下问问你,我才不会去揭人家的伤疤呢。丽姐,你那一副菩萨心肠,我也有的。
   这才是好妹妹,有些事等你结了婚就明白了。这女人嫁男人啦就跟投胎一样,错了就该自己吃苦遭罪。听说过这句话吗,好白菜都叫猪给拱了。
   安宁吃吃地笑,丽姐,姐夫对你不好吗?
   他敢,看我不打得他满地找牙。艾丽挥了挥拳头。别看艾丽三十多了,她有时候挺单纯的,有几分孩子气。安宁就喜欢艾丽的这种单纯,与艾丽在一起轻松,不用担心啥时候一句话就把她给得罪了。
   那你还说什么白菜、什么猪,真难听,不就是红颜薄命么。
   红颜薄命这种文绉绉的词是专给你们这些学生妹说的,我说不来。我这话你听着难听,其实呀跟你们说的一个样,这就叫话糙理不糙,明白么。这下,艾丽又是一副大姐教训小妹的口吻了,满是亲切和关怀。
   休息的时候,向玲依然一个人单独行动,不声不响地。安宁猜她一定是跟郝建新约好了。向玲在广州基本是待在厂里的,除了厂里的那帮姐妹,她没机会认识外人。她跟郝建新的认识虽说有些偶然,但到底是同乡,相熟起来蛮正常的。郝建新就像是一剂汤药,向玲越喝越放不下,向玲那颗绝望的心因为这剂汤药竟有些春意盎然了。向玲是那种脑子特别清醒的女人,人生几十年了,她经历过了伤痛,看过了俗世里的男欢女爱,就算他们再怎么浓情蜜意,他们之间也不可能产生爱情。他们如胶似漆地纠缠在一起,是因为彼此需要,但终究不是彼此的菜。她渴望他的安慰,他依恋她的肉体。各取所需是他们相处的最佳状态,彼此都不强求。如果哪一天有一方要撤出来,他们就可以形同陌路。
   向玲每次见过郝建新回来,都要安安静静地坐一会,仿佛是在回味刚刚过去的那一幕。有一回,安宁推门进去,发现她坐在床上,闭着眼靠着墙,一脸的倦容,那张苍白的脸露出微微的血色,冷不丁两颗硕大的泪珠滚落下来,这泪无声无息的,没有呜咽,也没有抽搐。安宁犹豫地看了她好一会儿,还是轻轻带上门走了。向玲不想对人说她的心事,自己又何必要多事问她呢,就让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一会吧。安宁明白向玲一直都在囚禁自己的感情,在厂里的姐妹面前她努力表现自己的强大,其实她的内心是脆弱的,像玻璃一样,承受不了任何一点外来的打击。
  
   四、
   向玲的儿子石头就要升高中了,向玲上广州后,就把石头寄养在他大姑姑家了。柳子惠脾气温和,又会持家,还特别疼石头。她花在石头身上的心思比女儿都多,弟弟不靠谱,老婆孩子跟着吃苦遭罪,她管不了弟弟,救不了那个家,唯有多疼疼她那可怜的侄儿。石头很听话,也很争气,上重点高中没什么问题,向玲当初坚持送儿子来县城读书就是冲重点高中去的。只要石头上了重点高中,再努力三年,上重点大学就很有希望了。
   向玲不迷信,但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也双手合十祷告一番,所谓心诚则灵,其实是因为抱了希望。今年元宵节她还去庙里进了香,求了签,签是上上签,彩头不错。她与寺庙的气氛很相宜,她安静地行跪拜礼,安静地上香,安静地听庙里的主持解签,安静地在庙前的大树上系上祈愿的红丝带,安静地走出大殿,安静地回头望一望庙宇。去寺庙前三天,她像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样沐浴斋戒。她将那支签压在枕头下,每晚睡觉前都要拿出来看看、摸摸,那支竹签浸染了她的体温变得光滑无比。那支签载着她的希望,上天没有给她向玲一个好男人,却赐予了她一个好儿子。只要儿子有出息,她这一辈子吃再多的苦也值了。
   向玲觉得她亏欠儿子太多了,她决定儿子上高中她就去陪读。这三年,对她、对儿子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她必须全力以赴,看着儿子,给儿子最好的照顾。她离开儿子时,柳子平那个二流子还在他的世界里混,天天喝酒,喝醉了就闹事。他明明白白地说过,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这辈子他懒得挪窝。公公是在向玲进门的第三年走的,公公走的时候,要向玲当着他的面发誓保证一定让孩子走正道。向玲流着泪发了誓,公公安心地走了。石头到县城上学没多久,女儿茵茵就夭折了。茵茵发高烧,柳子平不管,也不让他母亲管,说小孩子没那么娇气,吃两片退热片就没事了。因为连续几日的高烧,茵茵病情恶化转成了肺炎,送到县医院的那天晚上,茵茵就停止了呼吸。向玲赶过去的时候,看见的是茵茵冰凉的身体。向玲把茵茵抱在怀里,默默流泪。
   女儿茵茵的死,柳子平没有丝毫的歉疚,他气急败坏地冲向玲囔囔,有你这样当妈的么,自己图快活,一撒手就跑到县城来了,也不管闺女的死活。他不但没有半句安慰,反而还倒打一耙,这就是柳子平。向玲瞥了他一眼,什么也不想说。她的心思都在茵茵身上,她把茵茵放下,她跪在地上给茵茵梳了头,两条小辫扎上了鲜艳的红绸子。她拉着茵茵的小手,喃喃道,乖茵茵,妈不好,妈来晚了。
   柳家两姐妹把向玲从地上拉起来,向玲,别听他胡说,茵茵不会怪你的。你到县城来不也是为了孩子好么。茵茵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他这当爹的就不能管茵茵呀。
   柳子平捶着自己的胸口,茵茵呀,你死得好死得好,除了你爹我,谁还记得你呀,你这一走倒真叫别人省心了。这个没人性的家伙,这个时候还不忘记给向玲的伤口上撒盐。茵茵的死加深了夫妻二人原本就有的裂痕。
   婆婆走的时候,石头读二年级,向玲给儿子请了假,带着儿子回家奔丧。向玲一进门,来不及放下包,就跪到婆婆的灵前给她烧纸。柳子平走到向玲身边说,你不是要飞走吗,回来干什么?
   妈走了,我回来送她最后一程。
   别那么假惺惺的,做给谁看呢。这是我妈,这个家跟你没关系。向玲懒得理会他的纠缠。婆婆走了,老亲故戚来了几十人,这个时候怎么能跟他吵呢?人死为大,任何事情都可以放下。
   第二天,他们送走了婆婆。晚上,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话。柳子平对向玲说,你不是一直想离婚吗,我成全你。向玲没有想到,柳子平会选择这个时候跟她摊牌了,说离婚。
   子平,妈刚入土,你们的事过段时间再说好吗?柳子惠觉得弟弟选的这时机不对。
   我说你什么意思啊,合着我怎么做你都觉得不对。过去你骂我,说我害苦了她。今天我要好心成全她,你又来说我。你到底要我怎样你才满意?!
   大姐,柳子娴对柳子惠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跟他说下去。
   向玲,你是我家花两万块钱买回来的,两万块钱算上利息,到今天怕是有五六万吧,我也不问你多要,一口价,四万,你给我我就签字。
   柳子娴忍不住了,柳子平,你这个混蛋!这些年你到处鬼混,哪有管过这个家,要没有向玲撑着这个家早垮了。你要是个男人你就放了她,别提钱的事。
   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你插什么嘴?真是狗拿耗子,多事。柳子娴,你还是我姐吗,居然向着一个外人。
   外人,谁是外人?向玲就跟我们亲妹妹一样。向玲跟柳家两姐妹关系不错,向玲在医院生孩子是两姐妹轮流照顾的,向玲儿子上学也是两姐妹给联系的,在两姐妹看来,向玲比她们亲弟弟柳子平还亲。两姐妹一直都看不惯自己的弟弟,当年曾极力反对母亲到向玲家提亲,说柳子平这种人娶谁祸害谁。向玲进门这么多年,柳子平还是死性不改。所以,她们总觉得老柳家亏欠了向玲,总想替父母替兄弟给向玲一些补偿。
   哟,说得多好听啦,你们要同情她,就帮她把这钱出了,我立马签字。
   你混蛋,你说的还叫人话吗?柳子惠用手拍着桌子。这柳家大姐其实是个特温和的人,她完全是被自己这个坏弟弟给气疯了。
   省省力气吧,说破大天,没有四万休想。
   柳子娴给柳子惠使了一个眼色,两姐妹就退到一边咬耳朵去了,大姐,这些年真是苦了向玲了,要不是妈压着,依我的脾气,早就拆了他们。你知道吗,妈一直觉得挺对不起向玲的,临走之前,妈对我说向玲要是不想跟子平过了就随她去吧,还说让你我今后多帮衬着点,算是替她还债。大姐,我看这事呀宜早不宜迟,最要紧的还是快点让他立字据。他这种人最没信用了,迟了他会反悔的,咱不跟他斗嘴。
   过去,我们都觉得妈糊涂。其实,妈心里明白着呢,就是好面子,她在世的时候板着不许他们离婚。这人啦活着的时候都讲脸面,现在,妈两眼一闭,什么也不管了,也不怕人家说她容不下儿媳妇,说她儿子不成器了。子娴,既然你说妈有这个意思,那我们就照办呗,也算是替妈了一桩心愿。
   十分钟后姐妹俩出来坐下,柳子惠问,子平,大姐问你,你刚才说的话算数么?
   当然算数了。
   不反悔?!柳子娴追问。
   大姐、二姐,我说你们烦不烦啊,谁反悔谁他妈是王八蛋。
   那好,你个立字据吧。两姐妹确实有点信不过他,虽然他是她们的弟弟。就算是铁板钉钉的事,到时候你拿不出证据,他也会不认账的。
   不就是立字据么,多大点事呀。拿钱说话,钱放在桌子上我就签,谁不写谁小狗。柳子平翘起二郎腿,吹着口哨,十足的二流子样。
   柳子惠从挎包里拿出四沓人民币,啪地一声拍在桌上。她太了解自己的弟弟了,在钱的问题上他是不会含糊的。现在你可以签字了么?
   是她要离婚,凭什么是你们替她出钱?
   这是我借给向玲的。柳子惠不想多生事端。
   什么借的,你们就是合起火来骗我罢了,这钱肯定是咱妈的。
   柳子娴看着柳子平,咱妈的,这些年你有拿钱给妈了么?
   我拿没拿又关你们什么事,柳子惠、柳子娴,你们自认为孝顺,又给这个家做过什么,是盖过一间房还是买过一块地,就凭你们给妈的那三瓜两枣,值得这么牛气?!柳家这两姐妹平日里没少顾着娘家,每月给父母生活费,父母生病了,两姐妹是又出钱又出力。这柳子平呀是一点也不领情,得,秀才遇见了兵,哪里掰扯得清白。
   柳子平这么耍无赖,柳子娴的火腾地就上来了。我还不信治不了你,姐,我去请伯父,你去请村长,让他们给评评理。她生就的直脾气,说话嗓门大。
   柳子娴,别以为你咋咋呼呼地我就怕了你了。这是哪,这是我家。柳子平用眼睛的余光瞟了二姐一眼,身子一歪,靠到墙上去。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任你去吵,任你去闹,你能拿我怎样?你又不会住在这?
   这也是我家。
   你家在哪,你搞搞清楚。你家在县城里呢。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柳子娴,你气傻了吧,连这话也不记得了?!柳子平故意拿话来气柳子娴。
   再吵下去也吵不出个结果,还是请中人来调解吧。在农村,有威望的人才能做中人。伯父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堂兄在政府部门工作,每次回来看父亲都要喊他过去喝酒,有时还送他条把烟,因为堂兄的关系,他在伯父面前不敢太张狂。村长当过兵,有点拳脚功夫,他惹不起。柳子娴说要找这两人当中人,绝对是找对了。
   柳家两姐妹请来了伯父跟村长,在伯父跟村长的主持下,向玲给柳子惠打了张借条,按了手印。柳子平在写好的离婚协议上签了字,食指在红色的印泥上戳了一下,拿起来看了看,在签名的地方按了下去。然后,把钱揣进了怀里。多鲜鲜啦,姐姐出钱帮弟媳妇跟弟弟离婚,要不了几天你们就会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了。从现在开始,我跟你们没关系了,我不是你们的弟弟。都走吧,你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共 47630 字 10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10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以安宁高中毕业后到广东一家制衣厂打工为线索,逐一展开向玲和艾丽两个女人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及梦想追求。向玲为了兄弟,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她唯一的梦想就是儿子石头能够健康成长。艾丽嫁了一个好丈夫,但婆婆重男轻女。她在连生了三个女儿之后,为了躲避婆婆的唠叨埋怨,减少家庭矛盾,好选择了暂时逃避的办法。她的梦想就是一家人能够平安团圆,一起快乐地生活。安宁小小年纪,却能为弟弟无私地付出。她们都是普通的女人,文化程度不高,却都具有勤劳善良,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小说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生活琐事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小说如涓涓细流,读来倍感亲切。推荐欣赏。【编辑:五木居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41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4-11 15:31:57
  值得一读的小说。
五木居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