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蒙学旨要(随笔)

编辑推荐 【宁静】蒙学旨要(随笔)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验教材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92发表时间:2023-01-15 10:34:00
摘要:人,不一定是伟大的,但一定要崇高。


   文本思考:
   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对先人的这个说法请从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现象引证之。
   2、谈谈自己对“我欲仁,斯仁至矣!”一句的理解。
   一周一诵
   1、爱无差等。曰兄子如邻子;分有相同,曰吾翁即若翁
   2、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第二节】古 训
   《弟子规》: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能亲仁无限好得日进过日少[译文略]
   《千字文》: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民都归附向往。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危机的情况下也不能抛离。
   《三字经》: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做儿女的,从小时侯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世的礼节和知识。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朱子家训》: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对人实施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幼学琼林》:
   [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恩泽广泛地施行,好象阳春滋长着万物一样。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感谢他人援救的恩情叫做再造;称颂再生的恩泽叫做二天。
   [爱无差等,曰兄子如邻子;分有相同,曰吾翁即若翁]:项羽抓到刘邦的父亲,要烹杀他,刘邦说我和你同时受楚怀王之命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烹杀他,请分我一杯羹。
   [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以待荐;杜伯非罪,左儒宁死不殉君]:王阳、贡禹二人是挚友,王阳担任益州刺史,贡禹就弹冠相庆,等待他推荐自己;杜伯、左儒同为周宣王时人,周宣王无辜杀杜伯,左儒力争,后杜伯被杀,左儒也跟着死了。
   研究性学习:
   1、语曰:“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同样是对于恩惠而言,为什么两者的态度截然相反?
   2、王阳、杜伯的故事在今天当怎样理解?
   文本思考:
   1、自译“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并说出你的看法。
   2、古云:“信使可复,器欲难量”,我们做的怎样?
   一周一诵
   1、宁为玉碎,勿为瓦全
   2、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
  
   【第三节】君子以剑自卫乎
   君子以剑自卫乎
   《孔子家语.好生第十》载,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化之,何持剑乎?”子路曰:“由乃今闻此言,请摄齐以受教。”
   颜回评价夫子:“子温而厉,威而不猛”。“君子不重则不威”,夫子“威”的是德行,所谓的“猛”,即今天所言的“暴”。这个故事是子路刚进入孔门后不久发生的。老师在学生刚刚求学之始就种下了“仁”的种子,可谓慎于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仁者无敌
   楚汉相争,虞姬随项羽沙场征伐。彭城之战,刘邦败绩。刘邦之父刘太公、其妻吕雉皆被项羽所虏,安顿于彭城[今徐州]美人巷,由虞姬照看。《刘邦传奇》载:楚汉鸿沟划界,中分天下,项羽放二人归汉。临别吕雉含泪向虞姬道:“彭城三年,是夫人情同姐妹,使我享受了王后之富贵荣华,日后定图后报。”
   垓下之战,项羽被汉军围困,面对江东,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姬为助项王突围,以图东山再起,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遂拔剑自刎,玉殒香消。虞姬杀身成“仁”之举感动了项羽。项王重整旗鼓,率兵杀出重围,终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亦自刎于乌江。
   虞姬的“仁”也感动了刘邦。《后汉书》载:“汉王用鲁公礼,收项王尸身,亲为发丧,命文吏缮成祭文。称道项羽坦诚盖世无双,拘太公而不杀,虏吕后而不犯,三年留养,尤见性情。临祭读文,泣之而去。”
   楚汉相争,刘邦称雄。自古语云,成王败寇,然而,项羽则是一个例外。综观历史,流传竹帛褒项贬刘之作比比,司马迁的《史记》更是将其与中华历代帝王并列“本纪”。“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船。”[汪绍火昌《项王》]项羽兵败垓下,并非一败涂地,无路可走,时已得突围成功,尚有乌江亭长备船东渡以图江东再起之可能。“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然而,项羽毕竟项羽,执仁仗义、忠勇贞烈的男儿气概英雄本色至死不改。项王率领八千子弟起兵,发展至亡秦的四十万大军,一路风云叱咤,而到垓下仅余二十八骑,至溃退乌江岸边,爱妾已去,“八千子弟无一生还”,终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遂百念俱灰,慷慨赴死,英雄末路,愈见其仁。其英勇壮举感天地而泣鬼神,真真令人震撼!
   刘项争雄,究竟谁是胜者?
   住宅的主人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于是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这是所有名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把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要不是健康状况实在不行了,老人是不会卖掉这栋他住过大半生的住宅的。连日来,购买者没有一个如他所愿。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
   后来,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能赚到钱,出卖自己的人格、思想,甚至灵魂,但这个故事却让我们懂得了,完成梦想不是靠冷酷的厮杀和欺诈。其实,真正让一个人成为大赢家的,往往是那颗仁爱之心。
   学生与老师
   有个小朋友中午刚睡醒,另外一个当值日生的小朋友就把他睡觉用的垫子抽出来,刚好他起来时还没有站稳,这样一抽,孩子就倒下了,头撞上了墙壁,虽不算很厉害但也很痛。老师就批评了这个收床垫的小朋友。当天晚上回去,孩子的母亲打了一通电话到幼儿园,她说:“孩子好象喊头痛,不知道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老师才警觉到孩子撞得有点严重,就赶快让她母亲带去医院检查一下,结果没什么事。时隔一天,老师就对这个小朋友说:“你撞了以后头痛应该告诉老师,不然的话,撞得严重没有及时医治,身体会受损伤的。”学生说:“老师,因为我被撞倒,你已经批评她一次了,假如我又告诉你说我头痛,她或许还要被批评一次,可能回家后还要被妈妈骂,所以我才不愿意讲。”一个小姑娘才5、6岁,她可以做到替人着想,就连我们成人哪怕老师也深受感动。
   研究性学习:
   1、故事“君子以剑自卫乎”给我们以怎样的思想启示?
   2、从“仁爱”角度看,项羽与刘邦究竟谁是胜者?
   文本思考:
   1、“住宅的主人”中的小青年是怎样获得出售住宅的老人的青睐的?
   2、“学生与老师”故事中,如果你是那位跌倒的小朋友,你将会如何做?
  
   【第四章】知与行
   引言知,晓得,明了,知道;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玉篇》:“知,识也。”《庄子.外物》:“心彻为知。”《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李将军列传》:“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唐.韩愈《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宋.欧阳修《归田录》:“汝亦知射乎?”清.梁启超《谭嗣同传》:“知其不可而为之。”
   行,从行,从行。甲骨文像十字交叉的路口之形。本义:走路,行走;又,道路。《说文》:“行,人之步趋也。”《广雅》:“行,往也。”《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汉书》:“以次贯行,固执无违。”《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说文》:“行,道也。”《诗.小雅.小弁》:“行有死人。”《诗.豳风.七月》:“遵彼微行。”《诗.大雅.常武》:“左右陈行,戒我师旅。”《楚辞.九歌.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
   人的一生就是知与行的社会实践,人的认知指导行为,人在行为实践中又修正、形成新的认知。关于知与行,或者说理论与实践,讲与做,读书与做事,知识与行动,是一对矛盾,如何将其统一起来,是我们人生很大的考验。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文明古国,我们的历史渊源流长,历代先贤曾经对此作了不少精辟的论述。如“非知之艰,行之维艰”、“三思而后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而必习,习又必行”。先师的教导,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目标和方向。
   关于“知”,孔子认为“生而知之”,又强调“学而知之”孟子的“不虑而知”、老子的“不行而知”、朱子的“知先行后”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他们所讲的“知”,就是指人的生命所具存的义理,指人生而具有的善性或善的潜质,而非指知识。我们不能把这里所说的“知”简单地理解为“知识”,于是就把这些思想家统统划进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范畴。
   关于“行”,行为实践与认识实践有很大的不同,行为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相同的认知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会造成完全不同的行为。仅仅有实时精细、准确、全面、深入的认知,并不足以达成最合理、最有效、最智慧的行为,从知到行,还有相当的跨度。所以人们都认为知道了不做还不如不知道,行动最重要,“行动胜于言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知”是人知,“行”为实践,明代学者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学说,主张“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他主张“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动也是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即“知”是“行”的主义,进而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人民教育家陶文浚先生,因在教育工作中体会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而改名为“行知”,他还有一首题名为《三代》的诗,曰:“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生动地描绘了“行与知”的关系。
   一周一诵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穷天理,明人伦,讲至言,通世故
  
   【第一节】格物致知,博学笃行
   格物致知
   朱熹集注四书,他在临终前一天还在修改“大学章句”。而《大学》中的八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中庸》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正是其论述知行思想的立足点。
   朱熹所谓致知在格物者,其《大学章句》称:“言欲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在他认为,所格之物范围极广,既包括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包括人心中的“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任何事物都有其所当然所以然之理,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到人的一念一想,从人伦日常之用,到关于到宇宙本根的哲学道理,无不是穷格的对象。如他的《语类》[卷一五]云:“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昆虫之微,各有道理。”但是他在《文集》[卷三九]中强调格物“需有缓急先后之序”,最要紧的莫过于“穷天理,明人伦,讲至言,通世故”。

共 47887 字 10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10
转到
【编者按】中国的蒙学教育滥觞于周秦两汉,形成于隋唐宋元,繁荣发展于明清近代,可谓源远流长。儒家的高文典册,一般人很难学习理解;而郭老师用精湛的文字抒蒙学读物表达艰深难懂的高头讲章用通俗押韵的语言述出来,并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态,使读者领略到蒙学教育的内容精髓,更直观、更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因如此,在普通民众中,其流传甚至比儒家经典还要广远,还要深入人心。郭老师用这么多的实例,来告诉大家教育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一方面,可以看出郭老师深懂教育之道,二来也在业余时间熟读各类名作,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文章内容夯实有力,句句皆有内涵,点出蒙学旨要。感谢赐稿宁静,问好冬安。【编辑:开心的秋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3-01-15 10:35:57
  拜读愉快,问好老师冬安。
回复1 楼        文友:郭永涤        2023-01-15 14:26:10
  谢蝉君雅阅,同祝节日安好!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3-01-15 11:57:09
  跟随郭社的笔,温习一遍蒙学精髓,受益匪浅!敬茶问好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郭永涤        2023-01-15 12:04:59
  谢若社钧鉴,遥致节日问候:新年新气象,青春恒驻,幸福永康!
3 楼        文友:郭永涤        2023-01-15 11:58:32
  感谢蝉君节日披阅拙稿,敬请上座用茶。谨致小年祝福,愿先生健康丶快乐常在,青春永驻!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4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3-01-15 14:31:05
  郭老师,这是蒙学大作,教育部门知之甚好,可用以蒙学课本。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回复4 楼        文友:郭永涤        2023-01-15 19:07:34
  谢子午君大鉴。祝小年快乐,新年丰收,远握。
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1-15 17:51:26
  看了一个下午,真好。这是真的做学问,把蒙学之要、精髓提炼概括到位,受益匪浅,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5 楼        文友:郭永涤        2023-01-15 19:10:23
  谢猪兄法鉴,过誉了。遥问新年好,祝节日快乐,幸福永康。
6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1-15 20:02:42
  跟随郭老师学习温习蒙学精髓,如亲临老师教诲!值得一读再读!祝老师开心幸福!
回复6 楼        文友:郭永涤        2023-01-16 14:41:45
  感谢月亮君光临,遥问新年好,事业更上层楼。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